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帳下有張遼、張郃等名將,還有荀攸、司馬懿等謀士,劉備帳下有臥龍鳳雛,還有五虎上將,孫權帳下有四大都督和十二虎臣,他們個個人才濟濟,這給了他們稱帝的底氣,但是袁術帳下,無名臣名將,實力甚至還不如其長兄袁紹,為何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第一個稱帝呢?
袁術和袁紹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兩人都出生在東漢末年的世家大族汝南袁氏,而且還頭頂四世三公之後的光環,這讓他們兄弟得到了當時世家大族的支持,讓兩人很快壯大起來,成了東漢末年最有實力的兩大諸侯,但相對來說,袁術的人格魅力不如袁紹,所以袁紹手下,聚攬的人才超過了袁術,袁紹帳下有田豐、許攸等謀士,還有顏良、文丑等名將,不過袁術率先稱帝了。
袁術敢出頭鳥,率先第一個稱帝,是因為他得到了象徵皇位的傳國玉璽。董卓趁十常侍和大將軍何進內鬥之際,率兵入京控制朝堂後,他就開始了一系列作死的操作,他為了更好的掌控朝堂,大肆殘殺異己,還廢掉了漢少帝。隨後,又讓帳下謀士李儒入宮毒殺了何太后和漢少帝。
董卓的這些舉動,激起了天下人的憤慨,袁紹、袁術、曹操等人聯合起來討伐董卓。諸侯聯軍因為心懷鬼胎,出工不出力,最後失敗了,但隨後王允利用美人計,設計讓董卓義子呂布誅殺了董卓。不過這並沒有讓天下穩定下來,而是開啟了大亂的潘多拉魔盒。隨後,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人,在賈詡的建議下,率兵反攻長安,呂布兵敗後逃離了長安,王允則被西涼軍殺害。
不久後,西涼軍內部又因為爭權奪利,發生了內鬥。這個時候,其他諸侯嗅得了良機,袁紹手下謀士建議袁紹迎奉天子,雖然袁紹缺少遠見,但是卻有稱帝之心,他擔心將漢獻帝接回來後,漢獻帝變成了老大,處處要聽漢獻帝的,會讓他束手束腳,影響他爭奪天下,所以袁紹放棄了這個大好機會,而曹操在荀彧的勸說下,出兵接回了漢獻帝,從此「挾天子以令諸侯」。
袁紹和袁術一樣,雖然也沒有出兵去迎接漢獻帝,但是他手下的一員猛將,孫堅率兵攻入了洛陽,將傳國玉璽搶回到了自己手中。隨後,袁術以孫堅妻子為籌碼,將傳國玉璽從孫權手中拿去了。
有了傳國玉璽之後,袁術動了稱帝的心思。當時的漢獻帝已經淪為傀儡,失去了對天下的掌控,而眾諸侯雖然表面上都尊崇漢獻帝,但實際上都已經不將漢獻帝當天下之主了,他們都想趁亂世奪取天下,自己做皇帝。不過雖然眾諸侯中,大多數人有這個想法,可是沒人敢做出頭鳥。
袁術之所以做了這個出頭鳥,也不是一時頭腦發熱,利令智昏導致的,他自身也有很強大的實力,這可以支持他稱帝。董卓被滅後,漢室宗親劉表、劉焉等人,只是偏安一地,沒有興復漢室的野心,劉備還一事無成,曹操也在事業起步階段,實力很弱。當時實力最強的,是袁紹、袁術兄弟了,袁紹佔據冀州、并州、青州、幽州4州之地,袁術佔據南陽、汝南和江淮等地。
袁術的地盤雖然沒有袁紹最強盛時期的大,但是南陽、汝南和江淮等地,是東漢時期,人口最多,最富庶的地方了,這讓袁術擁有了充足的兵源和糧草供給。袁術手下擁有十多萬兵馬,而且糧草充足,可以支持他爭奪天下。在戰亂年代,糧草是極其珍貴的戰略物資,誰擁有的糧草更多,就更能吸引更多的百姓加入到自己的隊伍中,這能讓袁術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佔據主動。
還有,袁術四世三公的名頭,也幫了他大忙,這讓他得到了世家大族的幫助,他手下雖然沒有關羽、張飛,以及周瑜、諸葛亮等頂級謀臣武將,但他手下也有許多人才,江東的孫策也是袁術的手下,所以袁術手下人才不少,只不過袁術稱帝後,孫策見風使舵,立馬宣布和袁術脫離關係。
還有一點,當時的河內人張鮍給袁術算命,說袁術有皇帝的命,而不久後,袁術又得到了傳國玉璽。當時天下已經大亂,漢室沒有幸福的希望了,實力最強的又是袁紹、袁術兄弟,再加上他們兩人都是世家大族出身,所以袁術認為應該由他們兄弟做皇帝,雖然袁術勢力不如袁紹,但是兄弟兩人一個不服一個,袁術不肯謙讓,於是在得知自己有皇帝命時,他率先稱帝了。
不過可惜的是,槍打出頭鳥,袁術稱帝導致他失去了人心,不但孫策背叛了他,他還招致了曹操等人的徵討,最終在曹操、劉備等人的共同攻擊下,以及袁紹沒有出手相助,最終他被曹操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