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潮汕美食,可謂豐富多彩,各種小吃,各種丸子,當然也少不了潮汕滷鵝,而吃滷鵝最好的的搭檔就是蒜蓉醋,其中的醋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這種醋是潮汕地地道道的糯米醋,帶有絲甜味。原味滷汁的滷鵝,再配上美味酸甜的蒜蓉醋,可謂是美食上多添一道香味,深受潮汕人青睞。而說到蒜,在潮汕不僅僅是簡單的美食,其中還有寓意。
在潮汕民間,一直流傳著「吃蒜,吃了錢囥(在潮汕方言中,「蒜」與「算」諧音,「囥」是藏起來的意思)。」也就是吃大蒜,有錢算的寓意。在潮汕地區,每當團圓佳節,聚會的時候,都喜歡吃火鍋,俗稱「圍爐」,例如除夕和元宵,在餐桌上也經常會出現,沙蚶、魚丸、大蒜這三樣東西,蚶殼是古代所使用的錢,在潮人也是寓意著錢,在一些地區,吃完蚶,剩下的殼要留在家中,意為「聚財」。而魚丸則是年年有餘的寓意。總之這三樣東西,都跟「錢」有關係,這跟潮汕人「逐利」的風氣有關。
眾所周知,在吃大蒜的時候,必須將根切掉,潮汕大部分地方都是如此,但在潮汕揭東縣地都鎮可謂不一樣。在每年的春節,都有吃蒜不去根的習俗,沿襲至今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關於這一習俗在民間有一段傳說,相傳在乾隆期間,在當地有位婦女林四媽,家境比較貧寒,四處打零工補貼家用。剛好接近過年的時候,到一家富裕家庭幫忙做粿,非常忙,到了除夕三十還不知道,其他人都祭祖好了,自家還得等兒子來找她,她才想起來,就充滿回家,富裕家庭給他一塊肉和一大束大蒜,讓她回家煮年菜。
林四媽匆忙回家,一家大小各自完全自己手中的活,兒子的人物是洗蒜,而兒子還小,洗的時候就沒有把蒜根去掉就拿給母親,母親也因太匆忙,沒去注意,直接切了就放鍋裡,等到一家人「圍爐」的時候,婆婆發現這問題,但看見他們都吃得很香,就沒好意思去說,心中默默祈禱兒孫們能夠發達,家庭能夠富裕起來。待孩子長大,家庭確實富裕了起來,這時候婆婆就覺得是當年那次沒去蒜而得的好運,就告訴了鄰居,一傳十,十傳百,就這樣傳開了。當地村民紛紛效仿,甚至其他潮汕地區也效仿,後來就成了潮汕地區獨特的吃蒜習俗。
古人多半都帶有點迷信色彩,但對於這些,菇涼更多的是體會人潮汕人熱愛生活,而且對生活充滿著期待。在一些商鋪也有吃大蒜習俗,每年的初五,會宴請員工,桌上必須有豬腸炒蒜這道菜,寓意生意興隆,長長久久。可見蒜,對於潮汕人來說,有多麼重要!
文章屬百家號「菇涼說潮俗」原創,關注我,讓你更懂潮汕,發現潮汕美食與習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