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這句詞源於王安石的散文《傷仲永》,大概講述了仲永本是一位天才,卻因不學習淪落為了常人的故事,在如今,卻有一個與之相似的例子。
書畫界,有一位被譽為「中華書畫神童」的少年,憑藉自己超於常人的書畫天賦,3歲學書畫,8歲進書協,然而如今卻為博人眼球,轉學「醜書」,成為了一名「醜書大師」,也成了他書畫道路的敗筆!
在十來年前的書畫界,何世龍是一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神童,2000年出生的他,年紀不大,卻具有著極高的書畫天賦。
在何世龍3歲的時候,便拜父為師學習書法與國畫,年幼的他本是一種愛好,沒想到卻展現出了超於常人的天賦,在7歲的時候便獲得了「中國藝術考級中心五級證書」。
在8歲的時候,便有報導稱何世龍成為了書協最年輕的會員,並且在同年,進入全國人大會議中心進行書法表演,獲得了一致讚美,擁有了「中華書畫神童」的美譽。
書畫本是道路艱辛,大器晚成,年僅8歲的何世龍卻已經享譽書畫界,達到了很多人一生難以達到的成就。
並且在之後,拜著名書法家王文祥為師,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書畫之路。
本該一帆風順的他,在如今為何卻鮮有人知?其實這位曾經的神童並沒有銷聲匿跡,而是淪為了一位普通的書畫家,而且也成為了人們最不想看到的「江湖體」。
當「醜書大師」們從一句句「好!」中,走到了人們的眼前,同時也光明正大的」改頭換面「,成為了一種新的書法形式:「現代書法」。(當然也有人稱之為「江湖體」)
無論怎麼稱呼,對於大眾來說,這種書法成為了一種戲耍,為了讓更多人關注,有更高的名氣,卻忘記了初心,更是忘記了書法文化的傳承。
何世龍這位神童,如今轉身一變成為了網紅,與很多網紅或者小明星混為一談,書法作品也成為了吸引人們眼光的道具。
學寫「江湖體」,帶來的無非是更多人的關注,而這樣的後果是如何呢?人們記住的也快,淡忘的也快。
不過很多人對於何世龍的書法究竟如何,還是有所不知,我們從最基本的書法章法來說,何世龍的書法中,幾乎沒有任何的正宗筆法,且看最簡單的橫豎撇捺,他的書法中基本都不是寫,而是畫,造成了很多做作的曲折形態,無論怎樣看,都仿佛是為了取悅觀眾而已。
中華書畫神童,這個名銜對於何世龍來說,或許並不是一種優勢,反而成為了一塊絆腳石。
從如今何世龍的書法來看,也實則不如當初8歲時更好,當初雖然年少,但是展現出的書畫行雲流水,章法有度,而現如今,卻成為了「醜書」,找不出的,是當初的靈動,反而多了一股江湖氣息,其實對於書畫家來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日復一日的刻苦才是成才的必備之路,而被過早名氣的渲染,當初的神童,毅然與《傷仲永》中的仲永一般,成為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