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食俗:正月初七吃的這鍋「亂燉」,是多少潮汕人懷念的味道!

2020-12-23 愛生活愛老吳

大家好,我是老吳,一個永遠嘴饞的潮汕人。

春節小長假即將過去了,我們也都要各自沉下心來,準備回到工作崗位上去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春節長假的最後一天,也就是初七這一天,其實在古代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它不僅是個節日,更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日」。

遠古傳說中,天地萬物都是我們的「大地之母」女媧娘娘創造出來的,這當然也包括我們人類。傳說中,人類並不是女媧娘娘首先捏出來的,盤古開天闢地後,女媧娘娘從初一開始,用泥土依次捏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牲畜,而到了初七這天,她才根據大神伏羲的樣子捏出了人,並賦予了人類以智慧,讓人類成為萬物之靈,因此,後人就將每年的正月初七這天定為「人日」,又稱為「人勝節」。雖然是傳說,但是古代人對於這一天還是很重視的,而流傳到了現在,基本上只剩下了一個習俗,那就是「吃」。正月初七,很多地方都會有吃麵條的傳統,而在閩南以及潮汕地區,這天的主角就是「七樣羹」了。

潮汕話中的「羮」指各種葉菜,潮汕口語經常用的「炒條羮」意思就是炒個菜,所以「七樣羹」就是其中七種蔬菜,又叫「七樣菜」。傳統的「七樣羹」中的七種蔬菜分別是:大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芥藍,這七種蔬菜看似平常,但它們在潮汕地區卻有不同的美好寓意:

大菜即大芥菜,潮汕地區冬季常見的蔬菜之一,由於新鮮的芥菜煮熟之後略帶苦味,所以它最常見的做法就是醃製成潮汕鹹菜,另外它的葉子泡水據說還能治療凍瘡。大菜諧音「大財」,有發大財的寓意,是「七樣羹」中不可缺少的。

厚合,這是潮汕地區對這菜的稱呼,其他地方稱之為牛皮菜或者厚皮菜,現在吃這種菜的少了,以前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才會拿這菜當成日常蔬菜來吃,而現在一般用於飼料,餵鴨子,餵鵝、兔子等等。其實這種菜的營養價值也不低,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但是因為其口感不好,所以現在很少人吃它了,不過人們做「七樣羹」還是會加它進去,「厚合菜」寓意做事合人,希望得到貴人的提攜栽培。

芹菜,這個基本上每個人都知道,「芹」的讀音同「勤」,寓意勤勞,這也是以前廣大勞動人民對自己以及家人新年的要求。

蒜,這裡的蒜指的是蒜苗,「蒜」音同「算」,潮汕人將其定義為「算數」,有句俗話叫「食蒜有錢囥」,「囥」是潮州話,意思是藏起來,潮汕人善於經商,會「算數」就意味著能賺錢,所以蒜苗在潮汕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蔬菜,一般重大節日潮汕人都會炒一盤蒜苗,特別是孩子「出花園」(成人禮)的時候,這盤蒜苗就特別重要了。

春菜,應節蔬菜,寓意春風得意,春菜味道也稍帶苦味,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吃的,但這是傳統「七樣羹」所需蔬菜之一。

韭菜,這個大家應該很熟悉,寓意長長久久,這個也是潮汕地區重大節日人們會用到的蔬菜,在「七樣羹」加入它則寓意著上面那些好意頭能長長久久。

芥藍,在外面很少能見到這種蔬菜,但潮汕人對其情有獨鍾,也是我的最愛,「芥藍」的潮汕讀音有點近似於「各人」,加它進去寓意很明顯,好意頭不僅要長長久久,更要體現到各個人身上。

這「七樣羹」還有一典故,話說宋朝的時候有一京官遭到陷害,被貶到南方(就是流放了),正月初七這天,他來到了到了榕江邊,由於地處偏僻,肚子飢餓難忍,於是隨便採了七種野菜來了一鍋亂燉,吃完馬上覺得有力氣,得以繼續趕路。後來這名官員步步高升,每當回憶起這件事的時候就感慨萬分,於是每年的正月初七都吩咐家裡人煮上這麼一鍋亂燉,就叫「七樣羹」。聽說了這個事情之後,人們爭相效仿,不圖別的,就為了沾點福氣,這也是當時老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期盼。

這只是個傳說,是真是假已無從考證,直至今日,潮汕地區和閩南地區依然保持著正月初七吃「七樣羹」的傳統習俗。「七樣羹」的吃法很隨意,就是將七種蔬菜做成一鍋亂燉,至於怎麼做,沒有什麼標準,各家有各家的喜好,你可以先炒一下,然後加入砂鍋中煮,也可以直接全部放進去煮,而菜也不是固定的那七樣,比如有人不喜歡「厚合菜」,就將其換成菠菜,菠菜潮汕人沿襲古人叫法,稱其為「菠薐」,發音跟「飛龍」一樣,所以也是一種好意頭的蔬菜。一般來說,只要寓意吉祥的蔬菜,就能拿來做「七樣羹」,只要是七種菜就行了。當然,潮汕地區的「七樣羹」都是蔬菜。而客家亦或者閩南地區還有用魚或者別的葷菜的,雖然用的材料不盡相同,但是目的是一樣的,那就是祈禱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生活更加美好。

其實過年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很簡單,以前有那麼多儀式,那麼多講究,目的就只有一個,用北方人的說法就是,這是我們老百姓一年的一個盼頭,盼望的就是新的一年生活更加如意,順順利利。而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過節的這份「盼頭」漸漸淡了,因此很多傳統的儀式也被人們所淡化,這就是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就比如這「七樣羹」的傳統習俗,現在的人吃「七樣羹」更多的是沿襲先輩的習俗,對於這其中的寓意早已沒多少人去了解了,更沒多少人去關心正月初七是什麼日子,可以說吃這道菜是養生的目的居多,也許某一天,這些傳統習俗將變成我們的一種回憶,這也許就是時代的飛速發展帶來的副作用吧!

本文由每天都在鬱悶的老吳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務必通知刪除

相關焦點

  • 正月初七南北食俗有何不同?攤煎餅、吃七寶羹歡天喜地慶「人日」
    正月初七南北食俗有何不同?攤煎餅、吃七寶羹歡天喜地慶「人日」隨著春節鞭炮聲日漸減少,新年氣氛已經接近尾聲。正月初五之後商場、店鋪又開始步入正軌。然而在正月裡還有一個特殊的節日就是正月初七,傳說這一天是人類誕生的日子。
  • 正月初七「人勝節」,老傳統要喝「七菜羹」,寓意新的一年好兆頭
    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七,又稱為「人勝節」或「人日節」。在漢族的民間傳說中,女媧創世後,在造出了豬、狗、牛等動物後,在第七天造出了人類。於是以歲後的第七日便作為人類的「生日」,也就是我們說的「人勝節」。在漢朝的東方朔《佔書》中記載:歲後八日,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由古書看出,自漢朝開始便有「人勝節」的存在了。
  • 食在廣東,精在潮汕——砂鍋粥
    俗話都說「食在廣東,精在潮汕」,而潮汕作為廣東的美食之都,就擁有各種各樣的美食,味道和選材都是一等一的棒,很多人一提到潮汕美食,腦海中就會浮現出——潮汕砂鍋粥。沒吃過的人可能會覺得,不就是砂鍋粥嗎?到處都有,潮汕的砂鍋粥有何特別?別急別急,小編這就帶你去看看潮汕砂鍋粥的神奇魔力。
  • 潮汕溼炒牛河,完美的潮汕味道
    潮汕溼炒牛河牛肉丸是從客家人做的牛肉丸轉化過來的。也即是說,牛肉丸起源於客家地區。客家人普遍養牛,並且以牛肉作為常用的肉食品,久而久之,那裡便創製出了客家式「牛肉丸」這款小吃來。在清末及民國初期,便有許多客家人挑著小擔,在潮汕走街串巷,叫賣牛肉丸湯。那是在民國初年,有一客家人,在潮汕南門外擺賣牛肉丸湯,價錢便宜,口感脆滑,湯水鮮甜。當地有一個土名和尚、正名葉燕青的人,非常喜歡吃牛肉丸,成為這客家牛肉丸的常客,後發展成為好朋友。這客家人感其情誼,於是把客家牛肉九的製法傳給了葉燕青。後來,葉燕青對牛肉丸的製法逐步加以改進,他製作的牛肉丸湯,在潮汕也出了名。
  • 一個「粿」字貫穿潮汕美食,快來看看你都認識哪些潮汕粿品吧
    粿(guǒ) 它品種繁多,美味爽口 走進潮汕人家中,融入四季時節裡。 在潮汕,逢節必有粿 正月團圓飯、喝茶時總會"烙粿"來吃 粿不僅是精緻小吃
  • 地道的潮汕溼炒牛河,家鄉的味道,好吃到流口水
    眾所周知,潮汕人最常吃得粉就是河粉,她們非常擅長把簡單普通的河粉做成好吃到讓人流口水的美食特色菜,有普通的豬雜河粉,清炒河粉,幹炒牛河,溼炒牛河等等做法,其中,我感覺味道最香的就是溼炒牛河,不會太幹,又有鮮嫩的牛肉,濃鬱的醬汁調配,味道簡直香到流口水。
  • 正月初七「人日節」,民間習俗,吃了七寶羹,祛病、闢邪、消災……
    農曆的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曾把這天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 在我國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關於「人日節」的習俗,民間各個地方不盡相同,有撈魚生的、有攤煎餅的、也有吃麵條的,不過在粵東地區一直流傳著吃七寶羹的習俗。
  • 火遍全國的潮汕牛肉火鍋,第一次去吃居然是白鍋鍋底
    小夜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四川人,自然對火鍋有著濃鬱的家鄉情結,而說起來,四川火鍋可以說也是全國聞名,名副其實。其獨有的麻辣簡直深入人心,讓人懷念。然而,一日,小夜的朋友說要帶小夜去吃赫赫有名的潮汕牛肉火鍋,說起來,對於潮汕牛肉火鍋,一直都是有所耳聞但並沒有親自去嘗試,但一聽到火鍋瞬間就垂涎欲滴,畢竟在這邊,吃的實在是過於清淡,已經很久沒有感受到麻辣的味道了。而在小夜真正坐下看到火鍋端上桌的那一刻,整個人都直接愣住了,這牛肉火鍋,居然是白鍋,不是麻辣的!
  • 潮汕紅桃粿做法和竅門-潮汕小吃-潮汕小站
    輔助用具:紅桃粿模具 潮汕紅桃粿的做法步驟 1、將香菇和蝦米放到碗裡,加水浸泡,泡過後將香菇和蝦米切成小塊; 2、蒸上一鍋糯米飯,這是包紅桃粿最主要的配料,根據食量來衡量; 3、鍋中加油,將切好的香菇和蝦米倒入鍋中,使其香味爆出來;
  • 潮汕蠔烙 不是潮汕人根本做不出的這味道
    潮汕蠔烙蠔烙(潮汕話為o lua)是廣東潮汕地區的傳統小吃,屬於粵菜系。鮮美酥香,酥而不硬,脆而不軟。採用優質地瓜粉,甚至還要用本地豬的鬃頭肉煎出來的豬油來煎蠔烙,製作的每一步驟十分考究,是每個外來遊客到潮汕地區必嘗的一道美食!
  • 潮汕腸粉,不可不嘗的潮汕美味,對它你又了解多少呢?
    說到汕頭很多人立馬就會想到吃,畢竟食在廣州,味在潮汕,每天就會有很多人,不遠萬裡奔赴到汕頭去品味那新鮮打撈上來的海鮮,經過千錘百鍊製作出來的牛肉丸,還有那個一代代傳承下來用古法製作出來的滷鵝等,到了汕頭你就會發現,吃是一件根本停不下來的事情。也可以說汕頭是一座有故事的美食城市,在這裡不僅能欣賞到美如詩畫的濱海風光,還嘗到原滋原味放入潮菜還能品嘗到花樣百出的特色小吃,讓你的整個味蕾都能得到滿足。
  • 潮汕100種美食指南!
    雖然看起來肉都差不多,但當你夾起下鍋一燙,再蘸上潮汕沙茶醬……你才會發現,原來一頭牛身上的肉能吃出這麼多種味道的口感啊!這時候你就知道,爆紅也得要有實力呀~不止星爺的電影裡會出現,在潮汕你也能看到……因為,是真的存在這種牛肉丸。吃過它的人,都被Q彈的嚼勁所迷倒了。而且,除了有彈力十足的牛肉丸,還有能一口爆汁的牛筋丸。潮汕,靠著這雙丸,就能闖天下。
  • 潮汕紅桃粿做法介紹和竅門-潮汕美食傑
    潮汕紅桃粿的做法6、再在其中加入一點魚露和胡椒粉,這樣味道會香很多;7、翻炒均勻後出鍋,這就是接下來包紅桃粿的餡料潮汕紅桃粿的做法11、經過揉搓後,粿條會變得有韌性,再加一點食用油,等下蒸起來不會粘鍋;12、這是已經做好的粿皮,
  • 潮汕吃喝攻略:對不起,我要去潮汕吃吃吃了!
    愛暴走的丸子,一個總是深夜發牢騷、文藝又沙雕的僧系遊客~一提起潮汕,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反應——哦~我知道!那裡的牛肉火鍋很好吃!這足以看出遊客對潮汕美食的痴迷。潮汕美食作為對外的一張名片,不僅為外人所嘖嘖稱道,更讓潮汕遊子魂牽夢縈。
  • 品嘗潮汕紅桃粿感受潮汕味道,這喜慶食物究竟美味在哪呢?
    我們都知道潮汕地區總是有著許許多多潮汕的美食,聰明又勤快的潮汕人總是有各種方法用同樣的材料製作出不一樣的美味,神奇之餘又對此讚嘆不已。而其中有些這樣一個紅桃粿仔過年過節等喜慶的日子十分受人們歡迎,想必是那喜慶的顏色和令人胃口大開的味道吸引著我們吧。
  • 潮俗分析社:潮汕七月初七不僅僅是情人節,還是「阿婆生」!
    大家好,這裡是潮俗分析社,我是小社,歡迎收看本期內容,今天要分享的是潮汕人的七月初七「阿婆生」的節日。眾所周知,潮汕人沒有固定的信仰,類似佛教和道教,而是信奉「泛神」也就是信奉的「神明」非常之多。又怎麼得到這麼多人的信奉。農曆七月初七,自古是「七巧節」,又被神話故事牛郎織女浪漫所渲染,也被稱為「情人節」,而潮汕保留著很多傳統習俗活動,在潮汕民間七月初七並不僅僅是情人節,還是「阿婆生」。在潮汕地區,「生」的意思也就是誕生,例如「五穀母生」、「土地爺生」,這些也都是「神明」的生日。也就是七月初七是「阿婆」的誕辰,那麼這位「阿婆」到底是何方神聖?
  • 揭陽潮汕機場迎來春運黃金周高峰
    央廣網發 潮汕機場供圖  央廣網揭陽2月7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蔡紫帆 鍾建國)記者從揭陽潮汕機場獲悉,2月6日(正月初二),潮汕機場迎來了春節黃金周旅遊出行高峰。從機場數據系統顯示,正月初二這天,從潮汕始發至上海、長沙、重慶、寧波等地的航線客座率基本在95%以上,其中潮汕=上海航線更是達到100%, 出港機票售罄,十分火爆。
  • 潮汕粿品探訪 | 鼠殼粿,老鼠殼做的粿?!
    說到潮汕的吃,一碗牛肉丸、一碟腸粉,是很多人心中潮汕美食的代表,但其實在潮汕人心目中,除了熱騰騰出籠的腸粉,手錘的牛肉丸,還有一樣重要的美食,佔據著潮汕人的日常生活,那就是「粿」。今天,接上期《潮汕到底有多少種粿》的後續,將單獨開一篇介紹潮汕粿品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鼠殼粿!聽到鼠殼粿這個名字的時候你會不會有點毛骨悚然?用老鼠殼做出來嗎?會不會有毒啊?能不能吃啊?吃了會不會掛掉?(一個吃貨的心理獨白:能不能吃?好不好吃?吃了會怎樣?算了吃了再說吧!)
  • 潮汕砂鍋粥做法-正宗潮汕海鮮砂鍋粥的配料和步驟-潮汕小站
    潮汕砂鍋粥介紹潮汕砂鍋粥,是潮汕地區傳統名點之一。由各種配料組合而成,花樣眾多,根據加入的配料不同呈現不同的味道,同時也是潮汕人的主食。潮汕砂鍋粥的種類繁多,常見的就有潮汕肉丸砂鍋粥、皮蛋瘦肉砂鍋粥等等,最為出名的就是潮汕海鮮砂鍋粥了。
  • 潮汕人民:「粿」真好吃!
    傳說源於南下定居在潮汕地區的中原人,苦於沒有麵食可以祭拜祖先和神祇,便因地制宜,取南稻代替北麥,於是就成了「粿」。 一談到粿,便與潮汕人的祭祀這一習俗分不開。潮人信仰的神靈繁雜多樣,不同的時節祭拜的神不同。正是由於這種諸神崇拜的濃厚風氣,粿,在潮汕地區,在潮汕人民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