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哥說潮汕:潮汕家家戶戶信奉「公婆神」,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2021-01-09 樂哥說潮汕

在潮汕地區,潮汕信奉的「神明」非常之多,有的是神話人物,有的是歷史人物等等,潮人也因此被人貼上迷信的標籤,而那些會這麼說的一般都不是很了解潮汕文化的人,潮人信奉「神明」,而西方人信奉「上帝」,潮汕需要祈福,而西方人需要禱告,所以潮人信奉的神明跟西方人信奉的上帝是同樣的,同屬於一種信仰。在眾多的潮汕「神明」之中,「公婆神」跟每個潮汕人有關,而且家家戶戶都有供奉著,在其中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在潮汕民間,「公婆神」就是孩子的保護神,在潮人一生中記錄了孩子成長的兩個重要時刻,一個是孩子出生的時候,在舊時,醫療技術落後,加上生活條件差,新生兒很容易就夭折。所以潮汕父母在新生兒降生後就會去祭拜公婆母,以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另一個是在孩子到15歲(虛歲)的時候,有「出花園」的儀式,也是潮汕孩子的成人禮,在這一天也是要準備豐厚的供品祭拜「公婆神」,感謝「公婆神」這一路上保護孩子到成人。這也體現了潮汕人懂感恩,有恩必報的品德。

「公婆神」在潮汕一些地區稱為「床腳婆」和「公婆母」,公婆神的神位並不是一尊神像,而是用一個瓷碗作為香爐,放在房間裡的眠床(舊式四角眠床)的床上的木架或者床底,或者床頂上。而且家裡一般不止有一個神位,而是在潮汕人在分家之後,成立了若干個家,那麼一個家也要設立一個,即使還是住在同一屋簷下,父母也會自己供奉一個,等到百年歸西了才會撤走「公婆神」,從此也不用再祭拜。

在祭拜的時候是在眠床上,為了不弄床,一般會放一個「大筐葫」,而爐和供品都會放在裡面。供品一般是果品,飯和三碗菜。然後家中的主婦會帶頭祭拜,祈求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成長,然後把紙錢火化了,也算祭拜儀式完成了。到今天的潮汕地區依然會祭拜公婆神,但是祭拜上誰帶頭沒什麼講究了,但供品依然是一樣的,沒有改變過。潮人一般在一些「歲時節日」都會祭拜,在農曆七月初七也會祭拜,因為這一天被潮人稱為「公婆生」,這跟在民間流傳的傳說有關。

據說在舊時,有一位丈夫長期在外打拼,而妻子卻在家中偷情,被丈夫發現後一怒之下殺死了這對姦夫淫婦,擔心被人發現,就把屍體埋在床底下的土中。自己也再娶了妻子,但是妻子所生的孩子都夭折了,覺得是自己的前妻從中作祟,最終丈夫就設立了他們的神位後,虔誠拜祭,這一天剛好是農曆七月初七,之後妻子所生的孩子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成長。潮人見此家家效仿,最終也沿襲成俗。「公婆神」也不僅僅在家中有,也有一些廟宇供奉著,那種免於一般叫做公婆壇或者公婆宮,而且神位就不是一個香爐了,而是一座雕像,供品也沒那麼講究,每一年,都有很多人前來祭拜。

很多人覺得這種迷信的行為應該廢除,但在潮汕文化中,這種是屬於信仰,信仰是可以廢除的嗎?一個人沒了信仰,沒了心靈上的寄託,那麼這個人該有多可怕、樂哥覺得這種只要在形式上別太奢華,別鋪張浪費,是可以延續下去的,至少每個人心中都需要信仰,你們覺得呢?

文章屬百家號「樂哥說潮汕」原創,關注我,獲取更多潮汕民俗風俗!

相關焦點

  • 潮汕吉祥物「雞」,在潮汕習俗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在潮汕習俗豐富多彩,也具有地方特色,潮汕人也非常注重,很多都是源於對美好生活的期許,也對當下幸福生活的感恩,而在形形色色的潮汕習俗中,總出現「雞」的身影,其中「雞」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咬雞頭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孩子成年為18歲,但在潮汕並不是的,潮汕地區無論男女,只要虛歲到15歲,便舉辦成立禮儀式。在整個活動中,雞同樣也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出花園」當天,在祭神儀式最重要的供品就是一道雞。
  • 樂哥說潮汕:潮汕逢年過節祭拜活動,「三牲」是不可缺的!
    潮汕的祭拜活動眾多廣為人知,潮汕人祭拜祖先和神明的時候,祭品中常常有「粿」,而每一次祭拜前夕家中做粿的時候,幾家人一起在做,孩子在嬉鬧,大人們邊做粿,邊閒聊,其樂融融。而在祭品中比粿品還要重要的,當屬「三牲」,在每次的祭拜活動中,「三牲」是不可缺的。
  • 樂哥說潮汕:潮汕揭陽婚姻禮俗中,看潮人崇尚的家庭觀念
    在潮汕地區,不同地方都有具有本地地方特色的婚俗,但大同小異,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是潮汕揭陽婚俗中「出嫁前夜睡草鋪」、「伴嫁的提油舅」、「投糖落水」,它們的寓意是什麼?潮汕婚姻禮俗中的價值觀是怎樣的?出嫁前夜睡草鋪在潮汕地區揭陽一帶,有些地方在臨出嫁的當天晚上,新娘有「夜睡草鋪」的習俗,聽老一輩的潮人說,這個習俗是源於在以前,有一位非常狠毒的後母娘,為了羞辱前人留下的女兒,所以在出嫁的時候,將本來很喜慶的婚事辦成了如同送死囚犯人一樣。但誰也沒有想到,女兒在出嫁之後居然發財了,而且子孫滿堂。
  • 樂哥說潮汕:潮人對子女的教育,傳統的教育觀念是什麼?
    而在潮汕人眼裡,並不是這樣的,你可以不識字,你可以學習成績差,但你必須會做人。這也是潮人傳統教育中以德育為主,這種傳統的教育才是受益終身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潮人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在潮汕傳統的教育中一直貫穿於培養後代的禮儀,潮汕父母從子女還是嬰兒的時候就開始教育禮儀,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尊長愛幼。
  • 樂哥說潮汕:九月九日潮人不登高遠眺,卻有別具一格的風俗活動!
    而為何叫「結緣」,在潮汕方言中「員」與「緣」同音,通過這種方式結成好緣。其中的「油麻員」是一種用糯米粉、糖蒸、花生,還有不可缺少的油麻籽製成的糕點。在舊時的潮汕的一些潮劇班,禮節更為隆重,從九月初一開始,他們就一起開始吃素,潮人稱之為九皇齋,一直到九月初九九皇神誕當天晚上,膜拜過九皇神,並且送上九皇燈後便可以開始吃葷了。
  • 潮汕普遍信奉的神
    潮人信奉的神佛很多,除縣縣皆有佛寺之外,城鄉處處都有自己所奉祀的神。最普遍信奉的廟神有:「玄天上帝」、「三義帝君」(即劉備、關羽、張飛)、「關爺」(即關羽)、「雙忠公」(即張巡、許遠)、「三山國王」(各鄉或各鄉中的片都建廟供奉,是管保本鄉的鄉鎮普遍有廟)、「慈悲娘娘」、「七聖夫人」、「風雨聖者」(管風調雨順)、「註生娘娘」、「土地爺」、「花公花媽」(為多子女之神)、「公婆母」(除各戶床下或床頂置香爐祭拜之外,也有置於廟中)、「
  • 潮汕拜公婆——孩子專屬護佑神,獨特又感人的父母之愛
    潮汕地區有不同的神,負責不同的領域或者地區,但是有一個孩子專屬的護佑神,卻是所有家中長輩都極為尊敬的,那就是公婆神。拜公婆神,是潮汕地區父母長輩寄託著孩子無災無病,健康長大的美好期望。拜公婆神一般是在一年的過年、元宵節、七夕節和冬至節,其中因為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是「公婆生」,所以這一天會特別的隆重和熱鬧,潮州地區年滿15周歲的孩子也大多會選擇在這一天「出花園
  • 「雞」作為潮汕地區的「吉祥物」,它在哪些場合扮演重要角色
    在習俗禮節頗為講究的潮汕地區,雞作為「吉祥物」備受超神人追捧。無論祭祀或者喜事,雞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祭祀雞潮汕地區非常重視祭祀習俗,無論是祭拜祖先或者是神仙,祭品中總少不了「三牲」,也就是雞、豬、魚。豬有時會被更換成鴨或者鵝,魚也有很多選擇,一般是烏魚,或者魷魚、墨斗魚,其它海魚也行。
  • 「豆乾」與潮汕民俗 味蕾讀懂潮汕
    潮汕「豆腐花」是夏日清涼解渴的傳統小吃,乳白細膩、潤滑如脂、清香爽口,深受潮汕人喜愛。在暑氣逼人的盛夏,潮汕城鄉的村頭路尾,大街小巷,叫賣「豆腐花」之聲抑揚頓挫,不絕於耳。在潮汕鄉村,嬰兒降臨人世之後,一般是第九天或第十二天家長就會為嬰兒舉行「開腥(葷)」禮。當日備辦三牲(雞、魚、蛋)、「甜豆乾」(加紅糖煮成)等祭品敬拜「公婆神」(兒童保護神)。豆乾,取其方方宛如官印之狀,加上潮語「幹」與「官」同音,寄望孩子長大做大官。這種「拜公婆」的儀式,在潮汕人家中,每年至少必舉行一次,一直到孩子15歲,就來一次比較隆重的慶典,謂之「出花園」。
  • 潮汕那些事兒|豆乾與潮俗文化
    相傳,普寧豆乾的製作技術是元末陳友諒的軍師何野雲傳授的,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潮汕「香腐」最有名氣的是潮州姑蘇香腐,色澤烏亮,韌中帶爽,香味宜人,據說乃清初江蘇吳縣遊方道士所傳,故名姑蘇香腐。潮汕「豆腐」是夏日清涼解渴傳統小吃,乳白細膩、潤滑如脂、清香爽口,深受潮汕人喜愛。在暑氣逼人的盛夏,潮汕城鄉的村頭路尾,大街小巷,叫賣「豆腐」之聲抑揚頓挫,不絕於耳,成為潮汕城鄉夏日民俗風情一景。
  • 帶你走進潮汕,領略潮汕風味——潮汕粿汁
    一般煮時,我們都會加入了提前準備好的米粉漿之後,粿汁的湯汁較稠,淋上特質的滷汁,再加上些配料,撒上小菜,就是一碗完美的粿汁了,在此要說一下,必不可少要加潮汕的粿肉,開吃之前攪拌一下,一碗香噴噴的粿汁即在眼前。
  • 潮汕拜神圖鑑
    本文首發大灣腹地公號;作者:悟天克斯,編輯:趙小南 頭圖來自:pexels 如果說西藏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老爺保號」(神明保佑)是每一個土生土長的潮汕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潮汕人不僅逢年過節要恭恭敬敬跪在地上拜神,向神明表達平安富貴等訴求,上千年來對神明的信奉也世代沿襲相傳,深深地滲入他們骨子裡。 幾乎可以說,每一個潮汕小孩「會行就會拜」(學會走路就會拜神)。潮汕人究竟有多愛拜神?他們為何而拜?
  • 潮汕民俗:一碗姜薯甜湯,富含著潮汕人何種情懷?
    在潮汕地區的傳統節日非常之多,並且保留著傳統習俗最多的地區,而且民間傳統小吃也非常之多,在潮汕地區有一種甜湯,專門用來招待客人,那便是「姜薯湯」,每當有客人來到家中,其他都可以不準備,但是這一碗「姜薯湯」是必不可少的,他代表的是對於客人的尊重,姜薯湯也不僅僅是會客所用,在很多傳統節日的時候
  • 特稿:潮汕,向何處去
    ,遷居海外的則有一千多萬,故有"海內一個潮汕,海外一個潮汕"之說。在中華民族從江奔向海的過程中,三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回顧中國歷史,兩次南渡北歸的高峰都與政權更迭和王朝轉移有很大關係,規模最大的是魏晉,其次是兩宋。今天讀史,很多時代在史書上總是一筆帶過,驚鴻一瞥,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再到十六國並立,仿佛轉瞬即逝、三年五載,其實那段動蕩年代持續了近兩三百年,尤其是北方,可謂是殺人盈野、十室九空,絕對是史上的一段至暗時刻。
  • 潮汕民俗:潮汕過年習俗諸多講究,它們對潮汕人有何特殊意義?
    想到過年,相信大家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群熊孩子,在大路邊放鞭炮,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更有的是一家人團聚一桌,其樂融融的景象,在潮汕地區,他們將團聚二字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而他們新年時舉行的民俗活動更是讓人別有一番風趣,他們祈禱神明,滿滿都是對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
  • 潮汕大型情景劇《母親的夢》首演
    「這麼多年來,我創作的作品都離不開潮汕文化。我總是思考怎樣用獨特的方式,將所思所想融入劇中人物血液裡。」當談到創作「基因」這個話題時,潮汕大型情景劇《母親的夢》編劇、總導演趙曙光這樣說。這位潮汕著名話劇演員曾為潮汕人帶來許多歡聲笑語,其代表作潮汕名劇《夏雨來》廣為人知,「秀才夏雨來」的角色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我很小就從河北老家來到汕頭,之後一直在汕頭讀書生活。潮汕的水土養育了我,潮汕就是我的故鄉。」水還未燒開,趙曙光率先打開了話匣子。
  • 在汕職,有一個潮汕舍友是怎樣一種體驗??
    有五分之一的人是潮汕人。那麼……有一個潮汕舍友,會是什麼感受?那天袋子姐姐問我:什麼是潮汕話?我說:那些你聽不懂又覺得很好聽的話,就是潮汕話啦!每次舍友打電話回家都無所顧忌地講說家鄉話,說什麼我都聽不懂。他講鄉音的溫柔跟平時跟我們講普通話時的調調完全不同。
  • 潮俗分析社:潮汕七月初七不僅僅是情人節,還是「阿婆生」!
    大家好,這裡是潮俗分析社,我是小社,歡迎收看本期內容,今天要分享的是潮汕人的七月初七「阿婆生」的節日。眾所周知,潮汕人沒有固定的信仰,類似佛教和道教,而是信奉「泛神」也就是信奉的「神明」非常之多。又怎麼得到這麼多人的信奉。農曆七月初七,自古是「七巧節」,又被神話故事牛郎織女浪漫所渲染,也被稱為「情人節」,而潮汕保留著很多傳統習俗活動,在潮汕民間七月初七並不僅僅是情人節,還是「阿婆生」。在潮汕地區,「生」的意思也就是誕生,例如「五穀母生」、「土地爺生」,這些也都是「神明」的生日。也就是七月初七是「阿婆」的誕辰,那麼這位「阿婆」到底是何方神聖?
  • 潮汕這兒的熱鬧年
    那麼如果有機會,你一定要來潮汕過個熱熱鬧鬧的春節,在這裡你會感受到不一樣的「佬熱」的年味!說到潮汕,首先大家能聯想到的肯定是潮汕這裡眾多的美食啦!(廣東有兩大美食:廣府美食和潮汕美食,廣府美食活在電視劇裡,而潮汕美食活在紀錄片裡)1.潮汕牛肉,牛肉丸,尤其是以潮汕牛肉火鍋聞名,潮汕人愛牛也會吃牛,對於牛的分解與西方相比更加細分。
  • 潮汕是怎樣形成的,又經過了怎樣的歷史歲月
    潮汕地區,古時又稱潮州,是以潮汕方言為母語的漢族民系,潮汕地區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地區,我國大陸海岸線與北回歸線交匯處,北靠蓮花山脈,南臨南海,西至海豐縣,東至饒平縣,與臺灣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