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壺好茶一壺月,只願月圓勿再缺。萬裡鄉情滿腔愛,今夜伴月回。」一曲潮汕歌曲唱出潮汕人對月圓家人團圓的美好嚮往,一輪圓月寄託著在外拼搏的潮汕人渴望歸家的情感。在中秋佳節這個團圓的日子,對於戀家的潮汕人來說尤為重要。潮汕地區禮節繁多,中秋這個傳統節日,潮汕人依舊有一套屬於自己獨特的過節習俗。那麼,中秋這天潮汕人是如何過節的呢?
潮汕朥餅是潮汕地區的特色月餅,製作過程用了豬油,因而有了朥餅的名字。朥餅的皮是用麵粉、糖和豬油混成,餡料口味比較多,有綠豆沙、烏豆沙、芋泥或者雙烹,與白糖和豬油混成,加上鹹蛋黃,裹上餅皮烤制,再蓋上圓圓的紅印。餅皮酥脆,餡料清甜可口,是潮汕人的至愛。圓圓的朥餅寓意著團團圓圓幸福美滿,蓋紅印也有著吉祥的寓意。潮汕人會在中秋到來之前製作朥餅迎接佳節到來。
潮汕地區在中秋節祭拜月亮的傳統由來已久。太陽屬陽,月亮屬陰,潮汕有太陽節,中秋就是月亮節,潮汕稱月亮為「月娘」。在中秋這天,潮汕人會陸續趕回到家中過節,不想錯過這個一家團圓的日子。晚上他們吃過了團圓飯,在月亮初起的時候便開始準備祭拜月亮的儀式。勤勞的潮汕媳婦早早的就準備好了祭品,有月餅、芋頭、粿品、水果、甜茶、酒等等。家家戶戶在家中的庭院、陽臺或者露臺(看得見月亮的地方)擺上一隻大圓桌子,掛上紅喜帳,用圓竹筒裝上大米放在貢桌最前排,按次序先擺上酒杯、茶杯,兩側是燭臺,再是月餅和水果,然後其祭品,若家中有讀書的孩子,貢桌上會放上文具、書本等,若是做生意的,會放上錢包或者關於生意上相關的東西。
人們在拜月時寄託上自己美好的願望,待嫁的姑娘會祈求尋覓到一個好夫婿,父母會為祈求家中孩子健康乖大(乖巧健康的成長),讀書的人祈求學業有成,生意人祈求生意興隆,經常外出的人求得出入平安。拜完月,一家人坐在庭院中泡上工夫茶,吃月餅,賞月聊天,和樂融融。外人看待潮汕的拜月多少帶著封建的看法,但是他們不知道拜月只是潮人的一種心理寄託,他們真正珍惜的是一家人團聚的時刻。
中秋這天潮汕人還有一個有趣的習俗,就是燒塔。在一些村鄉地域寬廣的地方,人們會在那裡燒塔或者燃煙堆。孩子們在村裡頭撿來瓦片、磚頭,有經驗的大人們把這些東西搭成塔狀,各家各戶會在家中拿來一些乾草柴片填充到塔裡,等到大家祭拜完月亮,來到廣場圍起來,點燃塔內的東西,大家歡呼著,小孩更是激動,手舞足蹈,時不時往塔裡扔上一把鹽巴,發出噼裡啪啦的響聲。火勢燒得越旺越高,寓意著來年鄉裡人運勢越來越好。
潮汕地區的中秋節習俗豐富多彩,熱鬧、喜慶,比起春節的氣氛有過而不及。中秋節對於潮汕人的意義已經超出了這個傳統節日存在的本意。一個節日,是潮汕人對家鄉的濃厚感情,一輪明月,是潮汕人與家人團圓的期望。希望大家有機會到潮汕地區來體驗一下中秋節,感受潮汕的熱鬧,感受潮汕人的家土情懷。
文章屬百家號「小魚聊潮俗」原創,關注我獲取更多潮汕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