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樓》首演在即 李寶春金士傑楊立新等齊說看點

2021-01-10 國際在線娛樂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劇戲音樂劇《楊月樓》已進入排演尾期。本劇由北京天橋盛世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品、演出,李寶春導演、編劇,金士傑擔綱藝術顧問,楊立新任表演指導,李寶春、何賽飛、金士傑、孫麗英、陸錦花領銜主演,擬以戲曲跨界融匯話劇、評彈、交響樂等多種藝術樣式的創新形式,演繹晚清四大奇案之一楊月樓案,唱響絕代名伶楊月樓的人生傳奇。10月5日至7日,劇戲音樂劇《楊月樓》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中劇場完成首輪演出。

  經過一個月的排練磨合後,劇組核心人員心目中的《楊月樓》又是怎麼樣呢?

《楊月樓》彩排照片(攝影:柴美林)

  李寶春在此劇中集編劇、導演、主演為一身,在整個創排過程中,他一直秉承著讓京劇的模樣再新一點的初衷,親自為年輕演員的rap選段指導舞蹈動作。由於高強度的連續排演工作,李寶春曾一度因疲憊感冒失聲,但是他在排練場沒有絲毫懈怠,依舊一絲不苟地進行工作。連年輕演員都頻頻喟嘆,李寶春在創作時精力無限。首演在即,李寶春充分利用這最後的排練時間,在一些細節處理上,精心雕琢潤色,只為給觀眾呈現一出「好聽、好看、有感動、有意義的作品」。

《楊月樓》彩排照片(攝影:柴美林)

  金士傑在新聞發布會上曾笑言,這部戲是具有實驗企圖的一次創作,主演們來自各個不同領域,有著各自迥異的體系,想要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並不是一件易事。金士傑坦言,在排演過程中,為了使不同的表演體系能更好地接洽,他會有意識地適當將自身的表演方式向京劇處理靠近,彼此之間交互碰撞產生出奇妙的化學反應,也會有奇妙的花朵開放。幸而,經過這一個月的排練,彼此交流磨合,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這條船正開往正確的道路上。

《楊月樓》彩排照片(攝影:柴美林)

  表演指導楊立新與這部戲的緣分,可以追溯至兩年前。他曾多次與好友李寶春就劇本創作、排演交流溝通。談及《楊月樓》,楊立新表示出極大期待:「我本身就是票友,平日裡沒事也總喜歡哼唱曲子,寶春的戲我基本都看過。他致力於京劇表演與創新,他的思維很活躍,甚至比很多年輕人都要新潮,很願意創新,之前就嘗試創作過京劇創新類劇目。這次劇戲音樂劇《楊月樓》極具多樣性,因著「技在戲中」的巧思,融合話劇、評彈、RAP等元素卻不突兀。戲曲部分也是從京劇裡面提煉出來的精髓,用靈活的方法超越了京劇傳統的表演形式。」

《楊月樓》彩排照片(攝影:柴美林)

  劇中出演韋阿寶的何賽飛,非常擅於挖掘角色內心的情感,也時常揣摩隱在劇本背後的故事內容。她在琢磨分析韋阿寶這個人物後,覺得最後的服裝造型必須要與出場時形成鮮明反差,甚至希望在自己臉上畫傷疤,以期更好地完善豐富角色。她認為此次劇戲音樂劇《楊月樓》是雅俗共賞,並直言觀眾買戲票非常值得,可以看到多種不同藝術形式的融合,現場還能欣賞十餘首原創曲目,堪比演唱會。

《楊月樓》彩排照片(攝影:柴美林)

  孫麗英從事的事業雖與戲曲無關,但出生於梨園世家,從小耳濡目染戲曲藝術,加之四年中國戲曲學院京劇專業的學習背景,她對中國戲曲有著特殊的情感。她將用出色的演唱技巧,見證梨園先輩的命運起伏。她表示《楊月樓》是有大情懷的,在當前利好藝術家的環境中,有必要重新回顧憶想先輩們的功力與精神。

  出演沈月春的陸錦花,作為評彈麗調傳人,是首次參演舞臺劇。「一個月的排練非常充實,每天都在充電,從一個門外漢,逐漸學會要從人物的眼神、聲音、調度去塑造豐滿角色。」

《楊月樓》彩排照片(攝影:柴美林)

  每個演員的創作方法不盡相同,但好演員們之間的合作,是相互刺激與啟示。

  劇戲音樂劇《楊月樓》以老傳統為基礎,以新創意為追求,繼往開來,金秋十月天橋藝術中心盛大亮相。

相關焦點

  • 藝訊| 李寶春何賽飛演繹晚清四大冤案之《楊月樓》 音樂劇《Black...
    李寶春、何賽飛演繹晚清四大冤案之《楊月樓》慈禧垂簾聽政的清末年,曾發生無數的奇情冤案,其中以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冤案、太原奇案、張汶祥刺馬案最為轟動,統稱為清末四大奇案。楊月樓案講述的是晚清著名武生楊月樓因與一商家女子的姻緣而引發了一場官司,因當時社會看輕戲曲人,「良賤不能通婚」的法律讓楊月樓被判充軍,最後冤案得以澄清。當年這起冤案名噪一時,劇戲《楊月樓》便改編於此。《楊月樓》的導演兼編劇是出身京劇世家的李寶春。他自小便由父親,一代京劇藝術大師李少春帶領步入戲劇殿堂,領略戲曲藝術的魅力。
  • 老戲骨金士傑:59歲生了對龍鳳胎,清貧半生如今為奶粉錢啥戲都接
    《暗戀桃花源》這部話劇,是黃磊最驕傲的談資之一《嚮往的生活》裡,總是有嘉賓感慨「我真的佩服你,《暗戀桃花源》一演就是14年」《暗戀桃花源》於2006年在內地首演,最初與黃磊搭檔的是袁泉,後來因為袁泉懷孕生寶寶,黃磊的搭檔就變成了太太孫莉這部經典的劇目在華語話劇舞臺上的歷史非常悠久,首演於1986年的臺北,因為太過經典,後來甚至被拍攝成了電影
  • 導演楊立新7年打磨《小井胡同》用生活細節充實老北京生活
    新世紀重排後,導演楊立新經過7年打磨,這一版27日起再次登上首都劇場舞臺,用生活的細節展現北京胡同普通百姓的三十載非凡歲月。《小井胡同》寫於1980年冬,作家以自己從小在北京南城胡同的生活為原型,講述了一群生活在小井胡同的老百姓從新中國成立前夕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這30年間所經歷的生活變遷與命運坎坷。1985年2月,《小井胡同》在首都劇場首演並連演112場。
  • 音樂劇《在遠方》首演開票在即
    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歌劇舞劇院演出的原創音樂劇《在遠方》日前公布了主演陣容和首演安排。首演方面,《在遠方》定檔北京、上海、廣州三地,開國內原創音樂劇先河。重磅!北上廣三城開票在即《在遠方》奉上良心誠意之作音樂劇《在遠方》三地開票在即,將分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汽·上海文化廣場與廣州大劇院上演。
  • 重磅開票 | 《演員實驗教室》,金士傑與蘭陵劇坊的40周年
    原標題:重磅開票 | 《演員實驗教室》,金士傑與蘭陵劇坊的40周年 《演員實驗教室》首演於1983年,這是一出關於「時間」的戲,沒有微言大義,沒有人生哲理,只有「一群人在一段時間裡的切片」 演出團體
  • 楚喬傳宇文席扮演者金士傑原來是一個獸醫 金士傑個人資料(2)
    金士傑扮演的角色,簡單來說就是變態。一個活生生的古怪老頭兒竟被金士傑演繹得如此鮮活,連額頭上的皺紋都非常有戲,使不少觀眾對此角色恨之入骨。但恨得越多,就是對他演技肯定得越多。後來因懷揣著年少時「說個故事或者寫個故事」的夢想,隻身來到臺北,經過一番努力後慢慢走進戲劇之中,成為戲劇舞臺上舉足輕重的標杆性人物。
  • 曾「養」馮小剛妻子徐帆整整3年的楊立新,今過得怎麼樣?
    說到楊立新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是沒有印象的,但要是說到演員徐帆,大家基本上都是認識的。作為演員的徐帆在演藝圈的地位也是很高的了。除了是著名導演馮小剛的妻子之外,徐帆的演技也是一直很在線的。而今天要說到的這個老戲骨楊立新則是整整的「養」了徐帆3年。最近還被「二婚」了。011957年出生於北京的楊立新。也是很不幸運的了。在自己前面一片大好前程之際,直接抓住了運動的尾巴。
  • 2020上海進博會開幕在即 六大看點帶你先睹為快
    新華社上海11月3日電 題:進博會開幕在即,六大看點帶你先睹為快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楊金志、楊有宗、王雨蕭  11月4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開幕式將在上海舉行。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第三屆進博會有哪些看點值得關注?
  •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臺灣老戲骨金士傑:躺著演戲也能演技爆棚
    老戲骨金士傑最早被大陸觀眾認識是在影像版的《暗戀·桃花源》中,而《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則讓我們看到了活的「金寶」,也真正見識到了他的魅力,懂了什麼叫躺著演戲也能演技爆棚。#推薦理由#體育專欄作家米奇畢業十六年後,重逢大學時期對他期望最大的教授莫利,而莫利罹患了「漸凍症」,只剩下最後幾個月的時間可以存活,師生因而再次開課……老戲骨金士傑最早被大陸觀眾認識是在影像版的
  • 楚喬傳宇文席「金士傑」陷入「套路」 出現在多部電視劇中
    ­  而陳道明老師的後輩,同樣因為「老幹部」人設獲女觀眾青睞的靳東[微博],從《偽裝者》明樓開始、到《琅琊榜》藺公子再到《歡樂頌》的老譚,以及新鮮出爐的《我的前半生》裡的賀涵,幾乎集齊了古裝、民國、現代各種版本的總裁人設,但最初因為微蹙的眉頭、犀利的目光而帶來的驚喜感終於成為了程式化的「三件套」。
  • 楊立新2次訪談都暴露了楊玏的情感狀態
    如果說何以琛和趙默笙是一對「苦情鴛鴦」,把觀眾虐得「魂不守舍」,那麼林少梅和路遠風就是一對活寶,把觀眾逗得捧腹大笑,因此兩人的感情關注被延續到了戲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楊玏和米露私下裡的鏡頭總能出現在大眾視線內。
  • 金士傑回憶為戲受苦:李立群當卡車司機拉貨
    愛爾邦一共前往探望14次,金士傑飾演的莫利教授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為學生補上了如何面對死亡這一課。  從《暗戀桃花源》中儒雅的江濱柳,到《千禧夜我們說相聲》中讓人忍俊不禁的相聲,金士傑的表演在亦莊亦諧中變換。這次,他扮演的莫利教授將人們諱言的死亡拿到舞臺上公開探討。金士傑說:「學會了死亡,就學會了如何生活。」他說,這個劇本身很難得。大部分人在面對親人的離去時,只是哭。
  • 金士傑,從養豬的到如今的老戲骨,因為喜愛演戲
    精湛的演技背後有著旁人看不到的磨練,出色的演技源於金士傑幾十年的積累,畢竟老戲骨也不是一日煉成的。最近的熱播劇《鬢邊不是海棠紅》和《不完美的她》讓金士傑老師成了霸屏演員,兩個角色,前者城府極深,後者是心靈扭曲,兩個角色的性格完全不一樣,卻在金士傑突出的演技下將這兩個角色切換自如,人物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 「老戲骨」金士傑:獸醫轉型演員,自稱文學青年,妻子美滿幸福
    父母都是見識世面、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這對金士傑的成長有很大幫助。他們心胸開闊,支持兒子為所欲為,不會刻意要求兒子做任何事。正是這種輕鬆自由的家庭環境塑造了特立獨行的未來金士傑。結果,金士傑在別人的婚禮上毆打別人的孩子。這一次,他的父親丟了臉,又打了金士傑,又警告了一次。結果,金士傑變得固執起來。在母親的指導下,金士傑知道自己沒有考慮此事,於是向父親道歉。
  • 金士傑:當全世界的人都舉起右手,他卻舉了左手
    他有點洩氣,打算收攤子,預備結束那天下午的對話,沒想到有個人在他耳邊說,我覺得你寫得蠻好的,我認識誰誰誰,你可以拿去發表一下。青年時期的金士傑金士傑這才意識自己寫得還可以,結果這個劇本不但刊出了,還反應熱烈。
  • 「最後14堂課」溫馨動人 金士傑成為全場焦點
    臺灣「老戲骨」金士傑無疑是全場的焦點,在參與本報觀劇團的20名讀者中,100%都表示喜歡他的演出,為該劇打出了平均88分。更有觀眾表示「僅金士傑一人就值回票價」。  金士傑表演具說服力  《14堂課》是一部輕鬆簡單的溫情小品,全劇由老師莫利與學生米奇的對話組成,其間穿插米奇的自述與回憶。
  • 「老戲骨」金士傑:獸醫轉型演員,自稱文藝青年,與妻子美滿幸福
    結果在人家婚禮上,金士傑把別人家小孩給打了一頓。這下子父親丟了臉,就把金士傑又揍了一頓,並告誡另一番。結果金士傑倔脾氣也上來了。不過在母親的引導下,金士傑也知道自己做的欠考慮,就也給父親道了歉。不過因為這事,親戚也都知道了金士傑這小孩特立獨行,與眾不同。一次家庭聚會上,親戚就問金士傑:「你這麼與眾不同,不擔心以後和人相處成問題嗎?」
  • 臺灣戲劇先鋒金士傑:白天和夜晚各有各的美
    金士傑為《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宣傳  他,是賴聲川口中親切喚著的「金寶」;他,是臺灣戲劇界當仁不讓的開路先鋒;他,就是金士傑。此次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是部描述老教授莫利逐漸走向死亡的傷感故事,可金士傑卻拒絕用悲天憫人的眼神:「生老病死皆為人生的階段,為什麼我們對待疾病和衰老不能像看待新生一樣呢?白天和夜晚各有各的美!」  記者:在臺灣戲劇界,您被視作瑰寶級人物,您怎麼看待這個封號?  金士傑:舞臺界瑰寶這樣封號我真是不敢當,他們可能是比較尊敬我的資歷吧。
  • 金士傑:他是酷似王志文的臺灣老戲骨,卻活出了年輕人的樣子
    7月17日晚,話劇《演員實驗教室》的導演、主演金士傑老師見面會在西安音樂廳舉辦,交響大廳上下三層大概有三四百人。八點左右,大屏幕上播放完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臺灣最有開創性戲劇團體「蘭陵劇坊」的一些介紹,主持人上來串詞,舞臺側門打開,金士傑登場。
  • 老戲骨金士傑加盟《乘風破浪》 神演技萬眾期待
    得知金士傑老師確認參演《乘風破浪》,有網友第一時間點評:「金士傑老師眼角皺紋裡都能看到演技,無論與誰搭戲,絕對看著過癮!」  戲劇泰鬥金士傑 好電影的口碑保障  與那些年紀輕輕就受萬人追捧的演員不同,金士傑老師屬於典型的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