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窺」是嚴重的心理疾病

2020-09-10 清雅伊生

在我們的身邊,有一些人的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所以就會做出一些令人瞠目結舌的舉動來。而在生活中,偷窺的事件屢屢發生,我們的對於偷窺這種行為非常的不理解,而且偷窺者究竟是出於何種心理做出這種違背道德的事情來,我們也是不知道的。聽聽專家解釋此類心理疾病


個人偷窺:性心理變態

「個人偷窺行為」可能是性心理變態,謂之為性變態中的「窺體癖」。它的表現主要是反覆窺視異性下部、裸體,或他人性活動。其偷窺手段幾經演變:早些時候,利用鏡子在公共廁所偷窺異性,或在門窗縫中偷窺異性身體,或在浴室中裝扮異性混入其中。這幾年,隨著科技的發展,偷窺手段隨之提高———利用針孔攝像頭、攝像性手機等來偷窺異性。這種人的存在,讓人緊張,沒有安全感。

這種性心理變態多見於男性,往往在童年或青春期有一定的觸發事件,找到這個觸發事件,有助於治療這種心理疾病。

當然,偷窺異性不一定都是性心理變態,影響這種行為的因素還包括性格、年齡、青春期衝動等。偷窺者大多自卑、壓抑(有些人甚至還是別人眼中的老好人)、人際交往不好,無法通過正常途徑滿足個人慾望。


集體偷窺:緣於壓抑?

「集體偷窺行為」是指將個人偷窺或部分人的偷窺公開化、大眾化,熱烈地追逐著可以激起和滿足人們欲望的東西。「集體偷窺行為」是一種社會現象,不一定意味著心理上的變態,因為心理學上說得很清楚:觀看淫穢音像製品,並獲得性的滿足,不屬於性變態的診斷。

人們不禁要問:什麼原因使有些人熱衷於「偷窺」?撇開狗仔隊可能追逐的經濟利益之外,可能有以下的原因:

人人都有好奇心。心理學家說,偷窺源自於人類天生的好奇心,是人人都具有的欲望。人們總是想了解別人的一切,有些資料的了解,可以通過媒介獲取,而不能從正道獲取的,大多會採用偷窺這條途徑。喜歡窺探別人隱私的人,大多數也是為了向別人炫耀自己「知道得比別人更多」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以顯示自己的「能耐 」。


人類潛意識中普遍存在對異性的窺視心理,尤其是大眾人物更是人們偷窺的焦點,與性有關的偷窺欲為最強。

在我國傳統文化所形成的強大心理慣性作用下,即使是今天依然有很多人談性色變,而人們性的偷窺欲在寬鬆的環境下迅速膨脹。心理學家曾說過:欲望的被禁並不等於消失,它們被壓在潛意識之中,變本加厲地尋找出路,「窺視」的禁忌越多,偷窺的欲望便越強。

想要徹底的避免偷窺行為的出現,那麼大家就應該平時多學習與了解一些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對整個社會都要有一定的認識,還應該注重道德觀念的培養。也只有這樣才能降低偷窺事件的發生機率。

相關焦點

  • 心理疾病有多嚴重?
    曾經我也渴望像個正常人一樣生活,可我終究還是低估了心理疾病的嚴重性,18歲是一個美好的階段,我卻迎來了一個噩耗:我有病!並且挺嚴重的。那時候第一反應是抗拒和不接受,因為覺得自己終於努力的擁抱生活了,怎麼可能會有病呢?這肯定是個玩笑話,直到腦海裡反覆的出現一個聲音叫我去死,甚至出現命令式的語言:下床-走過去-爬上去-跳下去!
  • 嚴重心理疾病新生可休學
    晨報訊今年秋季入學開始,本市所有教育部直屬高校將對大學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試,並建立心理健康檔案。記者昨天從上海高校心理諮詢協會了解到,按照教育部部署,這項工作將於今年10月份開始,使用的測試量表是教育部全新研製的,更加適合中國學生。  上海高校心理諮詢協會秘書長陳增堂透露,迄今為止,國內心理測試量表基本都是從國外引進的,期間雖然不斷進行大量本土化修訂工作,但並不能完全適用中國學生。
  • [視頻]防範色狼女廁所外偷窺
    這些偷窺者大部分都有性心理疾病,具體來說應該是「窺淫癖」,是「性偏好心理變態」中的一種。他們在偷窺的緊張中得到快感。這種現象的出現大多是因為童年的經歷或是久看色情電影心理壓抑所造成的。患上這種疾病的當事人必須儘快及時進行心理指導和治療治療,同時輔以藥物治療。
  • 煙臺一小旅館現偷窺狂 3對情侶遭偷拍性愛視頻
    夏天是偷窺的  高發季節  記者瀏覽了本地的幾家論壇,發現有很多網友遭遇過類似偷拍事件,有的在公交車上、有的在商場扶梯上,還有的在寫字樓的衛生間、旅館酒店和戶外等地。很多受害人尤其是女性,對此痛恨無比。根據以往發案情況來看,夏天是偷窺事件的多發季節。  怎樣對付偷窺?
  • 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青少年心理疾病時代已經來臨!
    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危機  十多年前,我國第一例未成年人弒母事件披露後,社會輿論大譁,對教育的反思由此揭開序幕。但是,那時並沒有提出「心理健康」的概念。這一事件,也並沒有在教育的理論和實踐上產生應有的影響。  西安市教委主任李廣瑞說,過去我們對中小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從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分析得多,而從心理上分析得少。
  • 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區別
    說到心理問題,我們很多人都會產生一種忌諱,覺得心理問題就是病,甚至覺得是腦子有問題,或者把心理問題當成神經病。正是由於這種看法,有些早期的心理問題比如抑鬱症因為不去面對,採取逃避的方式,最終導致問題嚴重,真的演變成了疾病。那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今天來聊聊。
  • 男子女廁所偷窺被拍下 擰如廁者大腿(圖)
    最近,涪陵論壇上,「一生惡夢」網友發帖稱,從今年8月開始,一名男子尾隨漂亮單身女性旅客進入女廁所偷窺,一時之間,在女性旅客中造成一定恐慌。9月2日,涪陵區汽車客運站保衛科配備攝像機,9月29日凌晨,偷窺狂在女廁被逮個正著。目前,這名男子被涪陵區公安分局行政拘留10天。
  • 十大常見心理疾病
    ,目前存在的十大常見心理疾病有哪些。   十大常見心理疾病:   1、對於都市精英來說,工作緊張會使人身心過度疲勞,對什麼都沒有興趣,長而久之會導致內心的一種心理疾病,出現抑鬱症。   2、還有這樣一個群體就是離婚人士,尤其是女性在離婚後受心理打擊,往往無法從離婚的陰影中走出,長時間的心理負荷引發了心理疾病的病灶。
  • 廁所偷窺?抓!
    廁所偷窺、偷拍令人不齒,也將受到嚴懲。近日,義烏警方抓獲一名廁所偷窺男,並對其進行嚴厲處罰!警方提醒,偷窺可恥!偷窺、偷拍這些行為可依情節嚴重程度受到治安管理處罰和承擔民事責任,希望大家約束自己的行為,做文明人,幹文明事,切不可因為一時頭腦發熱或個人愛好就觸犯了法律底線。
  • 心理疾病,是誰治好的
    得過心理疾病的或見證過治療心理疾病的人都知道,心理疾病是一種很難一下子治癒的精神層面的頑疾。它與身體層面的疾病有著截然不同之處。眾所周知,治療身體疾病只需要配合醫生按時用藥就可以了,總體上來說,這種治療,患者是屬於被動的,只要接受就OK了。
  • 孩子"偷窺"被發現,家長如何引導?
    這種情況造成了孩子在他們的年紀知道了一些不符合年紀的事情,這樣孩子在沒有成熟的心理下,孩子是會做出一些很不好的行為的。  現在孩子出現的問題那就是孩子會進行偷窺的行為,當父母在換衣服或者是上廁所的時候,孩子會跑去父母多大房間外或廁所外進行偷窺。孩子在家裡會這樣做,但是孩子在外面也是會這樣做的,這樣的行為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而且還是一種很流氓的行為。
  • 誘發心理疾病十大因子
    戀人的離去,使深愛著的一方,心理上產生失落感,長期如此而又得不到及時的調試,必然會導致心理失衡,誘發心理疾病。現代人思想觀念在改變,離婚率在我國越來越高。離婚後的受損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經不起離婚的打擊,心理負荷過重成為誘發心理疾病的病灶,如得不到及時調試,極有可能誘發心理疾病。一項調查表明,目前我國離婚人群中,因種種原因心理壓力過大的約佔70%,需要尋找傾述對象和對其進行心理幫助。
  • 心理學:有這3種異常的心理癖好,其實是屬於精神疾病
    說到心理疾病,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抑鬱症」「人格分裂」這種後果嚴重的疾病。一個人身上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特質,喜歡一些東西,討厭一些東西,每個人的行為也不盡相同,這在我們看來屬於正常現象,但是有一些行為在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就屬於心理疾病。就像是成年人多多少少有點抑鬱一樣,只是輕微的抑鬱,不至於是抑鬱症,這些雖然被說成精神疾病,但也沒有那麼嚴重。
  • 現代人的心理疾病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原標題:現代人心理疾病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有哪些誘因? 現代人面對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經常會導致身心疲憊,長期如此很有可能會發展嚴重的心理疾病。其實現代人的心理疾病種類是比較多的,而且誘因也很複雜,要想解決心理疾病首先還是應該找出誘因,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心理疾病的問題。 導致現代人心理疾病的誘因有哪些?
  • 心理疾病產生的十大誘因
    電影《黑天鵝》 心理疾病,是一種病,是指一個人由於精神上的緊張,幹擾,而使自己思維上、情感上和行為上,發生了偏離社會生活規範軌道的現象。 心理和行為上偏離社會生活規範程度越厲害,心理疾病也就愈嚴重。
  • 挑食也是一種心理疾病
    小孩挑食很常見,但如果一直持續到成年就會發展為心理疾病,並且可能嚴重危害到健康、社交和婚姻。   挑食只是小孩子的毛病嗎?有的大人也有嚴重的挑食問題,他們知道營養均衡的飲食才有利於健康,也知道自己偏好的飲食可能高油高脂,並且沒有任何宗教或者醫學原因,就是只吃一兩樣食物。
  • 白天露陰衝女生自慰 深圳大學校園偷窺男終被逮
    學校治安科李豐華科長向記者介紹,前段時間就有一些女同學反映校園內有偷窺的男子屢屢出沒,頻繁騷擾女同學。同學們的描述具有共同性:「穿白色襯衣,身高一米七五左右,約30歲。」記者隨後在微博上搜索發現,去年9月和11月,今年4月和5月,均有同學發微博稱校園中出現偷窺男騷擾女生,事發地點涉及文科樓、科技樓、元平體育館女廁所、女生宿舍樓等多個地方。
  • 挑食是種心理疾病嗎?
    小孩挑食很常見,但如果一直持續到成年就會發展為心理疾病,並且可能嚴重危害到健康、社交和婚姻。食物中毒讓她對蔬菜和水果產生了恐懼心理,每一次嘗試吃蔬菜和水果,她都驚慌、冒汗和噁心。從此以後,這種方便麵幾乎是她唯一的營養來源。一年中,她會吃下5公裡長的麵條。嚴重的挑食讓雷德曼營養不良,她的身體健康狀況和80歲的老太太差不多,曾經讓醫生誤以為她患了白血病。
  • 攝像頭變監視器,你的生活被偷窺了!一男子利用網絡監控偷窺他人...
    攝像頭變監視器,你的生活被偷窺了!6月18日上午,文成法院依法審理一起利用網絡監控系統偷窺他人隱私的非法控制計算機系統罪案件。法院依法判決被告人李某新犯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違法所得、作案工具等均予沒收。
  • 心理疾病:最易別忽視
    如果諸如此類的不良情緒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長此以往就會形成嚴重的心理障礙,從而影響工作和生活。那麼,為什麼心理疾病初期都會被忽視呢?人真的情緒不好時,「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做法,其實是在自我療傷,通過這種方式,心中的不良情緒會得到宣洩,不會留下嚴重的心理障礙。由於個體的差異,當情緒不好時,有的人也表現的情緒低落,少言寡語,生悶氣。即抑鬱起來。這時候,他既不懂得找別人傾訴,又沒人主動幫助化解。被認為過一段時間就好了,可是,人們就沒有想到,過一段時間不好呢?那麼,一個心理疾病的患者就此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