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俗分析社:潮汕七月初七不僅僅是情人節,還是「阿婆生」!

2020-12-23 潮俗分析社

大家好,這裡是潮俗分析社,我是小社,歡迎收看本期內容,今天要分享的是潮汕人的七月初七「阿婆生」的節日。眾所周知,潮汕人沒有固定的信仰,類似佛教和道教,而是信奉「泛神」也就是信奉的「神明」非常之多。對於這些神明,他們各司其職,都有專門的工作,而今天要介紹的神明也就是「阿婆」,是何方神聖?又怎麼得到這麼多人的信奉。

農曆七月初七,自古是「七巧節」,又被神話故事牛郎織女浪漫所渲染,也被稱為「情人節」,而潮汕保留著很多傳統習俗活動,在潮汕民間七月初七並不僅僅是情人節,還是「阿婆生」。在潮汕地區,「生」的意思也就是誕生,例如「五穀母生」、「土地爺生」,這些也都是「神明」的生日。也就是七月初七是「阿婆」的誕辰,那麼這位「阿婆」到底是何方神聖?

相傳在以前,「阿婆」是潮汕的一位婦女,不管是自己的孩子還是別人的孩子,都非常疼愛,而且經常幫助鄰居親人照看孩子,重要的是在照看孩子上,「阿婆」非常之強,深受眾人愛戴,而也正是這個時候,皇帝添一皇子,出生幾天,不分白天夜晚就是哭個不停,再這樣下去可能會一命嗚呼。所以命人貼皇榜招民間能力進宮調教皇子。當時民間沒人敢接,因為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惹上殺身之禍,但「阿婆」不這麼想,認為皇子也是普通孩子,沒多大區別,所以上京試試。

經過「阿婆」悉心照料一段時間下,皇子也不再哭泣,而且人也變得有氣血了。皇上見此非常高興,便御駕親臨,想好好重賞她。而這時候,她正在照料皇子,不知皇帝親臨,一時著急躲進皇子的眠床底下,一下子就昏過去了,等皇上發現的時候,人早已斷氣。皇上非常痛惜,便封她為孩子的保護神,負責保護民間的嬰兒的生命和健康,也親切的稱為「阿婆」,也有稱為「眠床腳婆」的,也正是七月初七這一天去世,所以這一天也稱為「阿婆生」。

不管是在舊時還是現在,民間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供奉「阿婆」,神位一般安放在孩子睡覺的床底下,也沒有特定的神像,而是一顆鵝卵石,代表著膽子,還有孩子的一些玩具。逢年過節都會祭拜,祭品一般是魚肉、飯糰、粿品,還會燒一些紙錢。祈求阿婆保佑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成長。每年的祭品都會增加,直到孩子成人禮「出花園」的時候。祭品非常隆重,祭拜完這次後,就不再供奉了,代表孩子已長大成人,能屈能伸。

在民間相傳的故事非常之多,但小社覺得不管是什麼傳說,都離不開這兩點,第一點,之所以人們會供奉保護神,也是因為當時醫療技術的落後,和生活環境的困苦,孩子很多時候都長不到成人就夭折了,所以潮人原因相信有這麼一個人,能保護孩子,所以幾乎都是虔心供奉的。第二點,潮人面對命理的無奈,只能寄托在「神明」身上,希望能夠保佑孩子,同時也是對美好未來的一種期望。你們覺得呢?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如果覺得小社分析的不錯,可以點波關注,今日話題:在你們家鄉,孩子的保護神是何方神聖!歡迎評論區分享。

文章屬百家號「潮俗分析社」,專注請註明來源百家號「潮俗分析社」!

相關焦點

  • 潮俗分析社:潮汕掛「三聖草」風俗,「三聖草」為何物?
    大家好,這裡是潮俗分析社,我是小社,歡迎收看本期內容,今天要分享的是潮汕地區掛「三聖草」風俗,在潮汕一些地方,一直有「三聖草」之說,三生草其實並不陌生,就是潮汕吉祥物,鳳尾蕨、竹枝、榕枝、在前面小社已經對榕枝和竹枝有過提及。而「三聖草」對於潮人為何要這麼做,有何意?
  • 潮汕分析社:潮汕「祭拜」活動盛行,不同祭品代表不同的習俗
    大家好,這裡是潮俗分析社,我是小社,歡迎收看本期內容,今天要分享的是在潮汕眾多的祭拜活動中,不同的活動,在祭品上也有講究,不同的習俗活動,祭品有所不同。眾所周知,在潮汕地區祭拜活動非常盛行,在歲時節日,或者是在生活習俗中,都是能見到的,不管什麼節日和活動,都少不了祭拜活動,而看這些祭品就能大致祭拜的是何方神聖,或者是哪些活動?在潮汕地區,不免祭品中有整隻動物的,最常見的就是牛、豬和羊。如果以牛做為祭品,基本只會出現在葬禮之上,而如果是豬樣,多數情況下是在人的生命禮俗上,例如,成人禮、大壽,或者成婚。
  • 潮汕民俗農曆七月傳統節日多
    中國經濟導報網 記者羅勉 近日,記者從廣東省潮汕民俗專家了解到,時值農曆七月,這是一個在廣東省潮汕地區民俗活動較集中的月份,七夕演繹愛情神話、公婆生祈求小孩平安,成人禮「出花園」、七月半「祭孤」……這些節日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符號,更釋放出濃重情感與意義。潮汕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地方特色,民俗是其中最具特色的組成部分。
  • 《紅樓夢》:巧姐出生在七月初七,王熙鳳為何卻說不吉利?
    導讀:《紅樓夢》:巧姐出生在七月初七,王熙鳳為何卻說不吉利?今天就是七夕節了,想必很多情侶早已互相準備了禮物。七夕節,一直被中國青年男女當成是情人節。在這天,表達自己的愛意。劉姥姥聽說,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她幾時生的?」鳳姐兒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劉姥姥忙笑道:「這個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兒。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這名字,她必長命百歲。日後大了,各人成家立業,或一時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難成祥,逢兇化吉,卻從這『巧』字上來。」
  • 潮汕拜公婆——孩子專屬護佑神,獨特又感人的父母之愛
    潮汕地區有不同的神,負責不同的領域或者地區,但是有一個孩子專屬的護佑神,卻是所有家中長輩都極為尊敬的,那就是公婆神。拜公婆神,是潮汕地區父母長輩寄託著孩子無災無病,健康長大的美好期望。拜公婆神一般是在一年的過年、元宵節、七夕節和冬至節,其中因為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是「公婆生」,所以這一天會特別的隆重和熱鬧,潮州地區年滿15周歲的孩子也大多會選擇在這一天「出花園
  • 潮汕「七夕」大事件,孩子長大成人的見證
    每年的七月初七,是七夕節,也是情人節。但對於潮汕地區的15虛歲少年來說,卻有著特殊的含義。在這一天,他們要舉行「出花園」的儀式,藉此宣告自己告別童年,長大成人。
  • 所以七月初七究竟是什麼節日?好像這個節日很多元呀😊_澎湃新聞...
    X 所以七月初七究竟是什麼節日我在這裡先簡單回答一下:古時候七夕是女子們過的節日,主要是少婦少女們,七月初七夜聚在一起,好比今日的姐妹淘聚會,大家在月下焚香祭拜織女,吃吃瓜果聊聊天,做一些諸如穿針之類的遊戲,乞求自己能如織女一般心靈手巧——一般來說,乞求心靈手巧也是為了有美滿的愛情或婚姻。
  • 農曆七月初七焦作影視城舉辦「忠貞愛情·穿越千年」古老情人節
    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的七夕節,七夕也被視為中國情人節,經過世代相傳,被賦予更加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拒絕洋節,從我做起,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2019年8月7日(農曆七月初七),焦作影視城攜焦作市博園置業有限公司、河南乾歌文化傳媒、焦作在線網、焦作漢服社,強強聯手、聯合打造全焦作市有史以來活動時間最長,活動內容最多的七夕專場活動——博園· 瀾庭敘「忠貞愛情·穿越千年」古老情人節。屆時,以多種形式弘揚傳統文化,挖掘古老習俗,再現千年盛景的眾多系列活動將在這裡拉開帷幕。
  • 樂哥說潮汕:潮汕家家戶戶信奉「公婆神」,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在潮汕地區,潮汕信奉的「神明」非常之多,有的是神話人物,有的是歷史人物等等,潮人也因此被人貼上迷信的標籤,而那些會這麼說的一般都不是很了解潮汕文化的人,潮人信奉「神明」,而西方人信奉「上帝」,潮汕需要祈福,而西方人需要禱告,所以潮人信奉的神明跟西方人信奉的上帝是同樣的,同屬於一種信仰。
  • 巧姐出生在七月初七,王熙鳳為什麼說日子不好?
    眼看到一年一度的七夕節,很多青年男女都奉此節為中國的情人節,其實不完全是這樣。七夕節,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尤其對女性來說。七夕起源於漢朝,這個節日如今能夠傳下來,主要是因為傳說中的牛郎和織女,他們每年只能在這一天相聚,象徵了男女堅貞不渝的愛情。
  • 潮汕媳婦,一個地球上最接近神仙的人!
    ,初九天公生貼符頭,嚇神明,十五元宵拜公嫲拜神明拜天公拜阿婆,十六十七十八營老爺。二月十九日,娘生,拜觀音。---------------------------------七月初一開姑門拜祖師公拜眾公嫲,七月初七阿婆生,七月十五拜公嫲拜家裡神明施姑,七月二十四灶公生,
  • 你只知七月初七是古代的情人節,卻不知也是他的生辰與忌日
    提到七月初七,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大概都是七夕,古代又稱乞巧節。史料記載最早出現這一節日是漢代,在《西京雜記》中曾這樣寫道「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這一天,女子都會在自家庭院中進行祭拜,祈禱自己婚姻美滿,家庭幸福。
  • 潮汕民俗「拜老爺」,學問實在太大了
    , 初九天公生貼符頭,嚇神明, 十五元宵拜公嫲拜神明拜天公拜阿婆, 十六十七十八營老爺。二月十九日,娘生,拜觀音。 --- 七月初一開姑門拜祖師公拜眾公嫲, 七月初七阿婆生, 七月十五拜公嫲拜家裡神明施姑, 七月二十四灶公生,
  • 菇涼說潮俗:潮汕滷鵝「搭檔」蒜蓉醋,吃蒜在潮汕人有獨特寓意!
    說到潮汕美食,可謂豐富多彩,各種小吃,各種丸子,當然也少不了潮汕滷鵝,而吃滷鵝最好的的搭檔就是蒜蓉醋,其中的醋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這種醋是潮汕地地道道的糯米醋,帶有絲甜味。原味滷汁的滷鵝,再配上美味酸甜的蒜蓉醋,可謂是美食上多添一道香味,深受潮汕人青睞。
  • 七月初七早安心語祝福語 七夕情人節快樂說說心情短語
    4、一年一度七夕到,牛郎織女鵲橋會,愛就一個字,說愛卻要等一年,兩情久長時,不在乎朝朝暮暮,見一面足矣,願天下情人將真情堅持到底5、七月初七是七夕,一年一度會佳期。銀河流淌著甜蜜,鵲橋散發出喜氣,千年的傳說承載著濃濃愛意,短短的文字訴說著綿綿相思。親愛的,願你永葆美麗!6、一別之後,兩地相思,只說是三四天,有誰知幾月?
  • 菇涼說潮俗:潮汕「打紅包」風俗,禮儀包與順風包有什麼不同?
    潮汕人崇尚禮節,在禮品上也非常講究,在舊時潮汕地區有「打紅包」的風俗,「打紅包」就是把物食,也就是一些米潤、豆仁方條、糕仔、朥餅等等餅糖製品,然後用素紙包成長方形的,再貼上紅紙。而在於打包後送的人不同,所以在選包上有所區別,最常見的就是禮儀包與順風包,它們有什麼不同。
  • 七夕的來歷,什麼時候古人將七月初七定為乞巧節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便是七夕節,這個節日往往是虐單身狗的一天,滿大街的情侶,手捧玫瑰的女生,各種花式秀恩愛,很有人會選擇在七夕的時候求婚或者表白,可能是想藉助七夕這個好日子有個好的兆頭吧。但是有個問題,七夕是什麼時候來的,什麼時候七夕成為情侶們的節日。
  • 七月初七,勿想惡事!你知道「七夕」的文化內核嗎?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個節日被不少人賦予了新的色彩,那便是中國的情人節。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在中國古代,農曆七月初七日夜晚,氣候溫暖,草木留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也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浪漫、最唯美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看重的日子。
  • 農曆七月七 為什麼要用木槿樹葉子洗頭?
    解放街道金壽社區幾位妙齡女子在社區阿姨們的幫助下,用自己採摘、揉碎成汁的木槿葉汁洗頭(資料圖)8月19日晚8時許,普陀和潤花園小區外的道路上,不少市民都前來採摘槿樹葉,準備今天的七夕洗頭習俗洗完頭,摸上去頭髮滑滑的,比洗髮水好用多了。傳說中,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喜鵲飛上天,為牛郎織女搭橋相會。「七夕抬頭望碧霄,喜鵲雙雙供鵲橋。」這也是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過「七夕節」的緣由。儘管現在看來,這是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傳統日子,但在舊時,沒有人會過這種類似「情人節」的節日,不過在這一天家家戶戶的婦女們都會洗頭,而且還非常講究。那麼為什麼要用木槿樹葉洗頭呢?
  • 潮汕食俗:正月初七吃的這鍋「亂燉」,是多少潮汕人懷念的味道!
    傳說中,人類並不是女媧娘娘首先捏出來的,盤古開天闢地後,女媧娘娘從初一開始,用泥土依次捏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牲畜,而到了初七這天,她才根據大神伏羲的樣子捏出了人,並賦予了人類以智慧,讓人類成為萬物之靈,因此,後人就將每年的正月初七這天定為「人日」,又稱為「人勝節」。雖然是傳說,但是古代人對於這一天還是很重視的,而流傳到了現在,基本上只剩下了一個習俗,那就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