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富豪榜對洛克菲勒的評價:"人類有史以來最富有的人"。
也許有人對他並不熟悉,但是20世紀的一段時間裡,"洛克菲勒"是和"美國財富和權力"劃等號的,洛克菲勒在1870年創立標準石油(美孚石油公司),他是地球上的第一個億萬富翁,也是世界公認的"石油大王"。
人們常說"富不過三代",但是洛克菲勒的家族已經存在了200多年,發展到現在已經是第六代了,依舊是富甲一方。
作為美國最顯赫的家族之一,洛克菲勒家族也吸引了很多人,去挖掘他們能長存200年,且久盛不衰的秘密。
後來人們發現,原來根本原因在於他們家族祖傳的家訓,也就是38封信。
洛克菲勒明白,要想自己的財富傳承下去,只能培養後代。
所以,在信中他毫無保留的總結和濃縮了自己的人生經驗和財富感悟。給兒子在學識、品格、交際、事業和生活等各個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指導和忠告。
洛克菲勒成功「定律」:不要跟這兩種永遠不會「有錢」的人來往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世界上有兩種人永遠不會富有。絕對不要與這兩種人來往。
第一種人是那些完全投降、安於現狀的人。
洛克菲勒在信中說道:
這一種人他們深信自己條件不足,認為創造成就只是幸運兒的專利,他們沒有這個福氣。這種人願守著一個很有保障卻很平凡的職位,年復一年渾渾噩噩。
他們也知道自己需要一份更有挑戰性的工作,這樣才能繼續發展與成長,但就因為有無數的阻力,使他們深信自己不適合做大事。
這個社會中,每天喊著說自己一事無成好想賺錢的人很多。
但當你告訴他一個賺錢方法,他就會想盡各種理由來說自己做不到。
甚至連"這樣好累喔!我其實很懶!"這樣的話都說得出來。
第二種人是不能將挑戰進行到底的人。
洛克菲勒在信中說道:
這一種人,他們曾經也非常嚮往成就大事,也曾替自己的工作大做準備,制訂計劃。但是隨著工作阻力的慢慢增加,為更上層樓需要艱苦努力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這樣下去實在不值得,因而放棄努力,甚至開始變得自暴自棄。
他們並不滿足,卻已經投降。這種人有些很有才幹,卻因不敢重新冒險,才願意平平淡淡地度過一生。其實這和第一種人也有些類似,只是第二種人他們去做了,但無法堅持到底。
他們踏進去了,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過去後,隨著困難增加,或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時,他們便會覺得這樣不值得,便放棄努力,自暴自棄。
這兩種人身上有著共同的"思想毒素",極易感染他人的"思想毒素",那就是消極。
而洛克菲勒在給兒子的信中說:"永遠不要跟這兩種交往"。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中,真實記錄了他創造財富神話的種種經驗。從這些信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洛克菲勒優良的品德、卓越的經商才能,還可學到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
個人認為,這是一份家書,是一份自我審視,更是一份警示。
說它是家書——因為字裡行間充滿了洛克菲勒對兒子的期待和讚許,他在教導兒子如何賺錢,但也是在告訴孩子,如何正確地生活。說它是一份自我審視——因為書中洛克菲勒時常以自身為例,展示思想指導下的經驗教訓。說它是一份警示——因為這本書並不是日常教育的溫暖雞湯,而是戳人內心的力量,揭露人性並直面人性,這也是為什麼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
面對問題,平庸的人思考的是"生活為什麼這麼多困難"
卓越的人思考的則是"該怎麼做能解決這個問題"
成功的人往往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並以身作則,因為言傳身教的作用收效顯著。這本書沒有雞湯,而是扎紮實實的"糧食",深刻的體現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值得一讀再讀。
給孩子看,能夠藉助歷史上最有錢的人的理念來教育孩子,讓他超過同齡人。給自己看,我們能夠窺探出洛克菲勒家族財富的秘密,讓自己變得更有錢。一書兩用簡直不要太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