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省市中考政策紛紛變革,導致中考上線率甚至不足50%。
身處一個多元化的社會,現在的教育需要給孩子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需要朝著通識教育的方向邁進。
單一的知識結構,從小的方面來說,會使孩子的人生更匱乏,從大的方面來看,不利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那要如何應對當前的「困局」?我認為從小培養孩子多方面發展、文理兼備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一個途徑。
所以,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套由教育部推薦以生動語言講解了語文、天文、地理、氣象、生物等多個學科的小學生必讀書——《詩詞中有科學》。
從花草樹木到鳥獸蟲魚,從山川河流到自然現象
72首古詩詞+210個科學知識+18個視頻
全新有趣的學習古詩詞視角
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
進入古人生活的世界中一探究竟吧!
這套書不僅很實用,還特別有趣,實現了詩詞和科學的無縫拼接,而且爭取到了近乎對摺的價格,6冊彩色印刷書僅需99元,可以說性價比非常高了。
讓孩子遊刃於語文和科學之間,特別適合小學生閱讀。
這套書包含《植物篇》《四季篇》《寄情篇》《觀物篇》《動物篇》《地理篇》6冊,精選72首古詩詞,緊扣語文新課標教學大綱推薦背誦古詩詞篇目。
用210個科學知識點+18個科學小視頻,帶領小讀者穿越時空,進入古人的生活世界裡一探究竟。
·養料足,知識豐富
例如,在《寄情篇》一冊中,為大家展示了書中所涉及到的12個科學知識點,如光的折射性與反射性、潮汐的形成、消失的冰層、植物的吸水作用、為什麼雲有不同的顏色等等。
而且,這些知識點各自對應著一首古詩詞。
比如明朝詩人于謙的《石灰吟》這首詩: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第一部分是這首詩的注釋、譯文還有作者簡介。
隨後帶來的則是詩詞的創作背景:
據說于謙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12歲,一天他經過石灰窯前,看到師傅們正在煅燒石灰,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烈火焚燒後,變成白色石灰,這給他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而這首詩,可是說是對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緊接著,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這首詞進行了一番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以石灰自喻,通篇採用象徵手法,託物言志;
全詩文字慷鏘有力,豪情萬丈,對照于謙寧死不屈的人格節操,詩如其人,使這首詩更加感動人心。
接下來,自然地過渡到科學知識:石灰是什麼?它有什麼用途?
石灰巖和貝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當碳酸鈣加熱至500℃以上,會分解成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其中的氧化鈣就是生石灰。
由於石灰可以有效防止滲水,加上材料容易取得,可以修補船隻、牆壁的漏洞,或是建造貯水池、橋梁等建築。
普及了石灰的概念以後,接下來作者又為我們講述了「煅燒石灰用的石灰巖,又是如何取得呢?」。
之後又延伸到了「採礦」以及冶鍊金屬、打造鐵器。
講到這裡,孩子不但了解了石灰的相關知識,也記住了《石灰吟》這首詞及其相關的事件。
而且,書本的講解方法非常獨特,它將詩詞賞析與科學解析融為一體,同時用圖解的形式解釋了每一個科學知識,簡單易懂、趣味盎然。
比如對《春夜喜雨》詩詞賞析,就像是在聆聽一個動人的故事,欣賞一篇意境優美的散文:
全詩生動地描繪了春雨的特點和成都夜雨的景象,通篇意境淡雅,對春雨觀察入微,描寫細膩,是一首別具風味的詠雨詩。
整首詩以「喜」字統攝全篇,詩句中的沒有一個「喜」字,但「喜」字卻滲透於字裡行間,這種靠形象「說話」的寫作手法值得我們學習。
科學部分的文字也毫不遜色,趣味性、故事性應有盡有。
·與生活不脫節
比如寫「降水的形式」:雨是最常見的降水形式,當溫度低於冰點以下時,水蒸氣會冷凝成冰晶,落到地上成為雪花;或是水滴遇冷凝結成冰粒,可能就是冰雹。
「世界三大飲料之一——茶」:根據茶葉的採收時間不同,茶葉分為春茶、夏茶和秋茶。
每年的3月中旬至5月中旬採制的茶葉就叫春茶,春茶雖好,但不宜過量飲用,因為其含有較高的咖啡因和未經氧化的多酚類物質,喝多容易使神經系統興奮,並引發胃痛。
不同風格的語言在這裡變換自如,不管是詩詞賞析還是科學講解,都像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非常貼合孩子的閱讀習慣。
·畫風精美,裝幀精緻
沒有哪一個孩子不喜歡色彩豐富的圖案。
書中每一首詩的出現都伴以一幅水墨丹青,一折山水一折詩,隨畫入詩,讓孩子更容易感受到詩詞中描繪的意境,理解起來也更容易。
·用孩子的口吻講故事,通俗易懂
在《山亭夏日》對詩詞的賞析:
此詩寫山亭夏日風光,用繪畫的手法,描繪了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成了一副色彩顯眼、情調清和的夏日風景畫。
書中的用語深深抓住了孩子好奇心強的心理,無論是講詩還是講科學原理都繪聲繪色,吊足了孩子的胃口。
比如,對「九九重陽節的由來」的解釋:
重陽節正值天高氣爽的秋天,此時登高望遠可以達到心曠神怡、強身健體的功效;
另外,秋天菊花盛開,文人雅士對豔而不媚的菊花十分喜愛,所以會有賞菊之舉,且「九九」與「菊花」諧音,因此在重陽節也會喝菊花酒。
可能有朋友會有擔心,書是好書,但是把詩詞和科學這兩個看似南轅北轍的事物捆綁在一起,會不會弄成個四不像?
這套《詩詞中有科學》,既是一套很好的科普書,也是一套別出心裁的詩詞選本:
喜歡詩詞的孩子,可以在詩詞中學到科學;喜歡科學的孩子,也能在科學知識中領略到美妙的詩意。
1
72首古詩詞+210個科學知識
跨學科思維讓孩子受益終生
新課程改革大幅增加古詩文在課文中的比例,不讀詩詞是學不好語文的。
本套書沒有將詩詞呼啦啦放在一起,而是按主題分成了6冊,既有小孩子慣常喜歡的植物、動物、地理、四季,還有探究詩人如何抒發感情的觀物、寄情。
篇幅量大小、圖文搭配都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閱讀層次。
【詩詞賞析】摒棄以往的古詩詞書中只有字詞句解釋,可讀性差的問題,特意加了兩個小板塊;
【關於這首詩的故事】讓小讀者知道更多關於這首古詩詞的故事,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對詩詞產生更多的興趣。
在《詩詞中有科學·地理篇》中,這個板塊被「文學地理」所替代。
不僅從文學的角度了解詩歌,還把詩歌放在大的地理環境背景中去解讀,這樣小讀者在讀詩詞的時候就能很好地把地理、歷史知識都融進去了。
【讀詩詞學寫作】這個板塊很好地體現了作者和編者的用心良苦,有重點地選擇精妙實用的修辭手法、寫作方法,方便孩子們在日常的寫作中學以致用。
【科學教室】是本套書的大亮點,挖掘了很多有趣的知識點,講得通俗易懂,再配上很精美的配圖,孩子喜歡讀,家長讀起來也妙趣橫生。
比如統編版語文教材二年級下《詠柳》這首詩,「萬條垂下綠絲絛」,為什麼柳枝向下垂呢?
再進一步延伸出,為什麼「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以及漫天飛舞的柳絮是什麼原因。層層遞進,不斷豐富詩詞的內涵。
為什麼「清明時節雨紛紛」?(杜牧《清明》)
春風為什麼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為什麼春雨會「隨風潛入夜」?(杜甫的《春夜喜雨》)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秘密是什麼呢?(白居易《賦得古草原送別》)
……這些為什麼都可以在《詩詞中有科學》這套書裡得到解答。
一邊讀詩詞,一邊尋找其中的科學知識,這個過程就像探秘,仿佛跨越時空到了詩人當年寫詩的那個場景中,真是好玩又有趣。
2
緊扣語文新課標教學大綱
強大的專家團隊,確保知識的權威性
詩詞解析要權威,涉及的科學問題更要嚴謹。這套書科普作家、教授、博士、博物館館長、兒童文學作家齊上陣,共同為這套書的質量保駕護航!
著名科普作家、地質學教授劉興詩爺爺,重點審讀這套書的《地理篇》;
植物學博士、科學松鼠會史軍老師審讀《植物篇》;
國家動物博物館的孫忻館長審讀《動物篇》……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歐麗娟教授重點審讀了全書的詩詞性問題,最後編輯又對著統編版教材一一做了對照。
確保了權威嚴謹,主創們還十分在乎這套書的可讀性,因為一套書如果做出來孩子不愛讀、讀不下去,那麼出版的意義也會大打折扣。
導讀手冊
因此,出版團隊在策劃階段就積極從孩子、家長、老師那裡獲取讀者反饋意見。
起初編輯從全書審美一致的角度曾計劃把書中漫畫部分去掉,後來編輯聽從讀者的需求,保留了這部分內容,但是全部重畫!
左為原圖
右為以頤和園的十七孔橋為背景,重新繪製
左為原圖,右為重新繪圖
3
內頁插畫細節超豐富
學詩詞、知科學、提高審美
除了絕對硬核的內容,這本書的設計也是可圈可點,剛剛拿到這本書我們就被精美的封面吸引到了。
外盒套封
書名不是簡單的書名,而是用各種與書內的詩詞及科學知識相關的圖案進行了裝飾,獨特而有創意的設計令人眼前一亮。
《植物篇》的荷花、《四季篇》的雨傘、《動物篇》的老虎、《寄情篇》的琵琶、用來代替「科」的兩點的熱氣球……這些將圖畫與文字完美交融的設計,真是令人驚嘆不已。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已經被獨特的設計思路震撼到了。別著急,還有更震撼的呢!
最最特別的就是,這六本書的封面連在一起,居然一幅連續的圖!
沒錯,就是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卷!
峰巒起伏綿延、江河煙波浩淼的景象,再加上虛化的遠景,可以說是氣象萬千,與書名上的科學元素構成了兩個獨立又相互關聯的層次。
其實如何將封面的「詩詞」與「科學」這兩個元素結合在一起,一度要了編輯和設計的命,前後改了20餘稿。
接著翻開這套書,不僅知識點滿滿,還圖文並茂,孩子一看就能懂,會產生厭倦心理。
書中對於插圖也是非常的講究,對於講解故事和科學知識的時候,分別用不同的風格,國畫、漫畫風格交替,美麗不失有趣。
在講述古詩詞的時候,採用的水墨畫的風格,意境悠遠,分外美麗。
在講述科學知識的時候,卻是用非常清晰具體的漫畫形式表述出。
豐富的知識在兩種風格的插畫間來回切換,為孩子們的閱讀帶來了很大的樂趣
4
18個科學視頻
超值附加,給孩子的視聽盛宴
除了書本身之外,這套書還有超高的附加值。
書中一共附有18個科學視頻,每本書裡都有三個知識點會附上二維碼,大家掃描二維碼就能觀看科學小視頻了。(二維碼在書內頁~)
拿起手機掃一掃,看科學小視頻
如果你家有小學生,如果你的孩子充滿好奇心,那麼不管他愛不愛詩詞,你都應該為他備下這套《詩詞中有科學》。
也許,你將為孩子打開一扇通往科學探索的大門;也許,你將為孩子帶來古典詩詞的薰陶。
這套跨越學科界限的圖書,無論從哪個角度,都一定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除了絕對硬核的內容,這本書給很多人的第一感覺是,「哇,真好看啊!」
套盒美,內封也美。
放大一下局部,書名不是簡單的文字,而是鑲嵌了各種與書內的詩詞及科學知識相關的圖案,獨特而有創意的設計令人眼前一亮。
《植物篇》《動物篇》《四季篇》
《地理篇》《寄情篇》《觀物篇》
你能從圖中分別找出來嗎?
這還不算什麼,我們將6本書平鋪起來,大家有什麼發現?
沒錯,就是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由故宮博物院提供。
看這峰巒起伏綿延、江河煙波浩淼的景象,可以說是氣象萬千,與書名上的科學元素構成了兩個獨立又相互關聯的層次。
內文也美,鎖線裝訂,頁面可全部鋪開。
從花草樹木到鳥獸蟲魚,從山川河流到自然現象
72首古詩詞+210個科學知識+18個視頻
全新有趣的學習古詩詞視角
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
進入古人生活的世界中一探究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