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和歷史罕見的汛情等嚴峻考驗,全省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切實把項目建設作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有效抓手,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災後恢復重建和經濟社會發展。
◈ 一是著力強化政策支持。制定「六穩」「六保」工作方案,出臺一系列紓困惠企措施,推動項目和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持續完善政策工具箱,研究出臺了5G、人工智慧、生物基新材料等專項產業政策。
立足我省實際,研究制定承接國務院用地審批權委託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促進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多項措施,為項目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 二是著力推動項目落地。按月組織貫徹「六穩」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全年14批集中開工2376個項目。年初疫情期間,通過線上傳送會籤方式,國鐵集團與省政府聯合批覆合肥西站初步設計。採取容缺受理、先行審查等方式,依規高效審批阜陽至淮濱高速公路安徽段、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引江濟淮蜀山複線船閘等一批重大項目可研報告,為項目開工建設創造條件。9月份,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啟動實施穩投資百日行動。
全年編制下達三批省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堅持月簡報、季通報,全力推動項目早開工、早竣工、早見效。
◈ 三是著力抓好協調調度。省委、省政府成立省抓項目穩投資增動能工作領導小組,並組建8個重點領域投資協調推進工作專班,高位推動項目建設。落實「四督四保」「五項機制」要求,通過問題交辦單、「四送一服」平臺、現場調研等途徑,實施連續調度,及時解決有關問題。
省政府召開4次全省重點項目調度推進會暨省基礎設施投資協調推進工作專班會議,共協調79個項目、127個事項。
◈ 四是著力保障要素供給。落實「三個走」工作機制,積極保障項目建設所需資源要素。用地方面,全省重大項目經國務院(含國務院委託)批准用地19.4萬畝,較往年增幅顯著。資金方面,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231.1億元,再創新高;啟動「三重一創」產業發展基金母基金直投,實施總規模1000億元製造業融資財政貼息專項,依託省投資集團、安徽國控集團設立不低於1000億元的穩投資專項。
2020年,全省重點項目新開工3778個、竣工1826個,有力促進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1%。在重大項目的強力支撐下,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回升、全面回暖、回歸常態。
◈ 新興產業體系加快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為代表的十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重點項目近2000個,總投資突破1萬億元。重大新興產業專項、重大新興產業工程、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梯次推進格局基本建立。
「芯屏器合」產業項目持續推進。2020年,蔚來汽車中國總部落戶合肥,江淮大眾深度戰略合作,蚌埠凱盛科技柔性可摺疊玻璃生產線啟動建設,合肥維信諾G6全柔AMOLED生產線(第六代柔性有機發光顯示器件生產線)成功點亮,合肥聯寶科技銷售收入突破千億元。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0.3%。
◈ 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構建。合新高鐵安徽段、淮宿蚌城際等6條鐵路集中開工建設,商合杭高鐵全線貫通,合安高鐵開通運營,高鐵運營裡程增至2329公裡,躍居全國第一。
合肥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項目全部開工。合肥至周口高速公路壽縣至潁上段等18個交通項目集中開工,滁州西環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4904公裡。蕪宣機場建成試飛,蚌埠機場立項、亳州機場可研獲批,「一樞十支」航空運輸體系加速形成。
潘集電廠一期、蕪湖國內首座內河LNG接收站開工建設,績溪抽水蓄能電站投運150萬千瓦,「一體化、網絡化」現代能源體系日趨完善。引江濟淮主體工程完成投資160.6億元,月潭水庫正式下閘蓄水,淮河行蓄洪區安全建設紮實推進。
◈ 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實現新突破。國家實驗室建設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量子創新研究院1號研發樓已交付。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院組建運行,大健康研究院已經掛牌。聚變堆設施已完成38個節點研發任務,合肥先進光源、大氣環境模擬設施預研進展順利。中科院臨床研究醫院(安徽臨床研究醫院)等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臺加快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呈現集聚化、協同化發展態勢,「九章量子計算機」等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湧現。
◈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新進展。「五個區塊連結」全面展開,「一地六縣」長三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集中合作區啟動建設,定埠港二期及臨港產業園區、廣德智能製造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先行實施;頂山—汊河、浦口—南譙、江寧—博望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規劃加快編制,滁寧城際、江寧—博望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實施;首批18個省際產業合作園區掛牌成立,合肥市與滬蘇浙龍頭企業協同建設長三角「感存算一體化」超級中試中心,寶武集團在馬鞍山市建設特種冶金材料新基地項目。
2020年,滬蘇浙在皖投資在建億元以上項目3493個,實際到位資金7490.5億元,同比增長16.8%;佔全省比重53.1%,同比提升1.9個百分點。
◈ 綠色江淮建設進一步加強。全省生態環境滿意率首超九成,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完成率達到100%。沿江「1515」岸線分級管控有序實施,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淮河(安徽)生態經濟帶、環巢湖生態示範區、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合肥駱崗生態公園建設全面推進,成功創建全國首個林長制改革示範區,河(湖)長制逐步完善。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馬鞍山市薛家窪生態園建設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
◈ 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8.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全面完成。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安徽醫院開工建設,並被授牌為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現全覆蓋。整治改造城鎮老舊小區875個,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1.5萬套、基本建成16.9萬套。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安徽將全面開啟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的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新徵程。面向新發展階段,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強化「兩個堅持」、實現「兩個更大」的目標要求,全力謀劃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基礎,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