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usasa
來源:廣告情報局
毛不易和網易雲組合裝出場的時候?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應?
是催淚,催淚,還是催淚。
《萌 芽》
看到這個視頻的第一眼,覺得自己打開的太倉促,於是關上,找了一個安靜的時間點重新打開它。
大庭廣眾之下慎重點開,這個溫情的視頻真的太容易戳人淚腺,淚水來得猝不及防。
01
注重陪伴
注重無聲的成長
這個短視頻,主要記錄了媽媽看著自己的女兒一步步成長的細節。
從一開始害怕自己不能當好一個媽媽,到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媽媽開始把逐漸地失去了自己的名字,成為×××媽媽的代名詞。
但是「媽媽」這個身份,給人的不僅是束縛,也是羈絆。
照顧孩子安穩睡覺,半夜抱著孩子出門看病。每個媽媽都會經歷這些焦灼。
給女兒講了一遍故事,又講了一遍。因為女兒的一句「是不是上班累了」而會覺得所有的一切都滿盛甜蜜。
給媽媽過生日,教育女兒不能把別人惹哭,再到把女兒送到幼兒園。
媽媽在窗外面躲閃又捨不得不看的猶疑,是每一個媽媽在幼兒園外面都做過的事。
還有前幾天剛上熱搜的#媽媽真的第一個來接我了#,媽媽也會對哭著的女兒說「媽媽會第一個接你的」。
在父母來說,那些相處的細節與瞬間,堆積起來才有了歷歷在目的曾經。
網易雲在場景的搭建中,落在了女兒與媽媽相處的小小細節中。
它們細微、不足為道,但又組合成了閃閃發亮的日子。
就像是熱搜#門開著開著女兒就長大了#,父母都在感慨兒女的長大過於迅疾。有孩子的父母,看到這條片子,都會因為共感而被感動。
從細節出發,再落到網易雲的親子頻道上線宣傳,網易雲對這個新的細分領域宣傳得很克制。
以情動人,所以網易雲推出了細節殺+毛不易的嗓音殺。
毛不易在很多公開場合表達過《一葷一素》對他而言意味著什麼,但這支短視頻沒有選擇這首獻給母親的歌曲,而是選擇了《給你給我》。
給你我義無反顧的長長和久久
給我你多年以後仍握緊的手
給你成熟,給我遷就,會不會就這樣白了頭
給你我微不足道所有的所有
因為網易雲更想表達的,應該是父母與兒女之間的互動,兒女之間的互相陪伴成長。
父母與孩子關係的後半段,是父母目送孩子步步走遠,而孩子用背影告訴父母「不必追」。
但父母與孩子關係的前半段,是父母學著做父母,做孩子初來人世的引領者與守航員;是孩子學著做孩子,用未經世事的天真與可愛,去回饋父母給出的愛。
網易雲希望給父母的,也正是這份陪伴與互相呵護。可能正因為如此,短片選擇了媽媽與女兒的組合。
媽媽的陪伴與表現,在生活中會更為的外化與細微;而女兒的童真柔軟,也更能戳動人們的內心。
(這裡絕對不是說父親的愛就都內斂,兒子就不具備童真柔軟,只是從大多數人更容易被打動和約定俗成的層面來說。)
02
細分領域
治癒再出發
在網易第二季月報中,網易遊戲成為收入主力,網易雲音樂也在直播和會員收入得到增長。
利潤增長,網易會傾注更大的心力去運營網易雲音樂,從近期的這些動作,也可以看出網易在網易雲身上付諸的心力。
網易雲選擇了強化扭轉「情感」特色,留存既有用戶,再去挖掘細分領域。
網易雲在18年9月上線親子頻道專欄,給有育兒需求的父母提供了入口,但並沒有大力宣傳。
這次網易雲配合親子頻道上線推出短片,並且突出了「獨家專利測評和推薦體系Dr.Ear」「定製」「智能」的產品點。
意味著網易雲嘗試在深耕「親子頻道」這一細分領域。在音頻經濟迅速興起的現在,育兒領域的音頻產出無疑大有市場。
網易雲這段時間既在爭取版權,與環球音樂達成了戰略合作;也在回應網抑雲問題,致力打造「網愈雲」,再加上這支為了親子頻道上線而推出溫情廣告。
在《萌芽》裡面,還穿插了音樂的熱評。
熱評曾經給了網易雲第一次大規模出圈,也給了網易雲的獨一無二的競爭力。
網易雲從一個小眾獨立民謠音樂聚合地的印象,轉變成了「情感聚合地」。
然而,一方面因為音樂版權大幅減少,另一方面有質量的評論被略帶矯揉造作的評論淹沒,網易雲面臨著「情感」基因所帶來的反噬。
情感本身就是一件因人而異的事情,如何能讓評論保持優質而不滑向「矯揉造作」?
情感共鳴是一個標準,但其實並沒有一個很普適的標準。怎麼剝離「網抑雲」的標籤,親子頻道的推出其實也可以看作是轉型「網愈雲」的一個布局。
在堆疊專業、智能等名詞的同時,網易雲親子頻道試圖傳達的,還是希望能夠落到生活中,落到細微的動人處。
—— END ——
由於設置問題,好多粉絲反饋加不上微信,現在已經恢復了,快來掃碼領福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