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右安門外的劉建,最近這幾天百爪撓心,因為他看到了一條新聞,包括家門口的南護城河在內,京城公布了適宜垂釣的22段區域,新增300餘處垂釣點位。他盼著能去河邊釣魚,以洗滌兒時在護城河邊釣魚的「恐怖」記憶。
在南護城河附近的居民記憶裡,這條河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曾是「臭河」,後來逐漸變清,隨後有了魚,但一直不允許垂釣,「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非常驚訝,可再一想,確實現在河水清澈魚兒成群,釣魚再合適不過啦。」
現場
新建釣魚平臺 細節挺貼心
上午時分,陳先生手裡拎著鋁箱、咯吱窩夾著馬扎遮陽傘,一溜小跑來到了北運河邊大光樓下。2019年夏天,這裡剛剛建好一處釣魚的平臺。
「有口嗎?」這是釣魚愛好者的行話,詢問魚兒是否吃食。跟幾位臉熟的釣友寒暄一番,他支起自己的魚竿。魚漂剛在水中立穩,旁邊一位老者就提上來一條鯽魚,看上去有半斤重,「要是三五年前釣到這麼大的魚,岸邊且得熱鬧一會兒呢,現在嘛,不算大魚啦。」
相比河岸上的其他地點,平臺沿河岸十來米寬,臨近水面,最外沿有一圈鐵鏈欄杆。一旁還設立了柜子,裡面裝著救生圈,「這是現在管理者的態度,讓我們覺得很放心。」一位釣魚的先生說。
臨近中午,十幾個釣魚人沿著河岸,每隔三五米一人地坐開。幾位老人站在釣魚區域旁邊稍高處,用「海竿」直接將魚鉤拋到二三十米外的河道中央;有的人則緊緊盯著七八米開外水面上的魚漂,不時起竿添上魚餌;還有初學者明顯坐不住,看看這位、看看那位,。「我第二次來,有點兒要上癮啦。」
此次公布的釣魚區域包括南護城河、永定河、溫榆河、潮白河、北運河等多個河段。其中,潮白河的釣魚區域正在建設中。位於順義區河南村橡膠壩東南邊的河道挺寬闊,不同於北運河和護城河,這裡沒有水泥河堤,河床緩慢傾斜,相對而言不利於釣魚。近日的工程中,沿河建設了兩處黃土圈起來、留有水道和主河相通的「港灣」,既保證水深合適,又減緩了流速。
工人師傅們在岸上鋪設地磚,每隔幾米,地磚有一個岔道延伸至水邊,臨近水邊處則是水泥平臺。
「花錢釣魚的地方都未必有這麼好的條件。」一位老師傅說,「您看其他地方的土坡,都不那麼安全;再往遠處一點兒,那裡還有高壓線,釣魚最怕魚竿搭上電線。這些情況,人家河道管理部門都給咱考慮到了。」
點讚
河水還清 「恐怖」記憶終改變
「家門口的河不臭了,還能釣魚,也許每天下班我就能來玩一會兒,想想都覺得高興。」劉建說。如今他已經35歲,整整30年前,「家門口釣魚」曾給他留下了「恐怖」的記憶。
那是個夏天,劉建常常會和父親在大觀園附近的河邊遛彎,當時河邊還是亂石、淤泥。在他的攛掇下,父親買來了一套漁具,也想在河邊體驗一番。
「來到河邊就傻眼了,都是黑色的淤泥,沒地方下腳。」父親蹲在一塊剛好容納雙腳的石頭上,年幼的劉建則站在一個賣菜用的藤編大筐的蓋子上。魚鉤下水,劉建就蹲不住了,總想探探頭看看魚漂有沒有動靜。就在此時,腳下的大筐蓋子被踩斷了,劉建大腿以下迅速陷入了黑泥裡面,想拔都拔不出來。父親見狀趕緊揪著劉建雙手往上提。
最終劉建的一隻塑料涼鞋永遠沉睡在了護城河的淤泥裡。事情已經過去了30年,劉建再沒動過釣魚的心思,儘管陪伴父親遛彎的時候,他們還是喜歡圍觀一下河邊釣魚的人,感受一下「收穫的樂趣」。直到不久前,他看到自家門口的護城河已經成為公布的釣魚地點。
「魚竿漁具都在路上了,我得讓我爸再帶著我,舒舒服服釣一次魚。」劉建說,「我現在上班挺忙,但是在家門口休閒一下,這種便利還是要享受的。」
北運河邊陳先生雖然沒有這樣的經歷,卻也感受到了北運河從濁到清的變化。「多少年來,這條河裡除了鯽魚沒別的魚。」河北邊的村子,一到夏天就要忍受燻人的臭氣。這種情況在近幾年徹底改變,「不僅水乾淨,幾乎每天都看到有人釣到兩三斤的大魚。」
雖然「吃魚」不是大多數釣魚愛好者的目的,但「誰不希望掉個大魚呢。南護城河邊,釣魚的人們時常聊起「2019年8月傳奇」,說某個釣魚愛好者,「那天從河裡釣上來一個十五斤的大草魚。」旁邊馬上有人反駁,「當天我就在邊上,那不過是個三斤的魚。」在釣魚愛好者們看來,這些話題、故事,比釣魚本身還有趣。
隱患
垂釣者愛扎堆 為魚鋌而走險
麥鍾橋下南長河、南護城河從大觀園至龍潭湖段也是此次公布的釣魚地點,與其他河段相比,這裡早已建設了沿河甬道,兩邊有花有草,是跑步遛彎人群的固定路線。
這種設置也非常方便釣魚人,沿著南護城河甬道記者走了一圈發現,釣魚的人頗愛「扎堆兒」,有些地方連續兩三公裡無人釣魚,有些地方卻在百十米內聚集著幾十位釣魚者。
例如陶然亭南門附近河道有一處橡膠壩,臨近北岸則設立了一個橋梁式起重機軌道,這裡聚集著不少釣魚人。據他們說,這起重機曾是為遊船通過橡膠壩而設置,軌道下面河道更深,容易聚集大魚,因此大家都喜歡來這裡。
而護城河的其他段如廣安門附近,部分河堤並沒有建設釣魚平臺,而是挺陡的斜坡,卻有釣魚人蹲在斜坡上,看上去頗有幾分落水的風險:「釣魚說是技術,卻也不一定能找到規律,有些人習慣在斜坡上玩。」一位遛彎的老先生說。
北運河釣魚地點附近的一處非垂釣點位,也聚集著幾位釣魚人。「這裡人相對少,都是常來釣魚、會釣魚的人,所以我就喜歡在這兒。有些地方會有愛咋呼的新手,他們一鬧影響心情。」一位釣魚的先生說,「所以我不去劃定的地點。」
「還是更推薦大家到已經公布的釣魚地點去玩,這樣更安全嘛。」北運河管理處一位工作人員說。而記者也從多處河道管理處獲悉,如今已公布的一部分釣魚區域只是「第一批」,今後還會有一些沿河區域建設改造,以方便更多的市民。
答疑
釣來的魚 最好別吃
問題1:河裡的魚從哪來?
有魚類專家認為,因水流速慢,北京的河流目前無法滿足鯉魚、草魚的繁殖條件,鯽魚、白條魚、趴虎、泥鰍等魚類則可以繁殖。
據水務部門工作人員介紹,水務部門定期會在上遊一些地點放魚苗,這些魚長大,自然可以被釣上來;另據河道管理人員、釣魚愛好者解釋,一些上遊水庫等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會有野生魚類。近年來河邊常見大量放生魚類者,其中也有不少大魚。
問題2:釣上來的魚能吃嗎?
上遊更天然的水域,水質較好的水域,魚類也相對安全,但並非絕對。如潮白河水質稍好,其中釣到的魚相對安全一些,但並不絕對。水務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坦言,希望市民不要食用護城河等水域的魚:「想吃魚最好還是吃買來的。」
北京釣魚協會的工作人員還提到,魚餌中常用一些誘魚的「小藥」也就是秘方,其中可能含有不適合人體的物質,因此也不建議人們食用釣來的魚。
問題3:釣魚是否影響生態?
過去的很多年裡,常有宣傳表示魚類對水環境有利,建議不要垂釣。為何如今變了?
水務部門工作人員解釋道,除了水質改善、魚類增多外,讓水務部門從「勸阻釣魚」到「推薦地點」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們有這種休閒娛樂的需求。目前雖然允許釣魚,但仍然禁止使用粘網撈魚或是電魚等捕魚形式。
以目前的情況看,魚類數量既能滿足人們娛樂的需要,也能滿足維持改善水質的需要,不會對生態產生明顯的影響。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張碩 文並攝
編輯:tf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