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晚年在日記中寫道:此人不死,大陸不丟!他是誰?

2021-01-15 騰訊網

在我國近代史上,曾經歷一段殘酷的抗日戰爭,然而戰爭剛剛結束,蔣介石就單方面撕毀協議,發起了內戰。最終的結果就是國民黨失敗,蔣介石帶著人逃到了臺灣,而他晚年,也在日記中寫下了自己失敗的理由。

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此人不死,大陸不丟!還寫了自己失敗,也是有人出賣了自己。若是戴笠沒有死,就會揪出那些叛徒,自己也不會一敗塗地。要知道以戴笠的能力,國民黨內部有問題,他很快就會將人給揪出來。

戴笠死後,軍統雖然還做著情報工作,但能力都大不如以前。戴笠對待自己人都心狠手辣,更別說是敵人,他若是沒死,就算自己人出問題,他一樣不會放過。可惜沒有如果,戴笠死了,之後在戰場上,很多人選擇站在了我黨這邊。

很多城池,基本上都是不攻而破,即便國民黨在厲害,也沒有辦法勝利。其實是國民黨會失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蔣介石的身上,若不是他實施獨裁,怎會落得如此下場,已經失去民心的他,不論如何,都會失敗。

相關焦點

  • 蔣介石晚年日記寫道:敗走臺灣,全拜此人所賜!這個人到底是誰?
    說起蔣介石,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許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十分著名的政治家,除此之外,他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他因擔任民國大總統飽受爭議,卻在抗日戰爭中作出了不小的貢獻,後來,他不顧各方反對,悍然發動內戰,令百姓痛恨不已,也將自己逼上絕路。
  • 蔣介石晚年頓悟:之所以丟掉江山,全拜此人所賜!此人是誰?
    蔣介石晚年頓悟:之所以丟掉江山,全拜此人所賜!此人是誰? 在中國近代史上,蔣介石算是一個比較有爭議性的人物。作為國民政府的領袖,蔣介石對國家也是有一定貢獻的,他心中的願望也是想要讓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但他想要一統江山的意志更加堅定,最終讓他失去了理智,也失去了民心,繼而也失去了江山。
  • 他在日記中寫道:「做了這些事,心裡就踏實了」
    他在日記中寫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我們應該守望相助、同舟共濟,一起打贏這場戰疫。」 他在日記中寫道:「人過四十,死生之大,上有老,下有小,我清楚這家庭責任有多重。但是我這人挺沒出息的,有個缺點,心軟。」
  • 蔣介石生前五大謎案全解:曾想對大陸用核武?與宋美齡是真愛嗎
    原標題:蔣介石生前五大謎案:曾想對大陸用核武?   謎案之四 為何大罵美英首腦   蔣介石親美、親英,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是在國共內戰中,蔣介石都得到了來自美英,尤其是美國的大量軍事援助和經濟援助。
  • 從這15張蔣介石和他4任妻的合影照中,您能看出誰是蔣的最愛嗎?
    蔣介石一生最愛誰?欣賞過這組蔣介石和歷任妻的合影照,您或許就知道答案了。毛福梅,蔣介石的原配夫人。是蔣的母親王採玉給他定下的親事。照片中,蔣母懷抱愛孫蔣經國,蔣介石和毛福梅端坐兩側。在蔣介石的日記中,書寫他對宋美齡愛慕的筆墨較多。「今日思念美妹不已。」「美齡將回滬,心甚依依」「和三妹聊天,人生之樂」......能讓花心的蔣魂牽夢縈,足以見得宋的魅力不一般咯。宋美齡也曾說「非得蔣某為夫,寧終身不嫁」,可見二人是郎有情來妾有意。
  • 蔣介石的五虎將,個個忠肝義膽,可晚年的結局卻落差巨大!
    這是一門玄學,逐漸的蔣介石喜歡在任何一次作戰中都將劉峙帶在身邊,並任命他為戰區司令長官。和顧祝同、陳誠不同的是,劉峙的晚年生活過得更輕鬆閒適一些。他喜歡養花養草,儼然一派田園作風。只是經濟上比較窘迫,但內心應當是幾人之間最祥和的。最終於1971年去世,享年79歲。
  • 蔣介石晚年2件心煩事:一是百年後能否歸葬大陸,另一個是啥?
    有一件事,讓他心煩,便是1949年敗退,隨他一起從大陸來到小島的60萬大軍。那些老兵們,有的和老婆孩子隔海相望,有的終身未娶。曾經「反攻」的口號響徹雲霄,蔣介石也是自信滿滿,相信用不了多久,三年五載定能回大陸。事實上,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20年一晃而過,貌似回家的可能性極小。
  • 蔣介石是如何撤退到臺灣的?為何說他不死,自己不必逃到臺灣?
    1949年前後,從大陸用各種方式前往臺灣的人達到二百萬,其中軍人約有六十萬。在國民黨的傳統宣傳裡,這是「蔣公率領二百萬軍民同胞跨海東遷的壯舉」。考慮臺灣島內原有人口才六百萬,二百萬人這數字太驚人了,這數字裡包括的,還有胡適這樣的大學者。
  • 他冊封蔣介石為國王,生了55個孩子,最後被這兩個人給滅了
    1949年,蔣介石逃往臺灣。這裡有個細節,說在當年的10月1號,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建國。當時蔣介石還在廣州呢,聽到此消息後大為惱火,他在日記中寫到,說今天共產黨宣布了6個副主席,宋慶齡是其中之一。如果孫中山先生地下有知,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 夫妻講究生同衾死同穴,為何蔣介石卻不將父母合葬一處?
    他在日記中說出了母親沒有與父親同葬的原因,原來在王採玉去世之前留下了遺囑,再三叮囑她不與丈夫合葬。王採玉給出的理由是「卑不動尊」,表示自己不願打擾已經去世多年的丈夫,讓兒子給她另擇墓穴。 事實上,王採玉的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千百年來,誰家夫妻死後不是因襲俗禮而同穴呢?除非兩口子同時咽氣,否則總有先後,而後死的總是要驚動先死的。
  • 吳鐵成曾是蔣介石的鐵桿心腹,為啥晚年被蔣介石給罵死了?
    吳鐵成在外交方面很有能力,因此成為蔣介石的心腹。但是,晚年的吳鐵成竟然被蔣介石給罵死了,這是為什麼呢?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建立起國民政府後,任命吳鐵成為廣東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廳長。為了幫助蔣介石完成統一大業,吳鐵成四處奔走。他三次出使東北,以三寸不爛之舌成功勸說張學良易幟,充分顯示了他的外交才幹,也是他一生最引為自豪、最為驕傲之處。
  • 蔣介石五大養生秘笈
    正如蔣氏本人1921年至1925年在其日記中所寫的:「肆口謾罵,自失體 統。幾不成其為長官,記大過一次。」1925年後,蔣介石開始極力克制性格上的毛病,遇事儘量力求做到「戒怒」。他在日記中曾發下「四誓」,即「口不罵 人,手不打人,言不憤激,氣不囂張」。西安事變之後,蔣介石有意識重讀《墨子》、《老子》及一些與養生相關的醫學書籍,其中「多怒則百脈不舒」之道理,讓 他心胸朗然。
  • 蔣介石:吾為三民主義而死 亦即為共產主義而死
    1925年12月,他在《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同學錄序》中稱:「吾為三民主義而死,亦即為共產主義而死」,「三民主義之成功與共產主義之發展,實相為用而不相悖」,云云。衡之以他在日記中表現出來思想,他的上述言論當非完全是違心之言。
  • 九一八事變時「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誰下的?蔣介石還是張學良?
    「九一八」事變發生之時,是誰向東北軍下達了「不抵抗」命令?蔣介石嗎?張學良嗎?真假難辨的《銑電》長期以來,在學界尤其是大陸學界,普遍認為,「九一八」事變時,東北軍對日本關東軍的進攻未予抵抗,是蔣介石向東北軍發出了「不抵抗」命令,張學良只是「忍痛」執行命令,當了「替罪羔羊」。主要證據就是《銑電》,「北平。張副司令鈞鑑。絕密。
  • 他是孔子的後人,和蔣介石是連襟,晚年想回大陸,最終卻客死美國
    大家都知道民國時期四大家族中有一個叫孔祥熙,他孔子第75代孫。孔祥熙的妻子為宋靄齡(宋氏三姐妹中的老大),孔祥熙與宋子文、蔣介石為姻親關係。1947年,因為通貨膨脹,逐漸失去蔣介石信任的孔祥熙和宋靄齡,便開始在美國生活。他們花了160萬美元在紐約郊區買下了一棟豪華別墅,並在紐約最繁華的百老匯路一家高級賓館常年包租了一個套間。隨著年齡的一天天增大,孔祥熙思舊與思鄉的情緒越來越強烈。1960年9月11日,孔祥熙在紐約的住所度過了他的80大壽。
  •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何不敢動張學良?「少帥」晚年說出驚天秘密
    ▲張學良與宋美齡少帥晚年回憶這段往事,不忌諱趙一荻女士在場,情不自禁地脫口對採訪他的學者王書君說:「若不是當時已有太太,我會猛追宋美齡。」那時蔣介石也同時在追求宋美齡,不過蔣介石當時只是個上校,當然是一顆冉冉飆升的政治明星。有記載的是,張學良在上海度過了一段美妙的時光。
  • 九一八事變不抵抗究竟是不是蔣介石下的命令?誰才是不抵抗將軍?
    下達不抵抗命令的人是張學良,因此他獲得了「不抵抗將軍」的稱號,一度被義憤填膺的中國人口誅筆伐,然而後來坊間傳聞張學良之所以不抵抗,是因為遠在南京的蔣介石嚴令他不許和日本人發生衝突。那麼到底是張學良不抵抗,還是蔣介石不抵抗呢?今天我們就通過張學良本人晚年的回憶以及一些史實來解開這個歷史的謎團。
  • 【禁區年譜】大陸電影中蔣介石形象的變遷
    片中的蔣介石基本是一副窮兇極惡的樣子,用近距離的仰視鏡頭突出蔣的兇惡陰險,臺詞除直接下令處死吉鴻昌,就是諸如「多找些西北軍的人,把他纏住,用酒、力氣、謀刺,把他嘴巴封住!」這樣臉譜化的臺詞。總體來說,電影《吉鴻昌》中的蔣介石形象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在「壞人」這個詞中,著重描述其「壞」的部分。
  •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在日記中寫道,三人是他失敗的罪魁禍首
    1949年12月,蔣介石率領殘部,倉皇逃到了臺灣。蔣介石敗退到臺灣後,開始反省自己失敗的原因。不過,蔣介石不是從自身,以及國民黨統治去找原因,而是將責任推到三人身上,認為是這三人導致了國民黨的失敗。蔣介石曾在日記中寫道:他敗走臺灣,這三個人才是罪魁禍首。那麼,這三人究竟是誰呢?竟會遭到蔣介石如此痛恨。
  • 蔣介石的大舅子,晚年被一根魚刺要了命,葬禮為何無一親人參加?
    此人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生,還是正國級幹部,父親還是民國時期有名的富豪,他的幾個姐夫和妹夫一個比一個強,但是他卻被一根魚刺丟了自己的性命,葬禮沒有一個親人參加,這到底是這麼回事?難道他是得罪了什麼人?他就是國民政府的財政部部長宋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