手機4G的小區駐留,也不完全是根據信號強度來進行選擇的,也和載頻的優先級有關。不過我們的手機的信號的變化,也可能當前駐留的小區並沒有發生變化。
目前三大運營商的4G網絡,都部署了多個載頻,不同的載頻的優先級是不同的。
中國的三大運營商,建設了全球最多的4G基站。同時,工信部也分配了不同的頻段給運營商作為4G覆蓋使用。三大運營商的4G頻段,都有相對的高、中、低頻段。中國電信就有B1、B3、B5,中國聯通有B1、B3、B8,中國移動則是TD-LTE/FDD-LTE混合組網,有最多的頻段,包括B3、B8、B34、B38、B39、B40、B41。
運營商部署了不同的頻段作為4G覆蓋,不同的頻段的優先級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可以分為覆蓋層、容量層、熱點層。其中由於低頻覆蓋和深度覆蓋能力更強,是作為覆蓋層存在的。而中頻主要作為容量層,大部分用戶承載在中頻。而熱點層則是一些比較高的頻段,這些基站主要作為熱點區域的覆蓋。
一般來說,熱點層的頻段的優先級最高,容量層其次,覆蓋層的優先級是最低的。
以中國電信為例,在正常使用4G網絡的時候,2100M的優先級更高,1800M其次,800M最低。
不過也有一些特殊的設置,現在4G同樣引入了Volte,電信某些區域當承載Volte業務的時候,終端會優先選擇覆蓋能力更強的800M。
4G手機使用哪個基站(小區)的信號,這個被稱為小區重選。
4G手機的小區重選,裡邊有兩個比較重要的準則,被稱為S準則和R準則。
4G手機的小區重選,還涉及到同頻和異頻,其中異頻重選還涉及到低優先級小區向高優先級小區的重選,同優先級小區之間的重選,高優先級小區向低優先級小區的重選,還可能涉及到向異系統小區的重選。
換句話來說,4G手機的重選,不僅僅和各個基站(小區)的信號強度有關,而且也和不同的載頻的優先級有關。
不過,4G手機的信號強弱發生變化,也可能並沒有發生小區重選。
手機顯示的信號的格數,基本上都是和手機的信號接收強度有關,在4G裡這個參考指標主要是RSRP(參考信號接收強度)。
不過,基站發射的信號,通常都是經過折射、反射、衍射、散射等方式才被手機接收到的。
手機即使是接收同一個基站的同一個小區的信號,就信號強度來說,由於可能經歷了不同的傳播路徑,所以無線衰減也不盡相同,所以信號接收強度本身是也是在改變的。
總而言之,4G手機選擇哪個基站的信號,也不完全和信號的強弱有關。不過手機上顯示的信號格數發生了變化,也不一定就發生了小區重選,手機接收到的無線信號的強度其實也一直是在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