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顒欣賞袁紹和曹操,為何卻偏偏疏遠袁術,這則成語故事答疑解惑

2020-12-13 燦爛海灘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荀攸傳》注引《漢紀》和《漢末名士錄》,時間是在漢靈帝在位期間,主人公名叫何顒。原文如下:

《漢紀》載:「顒顯名太學,於是中朝名臣太傅陳蕃、司隸李膺等皆深接之。及黨事起,顒亦名在其中,乃變名姓亡匿汝南間,所至皆交結其豪傑。顒既奇太祖而知荀彧,袁紹慕之,與為奔走之友。是時天下士大夫多遇黨難,顒常歲再三私入洛陽,從紹計議,為諸窮窘之士解釋患禍。而袁術亦豪俠,與紹爭名。顒未常造術,術深恨之。」

《漢末名士錄》載:「術常於眾坐數顒三罪,曰:『王德彌先覺雋老,名德高亮,而伯求疏之,是一罪也。許子遠兇淫之人,性行不純,而伯求親之,是二罪也。郭、賈寒窶,無他資業,而伯求肥馬輕裘,光耀道路,是三罪也。」

這兩段記載的大意是為:何顒在太學讀書期間成績名列前茅,朝中名臣太傅陳蕃、司隸校尉李膺都很願意與他交往。到了黨錮之亂期間,何顒也在黨人名單當中,不得不改名換姓,藏匿在汝南一帶,但所到之處結交了不少當地的傑出人物。何顒覺得曹操非比尋常,也對荀彧有所了解。袁紹非常賞識何顒,與之結為患難之交。

當時,不少知識分子因黨錮之亂受到株連。何顒一年數次潛入京城洛陽,和袁紹商議對策,解救被困、遭難的知識分子。與袁紹不同,袁術是個粗礦、豪放之人,與袁紹爭名。而何顒並不經常去看望袁術,袁術非常怨恨。

此後,袁術在大庭廣眾之下講出了何顒的三條罪狀。他說:「王德彌是老前輩,德高望重,而何顒卻疏遠他,這是第一條罪狀;許攸兇狠歹毒,品行不純,何顒卻與他非常親近,這是他的第二條罪狀;郭泰和賈彪都是貧寒之士,沒有多少財產,而何顒卻經常身著華麗的皮衣,駕著豪華的馬車,這是他的第三條罪狀。」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袁術口中的「肥馬輕裘」,意為身穿華麗的皮衣,駕著豪華的馬車,比喻生活揮霍,過於好話奢侈。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論語雍也》中的「乘肥馬,衣輕裘」。

何顒是漢末名士,也是曹操的伯樂之一。他與袁紹關係密切,並因此成了袁紹的「奔走之友」。不過,何顒對袁術並沒有多少好感,親近袁紹而疏遠袁術。此舉引發袁術的強烈不滿,故此他公開抨擊何顒。

為什麼何顒近袁紹而遠袁術呢?這與這哥倆的為人處世風格有著極大的關係。這一點我在介紹「折節下士」這句成語時所有介紹。袁紹成名,靠的是「孝」,走的是清流的路線,深得士大夫階層的敬重;而袁術則是以「好奢淫」聞名於世。同為清流的何顒自然看不上袁術。而袁紹與袁術在這一點上的巨大差異,也決定了後來袁紹的發展要遠遠勝過袁術。

參考書籍:《三國志》

相關焦點

  • 同父異母的兄弟,袁術比袁紹差在哪裡?孔融一語道破玄機!
    錦書雁字說歷史,茶餘飯後講故事。 袁術和袁紹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袁術是「嫡出」,袁紹是「庶出」。 同為「汝南袁氏」少壯派的代表,都有「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嫡出的袁術為何在名氣和成就上都比不上庶出的袁紹呢?
  • 曹操與袁紹為何會分道揚鑣
    董卓要招曹操做驍騎校尉,曹操一聽,那肯定不幹。曹操不願意和董卓這樣的人為伍,就換上便裝,連夜偷偷溜出京城,回自己老家去了。到了陳留,曹操聽聞漢少帝被董卓殺害的消息後,散盡家產,招募士兵。公元189年黃曆十二月份,正值隆冬,曹操首興義兵,第一個組織軍隊反對董卓的暴政。第二年公元190年一月份,十一路諸侯形成反董聯盟,推舉袁紹為盟主,這十一路裡並沒有曹操。
  • 三國成語故事:勢不兩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周瑜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主人公為孫權。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周瑜說:「如今曹操尚未完全平定北方,馬超、韓遂還在關西,這是曹操的後患。另外,曹操捨棄鞍馬而依靠水軍,來與我們熟悉水戰的吳越之人進行較量,這並非中原人的長處。再說現在是寒冬季節,戰馬沒有乾草可喂,驅使中原的士兵千裡迢迢來到江南水鄉,他們不服水土,一定會患上疾病。這幾種情況都是用兵的大忌,但曹操卻全都違背了。
  • 正說袁術之一:上兵伐謀,其次伐交,收服猛虎,雄踞南陽
    袁紹是司空袁逢的庶長子,袁術是袁逢的嫡次子,按出身,袁紹本該比袁術是低些,但是人家袁紹運氣好啊。袁逢的二哥袁成早亡,就過繼了袁紹做了袁成的嫡子,就此袁紹的出身法理上已經和袁術一樣了。
  • 陶謙臨終前,為何要把徐州讓給劉備,卻不讓給盟友袁術和公孫瓚?
    190年董卓脅迫漢獻帝遷都長安後,關東群雄為了各自利益結成了兩大同盟:一方是袁紹、曹操、劉表、張繡等人,另外一方是袁術、公孫瓚、陶謙、孫堅等人,雖說這種結盟比較鬆散,但是協同作戰的例子也不少見,比如192年孫堅就在袁術支持下跨江擊劉表,193年曹操第一次東徵徐州陶謙之時袁紹就派大將朱靈率兵支援。
  • 官渡之戰前,袁紹若是採用田豐的建議養精蓄銳,能拖垮曹操嗎?
    三國後期,曹操是最強大的軍閥,劉備和孫權必須結盟才能勉強抵禦曹軍的進攻。但東漢末年剛亂起來的時候,曹操的實力並不算最強,袁紹、袁術兄弟才是頂級軍閥。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一流門第,底子很厚。白手起家的劉備、閹宦之後的曹操、小有家底的孫權,都無法與之相比。孫權的父親孫堅、兄長孫策,還曾依附於袁術門下。
  • 曹操對郭嘉的真實看法如何,這則成語故事說的非常透徹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郭嘉傳》注引《傅子》,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主人公是曹操和郭嘉。天下人中相互了解的很少,況且奉孝是了解我的人,因此更令我感到傷心和痛惜。這又有什麼辦法,有什麼辦法啊!」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曹操文中的「阻險艱難」,意為所經歷的危險、困難和障礙。這也是曹操所首創的成語之一。曹操寫信給荀彧追悼郭嘉,主要是因為荀彧是當年將郭嘉推薦給曹操的人。
  • 袁術手下無名臣名將,為何敢率先稱帝,看他稱帝時有多強
    曹丕帳下有張遼、張郃等名將,還有荀攸、司馬懿等謀士,劉備帳下有臥龍鳳雛,還有五虎上將,孫權帳下有四大都督和十二虎臣,他們個個人才濟濟,這給了他們稱帝的底氣,但是袁術帳下,無名臣名將,實力甚至還不如其長兄袁紹,為何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第一個稱帝呢?
  • 袁紹那麼強大,為何官渡之戰後就消亡了?你看看曹操幹了啥缺德事
    等到群雄都捅破最後一層窗戶紙,不去管已經落寞的大漢天子,各自割據一方擴展地盤時,曹操在兗州發展實力,袁紹在冀州發展實力,等曹操先後收拾完呂布、張繡、袁術等人,成為中原一帶的扛把子時,袁紹已經拿下了黃河以北的北方,擁有四個州的地盤,手下精銳多達十餘萬,在實力上已經碾壓了曹操。《三國志》的一些記載有不實之處,容易讓人感覺在官渡之戰前,曹操的兵力只有一兩萬左右。
  • 曹操為何選擇強攻呂布,卻不去攻打劉備,該成語故事揭曉答案
    曹操為何要強攻呂布,卻不去攻打劉備,該成語故事揭曉答案(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荀彧傳》,時間是在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主人公是荀彧。這也就是您的關中與河內啊!不可不首先佔據該地。如今將軍已打敗了李封、薛蘭,如果分兵向東進攻陳宮,陳宮必定不敢向西發動反擊。您可以利用這個空隙率部收割成熟的麥子,積蓄穀物,加強後勤儲備,就一定能夠打敗呂布。消滅呂布後,您率兵向南,與揚州的劉繇聯合,共同討伐袁術,與袁術在淮泗一帶對峙。
  • 曹操和袁紹關係解密:從依附到決裂,他們之間都發生了什麼?
    曹操是三國的主角,但他卻沒有帶多少光環,而是一次次險死還生才擁有了莫大的成就。官渡之戰是曹操人生巨大的轉折點,在這之前,出身不好的曹操雖然做出了諸多努力,卻依舊不得不長期依附高門出身的士族領袖袁紹。從起兵開始,一直到官渡之戰,曹操和袁紹之間都發生了什麼?且看下文。
  • 此人除掉了華雄,卻遭自己人猜忌,這則成語故事說明原因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時間是在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主人公是袁術和孫堅。不過,要了解整個故事,需要將兩個不同的記載進行綜合大家才能了解故事的原委。綜合這兩段記載,整個故事的大意是:孫堅抓住有利時機集中兵力,在陽人與董卓大軍會戰,將對手殺得打敗,殺了都督華雄等人,將他們的頭顱掛在木桿上示眾。就在這個時候,有人挑撥孫堅與袁術的關係,對袁術說:「孫堅如果拿下了洛陽,您就再也無法控制他了,這是除掉了狼卻又得到了虎。」袁術因此懷疑孫堅,不再為孫堅提供糧草,導致孫堅所部無法繼續向洛陽進軍。
  • 袁術是一個無能的野心家?不要被小說迷惑了,真實的袁術實力超群
    在中國,「煮酒論英雄」算得上是人盡皆知的典故,劉備和曹操在探討天下間各路軍閥勢力的時候,劉備提到袁術,曹操對袁術十分輕蔑,並如此評價袁術:墳地裡面的腐爛屍骨,我遲早能給他掘出來。那麼,袁術真就是個廢物?
  • 袁紹不迎獻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因為袁紹的血源出身。 袁紹庶出、生母極賤,因此受盡同宗兄弟的鄙視;而偏偏袁紹還很有能力。 這種有才華卻出身卑賤者(袁紹、劉備、公孫瓚),對憑血緣、靠關係上位的平庸權貴子弟(袁術、獻帝),都會發自內心地鄙視。
  •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袁術卻因稱帝淪為笑柄,他到底憑什麼稱帝?
    彼時,袁術已經佔據了揚州六郡、豫州的汝南、陳國和沛國三郡、徐州的廣陵和下邳兩郡,共計達十一郡,在當時的各路諸侯之中,地盤已經實屬不小,尤其是其中的汝南郡,乃是東漢時期的第二大郡,且受到戰亂波及較少,社會穩定、百姓富足。而在之後,孫策又為袁術打下了廬江等地,更是向南擊敗王朗發展出了大量地盤,雖說此時孫策已經與袁術漸漸疏遠,但畢竟名義上還是屬於袁術部下。
  • 熱播劇《曹操》說曹操大戰蛟龍,這事在真實歷史上是這樣的!
    真實歷史上曹操確實跟鱷魚搏鬥過,只不過並不是為了救袁術。曹操早年確實跟袁術的哥哥袁紹相識,並有可能認識袁術。劉義慶所著《世說新語》裡記載著他們二人早年交往的兩個故事。一個故事說,曹操少年時代喜歡「飛鷹走狗」和搞惡作劇,有一次他跟袁紹玩了回搶新娘的遊戲,不是真要搶人家的新娘來霸佔,而且一種惡作劇,把人搶過來,然後要點喜糖吃、要點喜酒喝。他們居然得手,然後原路返回,但天黑路不平,袁紹身手又差,一不小心掉到一個坑裡,情急之下袁紹怎麼都爬不上來。
  • 劉備戰敗轉投袁紹,關羽卻降了曹操,是無奈之舉,還是另有意圖?
    劉備接管徐州後,袁術派兵攻劉備,劉備率領軍士在盱眙,淮陰阻擊,這個時候曹操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了在名義上套住劉備,於是曹操上表舉薦劉備為鎮東將軍,劉備與袁術相持數月,袁術久戰而不勝,這個時候呂布趁虛而入,攻擊下邳,而下邳守城將領曹豹反派,暗中迎接呂布,俘虜了劉備的妻兒。
  • 漢末三國為何沒有謀臣名將選擇袁術?六個字:自作孽,不可活
    一方面諸侯爭霸,另外一方面有能力的謀臣和大將也在觀望之中,紛紛看哪位諸侯最有可能會勝出而選擇投效為之效力,其中袁紹和曹操兩人最受青睞,投奔他們的謀臣名將也最多。可是其中有一人在當時所有諸侯中條件比曹操好很多,和袁紹不相上下,可是選擇效力於他的謀臣名將卻是少之又少,他就是袁紹的弟弟袁術。
  • 臉譜三國|袁紹袁術為何水火不容?因他們父親做了一件事!
    作為一名袁家子孫,袁紹雖可倚仗「四世三公」的家族餘蔭,但由於汝南袁家子孫眾多,特別作為一個連側室或侍妾都不如的婢女所生的兒子,能成為袁氏家族的頭面人物完全得靠自己的努力。尤其在伸手不見五指又特別流行沽名釣譽的東漢末年,外戚、宦官甚至名士都比類似袁紹這類高幹子弟吃香。袁紹和袁術兩人雖是同父異母兄弟,袁紹為庶出,而袁術為謫子。兩人在家族及社會,其地位是完全不對等。
  • 張松背叛劉璋,原本想依附曹操還是劉備,這則成語故事答疑解惑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六十回。按照小說的時間順序是在張松出使許昌之後。故事的主人公是張松。劉璋急忙派張松出使許都,卻不料張松暗藏西川地圖,打算將此圖獻給曹操,讓曹操奪取益州。不過,張松在許都卻遭到曹操的冷遇。張松一怒之下當面譏諷,被曹操趕走。張松離開許昌返回益州中,經過荊州,受到劉備和諸葛亮的隆重款待,張松認為劉備才是仁義之君,決定將西川地圖獻給劉備,並建議劉備儘早奪取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