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拜公婆——孩子專屬護佑神,獨特又感人的父母之愛

2020-11-08 鳳城一線

潮汕地區有不同的神,負責不同的領域或者地區,但是有一個孩子專屬的護佑神,卻是所有家中長輩都極為尊敬的,那就是公婆神。拜公婆神,是潮汕地區父母長輩寄託著孩子無災無病,健康長大的美好期望。


拜公婆神一般是在一年的過年、元宵節、七夕節和冬至節,其中因為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是「公婆生」,所以這一天會特別的隆重和熱鬧,潮州地區年滿15周歲的孩子也大多會選擇在這一天「出花園」,舉行潮州人特有的成人禮。



一、「公婆」神傳說

在潮汕地區,拜公婆是一種獨特的孩子祈禱儀式,目的是希望公婆能夠護佑孩子健康成長,遠離災病。為什麼「公婆」會成為孩子的護佑神呢?


傳說在宋代,潮汕地區有一位阿婆帶孩子的技術很厲害,就算再調皮搗蛋的孩子到她手上都能乖乖聽話,身體再差的孩子在阿婆的撫養下都能慢慢健康成長,逐漸名聲遠揚,不少名人貴族都希望能夠聘請阿婆來幫忙帶自己的孩子。



當時皇宮之中皇帝的一位孩子剛出生不久,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經常日夜哭個不停,太醫也找不到病症,小皇子生命堪憂,皇帝緊急詔令天下,尋找才能之士幫助醫治。


阿婆被舉薦到皇宮護理皇子,經過阿婆過硬的技術和悉心的照顧,皇子慢慢恢復,身體逐漸健康起來。皇帝龍顏大悅,便來到家中想要嘉獎她。


結果聽說皇上到來,善良的阿婆哪裡知道如何是好。一時慌忙,躲在床底,一下子缺氧昏迷了過去,等到被人發現,阿婆已經沒了氣息。


皇帝感到十分惋惜和心疼,於是詔令天下,封阿婆為孩子的護佑神,至此阿婆成為了潮汕人心目中的孩子保護者,都希望能夠得到阿婆的護佑,讓自己家的孩子健康成長。



二、拜公婆的都是什麼物品

拜公婆主要是祈願公婆神護佑自己家裡的孩子,所以拜公婆的物品一般都是寓意孩子健康成長的好兆頭。


拜公婆不是在客廳,而是在臥室的床上,因為孩子小的時候都是在床上待的時間比較長,而拜的東西一般都是象徵著吉祥、長壽、健康、多子、圓滿的龍眼、甜丸、烏魚、三牲等。


值得一提的是,拜公婆就需要點公婆燈,而這個公婆燈一般是早在女子婚嫁的時候嫁妝有的,一直延續到孩子「出花園」成人禮。而有的人家家裡沒有拜公婆,則需要到自己村裡的廟宇拜花公花媽。

三、拜公婆,獨特又感人的父母之愛

拜公婆的潮汕習俗,我們不難看到其中蘊含著潮汕父母對孩子無聲的愛。無論是從公婆的傳說,還是拜公婆的流程、物品,都能看出潮汕家長對孩子最溫柔的慈祥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獨特而又感人。

下一期我們來聊一聊潮汕地區,特別是潮州地區獨有的「成人禮」——出花園,探尋傳統習俗背後令人感觸的點點滴滴。


相關焦點

  • 「豆乾」與潮汕民俗 味蕾讀懂潮汕
    普寧因地處丘陵,依山傍水,水質甘甜,當地生產的豆乾嫩滑爽口,風味獨特,飲譽海內外。相傳,普寧豆乾的製作技術是元末陳友諒的軍師何野雲傳授的,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潮汕「香腐」最有名氣的是潮州姑蘇香腐,色澤烏亮,韌中帶爽,香味宜人,據說乃清初江蘇吳縣遊方道士所傳,故名姑蘇香腐。潮汕「豆腐花」是夏日清涼解渴的傳統小吃,乳白細膩、潤滑如脂、清香爽口,深受潮汕人喜愛。
  • 潮汕那些事兒|豆乾與潮俗文化
    潮汕人對豆腐的稱法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潮人心目中的「豆腐」連湯帶水,即為外地的「豆腐花」。外地人稱「豆腐」,潮人呼作「豆乾」,而外地人稱「豆腐乾」,潮人則呼作「香腐」。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潮汕「豆乾」中的精品要數普寧豆乾。普寧因地處丘陵,依山傍水,水質十分甘甜,故當地生產的豆乾外脆裡嫩,嫩滑爽口,風味獨特,飲譽海內外。
  • 潮汕民俗農曆七月傳統節日多
    民俗專家介紹說,其實,所謂的「阿婆」是相傳在古時候潮汕的一位婦女,她因愛惜四鄰嬰幼,並樂為街坊看管小孩,且在哺兒育女和調教孩子方面有一套獨特的本領,深受大家的愛戴。  據說,阿婆死的那天正好是七月初七,按理來說應該是忌日,但因民俗對死有所忌諱,便將這天變為阿婆的生日,稱為「阿婆生」。在這一天,潮汕地區有小孩的家庭會在家中供奉祭拜阿婆,一直到孩子虛歲十五歲「出花園」的時候。
  • 潮汕傳統成人禮,七月初七「出花園」
    而在潮汕地區,也一直流傳著特殊的成人禮習俗,那就是「出花園」。在七夕節前,市委宣傳部與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在老媽宮戲臺舉辦汕頭市首屆省級非遺項目「出花園」儀式,傳承潮汕優秀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出花園」,是指清代以來,流行於粵東地區,為15虛歲的孩子舉辦的成人禮俗,表明孩子已長大成人,時間一般在每年七夕節。
  • 潮汕人拜的到底是什麼神
    時年八節家裡的長輩便會牽著孩子「拜老爺」從厝主公嫲到各種老爺宮很多潮汕人拜了大半輩子熟練掌握了拜老爺的各種習俗可能都不知道拜的是什麼神明很多人詬病潮汕的迷信近幾年,化妝品、文具本子也漸漸被拜上供桌八月的夜晚,秋風習習供桌上秋果飄香,香菸嫋嫋一家人圍坐喝茶,談天說地家裡的大人會為孩子講嬋娥奔月的故事這大概是潮汕孩子最初的愛情啟蒙吧
  • 潮汕普遍信奉的神
    潮人信奉的神佛很多,除縣縣皆有佛寺之外,城鄉處處都有自己所奉祀的神。最普遍信奉的廟神有:「玄天上帝」、「三義帝君」(即劉備、關羽、張飛)、「關爺」(即關羽)、「雙忠公」(即張巡、許遠)、「三山國王」(各鄉或各鄉中的片都建廟供奉,是管保本鄉的鄉鎮普遍有廟)、「慈悲娘娘」、「七聖夫人」、「風雨聖者」(管風調雨順)、「註生娘娘」、「土地爺」、「花公花媽」(為多子女之神)、「公婆母」(除各戶床下或床頂置香爐祭拜之外,也有置於廟中)、「
  • 潮汕民俗:感受潮汕獨特的神明文化,潮人祭拜的「老爺」從何來?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信仰文化,在中國,會區分為宗教信仰,神明信仰兩大類,而在潮汕地區,隨便逛完一個小村莊,你就會發現,各路神明的廟宇數不勝數,每到初一十五之日,每戶人家都會有祭拜活動,祈禱家庭幸福安康,事事順利,外界會將其打上一個「迷信」的標籤,然而用潮人的角度去講,這是屬於自己去祈禱平安的獨特方式
  • 你遇到的最感人的事是什麼?網友神回復!
    導讀:你遇到最感人的事是什麼?網友神回復驚呆我。這個世界無時不刻不充滿著愛。愛情,友情,親情等,我們每天都被愛所包圍,想發現身邊的愛很簡單,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身邊發生的一件件小事,其實,愛,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有一顆發現愛的眼睛!01我今年18歲,年紀不大,想想我記憶中最感人的事,我覺得還是我兩年前在馬路上遇到的事。
  • 它是潮汕地區中秋糕點的佼佼者,入口清香甜美,風味獨特!
    綠豆糕,是潮汕地區特色的美食糕點,圓圓薄薄的一塊,猶如天上的圓月,入口細膩清甜,是不少潮汕人喜愛的甜食,也是中秋拜月娘及贈送親友的佳品。它是潮汕地區中秋糕點的佼佼者,入口清香甜美,風味獨特,讓人吃完一塊還想再來一塊!綠豆糕是一種常見的甜品,全國各地都有,但每個地方的做法、口感又不同。
  • 樂哥說潮汕:潮汕家家戶戶信奉「公婆神」,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在潮汕地區,潮汕信奉的「神明」非常之多,有的是神話人物,有的是歷史人物等等,潮人也因此被人貼上迷信的標籤,而那些會這麼說的一般都不是很了解潮汕文化的人,潮人信奉「神明」,而西方人信奉「上帝」,潮汕需要祈福,而西方人需要禱告,所以潮人信奉的神明跟西方人信奉的上帝是同樣的,同屬於一種信仰。
  • 獨特的菜脯,只有潮汕人才懂,你有沒有吃過呢?
    大家好,我是春鵬愛美食。即便是潮汕地區已經是到了冬天,氣候依然是非常溫潤,光照也是的充足,在這裡有一種食物,似已經超越了日常美食的範疇,甚至還成為了傳家之寶,在一個封存多年的陶罐中,就藏著傳說中的美食。超過20年的醃製表皮已經有些幹皺,在緩緩撕開後便能感覺到細膩柔軟的質地,輕輕一咬醇香軟暖,這種口味便是潮汕人最鍾愛的菜脯,日常一碗白粥加上幾塊菜脯變成了絕配。
  • 潮汕民俗:土地神在多神明文化的潮汕是何等地位,為何要祭拜?
    潮汕是一個多神明的地區,從古至今上千年的文化,演變到今日成為了一種地方特色,人人都對神明懷著一顆敬畏之心,人們希望用這種方式,祈禱生活能夠順風順水,土地神是眾多神明中的其中一位,潮人每月初二、十六都會將其祭拜一番,土地神承載著多少潮人對生活美好期盼和祈禱,在當地人的眼中,土地神更像是一種精神寄託
  • 感恩父母 曼城佛光山慶雙親節
    曼城佛光青年與善童學園小菩薩精心準備歌曲與手語,用歌聲表達對父母的愛小菩薩為父母獻上由青年團折的紙花,獻上對父母的愛曼城佛光青年特地舉辦雙親節,讓許多父母一同出席,場面溫馨感人曼城佛光青年特地舉辦雙親節,讓許多父母一同出席,場面溫馨感人佛教在線海外訊  3月6日適逢英國母親節,有別於只慶祝母親節,曼城佛光青年特地舉辦雙親節,邀請許多父母一同出席,讓孩子學習感恩父母及發揚中國孝道精神,場面溫馨感人。
  • 潮汕拜神圖鑑
    「老爺保號」(神明保佑)是每一個土生土長的潮汕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潮汕人不僅逢年過節要恭恭敬敬跪在地上拜神,向神明表達平安富貴等訴求,上千年來對神明的信奉也世代沿襲相傳,深深地滲入他們骨子裡。 幾乎可以說,每一個潮汕小孩「會行就會拜」(學會走路就會拜神)。潮汕人究竟有多愛拜神?他們為何而拜?
  • 潮汕嬰幼兒的傳統家庭教育
    父母教子女學說潮汕話,一直以來都是嬰幼兒家庭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成了家庭教育的首要智育活動。父母向子女傳授潮汕話,其內容往往是從生活內容開始的。1.日常生活用語的傳授當孩子開始咿呀學語時,家長便鼓勵孩子學習發音。家長常常會因為孩子的模仿發音而感到高興,並趁此機會教孩子稱呼別人。
  • 念佛之人, 善神護佑, 惡鬼遠離, 怕什麼東西?
    念佛的人受善神護佑,惡鬼遠離,我們有什麼可怕的呢?你如果常有害怕心,會感召到「怕魔」附身。你假設有無量劫來的冤親債主,就會趁著你這個「怕心」,來恐嚇你,讓你喪心病狂,來報宿世的怨仇。你不要認為:「我尚且念佛,恐怕他們不至於這樣。」你不知道現在你的心都是懼怕的念頭,這種氣分與佛相隔,與魔相通。不是佛不靈,由於你的心已失去正念,所以使念佛得不到全部的利益。
  • 潮汕媽媽,一世人卻註定受三世人苦
    母親對於孩子的愛,根本無需贅言,畢竟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愛,所以才有了一個叫做母親節的世界節日她們把公婆當成父母,視為不可逃避之義務。由於潮汕男人一向奉行男主外女主內,不管或少管家庭生活瑣事,故&34;做得怎麼樣關鍵在於兒媳。每天三餐為公婆備好可口、偏軟的飯菜,便成了不可忽視的事情。若是公婆自己堅持煮食的話,兒媳也需每天早上買好菜,送上門。因此孝敬公婆是潮汕媳婦在一個家庭中的首要責任,這種孝順是維繫一個家庭關係平衡的關鍵之處,視為不可逃避之義務。
  • 潮州粥(潮汕小吃之四十八)
    潮汕人食粥的習慣由來已久,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潮州春卷(潮汕小吃之六)豬腸脹糯米(潮汕小吃之七)潮汕腸粉(潮汕小吃之八)汕頭蠔烙(潮汕小吃之九)汕頭老媽宮粽球(潮汕小吃之十)達濠墨斗卵粿(潮汕小吃之十一)潮汕無米粿(潮汕小吃之十二)水粿(潮汕小吃之十三)
  • 潮汕風味:這種食物不僅有獨特的風味
    白蘿蔔,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種蔬菜,潮汕地區叫白蘿蔔「菜頭」,因為他與「彩頭」諧音,所以潮汕中的白蘿蔔是一種吉祥的蔬菜。潮汕地區白蘿蔔種植面積很大,然而和芥菜一樣,潮汕人並不把他作為日常蔬菜,最多是用來煲湯的,據我估計,每年生產的白蘿蔔有80%以上不是用來直接食用的,而是用來製作一種獨特的潮汕食品原料——醃菜。醃製蔬菜,即蘿蔔乾,是潮汕地區的象徵性成分之一,與泡菜同名,這兩種食材經常成對出現,最常見的地方是我們的早餐桌,那是最佳搭檔粥。
  • 你熟悉卻不一定了解的潮汕「神」!
    轉發本視頻弘揚潮汕文化烏魚等你撩你的家鄉有什麼特別的拜神習俗嗎?(趕緊來留言區和烏魚聊一聊吧!)烏魚的嘮叨在潮汕地區大街小巷上都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廟宇,每逢初一十五,或者歲時節日都會到這些廟宇上去祭拜。例如:三山國王、天后娘娘,在家中供奉的神明還有「天公」、「灶公」、「公婆母」,總之有很多我們熟悉的信仰神,卻很多人不知道這些神背後的故事。很多人都說潮汕人很迷信,供奉那麼多神明有什麼用?但這個跟西方基督教徒供奉上帝不是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