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潮俗分析社,我是小社,歡迎收看本期內容,今天要分享的是潮汕人的七月初七「阿婆生」的節日。眾所周知,潮汕人沒有固定的信仰,類似佛教和道教,而是信奉「泛神」也就是信奉的「神明」非常之多。對於這些神明,他們各司其職,都有專門的工作,而今天要介紹的神明也就是「阿婆」,是何方神聖?又怎麼得到這麼多人的信奉。
農曆七月初七,自古是「七巧節」,又被神話故事牛郎織女浪漫所渲染,也被稱為「情人節」,而潮汕保留著很多傳統習俗活動,在潮汕民間七月初七並不僅僅是情人節,還是「阿婆生」。在潮汕地區,「生」的意思也就是誕生,例如「五穀母生」、「土地爺生」,這些也都是「神明」的生日。也就是七月初七是「阿婆」的誕辰,那麼這位「阿婆」到底是何方神聖?
相傳在以前,「阿婆」是潮汕的一位婦女,不管是自己的孩子還是別人的孩子,都非常疼愛,而且經常幫助鄰居親人照看孩子,重要的是在照看孩子上,「阿婆」非常之強,深受眾人愛戴,而也正是這個時候,皇帝添一皇子,出生幾天,不分白天夜晚就是哭個不停,再這樣下去可能會一命嗚呼。所以命人貼皇榜招民間能力進宮調教皇子。當時民間沒人敢接,因為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惹上殺身之禍,但「阿婆」不這麼想,認為皇子也是普通孩子,沒多大區別,所以上京試試。
經過「阿婆」悉心照料一段時間下,皇子也不再哭泣,而且人也變得有氣血了。皇上見此非常高興,便御駕親臨,想好好重賞她。而這時候,她正在照料皇子,不知皇帝親臨,一時著急躲進皇子的眠床底下,一下子就昏過去了,等皇上發現的時候,人早已斷氣。皇上非常痛惜,便封她為孩子的保護神,負責保護民間的嬰兒的生命和健康,也親切的稱為「阿婆」,也有稱為「眠床腳婆」的,也正是七月初七這一天去世,所以這一天也稱為「阿婆生」。
不管是在舊時還是現在,民間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供奉「阿婆」,神位一般安放在孩子睡覺的床底下,也沒有特定的神像,而是一顆鵝卵石,代表著膽子,還有孩子的一些玩具。逢年過節都會祭拜,祭品一般是魚肉、飯糰、粿品,還會燒一些紙錢。祈求阿婆保佑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成長。每年的祭品都會增加,直到孩子成人禮「出花園」的時候。祭品非常隆重,祭拜完這次後,就不再供奉了,代表孩子已長大成人,能屈能伸。
在民間相傳的故事非常之多,但小社覺得不管是什麼傳說,都離不開這兩點,第一點,之所以人們會供奉保護神,也是因為當時醫療技術的落後,和生活環境的困苦,孩子很多時候都長不到成人就夭折了,所以潮人原因相信有這麼一個人,能保護孩子,所以幾乎都是虔心供奉的。第二點,潮人面對命理的無奈,只能寄托在「神明」身上,希望能夠保佑孩子,同時也是對美好未來的一種期望。你們覺得呢?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如果覺得小社分析的不錯,可以點波關注,今日話題:在你們家鄉,孩子的保護神是何方神聖!歡迎評論區分享。
文章屬百家號「潮俗分析社」,專注請註明來源百家號「潮俗分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