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又是聖誕節了,每年的聖誕節是孩子們期待的節日,堪比新年,因為聖誕節比新年更佳賦有了些童話色彩,從上一年剛剛過完聖誕就開始期待明年的聖誕節,想像自己跟聖誕老人要禮物時的興奮,驚喜的表情已經無法形容,每次都會自豪的跟別的孩子說這是聖誕老人送的,小朋友雖然慢慢已經長大了,但是有些依舊相信世界上真的會有聖誕老人,有的孩子也會反駁說根本沒有聖誕老人,有的孩子還會哭著鼻子回家問媽媽世界上真的有聖誕老人嗎?
世界上最大的聖誕老人培訓學校的創始人說:「很多人覺得聖誕老人是從煙囪爬進來的,他們都錯了,聖誕老人是從『心』來到你身邊的。」所以即便聖誕老人是假的,又怎樣?
孩子真的相信世界上有聖誕老人嗎?
有不少學者對這個話題做過研究,畢竟聖誕老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白色謊言」(善意的、無傷大雅的謊言):每年聖誕,都一個有個長鬍鬚的老爺爺都從北極出發,乘著毛茸茸的馴鹿,從煙囪溜到孩子們的家裡送禮物。又比如福奇說的,聖誕老人不會傳播新冠病毒哦,他們擁有「先天免疫力」。
除了會帶來歡樂、幸福的回憶,聖誕老人另一個可能對孩子有幫助的理由是,他會約束孩子的負面行為,因為乖孩子才會收到聖誕老人的禮物。
Jared Piazza等人的研究發現,當孩子獨自參與一項規則複雜的活動時,如果告訴孩子,有位隱形的公主朋友Alice在看著你哦,這時孩子的作弊行為將大大減少,而且孩子越相信隱形人Alice的存在,對負面行為的抑制效果越好。同理,聖誕老人就是那個Alice。
那麼孩子一般會相信聖誕老人到幾歲呢?
一份發表在認知與發展雜誌的研究表明,83%的五歲孩子覺得聖誕老人是真實存在的。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心理學教授Chris Boyle正在進行另一項國際學術問卷調查,他讓成年受訪者回憶童年,幾歲時開始發現聖誕老人是假的?怎麼發現的?
他收到了世界各地1200份回復,結果顯示:孩子大概8歲左右,就覺得聖誕老人是假的了。
在知道真相後呢?
● 1/3的受訪者說,當發現聖誕老人是假的時,他們感到很失望,而15%的受訪者感到被父母背叛了,10%的人對此非常生氣。
●約56%的人認為,他們對成年人的信任並沒有受到「真相」的影響,而30%的受訪者認為有影響。
● 31%的受訪父母表示,當孩子懷疑聖誕老人的真假時,他們會否認聖誕老人是假的,而40%的父母不會否認。
在談及是怎麼發現聖誕老人的真相時,絕大多數人給出的理由都是,父母破壞了自己對聖誕老人的美好幻想,比如他們沒把禮物藏好,被聰明的自己發現了……
有發現聖誕老人和爹的筆跡相同的、有父母藏禮物時把自己吵醒了的、有找到了門口商店的標籤的、有逮住爸媽偷吃給聖誕老人和麋鹿準備的食物的等等。還有人說自己五歲的女兒害怕陌生人進房間,所以她「不得已」地告訴孩子,聖誕老人是假的。
當然還有部分牛娃是自己推斷出來的,在長大的過程中,他們發現聖誕老人的設定實在太不現實了,充滿槽點,「一個胖子怎麼可能不停地從煙囪裡爬上爬下送禮物嘛、馴鹿也不會飛!聖誕老人哪兒來那麼多錢買禮物呢?他怎麼進一套沒煙囪的房子呢?」
還有位9歲孩子瞞著父母給寫了封秘密信(地址是老家芬蘭拉普蘭),告訴聖誕老人自己想要啥,但最後他沒有收到「聖誕清單」上任何一件禮物,實錘造假。
從懷疑聖誕老人這件事中,其實透露著孩子「認識世界」方式在發生轉變。
Baxter等人就做過一項給聖誕老人提問題的研究,對象是2-7歲的孩子。結果發現,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提出了差不多數量的問題(說明好奇心相似),但內容會隨年齡發生變化——低齡孩子通常會問聖誕老人「人類屬性」的問題,比如他住在哪裡?他多少歲了?
而更大的孩子會問聖誕老人「反人類、反常識」的那部分問題,他是怎麼做到一夜之間,給那麼多小朋友送禮物的?
研究表明,3歲的孩子就已經有識別小把戲的能力了,比如ta會在大人空手變出彈珠。
但是8歲以下的孩子很難辨別生活中「反常規」的事,因為他們對事物的判斷來源於還沒發展成熟的生活經驗、以及大人說的「真理」。
而更大的孩子逐漸學會了,運用邏輯思維分析事物的因果關係,從而得出更可靠的結論,孩子也大多是這個時期,七八歲左右,開始質疑聖誕老人的存在的。
既然總有一天聖誕老人的夢境會破滅,那父母應該怎麼把對孩子的傷害值降到最低呢?
父母該如何告訴孩子聖誕老人是假的?
父母對「聖誕老人是謊言」最大的擔憂在於,這件事可能會破壞親子關係,孩子會因此不信任自己了,「連聖誕老人這麼重要的事居然都在假的!還有什麼事是真的……」
一位媽媽還因此諮詢了心理醫生:
我家每年都會認真地過聖誕節,為聖誕老人烤餅乾,留一些胡蘿蔔給馴鹿。然後在聖誕節早晨,我們會偽造他來過的痕跡——在盤子裡剩一些餅乾碎屑和胡蘿蔔,再提前寫一封回信。
現在我多麼希望以前沒做那麼多傻事呀。我11歲的兒子Draven在知道聖誕老人不存在時,覺得被深深地背叛了,他怪我們對他撒了那麼多年謊!
今年他只是說不想裝扮聖誕樹了,沒意思,因為一切的一切都是假的!!結果是,今年的聖誕節,我們全家過得糟透了。
如果能重來一次,我會不那麼追求儀式感,提前告訴他,這只是個節日而已,別那麼認真。
—Tina
雖然幻想破滅會讓人難過,但並沒有一項全面的研究表明,騙孩子世上有聖誕老人這件事,會對親子關係或孩子的成長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很多兒童心理專家都認為,當孩子們開始懷疑聖誕老人的設定不合常規時,你就可以和孩子好好討論這個問題了。更重要的是,不要忽略孩子的疑惑,和ta討論,「你覺得聖誕老公公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引導孩子自己去找答案。
在臉書上看過一位媽媽Charity Hutchinson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鑑,分享給大家,可以概括為——雖然聖誕老人是假的,但帶給別人快樂的行為是真的,所以讓孩子試著成為一名聖誕老人吧:
1.當孩子開始懷疑聖誕老人的真實性時,選一個輕鬆的場合向他宣布,你可以當一名實習聖誕老人了!
「今年你長大了很多,不僅個子長高了,而且也更成熟了。(指出2-3個孩子在過去一年中富有同情心的行為、做的好事等)
媽媽覺得,你已經是個成熟的小大人了,所以你可以當一名聖誕老人了!」
2.告訴孩子,他是特別的一個。
「你可能早就注意到了,很多很多聖誕老人都是一樣的打扮,穿著紅袍子、有長長的白鬍鬚。有的小朋友可能還告訴過你,世上根本沒有聖誕老人。
他們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他們還不夠優秀,不能當聖誕老人,但你已經可以了!」
3.和孩子討論,聖誕老人的工作中最有意義的部分是什麼,引導孩子思考聖誕節的內核(給予、奉獻的精神)。
聖誕老人最酷的地方在哪兒?不是因為他是個騎雪橇的高手,或者可以在短短一夜就能走遍全世界;而是因為他給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分發禮物、帶去了好多快樂,這些讓他成為了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4.讓孩子選一個熟悉的人,猜猜看ta想要什麼禮物?偷偷地送給ta這件禮物,這就是聖誕老人的工作!告訴孩子,聖誕老人是神秘的,如果被別人發現了,你就當不成聖誕老人了。
在Charity小兒子的故事裡,他每年都有新的點子,比如送給流浪漢一雙棉拖鞋、把自己的舊自行車送給了一位好朋友……小傢伙說,「能看到別人的笑臉,太棒了~」
這樣孩子既不會感到被騙了,又能更好地理解聖誕的含義,同時還能找到強烈的價值感,是種很巧妙的解決方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