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結季月初在Netflix上線,第一集就「賜死」
凱文·史派西飾演的下木前總統,更埋下伏筆暗示死因不單純。新一季中,貫穿整部美劇的下木總統首席幕僚長道格·史塔波被「升職」,重要性更比前幾季更突出。新一季禮,道格不僅是過去撲克臉、冷血嚴肅的形象,更多的是劇烈的情緒起落轉折。少了他忠臣以對的大老闆,道格經過迷失自我到重新找到目標,重返政壇發揮政治操作的「長才」,卻讓人摸不著頭緒背後動機。
2013年Netflix出品、改編自BBC同名劇集的
《紙牌屋》,誇張又生動的描述政治操作與腐敗,深受世界各地觀眾關注,更是獲獎無數。第六季製作拍攝過程一波三折,2017年10月Netflix宣布推出第六季後,先是經過片場槍擊案,進入拍攝日程再遇史派西的性侵醜聞曝光。
Netflix快刀斬亂麻炒了史派西撇清關係,但第六季的製作也因此停擺,以重新定位故事大方向。終於,2018年初Netflix宣布最後一季繼續拍攝,由飾演克萊爾的
羅賓·萊特領銜主演,並從過去的13集減少到8集。全新一季已在11月初在Netflix上映。
近日,時光網專訪了道格·史塔波飾演者
麥可·凱利,聊到他的角色在第六季讓人詫異的發展轉折。凱利也解釋道格的盲目忠誠背後最真實的動機,更回憶與編劇一同創造這個角色的過程,也比較了這部受國際觀眾歡迎的美劇與美國現實政治狀態的戲劇程度。
(劇透提醒!!)
第六季拍到一半才決定誰是兇手
在中國有不可忽視的龐大收視族群。凱利說之前還真不知道,「直到我在紐約市區或是機場走動時遇到粉絲,他們向前要求合照時跟我說
《紙牌屋》非常受關注。」 但中國還沒有Netflix呢!凱利笑說:「可不是嗎!我想Netflix不會太在乎這一點,他們更希望更多觀眾收看。」
第六季中,道格成為與女總統克萊爾硬碰硬的主要角色。但前幾季下來對道格的印象,他是下木總統夫妻推動政治理念的得力幫手。
凱利表示,編劇們從未讓他失望,對此他很感激。過去幾年來凱利與編劇一起創造了道格這個角色:「時常也會有讓我十分驚訝意想不到的發展,挑戰我的表演功力,就像第三季中道格歷經腦部受傷後的復健。但我發現這一季的挑戰難度更高。」
當凱利得知第六季道格的故事會有這樣轉變時,他記得驚訝之餘也卻也認為這樣的發展很合理:「(新一季)全盤改變我對這個角色的既有認知。我們第一次看到這個男人徹底的迷失自我。他對世界的所有認知,包含工作、老闆、他的生存目標等,所以第六季一開始我們看到道格非常迷惘。」
編劇發揮一貫的本領,替道格想出了合情理的目標與動機:「而這一季道格的目標,是如何維護下木總統死後留下的成就。而為此道格可以竭盡所能、不擇手段。」
這個動機背後的心理因素,正是道格貫穿六季、讓人難以完全理解的盲目忠誠:「(道格)是我在所有電視劇中看過忠誠度最高的角色。所以,某種程度上把忠誠至上設定成道格的「遺願」,他的作為與決定都以此出發。「
但即使到了第六季,各界捉模不定這股忠誠心到底從何而來?
凱利形容道格就是一個以工作至上的工作狂,這是他最根本的動機:「大家時常說(道格)對法蘭克好忠誠。但我認為,道格對法蘭克的忠誠絕大部分是出自他對自己工作的專注,法蘭克剛好是很幸運的受益者,受惠於為工作鞠躬盡瘁的道格。」
凱利進一步解釋:「雖然法蘭克確實救過道格的性命,或許還不只一次,道格對法蘭克抱有十分的感激。但我認為,當道格決定替法蘭克背負殺害佐伊的罪名時,救命之恩的感情債已達平手。道格對工作的盡心盡力是促使他繼續對法蘭克忠臣的背後動力。」
也因此,第六季中道格殺了法蘭克、最後自己也因維護法蘭克的成就而送命。凱利回憶得知這個重要的劇情轉折時:「我第一反應是:「哇。 」 我非常震懾,但與編劇進一步討論後,我認為這再合理不過。他沒有辦法放任法蘭克按照自己的原定計劃行動,所以最合理的方法就是(殺了法蘭克)。「
不過實際拍攝上,凱利透露這個劇情轉折並不是在第六季製作拍攝重啟後,馬上就清楚明了的決定:「我們已經拍到一半以後才決定誰是殺害法蘭克的真兇。我們知道法蘭克不會在第六季中,我們也計畫說他是如何死亡,但我們也讓真相慢慢被發現,過程與細節到稍後才決定。」
凱利同時解釋,道格也有一場心理轉變過程:「(第五季時)他意識到他與法蘭克、以及法蘭克與克萊爾的關係不會好轉,只會越來越差。所以法蘭克得到特赦的可能越來越渺茫。(第六季)變成討論要是沒了他的成就,法蘭克還留下什麼?」
第六季最後一幕涵義豐富、演出難度極高
第六季一開始克萊爾登上總統大位,遭遇最大的阻力是來自身邊一群想要操控她的中年白人男子。但他們似乎認為克萊爾只是個女人,不必花太多心思、用女性特徵作為攻擊點,就可以輕易被扳倒。只有道格視克萊爾為同等的對手。
「這是因為他知道克萊爾的能耐,」 凱利解釋:「雖然他們的想法與理念從來沒有相同過,但道格把克萊爾視為直得尊敬的對手,因為只有克萊爾有能力做出她在片中的決定與行動,性別與能力絲毫沒有關係。」
凱利笑說:「故事結局也證明如此。」
他提到的是第六季的最後一幕。這一集是由羅賓·萊特親自執導,也是最後拍攝的一場戲。片中道格帶著一份克萊爾的「殺手名單」希望以此與克萊爾交換條件,讓他宣布特赦法蘭克。
這場前後不到10分鐘的戲情緒十分緊張讓人坐如針氈。凱利說:「對一個演員,試著捕捉這個當下的情緒,挑戰性很高。因為這一幕戲雖然才幾頁劇本,但溢滿劇情細節與情緒。只好跟著當下的情緒發展發揮,幾次之後開始捕捉到精髓。」
到底是誰殺了法蘭克,這個謎底一直到最後一場戲才被揭露,而道格也十分罕見的情緒潰堤:「那是他第一次說出口是他殺了法蘭克,或許是第一次心裡真實感受到情緒。法蘭剋死了,而他是幕後推手。雖然當下看起來是邏輯合理的決定,但道格到了最後一幕才真正吸收、意識到這個決定的後果。
他對法蘭克(非情慾)的愛與尊敬,是他生命的意義。」
凱利繼續說:「隨著故事發展,道格發現到他沒有機會得到他想要的,所以絕望的要克萊爾承認沒有法蘭克就沒有今天的她。」 凱利表示,這反映了道格想要把罪惡感轉給克萊爾的絕望。
但是克萊爾的反應冷淡,輕描淡寫地聳聳肩說:「嗯,不必了。」 讓道格大為憤怒,甚至想要痛下殺手,但眼光往下一看映入眼帘的是法蘭克的孩子。道格心軟了,這半秒鐘的猶豫成為克萊爾剷除異己的機會。
「走到這一步時,我想道格已經意識到輸了這盤棋,但他還剩下什麼?我們知道他沒有很強烈的家庭連結,沒有工作、沒有法蘭克,到最後死亡可以算是一種解脫。」
第五季凱利為何會跟競爭對手睡了?
道格雖然是一個冷酷嚴肅、善於算計操弄的角色,但是他的個性鮮明目標明確,也因此是許多觀眾關注的角色之一。
凱利回顧第一季與當
鮑爾·威利蒙一起創造這個角色時,威利蒙只給他簡短的兩句話指示:「我想要在這一季結束之後,觀眾對道格的反應是: '這傢伙到底有啥毛病?'」
凱利說他永遠記得這句話:「它幫助我演出這個角色,除了想出他的嗓音、走路與動作的體態。」
但道格吸引人的魅力在於他內心一股抑鬱的糾結。凱利說,他不只是想要打造一個讓觀眾恨得牙痒痒的殺人機器,而是仍舊保有人性的內心糾結:「他犯下許多令人咋舌的冷酷血案,但同時也腐蝕著他的內心,正因為他還是有良心。
不少電視劇出了特定幾季之後,演員會比編劇更了解他們扮演的角色,因此對話會從編劇下命令轉變成互動交流討論角色發展。
例如第五季,道格與克萊爾的參謀長LeAnn Harvey(
內芙·坎貝爾飾演)雖然是競爭對手但還是睡在一起。凱利記得一天與編劇Frank Pugliese、Melissa James Gibson、以及坎貝爾共進晚餐,編劇問兩位演員:「我知道你們的角色彼此又恨又尊敬,從這之間有一股奇怪的化學效應,我們想要發展出意外的親密戲,你們覺得呢?」
凱利說:「我和坎貝爾邊開玩笑同時爽快地說:'好啊沒問題。'不過正經的說,我當時就說他們兩人上床還蠻合情理,不過僅此一次絕對不會再發生。這部分也納入劇情發展。」
川普的瘋狂提升了觀眾對《紙牌屋》評價
這個以美國政治為背景的影集,精彩到連不一定熟悉美國政府與政治現況的國際都能夠關注與喜愛。凱莉認為:「
《紙牌屋》核心主題還是權力鬥爭,我想這是很多人能夠有共鳴的主題,所以造就跨國界的知名度。不論哪個國家、什麼政黨,主題都是爭取權利與過程中的掙扎。」
凱利表示,《紙牌屋》起初定位就是一部有著瘋狂敘事的政治電視劇,大肆玩轉前所未有的政治操作手法,並不反映現實生活,然而如今的美國政治,卻變得跟《紙牌屋》越來越像了。 「我絕對不是說當下的政府與高官真的有鬧出人命,但是目前的狀況幾乎就與《紙牌屋》一樣瘋狂,甚至更誇張。」
這個現象也大幅改觀觀眾對《紙牌屋》的評價與看法,凱利也切身感受:『我與劇組和周遭的親友討論結果,大家都認為:『哇,我們不再是瘋狂的政治劇了。 』」
從不避諱在社群網站上批判川普總統的凱利,也苦笑地表示擔心現況的瘋狂現況的瘋狂程度有招一日會追上《紙牌屋》:「我在社群媒體上多次直言不諱,說川普的作為越來越像獨裁者。我認為在(美國)這是不可接受的。劇中法蘭克等一行人的行為許多都凌駕於法律之上,現實生活中我們有個總統不遵照法規辦事,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而我是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