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返鄉種「網紅芭樂」:農村越來越有希望

2020-12-23 臺海網

李向鋒、陳曉冬夫妻在芭樂種植基地做日常檢查。 龔雯 攝

中新網漳州9月2日電 「『網紅芭樂』去年產量30多萬斤,今年預計產量80多萬斤,銷售額900萬元(人民幣,下同)……」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金星鄉院前村的「網紅芭樂」果園裡,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李向鋒、陳曉冬夫妻倆為村民算著收入帳。

看到今年的芭樂品質有保障,陳曉冬夫妻倆展開笑顏。 龔雯 攝

院前村地處「中國海峽硒都」詔安縣,在這片富硒土壤上種出的「土芭樂」已升級成「網紅芭樂」,從過去的爛在地裡到現在由電商銷往全國,帶動村民收入成倍增長。

今年的第一批芭樂成熟,李向鋒掰開剛摘下的芭樂品嘗,期待有個好收成。 龔雯 攝

在果園打工的村民陳友青笑逐顏開,「算上工資和芭樂收成,幹勁十足。」

陳曉冬在基地介紹去年新種下的芭樂樹苗。 龔雯 攝

4年來,陳曉冬夫婦幫扶村民實現標準化種植,讓農產品接軌電商,帶動村民共同增收,攬下「福建省最美家庭」「福建省巾幗好網民」等殊榮。幾天前,這對夫婦創辦的詔安縣曉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還被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列為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基地。李向鋒感慨道:「這遠超當初返鄉創業的預期。」

院前村村民陳友青在陳曉冬的芭樂基地工作。 龔雯 攝

「網紅芭樂」果園裡,套袋、滴灌、掐枝頭以及秋天的第一批採摘都在穩步進行。「芭樂收穫季是9月到次年5月,把旺季控制在冬天,可以保證農戶收益和芭樂口感。」說起芭樂的種植,陳曉冬笑稱自己夫妻倆都成了芭樂行家。

李向鋒、陳曉冬夫妻在電腦前處理當天的芭樂電商預售訂單。 龔雯 攝

2016年,畢業於廈門華夏學院的陳曉冬和畢業於集美大學的北方小夥李向鋒毅然辭去工作,回到陳曉冬的家鄉當起了「新農民」。

「村裡長期種植芭樂,直到村民讓我幫忙銷售,才發現家鄉的芭樂低質、低產、低價,甚至爛在地裡。」陳曉冬說,「土芭樂」皮厚肉少、口感差,但是很香,於是決定研究改良當地芭樂品種。

李向鋒瀏覽運營「陳老師芭樂」電商淘寶店鋪。 龔雯 攝

在外公的幫助下,陳曉冬學著翻地幹農活,種下42棵試驗芭樂苗。而彼時,二人對於芭樂種植絲毫不懂,「只能帶上手機,在地裡一邊拍照一邊問。」

創業初期,城鄉落差、經濟收入大不如前、缺乏經驗和資源、家人不理解……辛苦與壓力並存下,夫妻二人組建研發團隊,學習臺灣、廣東等地種植經驗,請農業專家幫扶。

2019年底,經過五代改良的「陳老師芭樂」終於種植技術成熟,口感綿密香甜,並成功註冊品牌。同時,陳曉冬挨家挨戶說服村民加入標準化種植,「去年起,願意加入的村民多了起來。」

「種植傳統芭樂一畝地年收入4000元左右,種植『陳老師芭樂』收購價能達兩萬元。」陳曉冬說,如今周邊7個村200多戶村民均種植「陳老師芭樂」,種植面積擴大到300畝。

「陳老師芭樂」通過陳曉冬團隊的電商運營,不愁銷售,在淘寶店中被稱為「冰淇淋口感的網紅芭樂」。李向鋒將剛摘下的「陳老師芭樂」用手掰開向記者展示:果肉粉紅軟糯,果香濃鬱。

「僅通過電商預售就已供不應求,顧客復購率超過40%。」陳曉冬說,目前網店預售排隊發貨,旺季對接多個電商平臺。

幾年來,陳曉冬負責參賽參展、對接資源和農戶,李向鋒則專注電商運營。二人各司其職,逐漸改變著村民們的種植方式和理念:僅留優質果,矮化樹枝抗颱風,改用滴灌抗旱……陳曉冬還將新技術、新肥料與村民共享。

令陳曉冬欣喜不已的是,鄉村煥發新活力,「電商」「創業」等新詞彙逐漸被村民掛在嘴邊。農產品銷售有困難時,村民們還會找上門,「曉冬,請幫我把它賣給『電腦裡的人』。」

眼下,夫妻二人正加緊籌劃再次參展9月8日將在廈門開幕的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也計劃精準幫扶鄉村振興。

「村裡年輕人多起來了。」身為詔安縣鄉村振興講師,陳曉冬又想充分利用這個新身份,吸引優秀人才返鄉,「農村越來越有希望」。 (來源:中新網 文/圖 龔雯)

相關焦點

  • 大學生返鄉種芭樂:農村越來越有希望
    2020-09-02 16:10:32 來源:中國新聞網李向鋒、陳曉冬夫妻在芭樂種植基地做日常檢查。 龔雯 攝中新網漳州9月2日電 (龔雯) 「『網紅芭樂』去年產量30多萬斤,今年預計產量80多萬斤,銷售額900萬元(人民幣,下同)……」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金星鄉院前村的「網紅芭樂」果園裡,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李向鋒、陳曉冬夫妻倆為村民算著收入帳。
  • 市場小受眾窄,今年芭樂行情大跳水,返鄉創業的果農不要再種了
    眾所周知兩廣地區因為獨特的天氣和地理環境,許多水果都能在這裡種植,特別是廣西,由於土地遼闊,因此隨著農村的發展,不少農民都選擇返鄉進行創業。而對於生活在農村的農民來說水果種植就成了門檻低的創業方式,而芭樂這種四季都能開花的水果也成為了農民創業的首選,但是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是不要在選擇芭樂了,接著小編會用案例告訴大家原因所在,話不多說快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作為熱帶水果,芭樂在東南亞和臺灣地區都非常的流行,種植的果農也不少,在我國的南方也有不少地區非常喜歡芭樂這種水果。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網紅芭樂」和被它改變的村莊
    「陳曉冬網紅芭樂」項目負責人 陳曉冬:這是我們芭樂當中的「哈根達斯」,最頂級的芭樂,它有一種冰淇淋的口感,最高峰我們一斤可以賣到十四塊錢,統果平均也有九塊多、十塊錢,客戶最高峰需要排隊三十五天才能輪到發貨
  • 懷化90後女大學生返鄉創業,把青春種在桃園裡
    在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有這樣一位女大學生,她放棄對口專業輾轉返鄉,不畏艱難、受盡冷眼,種下幾片桃林。她每日奔波於山頭田間,日曬雨淋、風吹雨打,睡在田間的簡陋板房裡。
  • 逐夢黑土地——返鄉大學生創業助力鄉村振興
    新華社哈爾濱1月7日電題:逐夢黑土地——返鄉大學生創業助力鄉村振興新華社記者王建清晨的陽光照射在皚皚白雪上,35歲的王翯駕駛麵包車,走村入戶收購農產品。「小王來了,到屋裡坐會兒。」黑龍江省寧安市三陵鄉脫貧群眾胡玲和王翯打招呼,從屋裡拎出一籃笨雞蛋。
  • 泌陽縣馬谷田鎮韓小胖、楊妮大學生夫妻成了網紅,咋回事?
    二人發揮在大學學習的專業優勢,通過抖音、快手等公眾平臺直播帶貨,走進田間地頭、扶貧車間,幫助銷售家鄉河南村的特色農產品馬谷田瓢梨、晚秋黃梨、豐水梨、硃砂紅桃、紅薯、粉條、花菇、小磨香油、芝麻鹽等,收入逐年增加,十分可觀。當地農民通過「網紅韓小胖、楊妮」這對大學生夫妻推銷了自己的農產品,增加了收入,韓鵬、楊苗通過直播帶貨成了「網紅」。
  • 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 我們能做什麼
    隨著鄉村振興政策體系的構建,返鄉創業者越來越多,據農村農業部統計,2018年返鄉創業創新人員已達740萬,非農創業人員也有300萬,其中很多是大學畢業生,他們與鄉村振興成為命運共同體。  浙江省經過多年培育,湧現出了一大批積極投身鄉村產業的「農創客」,截至2018年10月,全省「農創客」已有1700餘人。
  • 返鄉大學生「放羊班」有啥不一樣——革命老區甘肅慶陽大學生返鄉創業群像
    環縣返鄉大學生在「放羊班」接受培訓。受訪者供圖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記者梁軍、任延昕、張睿、李傑)8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返鄉大學生「放羊班」有啥不一樣——革命老區甘肅慶陽大學生返鄉創業群像》的報導。
  • 非遺成為大學生返鄉創業寶藏,許昌大學生紮根農村售賣「鄉愁」
    「老手藝裡有我們的鄉愁,有國家政策扶持,肯定有市場。」和靜靜決定抓住這個機遇,留在老家創業。如今,在許昌,像和靜靜這樣紮根農村創業,研發文創產品,售賣「鄉愁」的大學生越來越多。過去被人瞧不上眼的老手藝,被他們打造為獨特的「非遺IP」,成為創新創業的寶藏。同時,他們結合非遺項目創新創業,產生了強有力的帶動效應。
  • 農村種植芭樂學問多,精心培育才能得到好果實
    芭樂是一種十分典型的南方水果,隨著南北貿易的發展,芭樂也已經進入了北方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了一種常見的水果。因為芭樂的滋味甘甜,長相奇特,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那麼農村怎樣大規模的種植芭樂呢?應該怎樣做才能夠讓芭樂的品質變得更好呢?
  • 十八洞村95後大學生返鄉創業成「網紅」
    1996年出生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施林嬌是十八洞村第一代返鄉創業的大學生。2019年畢業於浙江音樂學院的她,曾在湖南瀏陽的一家公司做宣傳工作。這份工作很安穩,收入也不低,但施林嬌有自己的想法,「年輕就是要敢闖敢拼。」
  • 廈門理工學院:圍繞農村做學問
    為了讓這個古老的地方重新綻放耀眼光彩,這個團隊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採用參與式設計方法,彌補以往傳統制式設計自上而下的忽略使用者需求的缺陷。  「設計下鄉」團隊把討論現場搬到了培田村萬安橋頭,以流水席式的方式進行,讓老人、婦女、兒童、遊客各抒己見。
  • 寧陵縣舉辦返鄉大學生座談會暨大學生聯盟成立儀式
    日下午,寧陵縣在縣青少年活動中心一樓會議室舉辦返鄉大學生座談會暨大學生聯盟成立儀式。50多名寧陵籍返鄉大學生參加座談會。座談會由王繼方主持。9xt寧陵縣人民政府網座談會上,就讀於北京大學的赫高喆、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研究生的林慄同、遼寧科技大學的呂天航、鄭州工商學院的王耀宗以及返鄉創業青年陳坤、返鄉村級專乾喬家鈺先後作了交流發言。
  • CCTV《創響中國》鼎力支持返鄉創業,助力新農村蓬勃發展
    2015年上半年連續4個月,國務院頒布了5份文件,鼓舞大學生和農民工返鄉創業。2016年6月,國務院再發紅利,對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和農民工提供低息貸款補助。黨中央不斷釋放支持創新創業的政策利好,在頂層設計和國家戰略層面,給了返鄉創業者充份的政策扶持。
  • 廈門理工學院:圍繞農村做學問-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了讓這個古老的地方重新綻放耀眼光彩,這個團隊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採用參與式設計方法,彌補以往傳統制式設計自上而下的忽略使用者需求的缺陷。    「設計下鄉」團隊把討論現場搬到了培田村萬安橋頭,以流水席式的方式進行,讓老人、婦女、兒童、遊客各抒己見。
  • 紅心芭樂,水果界的高顏值網紅,這麼小清新的水果是真實存在的?
    我撇了撇嘴,有點不信邪的把咬了一口紅心芭樂,確實很脆,口感十分清爽多汁,和其他水果的甜膩口感不同,紅心芭樂更多的是一種清甜味,又清脆又甘甜,隨著不停地咀嚼,紅心芭樂十分獨特的香氣在嘴巴裡慢慢蔓延,舌尖上流淌著甜香,唇齒留香,回味無窮,一口接一口,我很快就把一塊紅心芭樂吃完了,甜香順著食道滑到胃裡,感覺整個人都飄飄然了起來。
  • 那些返鄉創業的大學生,現在都過得怎麼樣?
    首先聲明:堅決擁護國家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政策;堅決支持大學生返鄉支持鄉村建設。今天想聊的是,透過諸多大學生返鄉創業中的種種經歷,來審視鄉村人才引進面臨的一些問題。鄉村振興大背景下,鄉村充滿了太多魅力和機會。但和所有行業一樣,並不是所有大學生都適合返鄉創業,甚至說,多數都不適合。
  • 海南返鄉大學生志願服務隊:快樂奉獻 服務家鄉
    海南返鄉大學生志願服務隊:積極支教輔助鄉村教學經過老師幾天的教學,學生人數從最初的36名小學生自願報名參加暑期培訓,增加到目前有超過百人的學生報名來學習。「看著越來越多的孩子們自主來到學校聽我們上課,我感覺到我們的教學工作得到了肯定,至少激發起他們對學習的欲望。我這次來支教是正確的選擇,看著孩子們認認真真的學習、畫畫、唱歌,我覺得很滿足,而且很有成就感。」一位支教志願者這樣寫道。
  • 莆田:返鄉大學生樂獻力
    圖為返鄉大學生參觀了解木蘭溪治理情況。本報訊 為更好凝聚大學生的人才資源優勢,吸引大學生返鄉建功立業,近日,荔城區舉辦第七屆返鄉大學生暑期交流班,40多名荔城籍返鄉大學生參加。本屆返鄉大學生暑期交流班以「乘風破浪、奮鬥有我」為主題,經網絡報名和學校推薦,來自福州大學、莆田學院等多所高校的40多名荔城籍返鄉大學生參加。
  • 海南十名返鄉大學生分享助力鄉村振興的創業故事
    12月17日,全省產業扶貧工作推進會暨百鎮千村建設、大學生農村創業現場會在瓊海舉行。會議指出,我省鼓勵支持大學生農村創業,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本版選登我省10名返鄉大學生創業事跡,號召更多青年紮根農村,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