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中,你該如何避免「羊群心理」?

2020-12-04 匯商


讓我們先來看一則故事:


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參加會議,一進會議室發現已經座無虛席,沒有地方落座,於是他靈機一動,喊了一聲:「地獄裡發現石油了!」這一喊不要緊,天堂裡的石油大亨們紛紛向地獄跑去,很快,天堂裡就只剩下那位後來的了。這時,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過去,莫非地獄裡真的發現石油了?於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獄跑去。


多數人跟羊群一樣,都有從眾的本能。人類跟羊群都是屬於群聚型有組織的動物。而群聚型動物的習性,喜好跟隨大眾一起行動、做相同的事情,這樣個體才會有安全感。


在外匯、期貨及股票等交易市場也一樣存在「羊群效應」。專業交易員、心理醫生及財經作家Alexander Elder認為,「所有市場參與者對貨幣價值的一致認同,就體現在市場的每一筆價格中。價格實則就是心理活動的反映,它不斷在所有參與者對價格的漲跌預期中尋找平衡。」


簡單來說,從眾心理,或者說價值認同,其實就是大多數人對市場形成了類似的觀點和預期,他們認為某種行為能夠使他們達到自己的目標。


這種現象有時也被稱作「羊群效應」,這也是人類生存的本能。人類天生認為呆在一個群體中會更安全,或者說,相信大多數人的力量可以改變環境。


比如,外匯市場的環境就是市場行情。當大多數人認為價格將往哪一個趨勢發展時,他們就會不斷買入或者賣出,這種行為反過來會加強這種趨勢。


最顯著的一個例子,就是1637年的荷蘭的鬱金香狂熱。在1600年代早期,鬱金香在歐洲地區受到廣泛喜愛,這種偏好導致「市場」開始大量出售鬱金香球莖及相關期貨合約。


到1637年,鬱金香的價格高得讓人咋舌。一個鬱金香球莖的價格等同於10名交易員一天的收入,價格已經是鬱金香尋常價值的10倍以上。當賣方突然大量拋售時,市場崩潰無可避免。這也成為歷史上最早的一次金融泡沫。


理解心理因素在市場中扮演的角色並不難,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卻很難辨別。市場上的心理因素常常決定了交易者事業是成功還是失敗。即使你心理上有所準備,也建立了交易計劃。但是當你打開電腦發現市場和想像的不同時,你的「天性」這時就會開始起作用。


你得不斷說服自己不要和其他交易者一樣,不能放棄自己的交易計劃。每個交易者都會經歷這樣的掙扎。而跟隨市場上其他交易者,也是大多數人無法在外匯市場盈利的一大原因。



如何避免「羊群心理」?


羊群心理是行為金融學領域中比較典型的一種現象,主流金融理論無法對之解釋。經濟學裡經常用「羊群效應」來描述經濟個體的從眾跟風心理。因此,「羊群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


要怎樣避免掉入外匯交易中大眾心理的陷阱呢?匯商傳媒給你支支招!首先,你要清楚哪些心理會導致你出現大眾心理:


恐懼:最容易讓人改變並追隨其他交易者的心理因素就是恐懼。當你看到市場反轉,而人人都在調整時,你的恐懼就會出現。這種恐懼通常讓你產生慌亂:害怕虧損、懷疑自己的決定錯誤、期待跟隨他人將是一個盈利的好時機。


虛假的安全感:當大多數人都做一件事,自己卻反著幹時,一定會讓你沒有安全感。但是有的時候,這只是因為你並不能完全確定自己在做什麼,並不表明你的決定是錯誤的。


沒有跟隨交易計劃:我們永遠都需要強調計劃的重要性。如果市場一變化,你就立馬拋棄原有計劃,那麼你不是在交易,而是在賭博。因為你丟掉了理智,而讓情緒做決定。


情緒自檢:你要學會反省自己的情緒狀態,避免在壓力、疲憊、緊張等不良情緒下交易,以免影響你的判斷。市場行情怎樣,趨勢較強、還是預備突破?冷靜思考很重要。


停止並思考:被動反應市場一定會讓你流失資金。積極思考自己為什麼、怎樣進入一場交易。交易設置是否符合你的交易計劃?你的決定是根據什麼做出來的?不要跟著其他交易者走,你需要成為獨立的交易者,自己思考,自己做決定。


交易計劃:老話說,如果不做計劃,那麼你註定失敗。想怎樣就怎樣,這種交易方法不可能給任何人帶來成功。建立自己的交易策略,然後堅持!


每個人對市場的了解都不一樣。其他人的觀點並不一定跟你一致,他們也無法決定你的交易。所以交易的關鍵心理就是不要依賴其他人,你需要獨立思考,明智地交易。

相關焦點

  • 投資的第一條黃金法則-避免畜群心理(羊群效應)
    在大多數人進行的投資中,從眾心理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投資心理。在這裡,大多數過去的投資都是由群眾完成的,構成了完善的數據以顯示推論。投資者的本能與群眾息息相關,這意味著他/她似乎對某項投資沒有理性的看法,但更可能偏離多數群眾的流向–這種小現象被稱為「少數派」。 「羊群心態」。
  • 心理小課堂--羊群效應(從眾心理)Herd Effect
    「羊群效應」告訴我們,許多時候,並不是諺語說的那樣--「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市場中的普通大眾,往往容易喪失基本判斷力。人們喜歡湊熱鬧、人云亦云。群眾的目光還投向資訊媒體,希望從中得到判斷的依據。但是,媒體人也是普通群眾,不是你的眼睛,你不會辨別垃圾信息就會失去方向。所以,收集信息並敏銳地加以判斷,是讓人們減少盲從行為,更多地運用自己理性的最好方法。
  • 羊群心理、錨定效應、過度自信:你被影響了嗎?
    對,這些就是羊群效應、錨定效應和過度自信在生活中的體現。 投資時,這些情況同樣存在,比如聽到好友說一隻基金不錯,有很多人認購,你會擔心來不及上車,連產品信息都不看就趕緊下單搶購,這就是典型的羊群心理。 這些現象被歸於行為金融學的研究範疇,在實踐中也會嚴重影響投資者的判斷。
  • 常見的五大交易心理陷阱:期貨股票交易中一虧再虧是有根本原因的...
    交易中,最可怕的不是你的技術上存在問題,而是你掉進了這些交易陷阱卻不自知。  被譽為「華爾街教父」的班傑明·格雷厄姆曾經警告過市場參與者:「投資者最主要的問題,甚至是最大的敵人,很可能就是他自己。」
  • 心理學:小心生活中的「羊群效應」,免得誤入歧途
    小志學心理,每天學點心理學。根據心理學的理論,自我認識決定著人的行為,即你心裡想什麼,外在就會表現出什麼樣的行為舉止來。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認識並不完全受自我意識控制,而是受外界一切無形力量的「操控」。
  • 百匯BCR:外匯交易中如何避免爆倉?
    那麼投資者在外匯交易中如何避免爆倉?百匯BCR在本文中圍繞這一話題展開。一、什麼是爆倉?所謂爆倉,是指在某些特殊條件下,投資者保證金帳戶中的客戶權益為負值的情形。在市場行情發生較大變化時,如果投資者保證金帳戶中資金的絕大部分都被交易保證金佔用,而且交易方向又與市場走勢相反時,由於保證金交易的槓桿效應,就很容易出現爆倉。
  • 「不報班孩子跟不上」教育孩子要注意「羊群效應」,避免做無用功
    「羊群效應」是指一群羊在覓食的時候,只要其中一頭羊轉移了陣地,其他羊也會跟隨。現在的父母最容易出現育兒焦慮,尤其是在孩子報特長班這件事上,多數家長都存在一些從眾和攀比心理。畢竟很多父母認為現在的孩子競爭激烈,如果父母不多在孩子的教育上下功夫,孩子很可能會落後他人。
  • 我國上海期貨市場羊群效應對金融市場有什麼影響?
    羊群效應最開始描述的是動物(牛、羊等)的群體性活動,經常會出現羊群中的羊(從羊)效仿頭羊的現象,後來這個概念被人用來形容一種非理性現象。羊群效應作為一種從眾心理,其被認為是造成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的原因之一。  近些年來,學者們對於股票市場與基金市場羊群行為的研究已經日漸成熟,對於期貨市場鮮有研究。期貨與股票基金存在著某些共性,基本可以認為我國期貨市場也存在著羊群行為現象。同時,上海作為我國的金融中心,其發展對於我國期貨市場來說具有導向性作用,探究上海期貨市場的羊群行為最具有代表性。
  • 股市裡的牧羊犬和羊群
    今天不聊別的,聊聊股市裡的牧羊犬和羊群,看完你一定會有啟發。股市好比一忘無際的草原。裡面存在著兩個主體牧羊犬與羊群。羊雖然多數成群覓食,猶如股市裡的散戶,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沒有方向,中國有2億散戶股民。而牧羊犬就是市場上少數的機構和主力。
  • 個人投資者常犯錯誤之五: 跟風交易
    知權/行權/維權  投資者教育園地  投服中心郵箱:qy360@isc.com.cn  上海證券報股民學校郵箱:okxzls@ssnews.com.cn  【序】 近期,我們摘錄了行為金融學主流學術觀點中關於全球範圍個人投資者常犯的一些錯誤
  • 你如果混的不好,不妨了解下「羊群效應」
    好,到這裡,這位讀者的經歷講完,暫且不予置評,我想聊一聊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羊群效應。如果你覺得自己很努力,卻總是做不出成績的話,我建議你有必要認真看完這篇文章。這就是「羊群效應」。所以,有經驗的牧民在放牧時,往往只要控制好領頭的羊,這樣羊群就不會走丟了。簡單來講,「羊群效應」可以理解為一種從眾心理,跟風、隨大流,別人幹什麼,我也幹什麼。
  • 馬克·道格拉斯《交易心理分析》全書摘要
    一個人如何進行完全自由的選擇,同時如果所做的選擇導致的結果是自己不想要的,該如何推卸責任?交易的現實就是這麼難,如果你想產生持續一致性,你必須從這個基礎開始,無論結果是什麼,你完全負責。在決定成為交易者之前,只有少數人追求這種責任。避免負責任的交易風格就是一心追求任意性。我把任意交易定義為計劃糟糕的交易或根本沒有計劃的交易。任意就是不負責任的無結構自由。
  • 公務員面試中常見的心理效應你知道幾個?
    公務員面試中,除了會考社會熱點現象以及寓言漫畫古詩詞外,還會時不時的給你搞個心理效應搞一搞心態。萬幸的是,考的基本都是屬於和職場工作有關的心理效應,例如羊群效應,破窗效應、海潮效應等。哪怕不知道這個效應是什麼,聽名字也能猜到個七七八八。但如果遇到什麼首因效應、馬太效應、貝爾效應這種,完全沒有猜的空間,這要如何作答?
  • 散戶如何避免回撤,在日常交易中高位出貨?
    散戶如何避免回撤,在日常交易中高位出貨?我本來還想繼續談談低吸的其他幾個技術形態,但是如何在高位出貨,很多時候一樣重要,這專欄只設置了10章內容,剩下的以後在平時發文中再細談吧。低吸如果感興趣,把我前面幾章的內容多散發一下,現在媒體發達,其實什麼技術形態都是公開的消息,沒什麼神秘的,跟教科書一樣,就算同一個老師跟你講,一樣考出來的分數高低有異。更重要的是如何吸收轉化,和自己適配悟出自己的交易體系來。這章開始就重點談如何高位派發的內容了,我認為這個很重要。
  • 什麼是量化交易?量化交易與程序化交易、算法交易有哪些區別?
    在期貨交易中
  • 學習《交易心理訓練》第048課:掌握情感轉移
    在我讀研究生的時候,我在紐約實習學習心理分析療法。當時懂這個療法的心理醫生在曼哈頓的家中辦公,他家是典型的曼哈頓高層建築。當時的工作內容和很多權威的說法都不一樣。我必須想辦法取悅上級管理部門,如果我不能贏得他們的認可,他們就會對我有意見。我特別不喜歡被別人控制的感覺。如果在工作中有人壓156每日交易心理訓練迫我,我就會反抗,有時相當地強硬。
  • 《羊群效應》:從眾與盲從到底哪個更多一點?每天學點心理學知識
    這就如同經常有那些搞笑小視頻一樣,幾個託兒進入電梯,大家不約而同的報數,1,2,3,4,5,最後電梯裡的那個乘客也不約而同的一起報起數來,這就是最直觀的羊群效應的場景了,當然了,這種羊群效應在生活也中很是常見,例如什麼網紅奶茶呀麵包呀之類跟著人群一塊排大隊買東西是一個效果,哪家點越火,哪家店人就越多。
  • 六種常見的交易心理陷阱,值得推薦的一些交易理念
    頭腦還有這樣一個傾向,你應該去做而你卻不想做的事情你會去推遲,這是欲望的一個詭計。這就是止損被一再推遲的原因。無意識的衝動對投機交易活動的巨大殺傷力。 在交易過程中常有這樣的現象,我們事先對這次的交易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推理,制定了周密可行的策略,但真正落實到交易活動過程中卻變得面目全非。
  • 羊群效應,值得一看
    點擊上方綠標,收聽中教未來志願者裴婉竹誦讀美文
  • 淘寶店鋪違規被判虛假交易後,掌柜該如何申訴解決?
    那麼,該採取哪些措施可以成功避免店鋪違規呢,被判處違規後應該如何挽回呢?01、虛假交易處罰的後果大家都知道,店鋪一旦被處罰,後果都是相當嚴重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類目、時間節點不同,違規的處罰指標也會進行浮動,所以大家千萬不要抱著僥倖心理,以為違規了,但不在處罰指標裡就會沒事。情節輕微:第一次或第二次且虛假交易筆數<96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