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2月8日,清華大學召開第三屆清華校友創意創新創業大賽啟動座談會,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清華校友總會副會長史宗愷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
如下為講話全文:
首先,我要感謝在過去幾屆三創大賽中做了大量工作的各位校友及校友企業,以及各專業委員會的大力支持。沒有大家的大力支持,三創大賽走不到今天,我們要好好總結如何把它繼續做下去。
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感受,這涉及將來以什麼樣的思路來做三創大賽。我曾經若干次說過在清華校內成立教育教學成果獎,差不多兩年評一次,有特等獎和一等獎。在清華拿到特等獎後,我們再去評北京市的獎,再去評國家的教育教學成果獎。各位要有興趣可以把過去20年清華的教育教學成果獎翻出來,再看一看有哪些獎在清華的人才培養工作中始終發揮重要作用。有些獎評完了之後再過一年,無聲無息。
如果我們不是在一段歷史尺度內做事,只是基於眼前一段時間的熱度,而不考慮做事的意義和價值,之後什麼印記都沒有留下,這事就別做了。
這個歷史尺度要求我們對未來要有大致的判斷 。清華從1998、1999年開始舉辦「清華學生創業大賽」,後來改名為「創業計劃大賽」,還與英特爾合作,參加英特爾組織的全球創業大賽。我們的學生也在全球大賽上拿過金獎,但拿過那些獎的同學有多少最後真正走了這條路,並且這個項目最後真正被商業化了?
所以,從這樣一個歷史尺度看問題很重要。我們現在做三創大賽,再過十年、二十年回頭看時,發現我們做這個事情是如此有意義,花這麼多力氣、這麼多時間,還投入這麼多資金做這件事情,我們是在創造氛圍,在凝聚各方面的資源支持一批同學創業,我們取得了一些成果。
我想說的第一點是我們需要對未來能夠做一些判斷,據此我們應該做怎樣的準備,以及為我們最優秀的清華學生及校友創造什麼樣的平臺。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出了一本書——《爆裂》,總結了他們建這個媒體實驗室的九個工作原則,非常有意思。比如,你拿地圖不如拿個指南針,指南針優於地圖。從歷史尺度看,人類的歷史過去是感性和理性交錯前進的時代,現在是技術主導人類前進的時代。
第二點,我們現在做三創大賽需要創造一種機制。這個機制使得我們有可能超越過去的一些工作,如果我們總結清華在校學生的培養工作,特別是在創業這方面的支持工作的話,我們要考慮超越這個大賽的機制。在過去三、四年的時間甚至更長的時間裡,我們一直在研究究竟創造一個什麼樣的機制來推動清華學生創業。我們曾經用商業計劃大賽的方式,邀請企業參與支持清華學生的商業計劃大賽。
今年的大賽是賽區評選的方式,我們有必要考慮超越大賽的機制。幾年前,我們提出大規模天使進清華的概念。拿十個金獎,不如最後你在市場上拿到一億融資,真正拿到市場上的錢,這是完全不一樣的機制。
我們還沒有看到所謂的機制推動優秀校友真正投身到創業事業當中去。我經常舉「共享單車」和「輕客」兩個項目為例,輕客是非常優秀的項目,完成了一個創業的全循環過程,從開始創意到市場到量產到拿天使、A、B輪,是一個特別成功的清華在校學生創業的典型案例。共享單車基於技術創新和商業創新,有格局。
我們要檢討我們的教育、我們的課程體系給同學們帶來的影響。當年清華的學生一進來就上兩門課——微積分和物理,北大上兩門課——中國史和世界史,哪一個會給我們帶來格局的影響。我們做這樣一個大賽的時候,需要超越這個大賽本身。
同方支持三創大賽的錢不是白投,最重要的是帶動我們創造一個新的機制,這個機制使得清華大學在中國未來的創新道路上產生一定的作用。美國人沒有創業大賽,馬斯克不可能參加創業大賽最後做出特斯拉。我們需要借鑑其他國家的文化和經驗,創新的國度沒有創業大賽,但是在文化、機制上卻做的很好。
第三點是關於校友。學校要求我們對整體的清華大學校友工作要有一些改革的思路,要能夠有新的創造性的工作,在繼承原有的工作基礎上有新的前進。所以總結了八個經驗特別好,但是不夠。清華的校友工作在中國高校裡可以說真的是領先的,校友團隊意識和校友力量等在社會上大家都是交口稱讚的。我們希望這麼一批優秀的校友能夠有機的融進清華的發展當中,通過院系創造機制,使校友的經驗和力量有機加入學校的工作當中去。我們的校友工作在原來簡單的聯誼會的基礎上,能夠為清華校友的發展搭建平臺、創造機會,這是我們需要做的事。
清華的人才培養確實需要一批校友以高度的志願意識加入,比如義工計劃。我們校友會力量現在是不足的,怎麼辦?將來我們有一批校友以義工的方式參與到校友總會的工作中來。我們的一批專業委員會、協會之所以做的好,絕對是有一批校友義工進來,並且一直做到了現在,才有這個局面。他們的工作做的非常出色,要感謝他們。但是我們要做成整個清華大學的校友義工系統,使校友能夠全方位的參與到學校各個方面的工作中來,包括我們的三創大賽。
這是我的一些感受,如果說我們只是肯定,而不是看到工作當中存在的問題的話,我們不可能前進,我們必須要直面問題。
我們還要看到清華在中國這樣一個創業創新的關鍵時刻能做什麼,以什麼樣的方式與各位校友企業家共同出資、出力、出智,創造出無論是清華校友還是整個清華工作的面向未來的新局面。特別是推動創新方面,我期待著一種新的機制。清華周邊有一個著名的咖啡館,清華校友到那邊不光喝咖啡,還與大家做交流,這是營造文化氛圍,也是文化創意。
感謝大家,我們一起努力,幹的更好,謝謝。
第三屆清華校友三創大賽組織機構
一、清華校友三創大賽組委會
主任:
楊 斌 清華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
史宗愷 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清華校友總會副會長
執行副主任:
唐 傑 清華校友總會秘書長
副主任:
李 竹 水木清華校友基金合伙人、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伙人
佟慶遠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
成員單位及代表人、聯繫人 :
清華校友總會
唐 傑
梅曉鵬
清華控股
徐井宏
龐雅寧
同方股份
黃 俞
路 濤
水木清華校友基金
李 竹
徐作彪
清華校友網際網路與新媒體協會
鄧永強
鄧永強
清華校友投資協會
張 順
張 順
清華校友房地產協會
張雪舟
張雪舟
清華校友生命科學與醫療健康協會
餘永平
餘永平
清華校友總會文創專委會
殷秩松
殷秩松
清華校友總會AI大數據專委會(籌)
王 霞
王 霞
清華校友總會先進位造專委會(籌)
楊 林
楊 林
清華校友總會體育產業專委會(籌)
史丹丹
史丹丹
深圳清華校友會(主辦粵港澳賽區)
常曉磊
常曉磊
浙江(杭州)清華校友會(主辦長三角賽區)
俞富裕
俞富裕
河南清華校友會(主辦中原賽區)
謝宏軍
謝宏軍
北美清華校友會聯合會(主辦北美賽區)
仰文奎
仰文奎
清華大學團委
邴 浩
紀瀟聰
清華大學教務處
孫宏斌
鄧 焱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
嵇世山
施 鐳
河北清華發展研究院
張華堂
黃偉佳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
王 濤
湯衛民
清華海峽研究院(廈門)
郭 樑
肖國超
清華珠三角研究院
嵇世山
李啟榮
清華—青島數據科學研究院
韓亦舜
邱東曉
同方科技園
田東海
楊永濤
啟迪之星
張金生
王永瑞
iCenter(基礎工業訓練中心)
李雙壽
李雙壽
清華X-Lab(清華創意創新創業教育平臺)
毛東輝
毛東輝
清華創+創新創業教育平臺
李 平
李 平
清數D-Lab 數據創新基地
張芮祺
張芮祺
C-Lab 創意開放實驗室
李 泓
周佳倫
二、清華校友三創大賽組委會秘書處
秘書長:
梅曉鵬 清華校友總會研究部主任
執行秘書長:
鄧永強 清華校友網際網路與新媒體協會秘書長
王 霞 清華校友總會AI大數據專委會(籌)秘書長
副秘書長:
張 順 清華校友投資協會秘書長
張雪舟 清華校友房地產協會秘書長,兼京津冀賽區協調人
殷秩松 清華校友總會文創專委會秘書長
餘永平 清華校友生命科學與醫療健康協會秘書長,兼粵港澳賽區協調人
路 濤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協同中心PMO總監
祁慶中 長三角賽區協調人、上海校友會副會長
楊 林 中原賽區協調人、清華校友總會先進位造專委會(籌)秘書長
賽區秘書長:
俞富裕 長三角賽區負責人、浙江(杭州)清華校友會秘書長
常曉磊 粵港澳賽區負責人、深圳清華校友會秘書長
謝宏軍 中原賽區負責人、河南清華校友會副秘書長
仰文奎 北美賽區負責人、北美清華校友會聯合會理事
下設部門:
辦公室、大賽部、宣傳部、發展部、培訓部
掃二維碼即可報名參加第三屆清華校友三創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