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好,我是文瑟。
最近發生了一件讓人惱火且無語的事件。河南平頂山一中一名高考生,在考試現場「撕毀」了兩名同學的答題卡。
網上疑似是同一考場考試的同學反映:在理綜考試結束不到5分鐘時,突然聽到前方老師大喊:「你在幹嘛?」然後一位女生已經把後桌答題卡給撕了,在老師的控制下,她依然掙扎著把右桌的答題卡也撕了。
真是意外驚險的經歷,高考的壓力已經夠大的了。然而還有人在爭分奪秒的考試現場做出這種「瘋狂」的舉動,然而這人不是陌生人,就是自己的同班同學。
高考有多重要大家都知道,一旦有什麼差池閃失,18年的寒窗苦讀,無數個挑燈夜戰的夜晚就付諸東流了。然而,一些人卻在考場情緒失控,蓄意撕毀同學考卷,這無異於毀了他人的「人生」。
而且這人,是和你每天見面,共同奮鬥的同班同學。
就當我以為這樣的事情聳人聽聞,聞所未聞的時候,看到網友們的評論,我才知道原來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
2、
有網友就表示:有人在參加美術藝考時,故意在自己的畫背面塗顏料,這樣交卷的時候,畫面背後的顏料就會毀掉下一個人的作品。
所以,在你參加考試的時候,你不止要思考要如何完成作品,還要防範他人如何「中傷」自己的作品,在考場上要處處小心防範別人。
還有人表示:自己的老師在考中國美術學院的時候,因為畫太快了,就先去洗涮筆筒了。但是回來卻發現畫上被人潑了髒水,周圍沒有一個人抬頭看,然後他用白顏料蓋上,重畫了一遍。
除了美術類考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考公務員的同學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
雲南一位考生在公務員考試時,所在考場有個女同學考試時間到了,還沒有塗完答題卡,監考老師按規定收了她的答題卡。
這位女同學情緒比較激動,開始央求監考老師讓她繼續塗卡,但是監考老師堅持原則,堅稱不能繼續塗卡。突然,女同學開啟了「崩潰」模式,爭搶答題卡,結果將考場其他考生的答題卡損毀了。
下面這位舍長的行為,更是讓人細思極恐:
一網友表示,自己考英語六級,學校聽力是要戴耳機聽的,她在晚上睡覺前檢查了耳機設備,確認無誤後睡覺,結果第二天時間太急就沒再檢查,結果發現少了一個電池,後來才知道是宿舍舍長弄的。
因為她考試前一晚通宵學,而且其中一個舍友睡覺翻身的時候看到她在動她的耳機。一開始網友質問她的時候她還不承認,後面實在繃不住了就哭著求她別告訴輔導員。
當我翻過這些網友的評論後,我立馬深深地吸入一口氣,為什麼人心居然會惡到這種地步?而且他們,恰恰都是一起奮鬥、一起考試甚至是一起生活的密友。
此時,我想起東野圭吾在《惡意》中說的一句話:
「有些人的恨是沒有原因的,他們平庸、沒有天賦、碌碌無為,於是你的優秀、你的天賦、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
這句話恰如其分的表達了一些人之所以對「身邊人」下手的不平衡心理。
有些人,他們恰恰利用了同學、朋友對他們的熟悉和信任,利用了大家自覺對考試規則的遵守。不惜「以身試險」,也想破壞他人的前程。
3、
心理學上有種效應,叫「螃蟹效應」。什麼意思呢?
就是把一隻螃蟹放進水桶裡,任何一隻螃蟹都可以憑本事爬出來。但是如果放上很多隻螃蟹,就一隻也爬不出來。為什麼?
因為在下面的螃蟹,會拼命拽住往上爬的螃蟹——我好不了,你也別想跑。
所以,有些人就是出於自卑,心理不夠強大,產生了嫉妒別人的心理。他們無法面對自己的困境和失敗,於是越想越歪,遷怒於別人,徹底走進了深淵。
而這個別人,往往不是陌生人。恰恰是總是在身邊的人,會觸動你那一根敏感的神經。
所以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不能容忍一個身邊人的晉升。」這就是人心矛盾而諷刺的地方。
生氣的朋友或室友在家裡
這種不良的心理,不止害人更害己,最終也只會毀了自己。
我認為,有些許嫉妒的心理其實是人之常情,但是我們應該正確面對這種心理狀態,把不適化為動力,多向優秀的人指教學習,這才是面對情緒的正確態度。
放下執念,修煉自己,一定會迎來更廣闊的天空。
而在生活、工作和人際交往上,有句俗話說的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面對熟悉的「身邊人」,我們也要學會保護自己,尤其是遇到重要事情不可全然交付他人,即使是親密的同學朋友,也要多留一份心眼,多一份警惕,多一份當心。
不留給別人可乘之機。這也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應該學習的「自保手段」。
共勉。
大家對這類的事件怎麼看呢?有人有遇到過這類事情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呀。
我是文瑟,一個理性又不失溫暖的90後,關注我,和我一起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