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一個開放的資訊時代,不光是大人,小學生麼你也每天泡在網絡裡,網絡中的花花世界也加速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一些方面的「想法」,比如懵懂的愛情。
前段時間,剛剛上任的小王老師收到了一封申請書,是三年級的小學生的換座位申請,小王仔細一看,理由讓人哭笑不得,說是申請書,還不如說是一封情書,其中這個小學生表達了自己對女同學的「傾心愛意」,想要和她同桌,而這個還不到10歲的小朋友還在紙上寫下了「我認為愛情可以幫助學習」「以前愛情於我是幻想,現在我想抓住它」的句子,確實讓老師難以拒絕。
小王老師是一個年輕的班主任,自己也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申請,但是看到學生這麼誠懇,便答應了,只是與學生約法三章,坐在一起可以,但是成績要達到95分以上才能繼續做同桌。而小王老師的做法也是正確的,不僅沒有讓學生沮喪低迷,也以「愛情」為動力讓學生有學習的積極性。
但畢竟小學生還不懂得「愛情」是什麼,對其中的意義定位也很模糊,歸根到底他們眼中的愛情只是一種對異性的好感而已。
(1)環境誤導
我們現在身處的資訊時代,無論是什麼傳播的速度都非常快,尤其是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懂得怎麼使用手機搜索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獲取信息,而網絡是不受家長控制的,學生們在使用手機的時候偶爾會看到一些關於情愛方面的話題,會過早催化孩子們對愛情的萌芽,出現「早戀」的現象。
(2)發育問題
現在大多數的小學生都有青春期發育過早的現象,而青春期帶來的就是荷爾蒙分泌旺盛,無論男女都會對異性產生莫名的好感和衝動,而在上述提到的環境誤導中,學生會將這種荷爾蒙分泌當做是愛情處理。
(3)從眾心理
由於上述的情況,很有可能導致一個班級的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男女朋友」,而在從眾心理的引導下,一些學生不希望自己比別人差,所以也有這方面的傾向。
(1)家長要及時溝通和疏導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且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也很長,所以在出現此類情況的時候要及時與孩子溝通,對孩子的心理做疏導工作。在疏導過程中也要注意不能一味的打擊孩子,不能盲目的指責和惡語相向,這樣只會激發孩子內心裡叛逆的種子,甚至會產生一些過激的心理,反而會對以後處理人際關係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正確的疏導應該是告訴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喜歡別人並沒有錯,而是正常現象,甚至可以拿自己的一些經歷舉例子。雖然沒有錯,但還是要教導孩子分清主次,當下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就不能在這件事上分心。
(2)老師要給予積極的教育
除了家長,老師在處理早戀等問題上也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首先就是在課堂上,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給學生傳播積極正能量的教育,面對早戀這種情況不應該盲目打擊,嘲笑,而是通過科學的方式教育學生。
老師還可以定期組織一些男生女生都能參加的團隊活動,讓學生更好的認識異性,促進異性之間的正常交往,老師還可以組織班會,讓學生們坐在一起交換彼此對異性的看法,讓在互相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見解和做法。
(3)學校要積極開展心理教育活動
除了家長和老師,學校也要積極的開展心理教育活動,必要時還可以舉辦心理講座,讓專家給學生們解答自己心中的問題,專家更具有權威性,所以一些建議學生們也會相對比較信服。
總的來講,面對小學生早戀的問題,一味的制止是看不到效果的,甚至還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更早的進入叛逆期,所以無論是從家長,還是老師出發,都應該積極的做出疏導,勤溝通多交流,正確的引導學生,做這個階段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