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親子閱讀被越來越多的家庭認可,因為這種方式不僅能培養孩子受益終身的閱讀習慣,還是傳遞親情的橋梁。很多媽媽寧願不買包、不買口紅,也要給寶寶買幾百塊錢的繪本,可很多時候寶寶並不買帳:剛讀一會寶寶就坐不住了,拿到繪本就撕、啃、咬,明明是好多媽媽推薦的經典可寶寶就是不喜歡,一本書重複好幾十遍還要讀......
最近在後臺,經常有媽媽留言,很想帶寶寶做親子閱讀,可總是狼狽收場,很懷疑自家寶寶天生不是讀書的料~
其實沒有不愛讀書的寶寶,只是大人沒找到合適的方法而已。
親子閱讀和其他閱讀方式不同在於——它是兩個人甚至更多人互動的結果。
正因如此,親子閱讀容易讓閱讀行為變得輕鬆有趣,但亦比其他閱讀行為更容易受到影響,誤讀的可能性更高。
誤區一:書讀萬遍媽媽倦
比起尬讀,很多媽媽更頭疼的是,每次興衝衝的跟孩子親子閱讀,可孩子只喜歡那一兩本,而且每次都要讀十幾遍甚至幾十遍,想帶寶寶讀本新書,那叫個難。
解法:接龍式親子閱讀
首先媽媽們要放寬心:寶寶願意讀,這就是好事! 那怎麼引導寶寶讀新書呢?
分享一個超實用的接龍式閱讀法,適合稍有閱讀基礎的寶寶。
比如,孩子熟讀了《爺爺一定有辦法》之後,我會說「我們剛才讀的是爺爺的書,你也很喜歡外婆對不對,這有一本外婆的書,我們一起讀一下吧」,接著《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就會出現。
讀完《爸爸,我要月亮》,「咿,這邊怎麼還有一個月亮?」然後《月亮的味道》就會出現。讀完《小怪物,睡覺去》,「吖!這裡有個像怪物一樣的鱷魚,它好倒黴哦!」《鱷魚怕怕,牙醫怕怕》就出現了。
接龍式親子閱讀的關鍵是,把寶寶們鍾愛的書變成下一步的基石,一步步連起來,帶著寶寶把親子閱讀的路走得越來越長、越來越廣。
誤區二:逃避難詞鍾愛寶寶語
很多家長給寶寶講繪本,都特別喜歡用「寶寶語」,比如吃飯飯、穿鞋鞋等,而且遇到一些生活中不常見的詞就會避開,怕寶寶聽不懂。
這麼做不但不能加深寶寶的理解,還可能耽誤寶寶的語言發展。
解法:字典式親子閱讀
很多適齡的經典繪本都不會在詞彙上過度使用,就算有些大人覺得不常見的詞,其實也是經過作者精心考量的,目的是把語言樂趣傳達給孩子。
即使是孩子不知道的詞,親子閱讀時大家也沒必要跳過,只需要像字典一樣用寶寶熟悉的東西解釋一下,舉個例子就好了。
誤區三:無字書只能尬讀
很多媽媽在親子閱讀路上遇到的第一道坎就是無字繪本,尤其是小BB階段,很多經典繪本都是沒有字的圖畫,新手媽媽完全不知道怎麼讀。
解法:調味式親子閱讀
其實,幼兒天生就具備一定的「讀圖能力」,能夠按照圖畫的順序,通過觀察畫面的背景、色彩、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等「圖像」來獲取信息。無字繪本可以說是最適合幼兒心理發展的一種早期讀物。
讀無字繪本最關鍵的是家長要了解自己的寶寶,只有這樣,親子閱讀時,家長才能根據寶寶的年齡、經歷和喜好,在畫面的基礎上「添油加醋」,發揮想像和創造力,講出適合自家寶寶的定製版故事。
比如講《十朵小雲》這本經典,可以加上顏色的描述: 穿著黃色衣服的小貓咪,引導寶寶對顏色的認知;
多用寶寶熟悉的事物打比方:雲朵爸爸、雲朵媽媽帶著八朵小雲寶寶一起向前飛去;用擬聲詞強化畫面的情境:小雲寶寶譁啦譁啦給小花澆水……調味式親子閱讀不僅能讓家長不再尬讀,而且還能給孩子帶來樂趣、想像和美感。
誤區四:媽媽是親子閱讀主力
很多家庭育兒問題不斷,不是寶寶的問題,而是爸爸不給力。就像親子閱讀,大部分都是媽媽當主角。
解法:爸爸更適合親子閱讀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爸爸陪孩子閱讀比媽媽效果更好。研究中,他們邀請家有孩子的父母參加睡前親子閱讀活動,一年後發現,爸爸作為伴讀者,對孩子的幫助反而比細心的媽媽更大。爸爸更容易引發發散性的思維和更有想像力的討論,因而對孩子特別是女孩的語言發育更有幫助。
而且這個過程還能給爸爸減壓,親子閱讀的很多書都簡單有趣,再加上閱讀時孩子一些天馬行空的反應,和孩子一起說說笑笑,爸爸自然就會放鬆心情。
很多媽媽都說,之前都知道孩子3歲左右就開始探索世界,也囤了好多百科宇宙類的經典繪本,可要麼就是不知道怎麼講,要麼就是講半天孩子聽不懂,有了這個課,孩子不光能聽懂,而且還有動手學習的引導,孩子邊玩邊學可開心了。
在親子閱讀的路上,我們做父母的,除了選對書,更得多用心。我特別喜歡美國著名親子閱讀專家吉姆·崔利斯(Jim Trelease)在 《朗讀手冊》中的一段話: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
一箱箱的珠寶和一櫃櫃的黃金,
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寶貝天性糖果屋)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