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inYuan
沒有一個現在的手機廠商會缺席未來的智能汽車,會忽略在汽車領域的布局。
12月21日,中國臺灣媒體《經濟日報》發文稱,蘋果公司將在2021年9月發布Apple Car,臺灣的一些特斯拉供應商,包括和大、貿聯KY、和勤、富田等企業都已進入蘋果汽車的供應名單並接到了備貨要求。
該媒體的預測足夠勁爆,蘋果汽車的發布時間是在明年9月。隨後,幾家外媒也預測了這一日期,其信源幾乎都來自這一媒體的報導。
聯想到中國臺灣媒體一貫的準確率,這一預報不能讓人放心。12月22日,路透社同樣報導了蘋果的汽車計劃,但是,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第一輛車的時間不是在2021年,而是3年之後的2024年。
路透社具體地指出,新車已知的最大亮點在於蘋果自己研發的電池技術。而從中國國內產業鏈的信息來看,路透社披露的時間表更為真實。
備受關注的iCar推出,需要兩個條件:作為產品,智能電動汽車足夠成熟,從無人駕駛到生態;從產量來看,蘋果自信具備足夠成熟的產業鏈,至少可以匹敵特斯拉的產量。此外,還要足夠便宜,蘋果從來不屑去做奢侈品。
現在來看,這幾個條件都尚需時日。
01造車之心,傳聞已久
作為一家專注於電子消費品市場的公司,蘋果其實早已展現出了在電動車市場中分得一杯羹的野心。
早在2014年,外媒就曝出蘋果已經啟動電動車項目,該項目被命名為「泰坦計劃」,蘋果對於電動車項目嚴格保密,據傳項目的研發工作是在加州的「SG5」實驗室裡秘密進行。
2017年,蘋果CEO蒂姆·庫克公開承認蘋果正在研發自動駕駛系統。
蘋果的自動駕駛之路並不順利。2019年,蘋果向加州車輛管理局提交了年度報告,其中有一項重要指標是「脫離次數」,即駕駛過程中汽車將控制權交還給安全駕駛員,或安全駕駛員進行幹擾的次數,該項指標蘋果排名墊底。
在這之後不久,蘋果還傳出了自動駕駛部門裁員的消息,蘋果發言人確認解僱公司自動駕駛研發部門200餘名員工,這一度讓外界認為,蘋果已經打算放棄自動駕駛的研發工作。
作為產品,特斯拉不夠精緻,一直為人詬病
不過,事情在最近迎來了轉機。12月9日,據Apple Insider報導,蘋果已經將自動駕駛汽車部門,交由人工智慧高級執行官約翰·賈南德裡亞領導,此人早先負責的是Siri和貫穿蘋果產品線的機器學習技術,讓公司內最資深的人工智慧專家負責自動駕駛的研發工作,蘋果的決心可見一斑。
隨後,Apple Insider又發爆料,蘋果正在與臺積電合作,為「Apple Car」打造一款自動駕駛晶片,文章中明確指出,蘋果電動車對標的正是稱霸行業許久的特斯拉。
這並非是兩者的第一次緋聞。
今年3月,中國臺灣媒體Digitimes報導,臺積電在南科設立了專屬的研發廠區,與意法半導體合作加速氮化鎵製成技術的開發,據Digitimes引援消息人士稱,該計劃正是為「Apple car」的充電系統做的準備。
此前,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曾在研報中提到,蘋果對於電動車的要求是能夠實現L4甚至是L5級別的駕駛功能,只有5nm和3nm晶片的性能才能滿足這一要求,因此與臺積電合作無疑是蘋果的最好選擇。
02蘋果汽車,還需時日
從目前已知的信息來看,蘋果並不滿足於只做一家「自動駕駛方案供應商」,只是2021年9月這個時間節點實為言之過早。
以「泰坦計劃」計劃立項算起,蘋果的電動車之路已經走過了6年,如果以此前國內「造車新勢力」的標準來衡量,6年時間的確綽綽有餘,但對於蘋果來說,在未來的9個月的時間裡,推出一款電動車確實太過於倉促。
一方面是因為此前蘋果對於電動車的發展路線並不明朗。其實,早在賈伯斯時代,蘋果的造車計劃就已經被提及,蘋果iPod高級副總裁Tony Fadell曾透露,賈伯斯早在2008年前後就萌生了涉足電動車領域的想法。
但起初蘋果只是想為電動車廠商提供軟體和服務,這一說法被後來的繼任者蒂姆·庫克反覆提及。2017年,庫克在接受彭博社的採訪時表示,「蘋果正在專注於自動駕駛系統,但未必開發出真正的蘋果汽車產品。」
直到從去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來自供應鏈的新聞被爆出,業界才確認蘋果將從事整車開發的路線。
另一方面,蘋果對於品質幾乎苛刻的要求也決定了蘋果不會一味地追求效率。特斯拉一直被用戶所詬病的一點就是品控很差,雜亂的「美式排線」和車門異響等問題層出不窮,但這些問題大概率不會在Apple Car上出現。
原因從蘋果對於「泰坦計劃」的布局上可見一斑。儘管電動車產業鏈已經十分成熟,但蘋果似乎並不願意採用供應鏈的方案。2019年3月,有外媒曝出蘋果已經提交了電動車無線充電感應異步電機等多項專利。
在12月22日的報導中,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稱,蘋果正計劃採用獨特的「單電池」設計,該電池組將通過增加單個電池的體積,以及模塊化設計來釋放內部的空間。
關於這項技術對於電動車的提升,該消息人士表示,「就像人們第一次看到iPhone時一樣」。
同時,路透社認為,受疫情全球範圍內的影響,蘋果電動車發布可能會推遲至2025年。
儘管有聲音認為,Apple Car延期發布會錯失電動車寶貴的窗口期,但從最晚布局5G的iPhone 12系列的銷量上,足可以說明蘋果對於窗口期似乎並不是很在乎。
03 載人的移動端
蘋果電動車一旦投入市場,可能會徹底改變這個行業的生態。
首先,蘋果擁有著10億級別的用戶群體,這是其他任何品牌都不具備的,其次,蘋果蘋果的研發能力也是其他電動車廠商所望塵莫及的。
在硬體端,蘋果擁有著強大的處理器、基帶晶片、傳感器等硬體開發能力,以及強大的重構底層架構能力。
在軟體端,全球超過2300萬名的開發者可以將移動端的應用完整的移植到車上,強算力AI的加持讓車內系統得以脫離於駕駛模式,為用戶提供更多的使用場景,未來的「iCarOS」也有望支持更多形態的交互方式。
蘋果應該無意去介入汽車製造,汽車行業的富士康在哪裡?
更重要的是,在蘋果生態下,Apple Car將與整個生態深度捆綁,汽車與手機、PC上的數據共通,成為IoT設備中的關鍵一環,徹底改變汽車的使用方式。
在這一場景下,電動車將會承載著移動通信、智能終端、物聯中心等角色,與其說是「智能化交通工具」,不如說是「可載人的移動端」。
對於特斯拉和其他電動車產商來說,這可能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
耐人尋味的是,蘋果電動車項目的研發團隊,大多來自於特斯拉。據紐約時報報導,截至到2019年底,蘋果已經從特斯拉挖走了超過300名技術研發人員。
馬斯克用起一貫的風格挖苦說,「這無所謂,只有在特斯拉未能取得成功的人才會離開,前往蘋果工作。」儘管嘴上說著毫不在乎,但面對蘋果這臺「利潤收割機」,馬斯克已經坐不住了。
前不久,馬斯克在給全體員工的電子郵件中寫道,「從實際盈利能力來看,去年的利潤率非常低,投資者對我們的盈利能力給予了很大信任,一旦他們斷定這不會發生,我們的股票就會像重錘下的蛋奶酥一樣不堪一擊。」
外界普遍期待,蘋果電動車將會對特斯拉造成衝擊。風險投資公司Loup Ventures聯合創始人Gene Munster在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只有蘋果才是特斯拉真正意義上的潛在挑戰者。
「作為特斯拉的投資者,蘋果進軍電動車這個消息會讓我後退一步,重新思考事情會如何發展。」Munster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