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經常說「再不怎樣,我就生氣了」,害了娃,是一個錯誤的引導

2020-12-11 我做爸媽的保健醫

想寫這個主題的文章,是因為我疑惑了很長時間,為啥有的小寶寶才兩歲就總是會生氣,會說我生氣了,還會做出生氣的樣子,或趴或臥或者在角落。

後來慢慢觀察,發現帶這樣娃的家長都有這樣的特點,把生氣掛在嘴邊。

聽慣了很多「你再不聽話,媽媽就生氣了」,你再不聽話,爺爺就生氣了」……,只想說一句,你這樣生氣對娃對自己都沒有絲毫好處,只會帶來錯誤的引導和身心的傷害。

很多人都說,現在經不起風吹雨打,以後怎麼能承受更多,這句話是對的,但如果為了能讓孩子承受挫折而進行錯誤的引導,這也違背了教育的初衷。

01生氣有效嗎?

很多愛說「你再不聽話,我就生氣了」的家長從來不會想,你生氣和孩子有什麼關係,為什麼你一生氣,孩子就一定會聽你的呢,這是很奇怪的邏輯,而事實證明,你生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只能教會孩子一種不正確的處理問題的方式,那就是用生氣來解決,就如同對如果誰不能按我的想法做,我只要生氣就可以了。長大以後和人交往也很容易就生氣,

在孩子什麼都不太完全懂的年紀,只是對周圍一起人和事學習,模仿的過程。

那結果會怎麼樣呢?

首先,對孩子身心不好,影響健康

從中醫上來說,怒氣傷肝,肝最喜歡的狀態就是調達,就是順暢,不喜歡各種心不順,如果經常生氣,肝排毒的功能就會受影響,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其他臟腑還會受損,人就很容易生病,免疫力低下。

經常生氣的人,還會容易患上心臟病,高血壓,胃病等問題,而且因為愛生氣,想的就比較多,越是夜深人靜,越是輾轉反側,不容易睡著,時間長了就會患上失眠。

而且對於比較小的孩子來說,你用生氣來提條件,嚇唬她,她根本就不理解,所以結果和你想的效果不一樣。

朋友家寶寶兩歲的時候,在鄰居家玩,晚上爺爺想抱回去,無奈怎麼也不找爺爺,爺爺就說「你不找爺爺,爺爺就生氣了」,孩子一臉茫然,愣著看了一會,繼續玩去了。因為在孩子的世界裡,沒有生氣這個詞的存在,更不理解你生氣和我有什麼關係,這只是大人自己在發洩情緒罷了。

就像你要通過打一個兩歲的孩子,想讓她達到你的要求,比如對她說你不聽話我就打屁屁了,她可能還會特別開心地說「好的」,當你的手打上去的時候她不僅不哭,還會哈哈大笑,甚至還會說「真好玩,還要一遍」。

她根本不會覺得這是一種懲罰,反而會覺得有你的互動,是和她在一起玩耍,根本不是你想要的結果,與此同時,你會發現,孩子學會打人了,看了誰都打,而且還會笑呵呵的,因為她覺得她在和別人玩,你那時可能還會說「哎,怎麼學會打人了呢,不能打。」。

殊不知,教會寶寶的正是你自己。

02不生氣也是一種智慧

《大學》講「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

很多人都知道人要好好修自己,最重要的是自己這顆心要端正,因為人心一偏,很容易就生病,想做一件事也容易心煩不寧,不能專一,還容易滋生事端,給他人平添煩惱。

這點在和人相處的時候顯得尤為重要。

幾年前經常看到這樣的雞湯文「和人相處最好的樣子就是讓別人覺得很舒服。」,雖然很雞湯,但確實很治癒,仔細想想確實是這個理。

試想,如果我們自己有個朋友,時不時就告訴你,他因為這個生氣了,因為那個生氣了,你會怎樣?是不是心立馬就警醒,不自在起來,你要處處小心,生怕又因為那個不小心惹到她生氣,又因為這個沒符合她的意思而生氣,這種感覺就會非常累,那時間長了,你還願意和她多來往嗎?肯定不願意,對吧。

而且我們講相由心生,經常生氣的人,面相也容易讓人心生恐懼。

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給孩子做示範,不要教孩子去生氣,怨恨,讓孩子保持清淨的身心,比什麼都重要。

03為了孩子,家長要謹言慎行

對於寶寶,家長真的要謹言慎行,因為當你給寶寶做了一次錯誤的示範,寶寶很快就會學會。

面對不能處理的人機,你顯得無可奈何,只能生氣,或者出手打人,這也是在教寶寶面對問題的一種解決方式,認為只要一生氣,別人就乖乖就聽從自己了,孩子就是錄像機,完完全全錄下來 。

生氣,就是不高興,開心不起來,對不喜歡的人、事、物產生的一種排斥、厭惡的心理狀態,而相由心生,人一旦生氣,不管是真生氣還是假裝生氣,面部表情瞬間就變得非常醜陋,甚至扭曲,讓人心生恐懼,有一種想遠離之心。

你的話正在塑造孩子的未來,有人說,你說的太嚴重了,小孩子她懂啥,連一句生氣的話都不讓說了,她長大哪有抗壓性,以前的孩子不都是打罵長大的嗎?我看都挺好,而且有時候大人就是假裝生氣,又不是真的。

這話說的一點也不假,正因為不懂,才需要我們去引導,而管教也不等同於打罵,是需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進行引導的,更多需要的是理解和智慧。

以前的孩子如果少打少罵,那麼也許現在他們為人父母也就少用這種方式了,以前生活的比較閉塞,也很少有人考慮過孩子的心理,打罵是一種常態,也是一種無可奈何之舉,因為除了打罵來發洩發洩情緒,企圖用自己的是大人的強勢來讓孩子聽話,再沒有別的辦法了。

一旦形成,也不用著急,要及時引導

姐妹家孩子不到三歲,無論誰只要稍稍不順著她,就會說「我生氣了」,然後就地趴在那。最開始沒有人在意,但她媽媽明白這多半是和別人學的,也知道這樣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就嘗試著去引導她。

有一次,她說「妹妹不給我杯子,我生氣了」,說完又像以前一樣趴在床上了,媽媽反思以後,知道她在學生氣的樣子,還不懂什麼是真生氣,沒有像每次一樣依了她,而是說「這杯子本來就是妹妹的,不應該給你啊,你生氣也沒有用,你想趴著就一直趴著吧,妹妹在那玩玩具,你可不要起來玩啊。」,她看了看妹妹玩的方向,一下就爬起來了,從那以後再也不會「假裝生氣」了。

總之,遇事深呼吸,想出三句你最想說的話,找出對孩子來說是正向引導,引導孩子自發意願的,不是恐嚇,也就是要「充分發揮孩子的內驅力」

作者簡介:85後全職媽媽,經濟學專業,從事過養生保健師,高級灸療師資質。喜歡中醫,育兒,熱愛學習,分享,歡迎關注,一起交流成長。

相關焦點

  • 這麼餵飯,看似愛娃,其實是害娃!這幾個錯誤做法,儘快改改
    有了孩子後,每次吃飯成了家長最頭疼的事情,倒不是不知道做什麼飯菜,即使不知道,網絡上查查菜譜就好了,其實最讓家長頭大的是孩子不好好吃飯,吃一口喊五分鐘,一頓飯下來,花費一個小時,爸爸媽媽氣炸了,孩子還哭得稀裡譁啦。
  • 「再這樣,我就生氣了」,家長用情緒控制孩子,傷害比效果威力大
    她生氣的吼道:「你怎麼不聽話,如果再這樣,我就生氣了!」孩子興許被嚇到了,乖乖的去洗了手。雖說表面上這種方式是可以起到顯著的效果,其實這也是孩子對她的一種妥協,並沒有起到顯著的教育意義。有很多時候,我們想要阻止孩子做一件事情時,常常會說:「你再這樣,我就生氣了!」然後孩子就會立馬乖乖聽話。
  • 害了很多孩子的「毒餃子」,很多家長還在給娃「吃」,毫無察覺
    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自然是想著辦法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到孩子的身上,一輩子忙忙碌碌就是為了給孩子打造一個美好的將來。特別是那些雙獨生結合的家庭,有了孩子之後,一家子六個大人圍繞著一個孩子,更是把娃寵的上天。
  • 害了很多孩子的「毒餃子」,很多家長還在給娃「吃」,如今毫無察覺
    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自然是想著辦法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到孩子的身上,一輩子忙忙碌碌就是為了給孩子打造一個美好的將來。特別是那些雙獨生結合的家庭,有了孩子之後,一家子六個大人圍繞著一個孩子,更是把娃寵上天。
  • 這樣逗娃害娃不淺,家長該出手制止了
    這樣逗娃,害娃不淺,父母要及時阻止!一位寶媽拍視頻吐槽「中國式逗娃」,從孩子一歲起,她就天天對孩子說「我愛你」,想盡辦法給孩子安全感,可還是有人對孩子說「媽媽不要你了!」、「你是你媽媽撿來的」;有人直接嘴對嘴親孩子,令她無法忍受,於是從孩子2歲起,她就告訴孩子,除了家人,誰都不可以摸她親她,爸爸也只能親臉。
  • 「你再不聽話,我就要生氣了!」這句話千萬別對娃說,殺傷力很大
    現在許多家庭基本上都是一個孩子,因為孩子的缺少,導致整個家庭對孩子的關注和寵愛會非常的多,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導致一些孩子從小會比較調皮,任性難以看管爸爸媽媽也非常的煩惱,許多孩子在調皮搗蛋的時候,爸爸媽媽可能經常會說一句話,就是:你再不聽話,我就要生氣了,因為這樣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暫時的消停一會兒,但是這句話建議千萬不要對孩子說,也這句話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和心理負擔。
  • 幼兒園老師坦言,反感三種家長的「接娃方式」,卻又不能生氣
    自從父母接娃放學後,忙碌的不單是家長,幼兒園老師也很苦惱,因為不是每位家長的「接娃方式」都能令老師接受,卻又不能生氣。這種做法雖然能保障孩子的安全,但是也給老師增添了很多麻煩,老師除了要確認家長,還要坐下詳細的記錄。一個家長這樣做,其他家長就會盲目跟風,最後放學隊形很亂讓老師反感。
  • 隔代親經常對娃說的三句話,根本不是愛孩子,反而害了孩子一生
    老人帶娃的現象在現今的社會中已經很普遍了,即使老人不帶孩子但是在隔代親的教育上,往往有些話都會傷害到孩子,而老人們卻不自知。一起看看隔代親經常對孩子們說的三句話吧~隔代親經常對娃說的三句話,根本不是愛孩子,反而害了孩子一生
  • 「再這樣,我就生氣了!」家長別用情緒控制孩子,傷害比效果大
    於是,部分家長為了讓孩子聽話,會在孩子"任性"的時候用情緒威脅控制他們,比如說"再這樣,我就生氣了!",往往能取得不錯的效果。可是,這種做法到底合不合理呢?孩子不聽話的情況實在是太常見了,而家長會因此生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再不聽話我就生氣了"這種用情緒控制孩子的方式,給孩子造成的傷害卻比效果還大。當孩子惹人生氣的時候,家長可以明確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是不要用上面這種方式來威脅和控制孩子,否則容易帶來以下3個結果。
  • 奶奶的一個舉動讓孩子患上大病,這些錯誤的疼娃方式是愛更是害!
    我們不得否認爺爺奶奶是出於疼愛才保護孩子,但遺憾的的是,有些錯誤的疼娃方式是愛更是害姨媽家的一個親戚,因為孩子父母忙於工作,所以孩子生下來就由奶奶帶著。奶奶是個內向的人,話不太多。一次孩子在外玩耍時不小心摔傷了胳膊,奶奶很自責,為了防止孩子再受傷,從那以後奶奶就很少再讓孩子出門,幾乎每天都是大門緊閉,把孩子鎖在家裡一個人玩耍。時間一長,近兩歲的孩子變得沉默且目光呆滯,時常一個人發呆。父母回來看望孩子時察覺到異常,帶著孩子去了醫院,最後診斷為自閉症。
  • 我國53萬兒童「性早熟」,這3類東西害娃不淺,很多家長還在買
    我國53萬兒童「性早熟」,這3類東西害娃不淺,很多家長還在買留守在家的小奇,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一年回家一次。小奇跟著爺爺奶奶住,每個月爸媽都會給小奇和爺爺奶奶寄生活費,爺爺奶奶用得少,除了日常的生活開銷,就是給小奇零用錢。
  • 這五種餵飯習慣,看似愛娃,實則害娃,現在知道還不遲
    以前我們常說,有一種冷就媽媽覺得你冷。有一種餓叫做媽媽覺得你餓。當自己成為父母之後,就真實體會到這種心情了,總擔心寶寶穿少了,冷著,總擔心寶寶吃不飽,餓了。雖說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媽媽們要講究科學育兒,不能讓錯誤的餵飯習慣害了孩子。
  • 孩子的這兩個部位,是娃的「生命線」,家長再生氣也別動手打
    不過從教育方面來講,採用體罰去打孩子這並不是一個好方法,只能說是實在無法去制止孩子的無禮行為,所採取的最後方法。但是如果真的傷害到了孩子,難免會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比如耳朵,屁股這些地方,是娃的「生命線」要是打壞了,孩子這輩子可就毀了!
  • 四個部位打不得,再生氣也不要打(家長必知)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我怎麼生了這樣一個皮猴子;他和我有仇吧,一天不氣我一頓他心裡就不舒服;有時真的是脾氣忍不住,不打氣得要死,打完又後悔.在養育娃的過程中,我們都無可避免地會遇到孩子的龜毛撒潑時刻,有時因為沒滿足他要求,有時不順他心意.
  • 老人以下「假帶娃」的行為,正在害苦孩子,年輕家長要阻止
    年輕家長生活壓力大,帶孩子分身乏術,只能搬來家裡長輩當「救兵」,幫忙帶娃。因為,年輕家長認為,家裡長輩育兒經驗豐富,和孩子又有血緣關係,總不會苛待了孩子吧。但是世事無絕對,老人中也有人出現「假帶娃」的行為。所謂「假帶娃」,就是表面上是在帶娃,但是根本沒有用心帶娃,甚至還錯誤地教育了孩子,讓孩子染上了壞習慣。
  • 「再生氣也別對孩子發脾氣」這句話騙了多少家長,害了多少孩子
    但是,我在育兒中發現一種傾向,即不少父母因此被嚇得夠嗆,生怕自己某幾次發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了很糟糕的影響,於是走了極端,將「再生氣也不要對孩子發脾氣」定為自己的最高目標。打卡內容是,承諾「21天不生氣、不對孩子發脾氣」。這種「絕對不能向孩子發脾氣」的執念,有時候不僅沒用,反倒還可能有害。
  • 9歲就不長個子了,原來是每天吃這些食物,家長無知「害」苦了娃
    導讀:9歲就不長個子了,原來是每天吃這些食物,家長無知「害」苦了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9歲就不長個子了,原來是每天吃這些食物,家長無知「害」苦了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長帶娃「投機取巧」,給孩子看電視覺得帶娃輕鬆,其實害了孩子
    寶寶能一起玩的只有媽媽,所以媽媽就是經常被寶寶騷擾的對象,有些媽媽為了自己的清靜,想盡各種辦法只為讓寶寶安靜一會。媽媽帶娃偷懶,讓孩子安安靜靜看電視朋友小可朋友圈發了一條視頻,自己悠悠閒閒的看手機吃水果,快一歲的寶寶自己坐在地毯上看電視。兩人明面上互不幹擾,我吃我的,你看你的,一片歲月靜好。娃也不用帶,讓她自己安安靜靜看電視,能看小半天。
  • 「再生氣也別對孩子發脾氣」這句話騙了多少家長,害了多少孩子
    但是,我在育兒中發現一種傾向,即不少父母因此被嚇得夠嗆,生怕自己某幾次發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了很糟糕的影響,於是走了極端,將「再生氣也不要對孩子發脾氣」定為自己的最高目標。這個目標實現起來夠難的。我一個朋友曾經有陣子在朋友圈打卡。打卡內容是,承諾「21天不生氣、不對孩子發脾氣」。
  • 孩子這四個部位打不得,再生氣也不要打(家長必知)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我怎麼生了這樣一個皮猴子;他和我有仇吧,一天不氣我一頓他心裡就不舒服;有時真的是脾氣忍不住,不打氣得要死,打完又後悔......在養育娃的過程中,我們都無可避免地會遇到孩子的龜毛撒潑時刻,有時因為沒滿足他要求,有時不順他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