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時光,反覆的被書寫。寫一程山水,春意翩翩,寫萬千的情意,羽化成美麗的語言,心中始終有一處溫暖,如雨後的晨露,洋溢在眉眼,不增不減。
對聯的六大要素分別是:字句對等,詞性對品,結構對應,節律對拍,平仄對立,形對意聯。下面把對聯的六大要素分別介紹給大家。
1、字句對等字句對等,指的是,上聯和下聯必須字數、句數相等。不論上聯有多少個字和多少個句子,下聯必須與上聯一致,否則,就不能算是一副對聯。【例一】技藝雙馨,事業有為終有位;德行並舉,人心無愧始無虧。由於對聯的字數相等,句數相等,也就充分體現出漢文字這種對聯的對稱藝術。
2、詞性對品詞性對品,指上下聯相對的詞語性質應儘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等。【例二】五蘊皆空觀自在;一心不亂見如來。此聯中,「五」和「一」都是數詞,「蘊」和「心」都是名詞,「皆」和「不」都是副詞,「空」和「亂」都是形容詞,「觀」和「見」都是動詞,「自在」和「如來」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詞或動詞。對聯中一般對虛詞的要求比較寬鬆,對實詞的要求較為嚴格。在具體的對仗中,除詞性外,還可適當考慮詞語在句中的作用,對修飾詞語的要求較寬鬆,對中心詞語的要求較嚴格。要想弄懂詞性的屬對問題,先要弄清詞的分類。古代詞類的劃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礎。實詞可以分成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等類。某個詞屬於某一詞類比較固定,各類詞在句子中做什麼成份也有一定的分工。古對沒有現在這樣嚴謹,那是因為對聯的理論是隨著其發展而逐步完善的,或有待完善的。在現代漢語中,漢字分為十二大類,即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以上實詞)。介詞、副詞、助詞、連詞、嘆詞、象聲詞(以上稱虛詞)。古人按照詩的對仗規律,將詞大體可分為九類,即名詞、形容詞、數量詞、顏色詞、方位詞、動詞、副詞、虛詞、代詞,其中名詞又可細分為十幾類。這種劃分的方法比較適應於對聯的創作。那麼怎麼才能做到詞性相當呢?《縹湘對類》一書提出「實對實、虛對虛」的原則。也就是說,名詞必須對名詞,動詞必須對動詞,形容詞必須對形容詞,副詞必須對副詞,助詞必須對助詞等等,各歸其類,映襯成趣。但細分,則每類之內品種仍多。如名詞有專名、有注稱;形容詞有形容大小、高低、長短、顏色、狀態等。許多不同的詞以長對短、白對黑為工整;但內容決定形式,若內容可取,屬對不妨稍寬。如清倪國璉的古藤書屋聯:【例三】一庭芳草圍新綠;十畝藤花落古香。其中「芳草」之「芳」與「藤花」之「藤」,一為形容詞,一為名詞;「新綠」之「綠」指的是顏色,「古香」之「香」乃指氣味。雖同為形容詞,並非—類,從個別對語講,似欠工整,可從全聯角度看,卻形象鮮明,音節和暢,被一致認為是「工對」。比較而言,虛詞的對仗似乎比實詞要求得寬些。比如有時介詞可與副詞相對,這不僅因為虛詞類的漢字相對少些,更主要原因在於這部分字、詞本身詞性就很複雜,往往一個字包容幾種詞性。比如「為」可以做動詞,也可以做介詞、副詞、助詞,有時還可以做連詞。「向」可以做名詞,也可以做介詞、動詞、副詞、連詞等等。所以通常人們對虛詞要求得就不很嚴格了,能做到虛詞對虛詞也就可以了。但嘆詞、助詞、象聲詞卻很少與介詞、副詞、連詞相對。在講究詞類和詞性對仗的同時,還要注意一個義類相對的問題。什麼是義類相對呢?所謂義類相對,是指將漢字中所表達的同一類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對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這一修辭方法。特別是將名詞部分分為許多小類,如:(1).天文(日月風雨等) (2).時令(年節朝夕等) (3).地理(山風江河等)(4).官室(樓臺門戶等) (5).草木(草木桃李等) (6).飛禽(雞鳥鳳鶴等)(7).走獸(狼虎象馬等) (8.)魚蟲(蛇魚蟻蝗等) (9).飲食(茶酒萊餚等)(10).器物(盆杯壺盞等) (11).文具(筆墨紙硯等) (12).衣飾(衣冠巾帶等)(13).形體(身心手足等) (14).人事(道德才情等) (15(.人倫(父子兄弟等)(16).珍寶(金銀玉珠等) (17).軍事(弓箭刀劍等) (18).文藝(詩詞書畫等)(19).文史(經典史冊等) (20).精神(智愚苦樂等)
3、結構對應結構對應,指上下聯的句型結構一致,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並列結構對並列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主謂:面熟、性急(名詞+形容詞);地震、祖傳(名詞+動詞);你來、我往(代詞+動詞);春風得意(再分:春-風 偏正,得-意 動賓);鳥獸飛騰(鳥-獸、飛-騰並列)。並列:聲音、朋友(名詞性,名+名);飛騰、歌唱(動詞性,動+動);甘苦、好歹(形容詞性,形+形);山歡水笑(整體為形容詞性,再分:山-歡、水-笑均為主謂);紅男綠女(整體名詞,紅-男、綠-女偏正);山明水秀(整體為形容詞性,再分:山-明、水-秀均為主謂。和山歡水笑的不同點:歡、笑為動詞,明、秀為形容詞)。偏正:鐵路、春風(名詞性,名+名);晴空、麗日(名詞性,形+名);狂歡、微笑(兼具動詞和名詞屬性);雪白、桃紅(形容詞性,名+形);炎黃子孫(名詞性,炎-黃、子-孫並列);艱苦創業(動詞性,艱-苦 並列,創-業 動賓)。動賓:司令、革命(動詞+名詞);聯繫實際(聯-系 並列或動賓,實-際 名詞性偏正)述補:鼓足、提高(動詞+形容詞);好得很(形+助+副);交代清楚(交-代 並列,清-楚 並列)。【例四】有天皆麗日;無地不春風。麗日和春風,同為偏正結構詞組,屬於工對;但是 春對麗 是名詞對形容詞,這種詞組結構內的寬對是允許的。【例五】言論文章放之四海皆準;豐功偉業長與日月同光。此例中「放之四海」與「長與日月」也能勉強作為寬對來看待。這裡主要討論前四個字的對仗:言論、文章是名詞+名詞的並列結構,豐功、偉業是形容詞+名詞的偏正結構,但是 言論文章、豐功偉業 同為並列結構,在這樣的對仗中,豐對言,偉對文的不同詞性對仗是允許的(或者說可以被忽略)。然而,豐功對言論,單獨出現時,因結構、詞性的不同,通常被認為對仗不工。但因兩者同為名詞性詞組,當它們組合在其他相同的句式結構中時,可以作為寬對來看待。【例六】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方爾謙(代小鳳仙撰聯)挽蔡鍔聯。英雄 對 短命就是上面討論的這種寬對。其中「英雄」是「形+形」構成的名詞性並列詞組。【例七】年年難過年年過;處處無家處處家。這個例子稍有不同,「處」和「年」單獨看詞性是不同,但是「處」連用為「處處」時,已經名詞化,表示「每一個地方」,和「年年」(每一年)的詞性是相同的。(這是在舊社會流傳很廣的一副對聯,聯中的復字把舊社會窮苦人流離失所的痛苦處境和對舊社會的不滿與抗議充分地表達在聯語的字裡行間。)綜上所述,詞性的對仗需要注意的兩個關鍵點:一是詞性的結構相同;二是詞性的轉化要在句意中來考量。
4、節律對拍節律對拍,是指對聯語句中停頓的地方必須一致。節奏相應,指上下聯在節奏的停頓上應當儘可能保持一致。如:【例八】風和/日麗;人傑/地靈。這副對聯是二二節奏。【例九】說/真心話;作/老實人。此聯是一三節奏。通俗一點講就是每個句子合理有效的斷句處,即為節奏點,這種節奏點上下聯要一致。
5、平仄對立平仄對立,又稱平仄協調,平仄相反。平仄對立,指上下聯相應處的字,平仄相反,一聯之內要平仄交替(見馬蹄韻)。要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即上聯是平聲,下聯就要是仄聲,反之亦然。對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因為,實際上並不一定要求整個音步平仄相對,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對即可。平仄交替,它與平仄相對實際上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指上聯或下聯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說音步位)之間,平仄應交替使用。平仄協調的要求不是絕對的,有時,為了不以律害意,個別地方出現平仄失對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運用排比、押韻、引用等特殊修辭手法和運用成語、典故等固定句式之類的情況下,更可以適當放寬平仄方面的格律要求。寫對聯,必須熟練運用平仄,這是學聯的第一步,非常關鍵。怎樣分辨平仄?現在平仄通行有兩套系統。一是以普通話為標準,簡稱為新聲。二是以《平水韻》為標準,簡稱為古聲。現在這兩套系統交叉並用,這叫雙軌制。但是,不能混用。就是寫一副聯,只能用一套標準。要麼用普通話來寫,要麼用古韻來寫。習慣用新聲或古聲創作對聯都是可行的,無可非議,不能把自己的習慣作為標準去定是非,失去理性,這就不可取了。其實這兩套系統相差不是很大,約有460個字左右,按照偏旁來記不是很難的,只需記幾十個代表字、常用字就差不多了,還有一些字,到用時再查一下,久了,問題就解決了。A、新聲(現代漢語即普通話)因為按照四聲原理,入聲字與平聲字的音頻相差甚微,而平聲的諧樂範圍都在入聲的諧樂範圍之內。所以,到了元代以後,在北方入聲逐漸消失,化入現在的二聲和四聲之中,平聲又分出陰平和陽平兩大類,後逐漸衍化成近代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即現在的普通話,人們將它稱為新四聲。凡聲調為陰平、陽平(普通話第一、二聲)的稱為平聲,凡聲調為上、去聲(普通話第三、四聲)的稱為仄聲。現在全國都在推行普通話,用這套聲韻來寫聯,這好辦吧,也不用多說了。B、古(舊)聲(平水韻)古漢語將漢字分為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實際是五聲的概念,平聲還包括陰平和陽平)。平,所指的就是古漢語中的平聲字(包括現在漢語中的第一、二聲中的大多數)其讀聲比較悠揚,可以延長,如:中、東,開、來等;仄,所指的是古漢語中的上、去、入聲(現代漢語,分入四聲之中)讀聲不好延長,讀音或上升,或下降,或曲折,可短促。這是舊韻(古聲)的平仄分法,主要還是以平水韻為準。入聲字的特點是讀起來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覺。利用不同聲調的意態,交錯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將這種平仄律應用於不同的文學體裁之中,就使文學作品有了抑揚頓挫的音樂感。根據這一原則,人們將所有的漢字統統分成兩大類,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這就形成了漢字的對立和統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陰一陽的關係,平揚仄抑,平清仄濁,平長仄降,平悠長仄短促,平和緩仄急劇。平仄相替、節奏方出,節奏出則韻步起,由此形成了漢語的音韻美。聯句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樣要交替,就是說上句用了平聲字。下句相對應的位置必須用仄聲字與之相對,反之上聯用仄聲,下句則必須用平聲。這樣,就形成了字音的對立統一,有了字義的對仗,又有了字音的對仗,就形成了聯句結構的參差美,讀起來便琅琅上口,抑揚頓挫,鏗鏘有度,韻味和諧。現代詩歌理論家李汝倫說:「字聲的平仄合乎音樂的配置,使詩詞具有了獨立性。」「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樂美,即使動眼不動口,在眼中出現文字,也能顯示它的鏗鏘揚抑,因為有通感在起作用。」希望大家不要怕苦,克服困難,花一點時間,學一下古韻,這對你詩詞對聯的學習有好處。記下幾十個關鍵字就差不多了。
6、形對意聯形對意聯,這裡應該理解為兩層意義。一是形對。a.對聯是有形的,這個形類似於第3點的結構,但這裡的形更多的指機巧句中,機巧點節奏和結構的千變萬化。舉個例子:前些時候寫了個機巧拆字出句:【例十】船行幾口同舟渡【印象】船幾口舟作為拆字的機巧點,分別嵌入聯面1/3/4/6的位置,其結構和結奏共同構成本句的形。機巧對句首先要破解機巧點,並保持節奏和結構的一致,即:形式對舉,這個形是對稱文學的必然結果。我們看看高枝的對句:船行幾口同舟渡【印象】春至三人伴日遊【高枝】作為機巧拆字,春三人日,嵌入出句機巧1/3/4/6相同位置,並保持同出句節奏和結構的一致,這就使上下聯的形和諧統一,對句完美地破解了出句機巧點。聯意也說得過去,有人問:船行幾口同舟渡呀?回答:有三個人伴著陽光去春遊。巧妙的流水對,對句可以算是優秀的機巧聯句了。二是意聯。是上聯下聯的意思彼此互相關聯,有相同,也有相反,上下聯之間要渾然一體,即所謂「即對又聯」。【例十一】反對分裂;學習琴棋。內容風馬牛不相及,只能算是對偶句。初學最容易犯,大家要注意。
對聯格律的上述六要素,大體上還存在某種層層遞進的關係。在某種意義上,詞類相當是結構相同的基礎,結構相同是節奏相應的基礎,節奏相應是平仄相諧的基礎。總之,對聯格律六要素,關係到一副對聯是否成其為合格對聯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