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大型情景劇《母親的夢》首演

2020-12-24 南方新聞網

「這麼多年來,我創作的作品都離不開潮汕文化。我總是思考怎樣用獨特的方式,將所思所想融入劇中人物血液裡。」當談到創作「基因」這個話題時,潮汕大型情景劇《母親的夢》編劇、總導演趙曙光這樣說。

在《母親的夢》的創作過程中,他也是如此傾注自己的心血:以一個潮汕姿娘(「姿娘」即女人)的一生經歷,展現汕頭這座城市的變化,展現潮汕女人的勤勞賢惠和對信念的堅守。

10月20日晚,這部趙曙光歷時三年創作完成、由汕頭市演藝集團旗下的汕頭話劇團、汕頭市歌舞團和汕頭市雜技團三個演出團體首次合作的大型情景劇進行首次合成演出。帷幕落下,現場掌聲經久不息。

「演出結束後觀眾的掌聲讓我最是欣慰。」趙曙光說。這對他來說,是點讚、是支持,更是鼓勵他繼續創作,大力發展汕頭戲劇的信心之源。

文:南方日報記者 張偉煒 通訊員 李松欽

圖(除署名外):張偉煒

主創多部潮汕經典作品

說起趙曙光,相信每一個潮汕人都不陌生。這位潮汕著名話劇演員曾為潮汕人帶來許多歡聲笑語,其代表作潮汕名劇《夏雨來》廣為人知,「秀才夏雨來」的角色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我很小就從河北老家來到汕頭,之後一直在汕頭讀書生活。潮汕的水土養育了我,潮汕就是我的故鄉。」水還未燒開,趙曙光率先打開了話匣子。原來,趙曙光最初是文工團的一名舞蹈演員,他說:「我學舞蹈學了8年,其間跳過民族舞、芭蕾舞,形體條件越來越好,能夠在舞臺自如表現。」

然而,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病,卻中止了他與舞蹈的情緣。1979年,汕頭話劇團重建,趙曙光毅然選擇與話劇結緣。許多「老汕頭」還清楚地記得他飾演的角色,像《年輕的一代》中的小李子、《風華正茂》中的趙晨光、《霓虹燈下的哨兵》中的童阿男和阿飛等。

上世紀80年代,汕頭話劇事業迎來春天,發展勁頭十足。然而在接下來的10年間,汕頭話劇逐漸走入低谷。趙曙光臨危受命出任話劇團團長,並立志重振汕頭話劇。1990年,他的處女作——小品《微笑服務》問世,在這部小品裡,他把自己唱、跳、編、導、演的功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之後,《72家房客》《蝨母仙》《369搶親》《369開當鋪》《有錢就是媽》《見錢眼開》《出租新娘》等多部作品橫空出世。進入21世紀,由趙曙光主導創作的作品多已成為潮汕經典,汕頭話劇由此走進黃金時期。

近年來,趙曙光帶領汕頭話劇團展開新的探索,通過對內深耕與對外交流,積極尋找本土話劇發展新機,先後創作了話劇《大潮商魂》《風雨僑批》等。在創作過程中,趙曙光始終對潮汕題材執著追尋,精心打造,不斷創新藝術形式,讓「潮汕」二字在他的作品中更好地呈現。

融入多媒體和「潮元素」

大型情景劇《母親的夢》亦是如此。該劇講述了汕頭淪陷之時,居住在汕頭一個小漁村的潮汕女人翁美玉一生的坎坷經歷。時間跨越70多年,通過潮汕女人的故事,側面描寫了汕頭從一個小漁村到成為改革開放新城市,人民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家國情懷是該劇的靈魂。」趙曙光說,劇情緊扣親情與國情兩條主線,謳歌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頑強奮鬥的精神。

如何表現?正如趙曙光在朋友圈所寫:「我把潮汕姿娘作為創作表現載體,隨著時間軸的展開,把歷史沉澱下來的內涵,用個性思維去呈現我所理解的美。」

在這方面,趙曙光坦言自己「不安分」,「很多東西都想嘗試一下,想法很多」。

他把潮汕童謠、潮汕歌冊、潮汕英歌舞、潮汕工夫茶、僑批、潮汕水布等充滿潮汕風情的「潮元素」融入其中,讓這些潮汕文化元素在舞臺上飛揚。為了讓「母親的夢」更加豐滿,他把聲、光、電等多媒體技術也應用到劇中,提升了全劇的視覺效果。

趙曙光還請來諸多「大咖」:劇目部分音樂由馬其頓交響樂團演奏和錄音,舞蹈服裝設計由中央電視臺春晚服裝製作團隊擔任製作,燈光設計由海政文工團燈光設計師打造,使劇目整體呈現效果更加精緻。

年輕演員勇挑大梁

《母親的夢》主角翁美玉的飾演者,是潮汕著名話劇「老戲骨」方莉莉。在趙曙光看來,方莉莉是土生土長的汕頭人,對於潮汕的風土人情非常熟悉,語言天賦好,對情感戲的把控能力也很強,非常適合飾演翁美玉一角。

劇中,負責串起「母親的夢」的,是由年輕女演員盧澤萍飾演的「臺灣記者」一角。「90後」的盧澤萍不僅是該劇的主要演員之一,還是總導演助理。她表示,《母親的夢》是她從事話劇演藝事業以來參演的第三部作品,此前曾在《大潮商魂》和《風雨僑批》兩部情景劇裡擔任主角。

儘管出演過不少角色,但每次接戲前,盧澤萍仍會讓自己「變成一張白紙」,以「空杯心態」去認識、演好每個角色。拿到《母親的夢》劇本後,她便反覆研讀、揣摩。她還為劇本提出建議:「剛開始,《母親的夢》裡的記者並非臺灣記者,我便找到趙曙光老師探討,是否可以把角色的身份轉換成臺灣記者,讓角色豐滿一些,同時也拉近臺灣與大陸的距離,比較符合劇情。」

筆者注意到,24歲的餘僮倪在劇中飾演學生,在當晚首演舞臺上,她多次泣不成聲。趙曙光說,餘僮倪雖然年紀輕輕,但入戲很快,對於戲劇的情感理解能力比較到位,「很有靈性和悟性」。

專心排練精益求精

《母親的夢》由汕頭市演藝集團旗下的汕頭話劇團、汕頭市歌舞團和汕頭市雜技團三個演出團體合作,對於總導演來說,挑選角色並不難,但找到適當的排練時間卻不容易。

「每個團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時間上很難撮合到一起。例如,有時候,碰巧有哪個團出國演出,我們只能等他們集體演出歸來才能一起排練。在這期間,其他團則要妥善安排好參演人員抓緊排練劇中相關片段。」趙曙光說,寫劇本不難,僅需一個星期便可完成,一旦排練起來,不少橋段則需要排練十多次,中途還反覆修改劇本,多達八次,為的是精益求精。

「演員們都特別珍惜每次排練機會,那種謙虛、認真的態度令我十分感動。」趙曙光說。

在許多年輕演員看來,趙曙光在工作中認真負責,在生活中灑脫有趣。「平時怎麼玩都可以,一旦涉及到舞臺表演,就要認真。」趙曙光說。

■聲音

「『潮汕姿娘』是對潮汕女人的稱呼,既俗又雅,非常有意思。情景劇《母親的夢》是一種創新的嘗試,劇本內容描寫母愛,就是一種大愛,展現潮汕女人的勤勞賢惠、堅守信念。這部劇通過一個女人的守候,以一個女人的一生經歷展現汕頭這座城市的變化,從內容到形式我都非常期待。」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一級編劇、當代劇作家郭啟宏

■對話

趙曙光:

「我還想給觀眾帶來更多驚喜」

南方日報:情景劇《母親的夢》是一部怎樣的作品?具有怎樣的現實意義?

趙曙光:確切來說,《母親的夢》是一部音樂情景劇,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教人重溫歷史,珍惜當下。

南方日報:您進入汕頭話劇團已經40年,見證了它的發展和變化。在您看來,在這些變化中,什麼是最核心的、經久不衰的?

趙曙光:汕頭話劇團成立至今已有60多年。在粵東地區,汕頭話劇團擁有大批觀眾,這得益於老一輩藝術家留下寶貴的藝術財富。(表演體系)要維持好一個團的正常運作,領導要以身作則無私心,要有能力、奉獻精神,讓團員有凝聚力。同時,領導要有市場觀察力,把握時代脈搏,把握好文藝屬性——這就是核心點。

南方日報:從臺前轉戰幕後,您自身完成了怎樣一種變化?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

趙曙光:我已在謀劃我的未來方向,人不能不服老,但我的心態不會老。轉戰幕後是我為以後出更好作品作準備,我想這種變化觀眾會接受的。我還想給觀眾帶來更多驚喜。

南方日報:當前,汕頭話劇正面臨著怎樣的時代浪潮?放眼未來,汕頭話劇應如何發展?

趙曙光:我認為,汕頭戲劇發展應該以都市劇為主打。現在農村開始都市化,觀眾的文化與審美水平都隨著時代變化,「80後」「90後」的年輕人所接受的不再是「快餐文化」,而是更趨於思想性、哲理性和冷幽默的題材。主流文化應該以價值觀作導向,把愛國主義教育用創新藝術手法去展現,才能讓觀眾欣賞到藝術的魅力。

南方日報:您當前正在做什麼?未來有什麼打算?

趙曙光:我用三年時間精心準備的潮語院線電影《夏雨來下山》目前已完成劇本大綱。「夏雨來」這個形象是很多潮汕人孩時的回憶,我一定會好好寫。希望能給海內外潮人帶來驚喜。

南方日報:對於一座城市而言,話劇意味著什麼?

趙曙光:一個城市喜不喜歡話劇,可以看出這座城市的文化程度。

相關焦點

  • 中國航海博物館迎新 情景劇《鄭和下西洋》首演
    中國航海博物館迎新 情景劇《鄭和下西洋》首演     圖為中國航海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身著華麗的明代服飾登上明代福船
  • 中國首部大型器樂劇《韻魂弦夢》將於北京喜劇院舉行首演
    2018年8月26日,伴隨著優美動聽的古箏演奏,由北京華嘉博藝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嘉博藝」)主辦的器樂劇《韻魂弦夢》暨首演新聞發布會,在北京朝陽區通惠河北路(京津冀文化產業協同發展中心多功能廳)拉開帷幕。本劇總導演吳茜攜主創團隊集體亮相。
  • 【123校慶】交大附小原創大型史詩情景劇《南洋公學頌》2019年公演
    為慶祝西安交大建校123周年,4月22日,由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原創、陝西省人民藝術劇院管越老師擔任導演與藝術指導,大型史詩情景劇《南洋公學頌》在憲梓堂公演。 《南洋公學頌》是一部內容橫跨中國近代史百年風雨,舞蹈、朗誦、舞臺劇、話劇、演唱等多種藝術展現形式為一體,追溯創學心路的原創大型史詩情景劇。大幕開啟,徐徐展開。
  • 2020年「順德之夜」首演,大型原創音樂劇《西關小姐》火熱開場
    2020年「順德之夜」首演,大型原創音樂劇《西關小姐》火熱開場 2020-08-25 19: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型音樂舞臺劇《阿拉丁神燈》東莞首演
    《阿拉丁神燈》劇照東莞時間網訊 8月26日,「百老匯式」中英文版大型音樂舞臺劇《阿拉丁神燈》在東莞迎來首演。作為本土大型惠民行動「陽光計劃」的又一精品力作,《阿拉丁神燈》是廣東小飛象藝術劇團為孩子們獻上的藝術大禮。繼8月26日在東莞市文化館星劇場的首演之後,劇團後續還將攜《阿拉丁神燈》登陸東莞各鎮街的多個劇場,秉持一貫低票價、高品質的理念,為更多的孩子帶來藝術的薰陶,讓兒童戲劇藝術普及千家萬戶。
  • 大型抗疫題材民族歌劇《天使日記》在武漢首演
    大型抗疫題材民族歌劇《天使日記》在武漢首演 2020-10-18 10:41: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蘇亦瑜 責任編輯:蘇亦瑜     大型抗疫題材民族歌劇
  • 新化:大型山水實景劇《誰與茶緣》成功首演
    茶船出事,豆蔻母親悲痛欲絕。   紅網新化縣分站5月1日訊(分站記者 鄒暢寧)4月28日上午,大型山水實景劇《誰與茶緣》在湖南省新化縣榮華鄉龍灣溼地公園魚果場進行了首場匯報演出。「簡單」而又「老套」的故事,震撼了在座的每一位觀眾。婁底市副市長梁立堅、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劉道陽、新化縣副縣長鄒紅清等到場觀演。
  • 大型原創情景交響組歌《這就是我們》在佛山首演
    大型原創情景交響組歌《這就是我們》在佛山首演。(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佛山11月20日消息(記者張勝強 通訊員鄒建輝)11月19日、20日連續兩晚,由廣東省音樂家協會、中共佛山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大型原創情景交響組歌《這就是我們》在佛山瓊花大劇院首演。
  • 大型梅山民俗劇《字聖黃自元》成功首演
    大型梅山民俗劇《字聖黃自元》成功首演 2020-12-10 18: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型藝術影畫《延安記憶》在延安聖地河谷首演
    10月15日,大型藝術影畫《延安記憶》在延安聖地河谷金延安鐘鼓樓廣場首演。 據悉,《延安記憶》由陝西旅遊集團打造,以大型燈光投影的形式,依託山體、水景、廣場,集合聲光電、特效、虛擬山體窯洞群、視頻數字內容、時光回溯、高科技為一體,通過震撼的音效和動人心魄的畫面,融合科技感和時尚感,實現投射內容裸眼3D效果,新穎獨特,極具視覺衝擊力。
  • 大型交響音樂情景劇《木蘭詩篇》本月美國上演
    中新社鄭州九月十二日電 (記者 史寶銀)為了慶祝聯合國成立六十周年大型系列慶典活動,應聯合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理事長的邀請,由河南省歌舞劇院傾力打造的大型交響音樂情景劇《木蘭詩篇》將於九月十八日在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上演。  《木蘭詩篇》是一部追求高品位、高質量的創新性藝術產品。
  • 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在國家大劇院首演
    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12月2日晚間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 於立霄)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資助,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12月2日晚間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
  • 山東首個大型高科技舞臺演藝水秀《青秀》全球首演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9日訊(記者劉成 通訊員王文輝)4月29日,山東首個大型高科技舞臺演藝水秀——《青秀》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東方影都舉行全球首演,這場蓄勢4年的國際級大秀正式向觀眾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 中英版崑劇《邯鄲夢》在倫敦首演
    新華社倫敦9月22日專電(記者 梁希之)為紀念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江蘇省崑劇院22日在倫敦首演中英版崑劇《邯鄲夢》。  《邯鄲夢》由英國莎劇導演利昂·魯賓和中國崑曲表演藝術家柯軍合作執導,中英兩國戲劇演員聯袂演出。  《邯鄲夢》改編自湯顯祖作品《邯鄲記》。
  • 大型情景劇《粥府衙門》將於本月28日在千年古剎舉行隆重開機儀式
    雖是寒冬臘月,但在本月28日,大型情景劇《粥府衙門》的開機儀式將隆重舉行。該情景劇作為山東首部在千年古剎舉行開機儀式的情景劇,想必十分值得期待。故事介紹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276年。
  • 大型原創情景交響組歌《這就是我們》佛山首演
    人民網佛山11月21日電(李語、鄒建輝)11月19日、20日連續兩晚,由廣東省音樂家協會、中共佛山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大型原創情景交響組歌《這就是我們》在佛山瓊花大劇院首演。300多名音樂家共同唱響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成果的幸福讚歌。
  • 原創大型音樂兒童劇《奔跑吧少年》12月天津首演
    津雲新聞訊:天津市兒童藝術劇團原創大型音樂兒童劇——《奔跑吧少年》將於12月在天津光華劇院首演,該劇以支教為切入點,重點突出「扶志、扶智」的方針、深入開掘「體育強國」的內涵,以獨特的視角講述了在脫貧攻堅過程中這些可愛可敬的支教老師們與山區孩子們從陌生排斥到相知相惜的感人故事
  • 大型兒童劇《小飛俠彼得-潘》新年震撼首演
    《小飛俠彼得-潘》演出劇照  飛過城市,飛過高山,飛翔讓我們自由自在;  飛過黑夜,飛過白天,飛往夢想裡的神秘樂園……  搜狐娛樂訊 中國兒藝年度收官巨作——大型兒童劇  該劇副導演馬彥偉表示,相信所有人都曾在睡眠中有過自己飛起來的夢,就在那個時候,人人都是小飛俠,人人都是彼得-潘,雖然我們不能真的長出翅膀衝上雲霄,但我們能充分運用想像力來為自己營造一個像飛翔一樣自由的感覺。
  • 紀念張載誕辰一千周年 大型眉戶歷史劇《縣令張載》首演
    中國經濟周刊一經濟網訊  為紀念張載誕辰一千周年,12月11日晚,由寶雞市戲劇家協會副秘書長侯新斌執導,眉縣人民劇團張忠誠擔綱主演的大型眉戶歷史劇《縣令張載》在眉縣人民政府禮堂迎來首演。
  • 抗疫故事搬上舞臺 江蘇邳州:大型現代柳琴戲 《銀杏湖畔》首演
    日前,江蘇省邳州市又一大型現代柳琴戲《銀杏湖畔》在邳州市會議中心大禮堂精彩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