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為什麼不結婚?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今天,

關於結婚率創十年新低的消息

衝上熱搜

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數據,

從全國範圍來看,

2018年結婚率僅為7.2‰,

這個數字創下了近十年來新低。

那麼,

這屆年輕人是怎麼想的?

是主動單身還是被迫單身?

越來越晚——初婚年齡創史上新高

北大博士學歷、身高1米72、在高校任教,於曉楠從小到大都是眾人眼中的「天之驕女」。可隨著她的年齡邁過30歲直逼35歲,她明顯注意到父母對女兒的自豪感開始持續下降。他們發動一切關係給家裡這個「黃金剩女」安排相親。曉楠苦笑著說,「可能爸媽覺得好不容易攥了一手好牌,卻要砸在手裡了。」

在高校裡,大齡未婚女青年並不少見,很多人經歷了從本科、碩士到博士的求學路,當終於走上了很多人羨慕的「人生巔峰」後,環顧四周卻發現自己的人生同行者所剩不多。

於曉楠覺得自己對另一半的要求並不太高,「起碼要能跟我聊得來吧,要愛讀書吧。」她自己家境不錯,父母已經給她買了車,準備了房子,甚至發話說,「如果男孩子對你好,房子車子都可以不要」。

但曉楠覺得婚姻應該要勢均力敵,「兩個人各方麵條件要差不多,這樣彼此心裡都不會失衡,兩個人的三觀也不會差距太大」。

「人們都覺得高校裡人才濟濟,但我入職後發現,其實很多優秀的男老師早就『名草有主』了。」於曉楠經歷了多次相親後發現,雖然看上去學歷高、工作也體面,但因為年齡偏大、自身要求也較高,加之交際圈很小,在高校找到合適對象的機會也大大減少。

「現在的平均初婚年齡是有史以來最高的。」原新說,最新統計全國平均初婚年齡25~26歲左右,其中城市達到26~27歲,農村大約在25歲。

從全國來看,目前結婚年齡集中在24歲~30歲之間,這部分人出生於1989年~1995年,而這幾年的絕對出生人數本身就較前幾年在減少,「結婚的人少了自然結婚率就下降了,這是一個基本原因」。

究其背後的原因,在於全社會普遍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女性,現在高校中,本科、碩士學歷的女性已經佔一半左右,博士階段女性佔比接近40%。」原新說,推遲婚齡、晚婚晚育成為一個普遍現象。

一組數據直觀地說明了女性婚姻觀的變化:

1990年,30~35歲的女性中,未婚只佔0.6%,而到今天,未婚佔到7%;而35~40歲的女性未婚佔比則從0.3%增長到4%左右,「都增加了10倍以上」。

近日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呼籲修改婚姻法,將男女法定結婚年齡下調至18歲,以此來挽救持續走低的結婚率。原新認為,這種做法並不會產生實質性的效果。目前婚姻法已經規定了,大學期間只要達到法定年齡即可結婚生子,但現實情況是,作出這樣選擇的人依舊是極少數。

主動「剩」下——「獨性很強」的年輕人

1981年出生的劉豪是很多人眼中的優質「剩男」。

劉豪家境殷實,在天津的城市核心區擁有3套房產,其中兩套是「一位難求」年年看漲的「頂級」學區房。他有一份國企的穩定工作、沒有不良嗜好;天天健身,擁有同齡人中難得的完美身材。

劉豪理想的另一半要有甜美的長相、溫柔的性格、和諧的家庭。「聽上去要求不高啊,可我給他介紹3個女孩,都無疾而終。」他的表姐氣呼呼地說。

第一個女孩比較靦腆,兩人見面後聊了幾句,女孩就開始時不時地低頭看手機,劉豪覺得要麼就是對自己沒興趣,要麼就是沒什麼禮貌,頓時沒了好感,相親現場變成了兩個人面對面玩手機。

跟第二個女孩見面後,雙方都跟介紹人表示對彼此有好感,互留微信繼續聯繫。結果,那個女孩每次回消息的速度慢得讓劉豪抓狂,「有時候隔一天才回復。」劉豪約她周末出來玩,女孩回復,「我愛睡懶覺,周末一般都要睡個大半天,晚點再約。」幾次下來,劉豪有點生氣,「怎麼她只考慮自己,一點都不在意別人的感受呢?」

劉豪和最後一個女孩聊得挺愉快,結果約會了沒幾次就分手了。原因是女孩養的狗生病了,兩人在給狗治病上發生分歧,吵了幾句,劉豪覺得自己一片好意沒人領情反被埋怨,女孩覺得男生在現實中說話態度粗暴,跟微信聊天簡直不像一個人,最後不歡而散。

他的表姐評價說,「別看他都38歲了,其實還是個沒長大的孩子。」而他自己倒也覺得無所謂,每天下班先健身,回到家父母把飯菜都做好了,晚上打打遊戲,跟朋友微信聊聊天,「一點也不覺得無聊啊」。

和劉豪一樣,這些眼下本該進入婚姻生活的年輕人,恰是獨生子女一代。原新認為,這些年輕人生來就是家庭的中心,因此表現出「獨性很強」的特點。

這種特點反映在文化上就是個人主義,「個人主義並不等同於自私,我們看到在國家遇到災難等困難時,很多90後年輕人特別踴躍捐款捐物。」他認為:

這些年輕人身上的個人主義是指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追求舒適、自由、自我的生活方式;他們有享受當下、只對自身負責的生活態度。同時,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關愛別人以及對家庭的責任心等。

通信方式變化和娛樂方式的多樣性,都在加劇這種「獨性」。在這個一根網線就能聯通全世界的時代,通信方式越發智能化,反而導致人們面對面的溝通越來越少。

與此同時,現代生活娛樂方式也越發多樣性,特別是在大城市裡,有無數種選擇可以填補空餘時間。這也給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一種感覺:不一定非要有家庭,才能享受家庭帶來的生活樂趣。

日益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顛覆了人們「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整個社會也在走向包容,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都能被大眾所接受。不結婚也並不意味著沒有同伴,大家已經見怪不怪,「過去人們在小集體裡還有道德約束,現在越是大城市越開放,誰也不管誰。」

被迫單身——房價高、就業壓力大、生活成本高

江西人林文浩研究生畢業,在上海一家保險公司工作了5年,工作業績考核的壓力大得讓他喘不過氣來。他努力工作攢錢的速度,遠遠趕不上上海房價飆升的速度,令人目眩的天文數字讓他望而卻步。

更讓他覺得高不可攀的,是上海姑娘的擇偶標準:有房、有車、有穩定工作,還有一點更重要——上海戶口。

在中國現代化程度最高的上海和北京兩個國際化大都市,戶口問題成了一些年輕人邁向婚姻的一道坎兒。

自稱北京大妞的郭美潔從小就被父母灌輸了這樣的觀念:咱家不缺房、不缺錢,找對象就找北京人。用她爸爸的話說,哪個老北京家裡沒有幾套房?找個北京人,離父母近,小兩口根本不需要奮鬥就吃穿不愁。

33歲的郭美潔上大學時就獲得出國交換學習的機會,讀完研究生回國在一家外企駐中國總部工作,剛入職時月收入就有兩萬多元。她常和好友去吃飯、逛街、購物,一有假期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自己生活得挺好,不能因為結婚降低現有的生活品質吧?」

婚姻的門檻隨著中國城鎮化程度的提高,無形中也在水漲船高。經濟發達地區生活成本相對較高,房價飆升更讓越來越多年輕人「望婚卻步」。無房、無車、無錢都成為婚姻的羈絆。這些經濟欲求的增加,迫使很多年輕人必須積累一定的財富才能考慮婚姻。

此外,原新還提到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的問題。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長達30年時間累積了3000萬以上的「剩男」,「從婚姻的角度說,這批人天生就缺少相對應的另一半」。

如果婚戀市場有「鄙視鏈」的話,那麼大多數「剩女」往往是高知、高收入,處於「鄙視鏈」的頂端;而「剩男」則往往是學歷和收入都較低,處於「鄙視鏈」的底端,這兩組人群從根本上就不太可能匹配。

面對結婚率一降再降的現狀,不少專家認為這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沒有必要過多擔心。在原新看來,無論是晚婚還是不婚,都是年輕人從自身實際出發作出的選擇,社會應多尊重,給年輕人更多選擇空間。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胡春豔

來源:中國婦女報

相關焦點

  • 九零後婚姻為什麼有些人不願意結婚
    九零初的都已經奔三了,卻還有一大堆沒有結婚的,於是天天被家裡逼婚或者趕去相親,同樣的命運一樣降落在了九零末代的人,至今為止,所有的九零後都已經成年了。當大部分的九零後還是單身並且表達出晚一點結婚或者是不想結婚的想法,他們的父母就要開始擔心起來了,當然了。
  • 人為什麼要結婚?結婚有什麼意義?
    就是人為什麼要結婚?小編最近在追一部很虐的劇,《香蜜沉沉燼如霜》錦覓和旭鳳終於在一起了,幸福到不真實的三口之家。可憐的潤玉始終看不到身邊的鄺露,要孤獨地度過漫長的一生了。原來每個人都是不完整,遇到所愛的人即是另一半。愛,讓我們變得完整。畢竟,沒有愛的人生太孤獨,太寂寞。戀愛是激情,婚姻是陪伴。大約明白為什麼要結婚了。願幸運如你,可以和所愛之人閒雲流水度此生!
  • 為什麼同性戀就不該結婚?
    李先生說,他剛開始以為只是這些偏遠地區會搞這樣駭人聽聞的事情出來,結果發現,其實所有人都是這樣。現在的人談論婚姻,都不管你們是不是想一起過日子,只是為了結婚而結婚,那和這些搞冥婚、換親的人有什麼區別呢? 再看看每天都會出現在新聞裡的各種奇葩婚俗。儘管網友惡評一片,但也抵不住這樣的解釋:「鬧伴娘這是習俗,我們就搞個婚禮,沒什麼別的意思。」
  • 為什麼不想結婚的人越來越多了?心理學家:不結婚有兩大好處
    在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的雙重作用下,結婚生孩子,是大部分人一生都會經歷的。那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想結婚了呢?心理學家總結了兩個原因。可見,很多年輕人一想起結婚之後的壓力,就知難而退了。2、精神需求容易滿足人為什麼會結婚?除了繁衍後代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愛情。愛情可以滿足人的精神需求,我們人是群居動物,需要和外界接觸,需要愛人和被人愛。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結婚?」不婚主義的呼聲越來越高!
    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也越來越開放,很多人會選擇不結婚,成為一名不婚主義者。他們不再受傳統的制度約束,而是選擇更加自由自在、獨立的生活。其實現在不婚和恐婚的人越來越多,並不是很難見到。這些人之所以選擇不結婚,主要的就是因為個人理智的選擇。為什麼不婚主義者越來越多了?社會學家:理智的選擇!
  • 結婚的意義是什麼,人到底為什麼要結婚,你是否真的領悟到了
    結婚的意義是什麼,人到底為什麼要結婚,你是否真的領悟到了在我們的人生中,到了一定的階段就要上學,上學後到了一定的階段就要工作,工作後到了一定的階段就要談戀愛,談戀愛到了一定的階段就開始談婚論嫁,每個人這些階段的持續時間都不一樣,每個人在這些階段上做的事情也不一樣
  • 這些結婚的禁忌好多人不知道
    我們在結婚的時候,我們中國人的婚禮上面有好多的習俗,這些習俗有些是禁忌,這些禁忌還會在我們不知道的時候發生一些不吉利的事情,究竟哪些是結婚的禁忌,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我們在結婚的時候,特別是婚禮的當天,我們娘家人會選擇朋友或者的是自己的親人,讓他們在新娘結婚的時候去送新娘出嫁,送新娘出嫁的時候我們一定的要記住,有些人不管在怎麼親,他們是不能在新娘結婚的時候送新娘出嫁的。
  • 日本人為什麼不願意結婚?
    漸漸形成的加班文化,讓早出晚歸成為社畜成為一種習慣,而為了事業延遲戀愛結婚的人開始越來越多,一些人開始對生育、建立家庭產生牴觸的態度,同時,由於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單個勞動力的價值也開始下降,多生孩子帶來的人口紅利開始稀薄化,各種原因綜合下,少子化的土壤就此誕生。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想結婚了?「不婚者」4條理由,我無言以對
    男性25周歲、女性23周歲以上初次登記結婚,就屬於晚婚。可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開始把自己結婚的時間拖得越晚越好,甚至乾脆選擇不結婚。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想結婚了?「不婚者」4條理由,我無言以對。而月薪達到30k以上的人,則都在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在茫茫人海中尋找「真愛」!這些「晚婚者」中,80%的年輕人給我的回答都是:沒錢結婚。他們表示,如果自己沒有經濟實力,那麼就不敢輕易考慮結婚。一場婚禮的花費足以讓一個只有微薄積蓄的年輕人掏空腰包,而結婚後還會有更多的花費開支。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寧願單身也不結婚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寧願單身也不結婚了,看著身邊的剩男剩女越來越多。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單身著也不結婚呢。1、 單身自由單身最大的誘人之處,就是自由。2、 結婚壓力大年齡越大發現越害怕結婚,首先找對象結婚就不容易,一年相親幾十次,錢沒少發,時間和感情也投入很多最後換來的都是不合適。失敗久了感覺還是一個人挺好的,根本就不敢在奢望戀愛了,實在太辛苦太煎熬了。
  • 人到底為什麼要結婚?結婚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從前不懂為什麼結婚,只知道我喜歡你,就想和你在一起,那時候的時光很美,日子很長,我們每天都過得自由自在的。時光的愜意讓我們忘記了生活本有的煩惱,我們每天膩歪在一起,不是重複的說這情話,就是相互擁抱著等時光靜悄悄的從我們身旁溜走,我不懂為什麼會那樣,只是感覺很美好。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都害怕結婚?
    其中很多女性討論的最多的內容就是結婚的可怕,整個朋友圈充斥著恐懼婚姻的氣氛,讓我這個鋼鐵直男對整個男性群體都產生了懷疑,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洗澡的時候不愛用沐浴露算不算渣男。思考許久,終於有了一些心得。那麼今天我們就著重探討一下,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恐婚。
  • 人為什麼要結婚,結婚的目的是義務還是責任?讓過來人告訴你
    原創|曉月詩情生活人為什麼要結婚,結婚的目的是義務還是責任?讓過來人告訴你「我為什麼要結婚?「結婚的意義是什麼?」在現實社會中對此類問題進行認真思索再決定結婚的人似乎不是很多。結婚的意義究竟是什麼,通過以下四方面的敘述就能管窺一二。結婚是一種選擇,當你厭倦孤單了,當你不再放縱了,當你想要一個歸宿了,那麼你可以結婚了。結婚是一個過程,至少大部分人都應該經過這個過程,如果你想永久擺脫孤單的話,否則你終究會迎來分手。
  • 40歲的陳喬恩,為什麼還不結婚?
    陳喬恩作為偶像劇女王,是陪伴大多數女生成長戀愛的,而如今,已經到40歲的年紀,她仍舊還是沒有結婚。到底是為什麼,40歲的她,為什麼還不結婚呢。這些境況,或許也讓太多人焦慮苦惱。可在她看來——「「剩女」是一個非常狹隘的說法。總有一些不相干的人,比我自己還要在乎我的狀態和我的年齡。」
  • 為什麼很多女性不結婚?劉品言解答:還沒有遇到想結婚的人
    記者李欣容/臺北報導  夏騰宏、劉品言在《未來媽媽》中談到關於獨立女性孕育觀念,劉品言提到懷孕需要的是精子,而不是需要性關係,也拋出「生小孩的前提到底是要擁有『愛』還是擁有『家』」的問題,認為現在很多女性並不是不結婚
  • 林志玲結婚惹爭議:國民女神為什麼不選國人,而嫁給一個日本人?
    01昨天的志玲結婚的消息確實讓大眾難以置信,其實讓他們不相信的,並不是說林志玲結婚,而是說林志玲嫁給了一個日本人。在這樣一個風口浪尖上面,林志玲嫁給日本人確實會引發大眾的不滿,很多人都說為什麼放著好好的中國人不嫁,卻偏要嫁一個日本人。很多大眾甚至在一些社交平臺上面的公開發洩自己的不滿,其實婚姻這些事情的話,並不是說你看到的就是事實的真相。
  • 你為什麼還沒結婚?|觀影:日劇《不結婚》
    好友當初嫁給了非常符合預設條件的人,結果最近丈夫生意破產,她不得不出來打零工補貼家用。這時,她才發現自己更愛的是丈夫本人,而不是當初重視的結婚條件。找到自己喜歡的人,因為這份感情願意去面對不確定的人生,或許這才是結婚理想的「起因」。當千春聽到朋友如此真切的感悟,她覺得不應該勉強自己。
  • 現在年輕人:不結婚不生育不買房為什麼呢?
    「我跟男朋友分手了,因為他要求我畢業一年之內就要跟他結婚,但我不想結婚」。和劉夢有相似想法的年輕人不在少數。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數據說明,從全國範圍來看,2018年結婚率僅為7.2‰,這個數字創下了近10年來新低。
  • 為什麼陰曆六月不結婚
    陰曆是一種民間傳統說法,就是農曆的意思,在選擇結婚日子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有著陰曆六月不能結婚的禁忌,那麼這到底是是為什麼呢?除了陰曆六月之外,還有其他結婚日子的禁忌嗎?一、為什麼陰曆六月不結婚 根據民間的結婚禁忌六月是不能結婚的,可以用一個成語來解釋:「青黃不接」。
  • 看完這些你就知道為什麼現代人不想結婚了
    現在社會上出現的單身人群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多人不想結婚。父母開始著急上火,給你安排各種相親對象。如果是在父母那個年代,相親是最快捷的找對象方式。可是現在很多人相了一個又一個就是不滿意。究竟為什麼單身人士越來越多呢?為什麼連有對象的也都不想結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