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關於聖誕老人這件事,你想不想告訴孩子不重要,關鍵要看孩子想不想知道。所以除非孩子主動來問,你不要主動去聊這個話題,戳破這個美麗的泡泡。因為,歸根結底,到底要不要相信聖誕老人的傳說,這是一個完全對他人無害的個人選擇。這不是你的人生,這是孩子的人生。
這一條其實對我們所有人都很有啟發,因為不僅跟孩子的交往上是這樣的,我們跟任何其他人的交往都是這樣的。當我們想要給別人提供一個意見或者指導之前,先想一想,這是你的課題,還是他的課題?
2.要非常隆重地對待孩子第一次問你「是非真假」的問題。比如當孩子開始提問,「爸爸,真的存在聖誕老人嗎」「老師和同學都說這是騙人的」「禮物其實就是你們送的」等等時刻,千萬不要簡單給出一個答案,或者把你認為的真相和盤託出。而要抓住這次機會,訓練孩子運用科學精神和批判性思維,有理有據地思考問題。當孩子第一次問出「是非對錯」題的時候,這是非常難得的,引導孩子進行獨立思考的好機會。
3.那到底怎麼引導呢?你可以要求自己去扮演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蘇格拉底」,也就是說不要把你的答案強加給孩子,而是反過來向孩子提一些問題,引導孩子進行深入的思考。比如「我也不一定知道地球上所有的事情,我更想知道你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為什麼同學說是騙人的,你就認為不可能存在聖誕老人呢」……推動孩子說出自己的分析和思考,這樣不僅是在引導孩子做思維訓練,更是一種測試——通過孩子的回答,你可以明顯判斷出,目前他的思維水平,是否已經可以獨立進行邏輯推導。如果不能,那麼你就可以發起一些更簡單一些,但是需要邏輯思考的話題,與孩子展開對話。結論並不重要,這個過程中的對話才重要。
4.如果你發現,孩子一直在強調他人的看法和行為,比如「同學們都笑我」,或者「他們都說不存在」,或者只能對你的提問進行簡單的回覆,比如「不知道」「沒想好」,這代表孩子暫時沒能力對這個問題進行理性思考。那麼,你就需要轉換你的溝通頻道。
5.對於還不能獨立理性思考的孩子,你也別著急,他只是年齡和思維方式還沒到而已。這時候你要把談話的重點主動地進行調整,從「論證聖誕老人存不存在」,調整為「展開講講聖誕老人故事裡溫情的細節」。比如你可以結合自己的經歷跟孩子說:「其實很多複雜的問題,我也不是都明白,但是我小時候呢,你爺爺奶奶,或者你姥姥姥爺是這樣跟我說的……當時我們在聖誕節的時候是這樣過的……」通過多講些自己和聖誕老人之間的互動的關係,你可以幫孩子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情。畢竟,「溫情」「家人之間的美好」才是聖誕老人存在的真正意義。
6.如果孩子已經能夠邏輯清晰、相對完整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說明孩子的思維能力已經比較成熟了。那麼接下來,你就要把探討的問題,從「聖誕老人是否存在」,轉到「聖誕老人的意義是什麼」——這其實是一種更高級的思維模式。你在給你的孩子進行人生中的第一次哲學啟蒙。
7.看到這裡你可能要說了,我知道這種哲學的思維模式很高級,但是我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說。對於這種已經能夠獨立思考的孩子,你可以這樣跟孩子解釋「聖誕老人的意義」:聖誕老人不是香蕉或蘋果這樣具體的東西,它是一個象徵性的概念。在聖誕節那天,所有那些願意給別人帶來驚喜和歡樂的人,都可以被稱為「聖誕老人」。你還可以向孩子提議,下一次聖誕節的時候,讓孩子為他的親朋好友,甚至家裡的貓貓狗狗,當一回聖誕老人。
8.當然,孩子所面臨的挑戰其實可能不是到底有沒有聖誕老人。因為在很多小孩子眼中,「不相信聖誕老人存在」是件非常酷的事情,所以在孩子們中間,關於聖誕老人的話題很容易引起爭執。所以你的孩子面臨的挑戰,可能是他的同伴怎麼看。如果你既希望孩子保有溫情和愛心,又讓他免遭同學的嘲弄,一定要教給他如何與別人聊這個話題。你可以這樣教孩子說:「相信聖誕老人存在很幼稚,不相信聖誕老人存在也很幼稚。聖誕老人就是個抽象的概念,存在和不存在,一兩句話說不清楚。」一定要相信他,如果你的孩子能把這句話捋清楚,別說震住同學了,連班主任都會刮目相看的。如果你想進一步引導孩子深入想想這句話,你可以跟孩子一起看電影,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然後問他:「故事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有老虎的,一個是沒有老虎的,你相信哪一個?你覺得這意味著什麼?」這問題有點難,也沒有什麼標準答案,重要的是你在孩子心裡種下一顆種子就好。多年後孩子也許會恍然大悟:原來這跟聖誕老人的問題,是一回事啊。
9.哪怕只是一個聖誕老人的問題,家長可以做的事也很多。如果孩子已經識字了,你可以幫助他發起一個研究課題,你和孩子一起在網際網路的資料庫裡查一查「聖誕老人」這個象徵的演化歷程,幫孩子準備一個可以講給小夥伴或者家裡人的小課程。相信我,你會發現,關於聖誕老人的演化史,足夠你寫一篇社會學、人類學或者營銷學論文的,你自己也會有很多收穫。請注意,這個過程中,孩子究竟記下了多少新東西,並不重要,重要的恰恰是他們的學習過程。他會觀察到你跟他在一起學習,碰到新東西的時候,你也會覺得津津有味,或者大吃一驚。因為在很多很多年以後,等他們長大了,他們可能會覺得關於聖誕老人的討論幼稚得不值一提,但是他一定會記得,你作為他的爸爸或者媽媽所表現出來的,對於不懂的事情就要去查去學的這種態度,以及他還會喚起一個深刻的記憶,每當他這輩子遇到挑戰的時候都能喚起,就是無論在任何年齡,都要保持好奇,保持學習。這才是你所能給孩子的最大的財富。
你我可能都一樣,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都曾經想過,我能不能像一個哲學家一樣去生活?但是那個時候,我自己不明白的是,這句話的重點,其實不是哲學家,而是「去-生-活」。對有的人來說生活是隨隨便便就發生的;對我輩中人來說,生活,是帶著十二分的覺察和熱愛,去度過、去開啟的。而我們學習哲學的意義,就是愛智慧,就是為了過更有覺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