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縱然身處的城市變換不定
味蕾深處存留的鄉愁
是故鄉賦予我們身上最深的烙印
潮汕人總為自己家鄉的美食而自豪
什麼牛肉火鍋、打冷、米粿、腸粉、鴨母捻…
冬季,潮汕牛肉火鍋在廣州遍地開花
而今初夏已至,鮮紅的肉色還印刻在腦海中未曾散去另一種潮汕美食又開始在廣州崛起
滷味
潮汕滷味
潮汕滷味地方傳統名餚
是潮人對鵝、鴨或豬腳等的一種烹飪方式
其製法是將適量紅糖在鍋上滴水
煮至完全起泡加水少許,將鹽、豆醬
再加水和蔥頭、南姜、桂皮、八角、茴香等十幾種天然香料進行「打滷」
滷製時將先期處理好的鵝、鴨或豬腳、豬頭皮之類浸入滷鍋,用火滷製即可
在潮汕
上至貴官達人,下至平民百姓
都鍾愛滷味
輕奢一點的 配上一杯威士忌
接地氣些的 配碗米飯
再倒上一兩勺滷水汁 豐儉由人
在潮汕滷味中
滷鵝
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它不僅是一種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
對於潮汕人而言 滷鵝更是一種文化的符號
無論是喬遷、祭祀、婚嫁……各種重要的場合
我們都可以在潮州人的餐桌上發現滷鵝的身影
今天waywei 來到的這家店
就是一家以滷鵝為主打菜式的新派潮菜館
益淘盛大師滷鵝
典型的北歐簡約風
以原木與白色為主色調
靠牆一側滿滿的威士忌也彰顯著主人的品味
乍一看完全就是一個西餐廳的模樣
在這裡 所有的菜品仿佛都收了些許的煙火氣
多了一些新潮、酷炫、耍帥的味道
甘草水果
聰明的潮汕人發現
水果加上一些鹹或酸的味道
會更加把水果的甜味突出
酸酸甜甜的口感讓人食慾更佳
非常適合作為一道開胃菜
滷味大拼
滷鵝自然是今天的重頭戲
我們都知道,滷味的關鍵所在在於滷水
這裡的每一鍋滷水要用到十三種以上的藥材
店主還摒棄了日復一日燉煮老滷水的方法
只保留最精華部分
每天重新加新鮮的配料燉煮
以保證出品新鮮
做潮汕滷鵝
必須要用有 「世界鵝王」 之稱的 澄海獅頭鵝
而能達到益盛淘標準的
都是達200天的中年公鵝
這樣的鵝不但夠鵝味 也夠口感
將整頭鵝放進滷水 遵循四起四落的傳統工藝
滷足兩個多小時
令滷水汁完全封鎖在鵝肉纖維裡面
有人說
滷鵝最精華的部位並不在於鵝身 而在於鵝頭
而鵝肝的濃香軟糯也是圈粉無數
還有鵝掌、鵝亦、鵝肝、鵝腎、鵝腸、鵝血……
各有千秋 都讓人回味無窮
魚飯拼魷魚
初聞「魚飯」
waywei還誤以為是魚裡面包裹著米飯
實際上「魚飯」的意譯為「魚多到當飯吃」
舊時潮汕的漁民出海捕魚
可能很長的一段時間都不能靠岸
於是他們就把魚簡單醃製、蒸熟、風乾後來當主食
這種傳統的做法也保留到至今
根據不同的時節
店家會做不同魚類的魚飯
過去可能只用了簡單的蒸熟法
而益盛陶則先 用小蝦小魚熬成的湯去煮 再晾乾
這樣的魚飯也更加有鮮味
椰皇花旗燉烏雞
精選椰皇入籑 原盅燉湯
開蓋一股清甜氣息就撲面而至
初初入口花旗參的味道較濃
隨後椰子的清香開始回甘 滋味甚濃
蠔仔烙
蠔烙煎可謂是潮汕菜裡面知名度最高的一道
簡單的三種食材也十分講究
一定要選用新鮮的蠔珠
太大的蠔水分也多 並不適合做蠔烙
蛋要鴨蛋 而薯粉漿要用普寧的紅薯去開
「猛火、厚朥、香魚露」 就是蠔烙的精髓
醃蝦拼蟹
醃蝦蟹也是潮汕地區的一道名菜
知名度很高 但對很多人來說卻經常是
「只聞其名,不見其形」
傳統的醃蝦蟹
是將處理好的蝦蟹,加入蒜頭、香菜和辣椒
再配上潮汕最出名的 榕江醬油
醃製一小時以上而成
口味獨特 鮮甜無比
潮汕小食拼
論潮汕小吃,怎可少得了一份米粿
四種口味:無米粿、筍粿、芋粿、紅桃粿
新鮮炸起時 外脆內軟 配以辣醬 酥香有味
春菜煲
看起來簡單的春菜煲
湯底其實是加入了瑤柱、蝦米熬製而成的高湯
浸出來的蔬菜鮮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