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說「不」讓你生氣又無奈?我來給你支招

2020-08-27 作者小金同學

我的一個朋友璇,全職帶娃,家裡的小不點兒快3歲了。那天她無奈地對我說:「每天獨自應對這個越來越有主見的娃,感覺有點頭大。每天不是問為什麼,就是在說「不」。」 相信很多家長都對以下的場景十分熟悉了。

※「該刷牙了,快來刷牙。」 「不要!」

※「一會上車要坐到安全座椅裡。」 「不行!」

※「垃圾桶太髒了,不要摸。」 「不!」

每天都要說幾百遍的「不」!

很多孩子在某方面確實和變色龍很像,他們總是會做出種種匪夷所思的行為。我們都不知道為什麼之前乖巧的寶寶怎麼突然之間就變得那麼不可愛了呢?大人們為了應對孩子而絞盡腦汁,到最後他們的種種反抗行為,似乎在向我們昭告 「你們永遠也別想猜透我的心思」。

他們總是喜歡說「不」,讓我們覺得生氣又無可奈何,有時候更是氣得我們失去理智,說出一些過分的話,甚至失控揍起了孩子,讓我們一度懷疑人生。

其實,只要我們能提前了解孩子各個敏感期的特徵和表現,對孩子的行為有一個合理的心理預期,這樣即使矛盾激化了,我們也有妙計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至於讓彼此陷入一場又一場的「戰爭」中。

了解孩子各個敏感期的特徵和表現是很有必要的

一、 當你的孩子喜歡說「不」,大概率是因為孩子要進入自我意識的敏感期了。

孩子三歲左右,習慣用「我」或「不」來回答問題。「我」的意思是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和一切都要佔為己有。「不」則代表否定一切,你說這樣他偏不這樣,和你對著幹,即使他心裡想這樣做,也會說不;同樣和自己對著幹,這是一種很奇特的現象,原因是這個時候孩子總是要想方設法突出自我,讓人關注自我。

自我意識敏感期不可強行壓制

如果家長們沒能提前了解這個階段的表現,或者用了不恰當的處理方法,就會覺得孩子總是不聽話,處處跟我們作對,讓我們生氣崩潰。要知道這是孩子成長必經且重要的階段。我們不可強行壓制,否則孩子長大後會失去主見和獨立意識。


二、 孩子喜歡說「不」,其實是想通過與別人不同的意見來確認自我價值的存在。

當孩子發現父母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他們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時,他們就會有點焦慮,這種焦慮是因為大腦前額葉沒發展成熟,然後他們喜歡以說「不」的形式表示出來,並且堅持到底。

比如當媽媽提出我們要出去吃飯,他會說「不」,然後你告訴他「那你到奶奶家去吃,爸爸媽媽出去吃怎麼樣?」然後他還是繼續說「不」。幾個回合下來,一場「戰爭」不可避免,到最後他卻緊緊地跟在你們的後面,讓你覺得好笑又無奈。

希望自己無時無刻被關注

孩子說「不」其實是想通過與別人不同的意見來確認自我價值的存在。3歲的孩子自我意識越來越強,更希望自己能無時無刻被大人們所關注。所以他們有時候會做出一些反抗,甚至是惹人生氣的行為來引起大人們的關注。

孩子雖然小,但都需要大人的尊重。我們要充分理解孩子的行為,要學會蹲下來跟孩子說話,多問問孩子的意見,尊重他們的選擇。只要不是涉及原則性的問題,我們其實可以給予他們更多的耐性和包容。

三、 孩子喜歡說「不」,其實是他們很想接觸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逐漸接觸更多的事物,但是又不能像成人那樣對每一件事物都有清楚的判斷。他們往往僅憑自己的興趣和情緒做出決斷。儘管這些行為在大人們看來是不合情理,不合時宜,對他不利甚至是有害的。

小辰吃完晚飯並沒有如往常一樣去玩玩具,而是主動收拾碗筷。媽媽很開心,對他連連誇獎。收到鼓勵的小辰更是要幫媽媽洗碗,但是媽媽害怕他把碗打碎割到手,就阻止了他,這個時候小辰不依不饒,媽媽堅決不讓步。最後小辰又哭又鬧,把玩具扔了一地。想想這原本是好事,但是父母對孩子的訴求斷然拒絕,然後包辦代替,無疑會激化矛盾。當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得不到充分釋放,那麼他的主動性就會受到大大的破壞。

讀懂孩子的心理訴求

如果一味地以成人的思維和角度去考慮孩子參與事情的結果,完全忽略了孩子參與的情緒和興趣,沒有讀懂孩子的心理訴求,那麼你跟他之間就會很容易起衝突。

四、 孩子喜歡說不,其實可能是一時興起,更多的是代表一種宣告,可能根本沒有想要去執行。

孩子這個年齡階段對於他們脫口而出說的話或者不假思索做的事極有可能是因為情緒腦的發育不完全,無意識做出的行為。所以,家長在看待他們這些反抗行為時,要先保持冷靜,沒有必要太過於較真。

同時,我們在和孩子說話時,也要注意不要用容易被他拒絕的方式,而要用引起他注意力的方式直接表達你的意思;不要採用詢問的方式,而要以尊重的態度、堅定的口吻直接告訴他應該怎麼做,然後保持眼神交流,讓他做一件具體的事

學會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例如,你要讓他收拾自己的玩具,你應該說:「請你馬上開始收拾玩具!」而不要說「你可以把你的玩具收拾一下嗎?」因為孩子只會從字面去理解這句話,覺得這個玩具可以收,也可以不收。孩子很容易用一個「不」字把你拒之門外。對孩子來說,說「不」是件輕鬆、不費力的活。

重視孩子自我意識的培養

當孩子開始說「不」的時候,正是孩子培養自我意識的開始,是孩子了解社會規則、與人交往的關鍵點。家長們不要覺得頭疼,因為這是孩子長大成人必須經歷的重要的階段,當我們對他的行為有充足的心理準備時,你就會試著理解他,尊重他,並更好地引導他往好的方面發展。


當孩子說「不」,你的做法又是怎樣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一起分享育兒心得!


我是二孩寶媽,家庭教育踐行者。喜歡用文字分享育兒心得。

我堅信:成為更優秀的父母,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怎麼辦? 專家來支招
    所以今天小編就向大家推薦這篇文章,具體來說一說不同的情況家長該怎麼辦?另外:最近微信平臺開通了點歌環節,把您想說的話、想點的歌留言給小編,就會在微信平臺上傳遞你的祝福哦!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怎麼辦? 專家支招 你是否經常被孩子折騰得頭暈腦漲?你的孩子是否常常和你作對?你面對自己的孩子是否總是束手無策?
  • 上學時代課老師不喜歡自家孩子,家長怎麼辦?李玫瑾教授為你支招
    上學時代課老師不喜歡自家孩子,家長怎麼辦?李玫瑾教授為你支招這也是在上學中很常見的問題,有的孩子確實讓老師討厭,老師管教後不聽,慢慢的老師也就不去重視這個學生了,也就是大家所說的不喜歡了,這樣的現象帶來的結果就只能是耽誤了一個孩子,家長們當然不希望這樣的現象發生,可是又不知道如何去解決,李玫瑾教授就根據多年經驗給出了一些解決之法。
  • 越是愛你的男人,越喜歡「惹」你生氣
    有人說,愛情就是兩個人整天膩在一起,甜甜蜜蜜。而我說,真正長久的愛情應該是相互嫌棄,兩看生厭,相愛相殺。的確,我們在愛情的初級階段,都渴望和另一半形影不離,但這只是愛情開始必要經過的階段。聽說有一段時間,女友發信息給小周,小周回應很少,都說自己的玩遊戲。這把女友氣得不輕。因為小周是了解女友的,他知道自己越是這樣女友就會不停地找他。我知道後,很氣憤,覺得小周這樣做不對,還當著他的面說了他一頓。結果小周是這樣回答的:「我不回應,是想讓我們的感情更加牢固。」
  • 媽媽你愛我嗎?為什麼你總生氣發火呢?假如我不完美你還愛我嗎?
    但是看到了你給她穿的褲子,她不喜歡,哭著說不想穿這個,你僅有的耐心失去了,因為時間已經馬上來不及了,你也不想再給她換,換了也不是她喜歡的,於是你吼她,不喜歡為什麼不自己穿,我給你穿的就這樣穿著吧,想穿自己想穿的就自己穿衣服,不要讓我幫你穿,時間已經來不及了,就這樣吧。
  • 「你再這樣,我就生氣了!」你的「威脅」,會讓孩子遠離你
    導讀:「你再這樣,我就生氣了!」你的「威脅」,會讓孩子遠離你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再這樣,我就生氣了!」你的「威脅」,會讓孩子遠離你!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撕心裂肺」的英文說說:生氣歸生氣,我又不是不喜歡你了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3.Angry to angry, I do not like you.生氣歸生氣,我又不是不喜歡你了。4.I hope you can remember me, remember that I lived this way, so that I stayed by your side.
  • 「媽媽,你怎麼又生氣,不想讓你生氣」3歲孩子很委屈,我很慚愧
    「小哥哥,我媽媽很兇的,你媽媽在家訓你嗎?」3歲的小文問著我兒子,「我媽媽愛生氣,我都不知道,為什麼總是那麼愛生氣。」兒子認真的告訴小文,「我媽媽總是學習,不和我玩,我也生氣。」聽到她倆的對話,讓我心裡不舒服,兒子對我評價太差了。最近忙著看書準備著考試,每次他老找我玩都被我打發出去了,有時候實在忍不住就對他吼叫:「去找你爸去」,「去自己玩」,「去上一邊去」等等。
  • 孩子越來越難管?別生氣,「遊戲力」讓你輕鬆降服不聽話的孩子
    導讀:孩子越來越難管?別生氣,「遊戲力」讓你輕鬆降服不聽話的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越來越難管?別生氣,「遊戲力」讓你輕鬆降服不聽話的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7歲的孩子說我:「你整天幹啥啥不行,生氣你第一!」
    今天7歲的大寶和我爭吵,說我:「你幹啥啥不行,生氣你第一!」說實話,第一反應我是有些錯愕的。起因是我叫他洗漱的時候,一直跑來跑去,我兇了他。 在我說他作業做的不好時,他說:「你整天就知道生氣,和誰說話都那麼兇。」
  • 孩子奶奶說,媽媽在孩子就不乖,我來告訴你為什麼?
    而且婆婆還說,「平常我孫女可乖了,你在家比你不在,我還累」。弄的我朋友不知怎麼辦才好,真是倆字「生氣。」我勸她別生氣,其實是她不知道,「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並不是什麼壞事,從親子關係上說這證明孩子和媽媽的關係健康又親密。」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呢?(1)孩子無條件信任媽媽,安全感足 孩子因為無條件的信任媽媽。
  • 生氣時對你說的這些話的人,她的潛臺詞其實是「來哄我」
    會讓你覺得對她的矯揉做作,真的是沒有任何辦法,除了寵和哄,沒有其他的招。生氣時對你說這些話的人,她的潛臺詞其實是「來哄我」:你不愛我了女孩子,生氣的時候,梨花帶雨,矯揉造作。一邊嬌滴滴地哭,一邊柔聲細語的聲討你,說你不愛她了。
  • 孩子是我生的,你可以不喜歡,批評他就不行
    和橙爸冷戰了好幾天,原因是前幾天他因為一些小事批評橙子這不對那不好的,我聽了很生氣,對他說:你要是不喜歡他就說不喜歡,不許說他,你可以找個更好的孩子做你兒子,橙子是我生的,我不允許別人說他,你也不行!,可能表達的有問題,讓我不要生氣。
  • 家長經常說「再不怎樣,我就生氣了」,害了娃,是一個錯誤的引導
    很多愛說「你再不聽話,我就生氣了」的家長從來不會想,你生氣和孩子有什麼關係,為什麼你一生氣,孩子就一定會聽你的呢,這是很奇怪的邏輯,而事實證明,你生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只能教會孩子一種不正確的處理問題的方式,那就是用生氣來解決,就如同對如果誰不能按我的想法做,我只要生氣就可以了。
  • 熊孩子假期不愛學習,支招媽媽們小妙招,讓孩子假期不凌亂
    媽媽和兒子說「再睡會吧,放假了還老喊我起床幹嘛啊!」哲哲有點不耐煩了。「可是你的作業還沒有寫呢,早飯吃的太晚對胃不太好!」媽媽依舊耐心地喊著孩子「你真是太煩了,不要再嘮叨了好不好!」哲哲直接把被子蒙住了頭。無奈媽媽只能默默的離開了兒子的房間。
  • 「你為啥生氣?」「你家人在朋友圈罵我,你給她點讚了」
    我雖然為了我的家庭盡心盡力,為我的孩子付出了很多,但是我的脾氣不怎麼好,經常會因為和妯娌之間的小事而自己生悶氣。並不是我真的很小氣,但是有些時候女人與女人之間的問題真的很難以去解決,我對此也是挺無奈的,同時也挺羨慕那些獨生子的家庭或者是妯娌關係好的大家庭,可惜我偏偏不得意。
  • 你……讓我很生氣
    來嘍~ 「哼」 「我生氣了」 「不想和你說話」 大家生活中是不是 也有和荔枝類似的經歷呢 因為某件事情 和身邊的親人朋友賭氣
  • 聽到孩子說「我要打死你」,你的態度決定孩子的一生
    面對聲色俱厲的爸爸,小A突然大聲喊「我要打死你」。說著就舉起小手箱爸爸打去。孩子的這一舉動嚇壞了在一旁的媽媽和爺爺奶奶。,特別喜歡說狠話,髒話,甚至打人。你有沒有注意到在孩子們中間, 他們總是喜歡說一些屎尿屁的東西,一旦有個孩子說到這些其他的孩子就肆無忌憚的大笑。那是因為語言是有力量的,它能操控別人的情緒。一旦孩子們感受到他們的話語能讓別人或是大笑或是發怒,那他們就會反覆使用,不斷來試探、發展自己的力量,觀察別人的反應。
  • 「你為什麼生氣」「你妹妹在開我玩笑的時候,你也笑了」
    有的時候小蔓說冷,阿健沒有關心她,還哈哈大笑說她體質太弱,小蔓就會氣呼呼地不跟他說話,阿健總是一頭霧水,不明白她為什麼生氣,但總之哄著就對了。小蔓是一個喜歡分享生活的人,尤其是對自己喜歡的人,看見什麼都習慣告訴他,或者拍個照發給他,讓他知道自己身邊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阿健也是如此,但卻總是會有不解風情的時候。
  • 孩子愛玩手機不寫作業,你若不想生氣吼叫,請為孩子點出內心感受
    作者丨壹心大哥 編輯丨笨拙的老狼我們今天接著說關於情緒的話題,我的上一篇文章《》已經大致把情緒本身與情緒的表達區分開了,同時也通過一個大家熟悉的孩子玩手機時間比較長,媽媽生氣了的案例來詮釋一個大人對情緒的覺知與情緒的表達。
  • 《我喜歡你》路晉:你是我主動認錯的人,再生氣,也不曾對你紅臉
    他說不用,顧勝男卻說要用,他直接抱起了顧勝男,往自己的車走,還是那輛當初兩人相遇的紅色法拉利。上了車,他想側身給顧勝男系安全帶,顧勝男卻把臉轉向了另一邊。他坐回了座位,溫和地開後開口:「對不起,我不應該在這麼關鍵的時候不在你身邊。但我現在不是回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