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越想要,越不能馬上給?別讓「延遲滿足」毀了寶寶

2020-09-11 太平洋親子網

現代爸媽養娃,早已不局限於吃飽穿暖,這不,小小年紀,娃娃們就陸續走上了興趣班、早教班的「上班」生涯。


眼見著小學、陪讀的生活也在來的路上,培養娃的自控力,無疑是家庭生活母慈子孝、其樂融融、幸福美滿的必備保障。


而關於自控力,離不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將4-6歲的孩子們帶至房間,並提供給每個孩子一顆棉花糖。孩子們可以選擇現在吃掉一顆棉花糖,但如果能堅持十五分鐘不吃糖,他們將會再獲得一枚棉花糖。


若干年後,跟蹤調查顯示,堅持過了十五分鐘的孩子們,在學習發展等各方面的表現都更為優秀。


研究者由此認為,延遲滿足可以反映孩子的自控能力,而自控力則足以影響孩子未來的成敗。


在這個實驗的影響下,不少家長紛紛開始進行延遲滿足的實踐:


孩子想吃冰淇淋了,爸爸腦內頓時響起「延遲滿足」的警鐘,決定堅持半小時之後再給。


孩子想買機器人,媽媽馬上想起「延遲滿足」準則,告訴孩子:下次過節的時候才能買。


孩子想看動畫片,媽媽謹遵「延遲滿足」,跟孩子商量:練一頁字才能看哦。


這完全是假的「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大人延遲滿足寶寶的願望」。正所謂「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這種簡單粗暴的強制延遲,恰恰是在剝奪寶寶的滿足感,增加了他的匱乏感,可能會造成不良的後果:


不敢去要:


相信我們很多人就是這麼走過來的:在經歷過被一次次拒絕的場景,逐漸「自覺」地不去提要求,壓抑自己的願望,最後變成別人口中「懂事」的孩子。


拼命地要:


有的孩子,平時不許吃糖,一旦家長不在,會瘋狂地吃下很多糖果。一如小時候不允許穿裙子,長大後為自己置辦滿滿一衣櫃長裙、短裙的「中年少女」們。


討好要:


在被反覆告知「寫完作業才能看電視」「這周乖乖才能買滑板車」之後,「我只有順從爸媽,做個乖寶寶,才能被『滿足』」的規則已經悄然埋進孩子心底。



可以說,錯誤的「延遲滿足」是家長的強制幹預、替寶寶控制欲望。不但無法鍛鍊孩子的自控力,還會磨滅孩子們處理情緒、獨立思維的能力。


真正的延遲滿足:提供自主權


真正的延遲滿足法,是讓孩子自己逐漸形成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


寶寶之所以在1歲之後常常變身「小惡魔」,就是因為他們開始有了自主的欲望。在他們的能力範圍內,允許他們決定一些事情,達成自己的願望,才能慢慢發展出自控力。


畢竟,只有當孩子不「餓」的時候,他們面對「誘惑」才會慢條斯理,有耐心思考。只有先嘗到滿足、自主的感覺,孩子才不會事事心急火燎。


原則1:別讓孩子成為飢腸轆轆的「餓狼」


對可以滿足的事物,家長一定要儘量滿足孩子。哪怕手頭上想「延遲」,口頭上也應該勤快些:


寶寶想吃餅乾了是吧?媽媽看看,還真到了吃東西的時候呢。可是媽媽的手不乾淨,你等我洗個手,馬上就給你拿,好嗎?


有的家長或許會表示反對:「能滿足的都滿足?那還有沒有規矩了?小孩冬天非要吃冰淇淋,也去滿足他嗎?」


這就涉及到下面第二個話題了。


原則2:「延遲」標準要統一


對於不能滿足的,家長要堅持原則,但要注意統一口徑,不能一個家長一個說法,更不能隨口哄騙寶寶。


當然,無法「滿足」的寶寶肯定會傷心、憤怒。面對「化身惡魔」的寶寶,家長們應當溫柔地對寶寶的情緒表示理解,然後堅定地表達自己的立場,並用寶寶聽得懂的方式解釋給他聽。


比如,「天冷,不能吃冰淇淋!」對寶寶來說太過抽象,不如告訴他:


天氣很冷,所以寶寶穿了很多衣服保護自己不生病。但是寶寶肚子裡面的腸胃沒有辦法穿衣服,如果碰到很冷的冰淇淋,它就會生病噢。然後寶寶就會開始肚子痛,不停地上廁所。



一開始,寶寶可能會沉浸在憤怒的情緒中,無法接受父母的解釋。這時候父母更應該緊緊地抱著孩子,溫柔地幫他從情緒中平靜下來:


爸爸/媽媽知道你很想吃冰淇淋,現在沒法吃,所以很生氣。等天氣變暖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和你一起吃冰淇淋了。你想吃什麼口味的呢?


最後拋出的問題,既是讓寶寶的注意力從負面情緒中轉移的小手段,也是對下一次滿足的承諾。


原則3:別用不兌現的延遲滿足,斷自己的後路


假如父母給予了延遲滿足的承諾,請一定要及時兌現,不能隨口說完之後就忘記了。


否則,等天熱的時候,沒有吃到冰淇淋的寶寶會認為與其「延遲滿足」,不如想辦法撒潑打滾,趕緊吃到冰淇淋再說。


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相信寶寶會有自己的成長。但是,寶寶的自控力到底怎麼才算好,其實沒有統一的標準。


即使同樣的事物,對不同孩子的吸引力也不一樣。「明天再看《小豬佩奇》」對喜愛佩奇的忠粉寶寶來說簡直令人抓狂,但對沒那麼喜歡的孩子可能不算什麼。


因此,家長們也不應該拿孩子對某一樣事物「延遲」的程度做對比哦。


畢竟,當原本靠「本能」驅使的寶寶能夠耐下性子,學會等待,就已經很棒棒了呀!


如果說自控力是寶寶成長的「內力」,那麼免疫力就是保護寶寶的「金鐘罩、鐵布衫」了。


母乳中富含的乳鐵蛋白,是寶寶修煉「金鐘罩、鐵布衫」的靈丹妙藥。它有助於抑制有害菌生長,還能幫助寶寶進一步提高免疫力。


對於混合餵養來說,美贊臣提示寶媽們可以為寶寶選擇一款科學添加DHA的配方奶粉,藍臻3段配方奶粉,含20倍^乳鐵蛋白,MFGM#乳脂球膜+DHA,獨特益生元組合PDX+GOS,守護寶寶的快樂成長!


相關焦點

  • 孕吐越嚴重,說明寶寶越聰明?別迷信,聽聽專家的科學解釋
    前不久,小區裡有個老奶奶,看到一個女孩孕吐很嚴重,開心的說:老話說寶寶聰明健康,媽媽才吐得厲害,這家人真有福氣……在生活中,當女人懷孕時,懷孕反應可能非常強烈,面容扭曲,全身無力,吐得昏天暗地的。這時,旁邊總有人說:「沒關係,孕吐越嚴重,孩子就越聰明和健康,這是好事!忍忍就好了。但真的孕吐越嚴重,胎兒就越聰明?別迷信了,聽聽專家的科學解釋吧。為什麼會出現孕吐現象?
  • 想要寶寶越長越漂亮,這三個錯誤習慣家長千萬別做
    寶媽們的目光可都長遠著呢,本家寶寶不僅要現在好看,還要越長越出眾,將來成為男神女神。,曾做過或者說現在正在做這三件事:◆ 剃光頭、剃眉毛,毛髮越長越多大多數的父母都有這樣一個錯誤的認知,那就是寶寶的胎髮要隔一段時間就剃光,這樣寶寶新生的胎髮才會更好,可是,果真是這樣嗎?
  • 別讓寶寶這樣睡,不僅越睡越「醜」,還影響健康!
    寶寶出生後,媽媽為了照顧他們,可以說是一天24小時不離身,餵奶、換尿布、哄睡,都是親力親為,就是希望他們能夠平安健康地成長。不過,對於寶寶睡覺這件事,我有話說。寶寶身體發育快,而睡眠是他們身體發育的催化劑,所以媽媽不光要把寶寶哄睡,還要讓他們睡得好。
  • 想讓寶寶越長越美,這五條千萬別做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越來越漂亮(帥氣),所以一些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變美偏方」在民間盛行多年。如果只是奶奶輩被蒙蔽雙眼就算了,眼看著很多年輕的爸媽也深信不疑時,作為一名90後的少女媽媽表示真心不能忍!請不要再用這些「變美偏方」傷害孩子了。想讓寶寶越長越美,這五條千萬別做。
  • 家裡越亂,寶寶越聰明!你信嗎?
    記得有次去朋友家,進門前朋友再三說:「家裡亂,沒來及收拾,別介意」。進門後才發現,她家絕對可以用「無從下腳」來形容。朋友尷尬的說:「家裡有孩子,沒辦法,太亂了」。我簡直太理解她了。自從有了娃,根本不希望有外人來家,光收拾屋子就累半死,關鍵是整潔不了多會兒,馬上被娃弄的原形畢露。
  • 越自律的媽媽,往往生出來的寶寶就越聰明,別不信,有科學依據
    曾有研究表明,懷孕期間的女性,越自律,身體保持得越好,往往生出來的寶寶就越聰明。這種身材的孕媽,往往生出來的寶寶會很聰明,別不信,有科學依據加利福尼亞大學曾和其它大學一同組成了研究科學團隊,專門研究這個問題,並且找來了1萬6千名女性作為實驗的標本,測量三圍數據,並且通過實驗來測試女性的智商,然後通過數據進行分析整理,最後得出結論。
  • 這五種牛奶,寶媽別給寶寶喝,越喝傷害越大!
    牛奶是寶寶成長所必需的食物。但是,家長在給寶寶餵奶時經常會犯一些小錯誤,導致寶寶不能充分吸收牛奶營養。尤其是0-1歲的嬰兒,其身體發育仍處於關鍵時期,不要讓錯誤的牛奶飲用方法傷害寶寶的身體。根據研究,以下五種牛奶可別給寶寶喝,越喝越受傷! 1、用微波爐長時間加熱的牛奶。
  • 寶寶身體的這些部位越髒越健康,媽媽「懶」一些寶寶會少受罪
    文|秘籍君寶寶剛出生時真的很醜,可是寶寶都有神奇的魔力,一天一個樣,簡直就像變魔術,可是如果美美的寶寶滷門上有黃黃的東西,你還會覺得寶寶美嗎,可愛嗎,是不是有種想要幫寶寶清洗乾淨的衝動了?可是你知道嗎,寶寶身體的有些部位越髒寶寶越健康,如果你太勤快,給寶寶洗的太勤,寶寶很有可能要受罪了。一、肚臍寶寶的臍帶還沒有長好脫落的時候,看著非常髒,而且也非常醜,有的時候媽媽就開始手癢了,非要給寶寶清洗乾淨,可是誰知道導致寶寶肚臍發炎化膿了,寶寶哭個不停。
  • 寶寶為什麼越長越黃?輔食添加有講究,爸媽們可別大意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寶寶身體發育所需要的營養也會越來越多,而單單地給寶寶餵母乳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的身體發育了,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給寶寶添加輔食了。、南瓜、紅薯等等,這些輔食給寶寶吃下去之後,寶寶就會出現越長越黃的情況。
  • 寶寶不愛刷牙,怎麼辦?這樣培養,讓寶寶越刷越上癮
    相反,不刷牙容易長蛀牙,有了蟲蟲牙齒就會壞掉,就不能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牙齒會變黑,變得不好看。可以適當地給寶寶灌輸刷牙的重要性、買一些有關刷牙的繪本回來引導,由寶寶自己選擇要不要刷。2、家長的過度緊張,讓寶寶對刷牙有恐懼心理朋友小連,一看到女兒瑩瑩不喜歡刷牙,就特別緊張,因為瑩瑩什麼都好,就是不愛刷牙,讓她很苦惱。生怕孩子真得長蛀牙,影響健康和美麗。瑩瑩一不願意做,採用的方法就是責備、說教,為什麼不好好刷牙,能不能配合媽媽認真刷牙,叫你刷牙是為你好。
  • 兒童發展心理學——延遲滿足實驗
    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一顆軟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則表現得比較固執、虛榮或優柔寡斷,當欲望產生的時候,無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馬上滿足欲望,否則就無法靜下心來繼續做後面的事情。換句話說,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遠遠高於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二、具體實驗 20世紀70年代,在Walter Mischel的策劃組織下,美國史丹福大學附屬幼兒園基地內進行了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
  • 1歲寶寶越吃越瘦,兒科醫生:4種輔食不能碰,坑娃,家長別大意
    一問才知道,婆婆一直給寶寶喝米湯,還說:「米湯養人,好消化還不上火,比你那米粉強多了」。張姐頓時氣不打一處來,怪不得體檢寶寶的體重不達標。 1歲寶寶越吃越瘦,兒科醫生:4種輔食不能碰,坑娃,家長別大意 1、米湯 過去喝不起奶粉、米粉,老一輩就用米湯餵寶寶
  • 被誤解的「延遲滿足」教育
    那個所謂「忍得住的孩子有更多糖吃」的試驗一度在網絡上被大量轉發,很多父母因此得出結論:要想將來更成功,現在就要訓練孩子控制欲望。由此延伸出許多討論:小嬰兒哭泣的時候要不要馬上抱?孩子要一個玩具要不要馬上買?當孩子提出一個要求,如果你有能力滿足,那麼要不要馬上滿足?
  • 這4種行為讓寶寶越長越醜!您家寶寶中招了嗎?
    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社會,很多的父母都想讓孩子繼承和發揚自己的先天優勢,越長越漂亮讓父母更加驕傲。但是卻有人不知道,一些不良的習慣會影響孩子的顏值。如果不注意糾正會讓孩子越長越難看,從而讓父母的願望不能實現,也影響孩子的身心成長。
  • 小孩子入睡不是很快的嗎,為啥我家寶寶越哄越精神?
    老公下班回家了就跟大爺一樣,好不容易要他哄下孩子就知道傻乎乎抱著「哦哦哦」,要不就像只笨鵝一樣左搖右搖,話說我家寶寶睡覺也真是折磨人,想起來就頭疼!有人說帶孩子有多輕鬆多輕鬆,這話我是不信的,每天從早晨起床到晚上收拾完躺床上沒有一刻不是在打仗。伺候完小的伺候老的,一天下來真是精疲力盡,如果寶寶睡覺還折騰半宿,那種滋味真是沒地兒說。
  • 寶寶身上3個地方越「髒」越健康,寶媽別亂洗,再愛乾淨也不行
    ,快躺著吧,給新生兒洗澡講究多著呢,你可別亂來。」寶寶身上3個地方越「髒」越健康,寶媽別亂洗的狀態,絕對不能洗。三、耳朵最後寶寶的耳朵也不能隨便清潔,寶寶出生後耳朵的確會有很多耳屎,但即使是如此,寶媽們也不能隨給孩子掏耳朵。
  • 為什麼媽媽越勤快,寶寶說話越晚呢?答案扎心了
    醫生檢查過了,寶寶發育也正常。真是想不明白,我可是天天陪著他啊,照顧得也盡心盡力,寶寶為啥還是說話晚?」據我所知,君君是個非常聰明又勤快的媽媽。生完孩子,擔心婆婆照顧不好,她就辭職全職在家帶娃。我們見過面,她是個乾淨利落的女人,把寶寶也照顧得白白胖胖、乾乾淨淨,可以說是一個相當勤快的寶媽了。可是,為什麼她這麼周到地照顧寶寶,寶寶還是比同齡人說話晚呢?
  • 兒科醫生:還不到3歲的寶寶,這四種輔食別吃,越吃越容易積食
    但寶媽們也需要注意:添加輔食有講究,不能亂給孩子吃。前段時間閨蜜小楊的寶寶豆豆被送進了醫院,原因就出在輔食上。小楊是一位90後寶媽,平時會看一些兒育兒方面的書籍,在豆豆滿6月齡後開始添加輔食。小楊先是給豆豆吃了含鐵米粉還有少量的肉泥,隨後給豆豆添加不同種類的蔬菜水果泥。
  • 寶寶不到2歲,這3類「食物」家長別餵了,越吃脾胃越虛弱
    寶寶不到2歲,這3類「食物」家長別餵了,越吃脾胃越虛弱說到適合剛出生孩子的食物,相信不少人都是知道的那就是奶水。但孩子不可能一直吃奶水,當孩子成長到一定年紀時,奶水中的營養就滿足不了孩子身體成長所需了。
  • 寶寶越說越聰明!教你輕鬆和寶寶交流
    寶寶越說越聰明!教你與0-3歲寶寶對話的要領!當寶寶還在嬰兒期的時候,你就應該跟他對話,哪怕你是在自言自語!寶寶3歲前的說話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呢?怎樣教寶寶說話能促進大腦發育呢?寶寶一般出生一個月左右,才能區分人的聲音,但在此之前,媽媽還是應該經常跟寶寶對話,不斷刺激寶寶的語言神經。這種刺激不僅有助於寶寶的發育,還能穩定寶寶的情緒。怎麼跟寶寶對話這個時期媽媽還不能跟寶寶交流情感,即使媽媽不願意自言自語,至少在換尿布的時候主動跟寶寶說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