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為題出版的,海倫.凱勒的作品的書藉版本很多,想必大家也閱讀過其中的一些版本。作者一生勤於寫作,著有十四部作品。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篇散文,1933年發表在美國《大西洋月刊》上,後被譯成多種文字,被多個國家收錄在大,中,小學教材裡,被譽為無予倫比的傑作。
作者以一個身殘志堅的弱女子的視角,表達了對光明的渴望,珍視。對人生,對生活的深切關愛,對恩師的深深眷戀和感激,並同時規勸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時間,珍惜上蒼賦予的一切,擁有的一切,關愛人生,關愛他人,回報社會。
今天重讀海倫.凱勒的作品,重溫海倫的故事與成長經歷,還是給我帶來了深深的啟迪,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啟迪是永恆的。
很高興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學習,感悟,探討和借鑑。
海倫.凱勒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國北部的一坐小城。一歲半時,一場大病使她失去了視力,聽力和語言能力,小女孩一下子墜入了黑暗之中,性格變得焦慮和暴躁。
至到6歲,家庭教師安妮.莎莉文來到她的身邊,從此改變了她一切,重塑了她的一生,使她從一個又聾,又瞎,又啞的殘疾孩子,成長為一個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臘等五種語言文字的著名作家,進入了柏金斯盲校和劍橋女子學校學習,並成功考入哈佛大學,成為人類歷史上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的第一位盲聾人。
莎莉文小姐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愛都給了海倫,並且陪伴海倫一生,直到自己生命的終點,可以說沒有莎莉文就沒有舉世聞名的海倫。
海倫描述的和莎莉文的第一次見面"我覺得有腳步向我走來,以為是母親,我立即伸出雙手,一個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緊緊地抱在懷中,她就是那個對我啟示世間真理,給我深切愛的人一一安妮.莎莉文老師"。
好溫謦感人的一段話語,所以海倫想如果有光明,第一個想見的就是莎莉文老師,而且要把她的相貌深深印在腦海裡,是她的到來,打開了海倫通向外面的世界,老師以深切的同情與耐心傳授知識,帶給她心靈的光明,一遍又一遍在她的手心書寫字母……摸著老師的喉頭,感受發音的振動,海倫每天學習十小時以上,手指被盲文磨破,除了自己的艱苦卓絕的奮鬥,克服語言的障礙,嘗試文學寫作,掌握詩歌,數學,物理等抽像概念等等,莎莉文老師功不可沒,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借鑑。我們要的一位像沙利文這樣具有愛心,耐心和具有有效教學方法的好老師!
海倫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光明與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知識能改變命運,如果沒有知識的陪伴,海倫就不會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奇蹟,做為一名知識的傳授者,我們要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不懈待,不麻木和機械,保持工作的熱忱和忠誠,讓孩子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晴,有良好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學習心態,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