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民:「粿」真好吃!

2020-12-19 五美合意

提及潮汕美食,「粿「是一個繞不開、躲不過的話題。相較於米、面,潮汕人獨愛粿。從日常餐桌,到供奉祖先神明的祭臺上,都少不了粿的身影。各式各樣的粿品對應不同的節日與「老爺「,足以迷外行人眼。

在一個潮汕人眼中,一隻飽滿的粿裡不僅包含著操勞的媽媽一聲聲叮嚀和滿臉慈愛的奶奶對兒孫的希冀,粿皮上的一道道精美花紋,還印刻著寫滿潮汕民俗文化的的一部文化書。

不要問粿從哪裡來

粿,指的是用粘米磨成粉製作而成的食品,它們因餡料不同而有了各自的名稱。別看是小巧精緻的一顆粿,它已經陪伴了潮人許久。

傳說源於南下定居在潮汕地區的中原人,苦於沒有麵食可以祭拜祖先和神祇,便因地制宜,取南稻代替北麥,於是就成了「粿」。

一談到粿,便與潮汕人的祭祀這一習俗分不開。潮人信仰的神靈繁雜多樣,不同的時節祭拜的神不同。正是由於這種諸神崇拜的濃厚風氣,粿,在潮汕地區,在潮汕人民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時年八節,潮汕人要祭拜祖先和神靈

作為一個潮汕家庭的孩子,尤其十多歲的女孩子,很有可能在大人圍著做餡兒,包粿的時候,被使喚來使喚去,於是從小便熟知該在什麼時候做什麼粿,拜哪位「老爺」。

▲「老爺保號」,應該是孩子們從小叨大聽媽媽念叨得最多的一句話了。

農曆六月十五及十月十五是「五穀母」生(即稷神),需要做尖擔粿等粿品來歡慶又一年的豐收並答謝穀神的庇佑。

七月初七不僅僅是七夕,更是潮汕拜「阿婆」,為家中十五歲的孩子辦「出花園」(粵東地區為孩子告別童年而舉行的一種特有的成人禮)的日子。為了感謝「阿婆」對未成年孩子的保護,家中的媽媽會遵照習俗做些紅桃粿、石榴粿、三角油粿等供品。

▲炸三角油粿。金黃的粿皮由番薯加糯米粉製成,炸過之後透出番薯的甘香,金黃酥脆。

臘月廿四這天,也是許多潮汕孩子期待著的一天。按照習俗,這天要做烙粿送「灶神」。新鮮烙好的粿讓灶神先品嘗之後,貪吃的孩子也忍不住了,舀些紅糖包起來就往嘴裡塞,溫熱而軟糯,油潤而清甜。

對於年幼尚不懂事的孩子而言,能吃到平日裡不常吃到的美食,這或許就是節日的最大意義吧。

「咬破粿」,才知甜與鹹

潮汕粿品形態各異,或圓或尖,或似石榴或呈桃子狀。顏色亦豐富多樣,不透明有如紅的白的,黑的黃的。

初次見到粿的外地人可能便會直撓腦袋,挑花了眼:到底哪個才是甜的/鹹的,全靠大膽地猜測和希望能夠無限大容量的胃,才能把它們都嘗個遍。

咬開一個粿,才會真正為潮汕人的豐富創造力所折服。豆類如黑豆,綠豆,眉豆,或完整或碾碎成粉,包裹於其中。蔬菜如韭菜、包菜、菜頭(白蘿蔔)也可單獨作餡,贏得一票人賞識。

〖紅殼桃粿〗

要向外地的朋友介紹潮汕粿品,繞不開的一定是紅殼粿。粿皮用粘米碾磨成米粉,加冷水及一點食用紅色素,揉作一團備用。

內餡兒則常分為兩種,甜口的包綠豆或白豆,鹹口的包提前炒好的香菇、蝦米、豬肉糯米飯。

紅殼桃粿從揉粿皮,制粿胚,包入餡料,到印粿模,放入蒸籠炊熟,一道道工序無不體現著做粿的考究。

從大麵團上揪下一小塊,搓圓又按扁,大拇指在中間將麵團逐漸捏開,其餘四隻手指扶在邊緣,漸成碗狀,再填入內餡。

粿皮必須均勻而厚薄適中,厚一分則無肉,薄一分則入模之後會露餡兒。印時,將其放入雕有花紋和「壽」字的桃形木製粿印中,粿模頭尾必須緊貼,反扣出來才能印出一顆標準的「桃粿」。

怪不得潮語中有言「無工做幼粿」,考驗的是潮汕婦女的耐心細緻與手藝功夫。

這形似壽桃,或紅嘟嘟或粉嫩嫩的粿,有時也被叫做飯粿,被人們寄寓了生活紅火健康長壽的期望。

蒸好的紅殼桃粿祭祖供神之後,便可隨意取食。無論加熱一下再吃,還是在油鍋裡走一趟,煎得兩面焦脆而內軟,都是至上的美味。

〖鼠殼粿/鼠曲粿〗

春節至元宵期間,除了紅殼桃粿之外,潮汕人有食鼠殼粿的習俗。傳說鼠殼粿來源於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潮汕,攪得當地烽煙四起,民不聊生。潮汕人民為求生存,只能忍著饑寒啃草根、吃野菜。

不料在吃野菜的過程中卻發現了一種叫做「鼠麴草」的野菜,不僅無毒可吃,而且還香味濃鬱。後來,人們便用鼠麴草取汁混合糯米磨碾成漿,然後以漿為粿胚加料做成鼠殼粿。

▲用鼠麴草為主料加工製成鼠殼粿,食之有袪痰消積、化痰止咳和調和腸胃之動能。據南朝·宋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記載:「三月二日,取鼠曲菜汁作羹,以密和粉,謂之龍舌,以厭時氣。」可見在古時藥物奇缺,醫療衛生條件落後的情況下,採食中藥草防病的食俗在南北朝時就已存在。

取鼠麴草熬汁,濃鬱的青草汁混入粘米粉、糯米粉中,使得上鍋蒸熟之後的鼠殼粿烏黑髮亮

〖甘茼餜/荷蘭薯粿〗

馬鈴薯在潮州話中稱為甘筒或荷蘭薯,粿名由此而來。甘筒粿算是潮汕粿品中好吃又好做的一類,也常作為點心出現在年前年後的餐桌上。

蒸軟後的土豆碾碎,再加入薯粉、炸過的去皮花生仁兒、香菇丁、蝦米等,用五香粉調味,揉捏成型,就可以上鍋蒸了。

▲蒸熟後的甘筒粿泛著土豆淡黃的本色,同時又因為薯粉的加入而變得晶瑩剔透,可以看見夾雜在其中的佐料。

甘筒粿最地道的打開方式便是在吃之前切片,放入鍋中略煎至酥香金黃,會更加軟韌而有嚼勁。在油的作用下,土豆淡淡的香氣愈發明顯,香菇的鮮、蝦米的鹹也被激發出來,交織成最和諧的一曲,令人食指大動。

〖甜粿〗

做粿要求精工細做,因此費工費時費精力。潮汕有句俗話叫「甜粿好食糕難舂」,說的便是過年時要吃的甜粿,也叫年糕。

因為製作甜粿的糯米至少要篩兩遍,足夠細膩才能舂成好粉。炊的過程又需要花上數十小時,要注意把握時間適時添水。

▲除了直接吃,潮汕人愛將一整塊的甜粿切成長片,裹一層蛋液下鍋煎。煎過的甜粿變得軟糯香甜有蛋香,附在表面的蛋液變得焦脆,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在過去,甜粿是一種稀罕的食品,因其耗費材料多成品少,且蒸製時間長,在過去窮苦年代想吃甜粿實在不容易,要等到逢年過節才舂上一點來祭祀祖先或者神祗。

▲潮汕紅頭船是清代潮州府從事遠洋貿易的商船,因船頭刷紅漆而得名。對於海內外潮人潮商來說,它象徵著開拓與拼搏。

當時的潮汕人為了謀生需要,搭乘紅頭船出海闖蕩。而甜粿由白糖、紅糖和糯米製成,較之其它粿耐存放,不易變質。於是家裡再窮,也會把甜粿蒸出來,讓出海者能夠度過海上的漫長時光,也有了「無可奈何蒸甜粿」這一俗語。

〖酵粿〗

酵粿,又叫酵包、發粿。它的做法並不難,過年過節或是家中有入宅、婚嫁等喜事時,人們都準備一些酵包來當成祭祀神明的供品。

棉湖V幫

許多潮汕婦女都會在家裡自製酵包。如果發酵得好,掀蓋之後會發現表面凸起而裂開,狀如花朵,此為潮汕人所說的「笑」,寄寓著發財發家的祝願。

剛出爐的酵包鬆軟可口,許多老一輩的潮汕人都愛吃。而對於年輕人來說,酵包沒有任何餡料,口感較為單一,因此吸引力沒有那麼大。於是也有人喜歡將大酵粿切片放到鍋中烘得表面金黃,外脆內軟,類似於煎饅頭的口感~

〖樸籽粿〗

時間一晃,便到清明,該吃樸籽粿了。

▲清明前後,樸籽樹葉子長得正旺。樸籽葉有消痰下氣、排解積熱的功能。潮汕俗語中「清明食葉,五月節食藥」指的便是樸籽粿和梔粿。

樸籽粿為揭陽一帶清明節時必備的應時粿品。做樸籽粿,離不開樸籽葉。採下嫩綠的樹葉,洗淨晾乾,摻在浸泡過的大米裡,拿到石臼裡同大米一起舂成細粉

用細密的篩子篩下淡綠色的樸籽米粉,加入糖水和發酵粉攪勻,倒進一個個梅花狀或桃子狀的陶製粿模,再放入蒸籠蒸熟。

▲潮汕人的「抹茶蛋糕」

蒸熟了的樸籽粿,頂端會自然勻稱地開裂,如笑口大開。顏色又是春天裡的青嫩,很具喜氣。溫熱的樸籽粿,柔軟甘甜,帶著樸籽葉特有的清香,十分誘人。

〖梔粿〗

潮汕人看重「時年八節」,而農曆五月初五,潮人稱之為「五月節」,便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

五月節,除了賽龍舟吃鹹粽,潮汕人還有家家戶戶做梔粿,吃梔粿的習俗。梔粿是潮汕特有的食物,用梔子搗碎後浸泡去渣,將黃色液體和蘇打水、糯米粉漿混合,攪勻後倒入模具中炊熟。

▲因為糯食,分割時往往不用刀,而是用紗線牽拉來切成小塊。

因梔子有清熱瀉火、除煩解鬱,涼血解毒的功效,而農曆五月在潮汕地區稱為「惡月」:溼熱交加難耐

〖其它粿品〗

許多潮汕孩子對粿的第一印象,便是在時年八節才吃得上的食物。因粿製作起來並不容易。從生麵粉開始,揉面,做粿皮,炒餡兒,包粿到印粿,最後上鍋蒸熟,箇中道道工序不僅花時間,而且還是對潮汕婦女手藝的考究。

不過除了拜「老爺」,粿還是潮人日常不可缺少的小吃。巷頭厝邊叫賣的鹹水粿,粿鋪裡賣的韭菜粿、無米粿,早餐店裡的粿汁…都是粿的王國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圖為鹹水粿,潮汕地區的傳統小吃。蘿蔔乾和蒜末一同炸過,熱騰騰地蓋在米漿製成的碗裝粿皮上,是童年放學回家路上的摯愛。

▲圖為菜頭粿,即潮汕人的「蘿蔔糕」。清甜的白蘿蔔使其吃起來不會太膩,「菜頭粿熱單畔」會使一面的粿焦香酥脆,而另一面保持鮮嫩口感。

▲圖為鱟(hòu)粿,是潮陽棉城一帶歷史悠久的一道小吃。最早的鱟粿是有鱟肉、鱟汁的,但隨著鱟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便用蝦作替代。

▲夜宵攤上的炒糕粿,是潮州的一道傳統小食。炒糕粿要先煎後炒,對火候的要求極高,考驗掌勺廚師的手藝。表面焦香,外酥內嫩,讓人宵夜忍不住又吃多了嗝。

無工做幼粿,無間做雅粿

潮語有唱,「潮汕人尚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面粿酵粿油炸粿,鱟粿軟粿牛肉粿,菜頭圓卡殼桃粿。」

要做出雅粿、幼粿,則必須要有精細的粿印

因為雕粿印是門手工活。粿印的雕刻要經過選料制胚雕刻成型打磨等工序,既紛繁又複雜。

雖然比起現在慣用的塑料粿印,木刻粿印手工雕刻出來的紋路更為立體漂亮,細節更多更精細,做出來的花紋也更美。

而木刻粿印漸漸湮沒,雕刻粿印這門手藝也隨著木粿印和手藝高超的老師傅漸漸老去而逐漸消逝。

除了工具的消逝,包粿做粿這門手藝活也在悄無聲息中變得難得。

還有許多潮汕人為了更好的生活,也紛紛遷出潮汕,在大城市定居打拼,只有逢年過節才回一趟家鄉。於是年輕一代的潮汕人從小便幾乎沒有機會接觸到這種古老的潮汕小食,就更別說能夠承襲這門手藝活兒了。

相關焦點

  • 潮汕粿品探訪 | 鼠殼粿,老鼠殼做的粿?!
    說到潮汕的吃,一碗牛肉丸、一碟腸粉,是很多人心中潮汕美食的代表,但其實在潮汕人心目中,除了熱騰騰出籠的腸粉,手錘的牛肉丸,還有一樣重要的美食,佔據著潮汕人的日常生活,那就是「粿」。今天,接上期《潮汕到底有多少種粿》的後續,將單獨開一篇介紹潮汕粿品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鼠殼粿!聽到鼠殼粿這個名字的時候你會不會有點毛骨悚然?用老鼠殼做出來嗎?會不會有毒啊?能不能吃啊?吃了會不會掛掉?(一個吃貨的心理獨白:能不能吃?好不好吃?吃了會怎樣?算了吃了再說吧!)
  • 值得擁有的潮汕」粿」文化
    粿是廣東潮汕、福建、海南、臺灣等地區傳統的一類地方小食。粿在潮汕方言中是糕餅典型一類的解饞小食的總稱,「粿」因加入各種配料而衍生出各種稱法,如甜粿、菜頭粿、草仔粿、芋粿、白粿、紅桃粿等。從潮汕地區走出來的人們,不管是來自揭陽,汕頭,還是潮州,多多少少對潮汕粿有種不一樣的情懷。小時候,潮汕女孩子應該會常常聽到啊媽或啊嫲說,如果不會做」粿」,那是嫁不出的。所以每到過節時候,潮汕女孩子都這種方式」綁架」去學做」粿」,因為這種是一種傳統的祭品。
  • 「粿」然愛你!潮汕人民到底有多愛做粿!
    大多數潮汕人都能侃侃而言,各種粿製品在大街隨處可見。在家時,父母說今天吃粿,我們會抱怨怎麼又吃;在外時,我們又時常想念那一口美味的粿。也許,這就是家鄉帶給我們的味道。潮汕粿製品品類繁多,美味可口,每一種味道融入四季,走進千家萬戶。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潮汕有哪些「粿」。鼠殼粿潮汕春節時令粿品,大概就是歷史最久的潮汕小吃。
  • 潮汕無米粿
    到達當晚,弟弟果然準備了一桌小吃,有蚵烙(海蠣煎)、牛肉丸、魚丸、筍粿、菜頭粿、鼠曲粿、無米粿等,讓我大快朵頤。 在這些粿品中,我最愛無米粿。小時候,走街串巷的小販挑著兩隻竹筐,一隻竹筐裡有個小火爐,一隻平底煎鍋擱在爐上,吱吱作響煎著無米粿。小販一路高聲叫喊:「賣無米粿呵……無米粿……」叫聲傳來,勾起饞蟲,我常常死皮賴臉向父母討幾分錢打牙祭。 食物背後往往有文化與故事。
  • 食在粿香,味在潮汕
    所以,潮汕的美食傳統,是與潮汕文化的傳統緊密相關的,是隨著經濟的繁榮而發展的。潮汕文化發軔於先秦,形成於唐宋,完成於明清、現代,完善於現代,美食文化自然也就與此同步了。晉人張華在《博物志·五方人民》說:「東南之人食水產……食水產者,龜、蚌、螺以為珍味,不覺其腥臊也。」潮汕原始先民為海民,靠海洋生活,便奠定了潮汕美食以海鮮為特色的基礎。
  • 潮汕民間粿類逐個數,從這裡讀懂潮汕文化!
    有一首潮汕歌謠這麼唱:「潮汕人,相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面粿酵粿油炸粿,鱟粿軟粿牛肉粿,菜頭圓卡殼桃粿。」 有一首潮汕歌謠這麼唱:「潮汕人,相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面粿酵粿油炸粿,鱟粿軟粿牛肉粿,菜頭圓卡殼桃粿。」
  • 潮汕糯米粿怎麼做最好吃?簡單幾步告訴你,春節做給家人吃
    糯米粿是潮汕地區的一種傳統粿類小吃。以前逢年過節是各家各戶必備的粿品,是潮汕人最喜歡的小吃,是粿品類的佼佼者。潮汕民間傳統做法是粳米粉蒸熟後衝開水做成粿皮,把粿皮搓成長條,捏一小塊,壓成圓薄皮,包上餡,然後用粿印印出。現在用麵皮做成的糯米粿是一種創新做法,代替傳統的米皮,這樣做成的糯米粿既方便,外觀好看又好吃,是小吃中的佳品。今天小貝就給大家分享下潮汕糯米粿的做法。
  • 潮汕鼠殼粿
  • 喜歡吃潮汕牛肉乾粿,肉嫩粿滑湯鮮沙茶醬香,牛肉牛丸牛雜隨便拼
    潮汕集錦|牛肉乾粿對六廚來說,吃麵條是本色,吃粿條是嘗試。好在大潮汕麵條和粿條一樣有特色,倒是極合心意。只有一樣,就是這牛肉乾粿,就算六廚也一定吃粿條,要是吃麵條,總感覺和吃熱乾麵差不多。記得初次到汕頭自己出來逛吃逛吃的時候,晃到了福合埕的老店,福合埕倒是真沒有面,看著新鮮的牛肉和噴香的牛雜,怎麼也要嘗嘗不是,那個時候見識少,不太喜歡吃湯粿條或者湯河粉,總覺得太軟太滑沒嚼頭,吃了也不頂飢。
  • 舌尖上的潮汕美食,「膠己人」教你做出美味又正宗的「粿」!
    所以本君特地向潮汕人民取經,搜羅了幾個經典「粿」的秘方,快來和我解鎖吧!紅桃粿紅桃粿是潮汕人民逢年過節和祭祖時,每家每戶都會做的美食,外表長得像一顆壽桃,寓意著萬壽無疆。做好的紅桃粿,不僅外觀看起來十分精緻,吃起來,外酥內糯,好吃極了!菜頭丸粿菜頭是潮汕人對白蘿蔔的叫法,菜頭丸粿也吃潮汕的一種傳統粿品,因為食材簡單,做法容易,每次都會蒸上許多,一日三餐都有它。
  • 潮汕美食的「粿」,是怎樣一個神奇的東西,做法大全
    舊時潮汕先民下南洋就要舂甜粿做乾糧路上充飢。 「草粿」,曾經總有這樣一幅場景:排著隊買,直接就在路口買了就吃,不用勺子直接就能吸到嘴巴裡,都是略帶苦味的草粿和細白糖的味道~並不是所謂的龜苓膏或者仙草蜜,對於潮汕人民來說是不願意這麼說的
  • 潮汕美食之紅桃粿 怎麼做?
    紅桃粿又名紅曲桃,是廣東潮汕著名的小吃,取桃果造型而得名,桃果象徵長壽,故制桃粿正反映祈福祈壽的願望,紅桃粿、酵粿做完後,要放在祖宗靈位前祭拜,紅桃粿屬於精品主食,主要食材是大米、白面、糯米,口味是香,工藝是蒸。
  • 論「粿」我只服潮汕的!地道的潮汕風味,本地人都在吃的正宗糕點!
    潮汕小吃"走南闖北",如今許多地方都可以吃到,潮汕的粿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歡。相信很多人只知道好吃,卻都不太清楚粿究竟是什麼東西,正宗的潮汕粿又是什麼樣的,那麼今天,就帶你們一起看看吧! 什麼是粿 一般來說,把採用米、麥以及其他雜糧所製成的副食品稱為"粿"。在福建、潮汕、海陸豐、臺灣等地方都有這類小吃和這種叫法,而在客家地區則稱之為"粄"。
  • 夜讀|最愛潮汕無米粿
    潮汕無米粿作者/王睦偉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前些時候,我回家鄉汕頭,事先交代弟弟不必準備大魚大肉,只要準備家鄉小吃,以慰鄉愁。到達當晚,弟弟果然準備了一桌小吃,有蚵烙(海蠣煎)、牛肉丸、魚丸、筍粿、菜頭粿、鼠曲粿、無米粿等,讓我大快朵頤。
  • 紅桃粿,韭菜粿,菜頭粿,馬鈴薯粿誰最好吃
    潮汕人喜粿,每年每個時節都會做粿吃粿。粿——可以說是潮汕人的心頭好之一。吃粿已經成為潮汕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有的人家還是沿襲舊習,自己動手做粿。對於現代潮汕人來說,做粿源於氛圍,吃粿則源於傳統。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幾款常見的粿類。紅桃粿推薦指數:★★★★★一說起潮汕的粿,大多數人最先說出口的便是紅桃粿。粉粉嫩嫩的,其形如名,就像一個紅色的桃子。
  • 潮汕美食——粿肉
    其實每每提到這個粿肉,它可是我們潮汕人的一種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一種美食了。要說到這種美食,它的外皮是很酥脆的。裡面吃起來也是很香嫩可口的。不管是下酒吃,還是說做下飯菜這樣吃。都是一種我吃過的最好吃的一種美食了。也是一種美美地享用。
  • 潮汕傳統糕點樸籽粿:連結海內外鄉親的親情紐帶
    樸籽粿不僅是潮汕地區獨具特色的糕點,更包含著濃濃的鄉情,是連結海內外潮籍鄉親的親情紐帶。  記者5日巡城看到,當天汕頭各肉菜市場、生活超市、傳統粿品店內的樸籽粿都十分熱銷。汕頭吉祥麵包店主許少鵬告訴記者,潮汕人有「時節做時粿」習俗,一年中只在清明節前後才有。這幾天樸籽粿非常熱銷,一個僅3元人民幣,每天能賣300多個。樸籽粿還有清熱去火、消食健胃的功效。
  • 論做粿的厲害,潮汕一出手,就是降維打擊!
    如果你去潮汕遊玩,卻沒有品嘗過粿,那你的潮汕之行是不完整的。不過這裡說的粿,並不是潮汕的粿條(類似河粉)、粿汁等一類主食,而是用米、薯粉等為主料,加入各類配料以不同方式製成的應時小吃(糕點)。今天就帶大家認識下這些連潮汕人自己都數不清的各類粿品。
  • 潮汕特色小吃無米粿是什麼粿?它居然能帶給人這麼多的幸福感!
    潮汕美食一直是小編的心頭好,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潮汕著名小吃——潮汕無米粿和菜頭粿。NO.1 潮汕無米粿潮汕人都知道的地道小吃之一,從它的名字就可以知道,這是一道沒有用米製成的特色美食,它的皮不是用米漿而是用薯粉製成的。它的餡以韭菜為主,所以無米粿也叫韭菜粿。以前的快樂似乎很簡單,一顆糖、一部動畫片、一杯奶茶、一道美食就能很開心。
  • 潮汕必吃美食,來過潮汕地區的人都會去吃的炒牛肉粿,做法大揭秘
    有機會試吃了皇牌的沙茶醬,其實說試吃,也不算是試吃了,因為這個品牌的沙茶醬是我們潮汕地區自產的,在記憶中我從小就知道這個沙茶醬的了,這是爸爸媽媽常買的,特別是吃火鍋的時候就離不開這醬料,那時我們幾個孩子喜歡沙茶醬勝過於辣椒醬,畢竟小孩子都不大喜歡吃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