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正確引導,不要讓舞臺恐懼影響孩子的一生

2020-08-29 LifeOfmom

現在的很多父母都喜歡讓孩子在親朋好友面前展示才藝,然而,有的孩子任憑父母絞盡腦汁使用各種辦法,都不願意表演,牴觸情緒異常激烈;有的孩子在父母的強迫下,甚至會出現面色發白、出冷汗等不適症狀。很多人覺得可能是孩子膽小、內向、害羞,其實還可能是孩子得了舞臺恐懼症。

關於恐懼症,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比如婚姻恐懼症、密集恐懼症、選擇恐懼症……舞臺恐懼症也是其中的一種。與很多恐懼症一樣,它也是一種特定情境的恐懼,表現為害怕一個人站在舞臺上,會緊張、焦慮,在有追光燈的情況下更為明顯,會出現出虛汗,臉發白等一系列虛脫前兆。


舞臺恐懼症身心皆有症

很多父母可能都不清楚舞臺恐懼症到底有怎樣的表現。有相關研究對舞臺恐懼症從心理到生理進行了四種分類:

1.生理變化,如心率加快,出冷汗,呼吸短促,顫抖,手指麻木,口乾,胃部不適,噁心,腹瀉等。

2.心理情緒變化,如過分的恐懼情緒、害怕失敗、急躁。

3.認知問題,如失去自信、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缺失,音樂表現缺乏生命力和色彩。

4.行為變化,如不斷地舔嘴唇、手臂和頸部僵硬、面部無表情等[1]。

如果孩子在面對表演時出現以上這些症狀,很可能就是患上了舞臺恐懼症。

多重因素造就恐懼

舞臺恐懼症是很多孩子面臨的問題,但是每個人產生舞臺恐懼症的原因各不相同。可能源於先天的遺傳因素,也有可能是後天環境等因素造成的。


遺傳是先天因素

有些父母可能不知道,「舞臺恐懼症」也是可以遺傳的,如果父母或祖父母有舞臺恐懼症,那麼孩子有舞臺恐懼症的風險就會增加。美國埃默裡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讓實驗鼠對櫻花的氣味產生恐懼感後,這些實驗鼠的後代乃至第三代小鼠都會對這種氣味做出恐懼反應。也就是說,在基因的DNA序列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基因表達發生了改變,而它的後代腦結構和相關基因也出現了同樣的改變[2]。

性格是內在風險

性格內向的人大多不喜歡在公眾場合和人多的地方表現自我,並對外界反應比較敏感。面對家長帶有強迫性質的表演時,性格外向的孩子會直接拒絕,並且很快遺忘;而性格內向的孩子表面上不敢反抗,內心又十分牴觸,這會使孩子變得更加地焦慮、緊張,越來越抗拒表演。

父母的態度是推手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過高且過於嚴苛,孩子收到的反饋多是父母的批評和不滿,很難得到父母的認可和鼓勵,這種教育方式給孩子增加了極大的心理壓力,讓孩子產生恐懼和焦慮交織的情緒,導致「舞臺恐懼症」的發生。


正確引導,遠離舞臺恐懼症

舞臺恐懼症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心緒低落,不願參與展示自我的活動,會給學習甚至以後的工作帶來不良影響,長期的壓抑心理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甚至是生理健康,所以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面對恐懼、克服恐懼,對孩子的進步給予鼓勵和肯定,讓孩子早日擺脫舞臺恐懼症。

把握時機,建立自信

要想成功克服舞臺恐懼,讓孩子建立自信很重要,不能急於求成,在孩子剛開始學習且沒有把握的時候,不要讓孩子進行表演。國外學者在研究中發現,表演者的受訓時間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它會給表演者一個心理的暗示,同時也會幫他建立表演信心[1]。所以要給予孩子更多練習的時間,等孩子對自己有信心且願意表演的時候,父母再把握時機給孩子創設表演的機會,讓孩子進行展示。


階梯練習,逐漸克服恐懼

除了要把握時機,幫孩子建立自信外,家長還可以通過制定階梯練習,幫孩子逐步克服恐懼。有實驗和個案研究表明:表演的形式與觀眾的數量,在表演時都會影響到表演者的發揮,是產生舞臺恐懼症的一個重要因素[1]。父母可以從表演的形式、觀看人數上制定訓練目標,如讓孩子從小規模的團體表演,逐步過渡到一個人參與大規模的正式表演,讓孩子一點點適應,克服恐懼。

給予鼓勵肯定,正確引導

其實很多孩子不是真的恐懼表演這件事,他們恐懼的是父母和周圍人的評價。孩子在表演過程中出現錯誤是無法避免的,但父母如果表現出埋怨、指責的態度,會導致孩子有自卑、牴觸的情緒。此時父母應該給予孩子表揚、鼓勵,以及引導、傳授孩子如何面對失敗。


如果以上方法依然不能緩解孩子對舞臺的恐懼,家長就需要帶孩子及時就醫,尋求專業醫生,進行專業治療。


參考文獻:

[1]彭莉莉,楊希. 關於舞臺恐懼症的文獻綜述[J]. 群文天地,2012(13):191-191.

[2]劉石磊. 恐懼症也會遺傳[J]. 發明與創新:綜合(A),2014,000(001):54-54.

*文章內配圖均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感謝您的點讚、轉發和收藏,如需了解更多母嬰、親子類知識,請關注我們吧!

相關焦點

  • 孩子恐懼黑暗不敢一個人睡,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
    也許家長們會說,孩子還小這很正常啊,長大了自然就會好。有這樣想法的父母,估計不在少數。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孩子上了小學還在和媽媽一起睡。從心理學的層面來看。孩子恐懼黑暗並非與生俱來,而是由於後天因素造成。所以家長們務必要引起重視,並加以正確引導。
  • 孩子的恐懼心理,源自於認知發展的過程,家長正確引導很重要
    ,家長有沒有必要進行強制訓練?有時候,孩子膽小甚至恐懼源自於父母的遺傳和影響,如果父母的膽子小或者表現出特別害怕某些事物,那麼孩子在出生可能以後也會有與父母一樣的表現。比如,我害怕各種蟲子,一見到就會不自覺的躲開,這就讓我家寶寶有同樣的表現。另一方面,有時候外界事物的突然刺激驚嚇到孩子,也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從而出現牴觸的行為。
  • 孩子變得"臭美"影響學習?家長注意這3點,給娃正確的引導
    孩子變得&34;影響學習?家長注意這3點,給娃正確的引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家長會發現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開始注意起來自己的外表,會花費時間打扮自己。家長不免擔心孩子會早戀啊會耽誤學習啊,別再被這種思想禁錮了!孩子這是進入&34;了。
  • 孩子追求名牌亂花錢,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攀比心
    這對於孩子的成長無疑是不利的。要想正確引導孩子,要先知道孩子攀比行為的心理原因是什麼?1、孩子的好勝心理在孩子開始與同齡人相處時很容易產生好勝心,也就是很想在同樣的角度贏過對方。面對孩子跟人攀比,弄清楚攀比背後的原因,正確的引導孩子,不要直接把孩子的話懟回去,直接懟回去,會傷到孩子的自尊心,小孩子最需要父母的理解。父母的正確做法孩子正處於性格塑造、自我價值形成的關鍵時期。
  • 家長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學會正確教育
    家長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你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甚至影響一生。對待孩子偷錢,我們應該採取正確的教育。發現孩子拿家裡的錢時,我們千萬不要怒氣衝衝地給他打上"偷錢"的標籤,這會讓孩子的內心形成很大的壓力,留下情感創傷,不利於教育。
  • 父母感情好壞,影響的是孩子的一生,不容忽視
    父母感情的好壞,影響的是孩子的一生,不容忽視。所以父母感情如果出現問題,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一個和諧溫暖有愛的家庭。那麼父母之間又該怎樣做才能正確引導孩子走向更加健康,更加自信的未來呢?1不在孩子面前爭吵夫妻鬧矛盾,大多數的都會引發比較激烈的爭吵,這個時候容易腦子發熱,甚至六親不認的說一些傷害彼此的話。
  • 提高孩子自我認知,強化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家長的正確引導很重要
    有些孩子在父母看來非常聰明,可孩子卻不自信,認為自己做什麼事情都做不成,一個人對自我的認識需要很長時間,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想要正確的評估自己,其實是很難的,如果想讓孩子發展的好,那麼就要能夠正確評估自己,而家長對孩子的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
  • 孩子克服膽小的心理,家長不要盲目的引導,用對方法很重要
    其實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顆樂觀,自信的心,所以孩子一旦這樣,家長不免心理就很難受,也替孩子難受,感覺有些壓抑。正確對待他的恐懼每個人都有害怕的地方,孩子也不例外。因為他們的思想不成熟,他們不太了解恐懼的感情,作為父母應該讓他們意識到這種感覺,並克服他們的恐懼。
  • 家長的這種「節儉」,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影響孩子一生的格局
    孩子在這種影響下,確實會懂得如何省錢,但是也會逐漸變得思維狹隘、自卑,影響他的一生。在生活中遇到選擇取捨時,很難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事,而是當下看起來最「有利益」的事。家長的這種「節儉」,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影響孩子一生的格局。家長應如何避免這種教育方式呢?
  • 面對疫情,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
    千龍網北京2月2日訊 面對疫情,人們容易產生焦慮、恐慌等心理,疫情會產生哪些心理影響?中國心理學會心理諮詢師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林春表示,家長首先要做好個人防護,並指導和幫助孩子做好防護,在相對安全的家庭環境、難得充裕的共同時間內,利用危機事件對孩子做好啟發、引導和教育。
  • 孩子學會吐髒字怎麼辦?家長不要慌,兩個方向正確引導
    孩子學會吐髒字怎麼辦?家長不要慌,兩個方向正確引導當家裡多了一個孩子以後,家長們都開始注重對於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尤其是一些新手爸爸和媽媽,第一次有自己的孩子,甚至角色還沒有轉變過來,但是孩子既然已經誕生了,那就既來之則安之吧。
  • 生活夜讀:叛逆期的少年如何正確地引導
    叛逆期的少年不好教育,但再難教育也不要罵孩子。孩子有錯,最重要的是疏導,絕不是謾罵,有些家長甚至罵習慣了張口就來,長此以往,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希望家長別再罵孩子!其實並不是,有些責罵會影響孩子一生,成為他記憶深處的噩夢。很多家長常常控制不住情緒,對孩子進行責罵。家長缺乏耐心,動輒打罵的教育方法存在很大的問題。
  • 家長輔導教育孩子時,要避免這幾個坑,不要給孩子的一生帶來影響
    本篇是專欄《普通孩子變形記:學霸養成全攻略》中第一模塊:家長認知與輔導篇的第一節,本篇共兩節。今天這節課主要幫大家規避在日常的輔導教育中需要注意避免的坑。這些不恰當的做法如果我們不及時發覺並修正,很可能給孩子的一生帶來不可逆轉的嚴重後果,這就是原生家庭教育的無形影響。道的法則是最核心的。
  • 天一黑孩子就害怕,引導孩子正確看待黑暗,家長可嘗試這3種方法
    孩子小的時候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怕黑都是無可厚非的,因為孩子對黑暗認識的不夠,導致他們覺得看不見或者黑乎乎的都是很可怕的,這些其實都是孩子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大多數的父母會對著男孩說,「你一個男孩,怕黑真的是膽小之類的」,這些話其實對孩子的心裡挺傷人的,尤其是孩子小的時候,因為沒有人引導他們正確認識黑暗,所以他們害怕恐懼是非常正常的。
  • 《衝突背後的衝突》正確引導3-6歲的關鍵時期,影響孩子一生
    其實,這都是因為在3-6歲的關鍵時期,父母沒能引導孩子正確處理好與父母的「三角關係」,導致孩子無法順利度過俄狄浦斯情結,從而影響了孩子的一生。成年人需要了解俄狄浦斯期對孩子的重要性,享受孩子的依戀,寬容孩子的競爭,積極成為孩子的榜樣,引導孩子順利度過俄狄浦斯期。
  • 孩子進入叛逆期怎麼辦?家長正確引導,語言表達很重要
    孩子進入叛逆期怎麼辦?家長正確引導,語言表達很重要把一個孩子撫養成人非常不容易,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定時期是非常叛逆的 ,不聽父母話,非常任性的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孩子進入到叛逆期,很多的家長都會經常生氣,經常打罵孩子,以為這樣能夠讓孩子改過來,其實不然,這樣的話不僅孩子改不過來,還容易導致孩子越來越叛逆。
  • 家長必看:如何正確地引導7-12歲年齡段的孩子
    此時,家長正確地引導對孩子成長階段的認知非常重要。對小孩的教育離不開的有以下幾點:學校教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在學校,老師是小孩接受信息的第一棒。在家裡,家長就是第二棒。小學低年級的教育是從幼兒園逐漸嚴格,規矩越來越多的適應期。
  • 孩子抗拒舞臺,多半是「舞臺恐懼症」,「系統脫敏法」是治癒關鍵
    隨著現代人們教育意識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不單單只注重於孩子的學習課業上,也相繼的給孩子開展一系列的特長培訓。逐漸的「擺脫」應試教育是一個好現象,可是在提高發展孩子的其他技能時,有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好像別很欠缺表現力。比如在做文藝匯報演出的時候,孩子還有些抗拒舞臺,對於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舞臺恐懼症」。
  • 家長對孩子自我評價的影響,家長應正確認識、評價孩子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規定:「幼兒園應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在家庭生活中家長的言談舉止,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父母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在某種程度上比教師的評價影響更大。
  • 6歲前的孩子,情緒喜怒無常,家長正確引導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6歲前的孩子,情緒喜怒無常,家長正確引導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本文作者 | 夢雨(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嚴禁抄襲哭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在他不開心的時候,允許他哭泣,允許孩子發洩內心的消極情緒。孩子在哭鬧時,家長不要強迫孩子止住哭聲。讓孩子先哭夠了,情緒發洩完了,孩子也就不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