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比較低調的著名演員葛優,近期因為20年前參演的一部電視劇而在網絡上火了一把。葛優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中飾演了一個好吃懶做的無賴紀春生,有幾個場景是他半躺在沙發上,被網友截圖製作成表情包並命名為「葛優躺」,在網絡上紅極一時。表情包作為網絡流行文化的代表,具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到底什麼是表情包?
對於新興的網絡事物,很難有一個精準、科學的定義,但會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說法。百度百科是這樣定義表情包的:表情包是在社交軟體活躍之後,形成的一種流行文化。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人們以時下流行的明星、語錄、動漫、影視截圖為素材,配上一系列相匹配的文字,用以表達特定的情感。
從本質上說,表情包是一種流行文化,在網絡這個載體上實現。表情包作為一種表達方式,也經歷了各種變遷。從文字溝通,到使用網絡象形文字的表情符號,到卡通圖片表情,再到多種圖片表情包,人們通過這種方式表達意見,溝通情感,得到認同,實現心理上的滿足。
作為目前最流行的網絡文化,表情包自然也受到了資本界的關注。表情包的生產和傳播已經形成了產業鏈條。曾有媒體對表情包及其衍生品市場做出過評估,認為市場規模超過200億元人民幣。表情包真有這麼值錢嗎?誰掙到了錢?
表情包的前世今生
象形文字是人類最古老的文字形式之一,後來才發展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可以這麼說,表情包是網絡時代的象形文字。
1982年9月19日,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教授斯科特?法爾曼在電子留言板上,首次使用「:-)」來表示微笑。這個ASCII字符,被認為是歷史上第一個表情符號。這種用圖形來進行溝通的方式,開始在網絡世界裡流行。
日本人將這種符號表情不斷發揚光大,ASCII碼錶不斷豐富,不但有表情,還能搭建圖畫。日本網民發明的「顏文字」,在早年網絡論壇中一度甚為風靡。尤其在功能機時代,簡訊是人們交流的重要手段,當時還無法承載圖片等格式內容的傳輸,ASCII字符就成為人們進行表達和溝通的重要方式。
Emoji作為「顏文字」的升級版,自上世紀90年代問世,到今天都仍然盛行。2015年11月,一年一度的《牛津英語詞典》年度詞彙評選結果揭曉,一個Emoji表情被選為2015年度詞彙。這個表情是「Face with tears of joy」,也就是我們在QQ聊天中常用的「笑哭」表情。一個象形文字戰勝成熟的表音文字、表意文字被選為年度流行詞彙,可見網絡文化的影響力之大。Emoji表情之父,是日本人慄田穰崇。1999年出於開拓公司業務的需求,他設計出一套標準化的12px x 12px的表情圖標,用於尋呼機的溝通。隨後,功能手機、智慧型手機、ICQ、MSN、QQ等多種通信工具和通信軟體,都開始使用這種表情圖標,並且Emoji被計算機系統編碼「統一碼」(Unicode)採納。
真正讓Emoji實現國際化流行的是蘋果公司。2011年,蘋果公司在新發布的iOS5系統輸入法中,加入了Emoji表情符號。從此Emoji開始席捲全球,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和Tumblr等各個網站上生根發芽。根據最新消息,微軟在最新的Windows 10周年升級中新增了52000個Emoji表情,其中既有跨種族的家庭頭像表情也有單親家庭頭像表情。Emoji作為一種系統化、標準化的網絡文字已經開始逐漸成熟。
相比於國際化的Emoji,國內網民經常使用的就是QQ默認表情。在這一時期,與國內網際網路發展的水平相適應,國產表情包還處於對國外產品的模仿和跟隨階段。然而情況變化之快,超出人們的想像。
很快,網民們不滿足於默認表情,各種自定義表情開始出現,標誌著表情包原創新時代的到來。最早一批自定義表情大多是卡通形象,例如流氓兔、阿狸、悠嘻猴、兔斯基等。這時期日韓仍然是學習對象,表情包開始從單一的圖片格式引入gif表情。還出現了一大批「表情黨」,他們在論壇上灌水時,不想說話,就發表情。
自定義表情誕生於論壇,最終QQ也做出調整,開始設置自定義表情選項,並且接連推出了表情漫遊、表情編輯、表情導入導出、表情商城等功能。藉助中國最大的即時通信工具平臺,國內表情包開始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
2016年年初,一場「FB表情包大戰」在網絡世界掀起波瀾。大陸網友在境外社交網站Facebook上掀起了用表情包刷屏的熱潮。在圖片素材豐富程度、語言精練程度、表情包幽默程度上,大陸網友的創作都體現出了極高的水平。
從知名人士、明星、影視作品、動漫作品中搜集大量的素材,國內表情包已經發展出了完全獨特的風格和派系。表情包已經成為一種充滿活力和多元化的亞文化現象,這自然得益於國內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中國式表情包實現對外輸出指日可待。
原創者的淘金時代
一開始成為表情包的主人公,很多名人是拒絕的。表情包大多表達幽默詼諧的內容,因此表情包主人公呈現的不是平時光鮮亮麗的形象,而往往是不易被捕捉到的尷尬甚至出醜的樣子。然而,隨著表情包被使用的範圍越來越廣,經典表情包成為網絡熱門兒,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名人們的態度也開始發生變化,甚至主動「擁抱」表情包,背後無非兩個字:利益。
以微信為例,其表情商店中有6款收費的明星包,每款售價6元,累計付費人數有幾百萬。明星包的主角包括小S、李易峰、吳亦凡等當紅明星,還有李光洙這種韓流明星跨國撈錢。
從表情包上掙到錢的,不僅是明星,更有廣大的原創設計者。最根本的原因是,表情包是時下最火熱的網絡流行表達方式,年輕人願意為這種虛擬的流行符號買單,這是一大片的藍海。
第一波掙到錢的,是創作了各種卡通自定義表情的畫手們。炮炮兵、阿狸、兔斯基、悠嘻猴、菜菜、小破孩等卡通自定義表情,從論壇發軔,一路火到QQ、微博、微信以及各種社交軟體。最早的這批原創者已經成功掘金。例如卡通形象阿狸的原創者Hans,在阿狸走紅之後出版了多部繪本,成為暢銷作家。阿狸繼續在網絡世界受到歡迎,Hans也成功轉型為內容供應商,獲得了千萬級別的風險投資。
表情包的火爆,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創作者行列,希望分一杯羹。很多專門從事表情研發的設計公司成立,年收入過百萬。
有一點不可迴避,那就是國內用戶的網絡消費習慣,「拿來主義」還是主流。付費表情包購買,仍然沒有成為主流的消費模式。利用付費下載的方式從消費者手中賺到錢的創作者,還是少數。很多原創者,現在是在一個爆款表情包基礎上進行二次商業開發,開展表情定製,接商業推廣活動,通過「曲線救國」的方式掙錢。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2015年中國社交應用用戶行為研究報告》,國內主流社交應用的商業化程度比較低,站內買商品活動的提及率僅為26.6%;微信的付費表情收入僅佔總收入的8.4%。但在國外,由於具備較好的消費環境和習慣,做表情包生意收益更加豐厚,Line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最成功的變現者Line
7月15日,紐約證券交易所迎來了一家新上市公司。開盤後股票價格上漲30%,按收盤價計算,市值約為87億美元。它成為今年在美國上市的、IPO價格最高的科技公司,也是全球科技領域自阿里巴巴以來IPO規模最大的科技公司。這家公司的名字就是Line,母公司在韓國,公司設在日本。它推出的同名社交軟體產品Line,號稱擁有4億註冊用戶,涵蓋19種語言,主要市場是日本、泰國和中國臺灣等地。
Line實際上是一款和微信類似的社交軟體,那它為什麼能成為表情包界的大贏家呢?因為Line最吸引用戶的就是獨有的「聊天表情貼圖」,所以媒體將它定義為「靠賣表情包賺錢的公司」。
Line官方表情包有四大主角:饅頭人、可妮兔、布朗熊和詹姆士,設計可愛、特色鮮明,延續了一貫的日本動漫風格。這四個卡通形象也成為Line的核心價值,圍繞表情包,一系列的商業運營和衍生品開發有序開展,為企業不斷創造價值。
根據Line披露的財報,其收入來源主要有三部分:通信、內容和廣告。其中通信收入的主體就是表情包銷售,在總收入中的佔比穩定在24%左右。2013年Line表情商店上線後,當年表情包的付費下載收入就達到108億日元。而內容收益(主要來自於遊戲)和廣告收益,都是在開發表情包基礎上獲得的。
做表情包買賣,Line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Line的商業開發模式也為業界所效仿。其實它的盈利模式很簡潔,主要有三種。第一種就是最直接的用戶付費購買表情包。Line平臺平均每天會發送約3.9億個表情。平臺上大部分的表情包都是收費的,價格從120日元到240日元不等。同時Line提供開放平臺,讓原創者上傳自己製作的表情包,出售之後進行分成。已經被培養出消費習慣的忠實用戶,讓簡單的表情包售賣非常紅火。第二種是企業投放。Line與企業合作,讓其通過表情包的方式推廣品牌、產品及服務。而Line則可以雙向收費,前端向用戶收取下載費用,後端向推出專屬表情包的企業收取進駐平臺的費用。第三種就是IP化開發。以自有的表情包形象為主角,Line開發了動漫、遊戲、圖書等多種產品。除了文化產品外,表情包形象開始實體化,出現在文具、商品包裝、服裝飾品、玩偶、貼紙上。同時各種主題商店、主題咖啡館建立起來,表情包形象從虛擬到實體,走近用戶。除了自主開發,IP授權與合作也為公司帶來一大筆收入。
Line的成功,激勵了一大批表情包從業公司。然而在國內特殊的消費和商業環境裡,到底誰能複製Line的成功,還未可知。
情感、分享、社交,表情經濟能否承載
從年初的「FB表情包大戰」人們開始認識到,表情包不僅僅是一種流行文化符號,更成為新一代年輕人尤其是「FB表情包大戰」主角「90後」,藉以表達自我、與社會溝通的工具。表情經濟不是簡單的表情包生產、製作、銷售與分發。當表情包已經成為一種亞文化現象,表情經濟需要承載情感溝通、分享與社交的功能。
從前文可以看到,最初表情包的誕生並不是出於商業目的。在網際網路交流中,表情包具有視覺衝擊力,在交流中成為對文字的補充,同時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與整齊劃一的文字相比,表情包更個性化、直觀、張揚,能夠滿足年輕人進行自我特色表達的需求。表情包的圖片化,更易於進行情感的表達和交流。
表情包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分享。只有當一個表情包流行起來之後,它才具備通用符號表達的作用。我們可以看到,「爆款」表情包往往是偶然出現,來自於民間,創作者是草根,借廣大網民之手進行推廣。一些基於明確商業目的生產出來的表情包,即便有專業的推廣手段,也很難成為「爆款」。這實際上符合分享經濟的特點。
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社交。表情包最主要的使用平臺就是社交網絡。當一款表情包流行起來,你就會在自己微博的主頁和朋友圈裡頻繁地看到它。你也會不自覺地參與到轉發和使用的行列中。如果你無法認出最新款的表情包,那在網絡社交中,顯然就已經落伍了。
情感、分享、溝通、社交,表情經濟承擔了如此多的功能。這些實際上都是人類基本的需求。社會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載體來承擔這些功能,滿足人類的需求。表情包的火爆,正是技術發展與人性需求契合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