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回?清醒一點啊喂!

2020-12-25 杭州日報

與其天天受虐,還不如回家找爸媽。可,回家之後,劇本情節也會變得不太討喜。

回家後三天,相看兩厭

有網友調侃說自己回到家前三天是和父母相處最融洽的時間,撐不過一星期必然會相看兩厭大吵一架。前三天,你能感受來自父母360度的溫柔呵護,整一個母慈子孝的美滿畫面。後幾天,便能感受到來自親爹媽的「降維打擊」——吃少了說「沒用」,吃多了說「飯桶」;一邊說你沒眼力見,從不知道搭把手,一邊又嫌你手笨,掃地不乾淨,洗碗費水;工作熬夜趕需求心疼你,回家賴床就是懶罪無可恕……回家找舒適?也難。

親戚一串門公關秒上身

相比工作上的一堆糟心事,當七大姑八大姨接連拋出戀愛、婚姻、事業、存款等關心時,你會發現,搞定他們的困難程度不亞於開展一場公關活動。要全程保持淡定的模樣,配合著禮貌微笑,要隨時雙商在線,以免冷不丁成為各位親戚盤問的焦點。除此之外,你還得懂得高段位的自黑,以自降高冷姿態,漲他們的士氣,承受非議,又能用恰當的方式回應。解救「串門危機」,腦細胞耗費量是平日裡的double。

送禮競技場,錢包虧空

雖說錢少、事多,還鬧心是生活常態,但一想到過年回家需要開支的一大筆路費、年貨錢、給晚輩們的壓歲錢、和同學朋友聚會花的錢,回頭還得拾掇拾掇自己,買件新大衣、剪個新髮型,更別提孝敬長輩的錢絕對不能少,湊巧的話,還能碰上突如其來的「紅色炸彈」,隨完份子錢,補齊了人情。算到這裡,回家也是一筆燒錢債吶。

七嘴八舌

@楓林:「過勞」的痛苦時常是逃避自由的焦慮,解決問題應當從直面自我開始。

@恩將仇抱:看著銀行卡六位數密碼保護的三位數餘額,真的有資本患上「過勞回」病症嗎?

@統帥Leader:希望我們不只是在「過勞」的時候才會想起父母,畢竟,他們的寂寞和孤獨也需要一個宣洩的出口。

與其逃離舒適圈,不如先從過勞坑裡跳出來

前段時間,網絡公號文章都在鼓譟年輕人走出舒適圈,但進沒進舒適圈不清楚,過勞坑是一定掉進去過。不加班衝業績拿不到年終獎,不秒回工作微信視為不上進,不與甲方、奇葩同事、老闆鬥智鬥勇難存活……無法成為野獸的年輕人好不容易找到了平衡和節奏跟自己和解,還得被眾人「苦口婆心」地勸告:你最好逃離舒適圈,不然會進入恐慌圈。且不說,那些人對「舒適圈」有著怎樣的誤解,與其對著生活裡的假想敵,發酵出陣陣酸臭味,不如先從水深火熱的過勞坑裡跳出來,在情緒高壓時刻,不至於迷失在迷霧中。

糟心一小時,回家緩半年 對抗生活假想敵,先打敗過勞坑啊喂!

「過勞回」是年輕人的情緒病症,發病高頻期在年末,應對方式常以「回家」做自我解脫。雖然他們好不容易找到了平衡和節奏讓自己舒服點兒,可別忘了,回家躲避糟心事的困難程度不亞於開展一場公關活動。

「過勞」自救指南都有啥?在線等挺急的

又到了加班加到懷疑人生,脫髮脫到心肝顫的時候,來,這裡有自救小伎倆,讓你一次性加滿損失的血量,「起死回生」。

「粗暴死心法」

一句「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不知道唱出了多少人的心聲,但是懷揣著「這些事」,終歸需要一個排解方式。對於「過勞回」輕度患者而言,解決焦慮的最好方式,就是直面生活的慘澹。年終煉獄總有結束的一天,每天查看自己的花唄數額,此時做著上班的主線任務,打怪殺敵,都是為了下個月更好地「還債」。

「精神勝利法」

頗有點「在我的BGM裡沒人能打敗我」的自說自話感,比如在物理上無法戰勝的甲方和主管,可以在腦內開演解壓小劇場,讓他們體會被虐千百遍的職場模式,開例會時,腦補各種把甩鍋心機同事碾壓的畫面。現實裡可以佛系認慫,但在精神上打敗那些處處折騰你的人,才能成功「勸說」自己繼續加班。

「快樂源泉法」

當然了,無法從白日夢中獲得力量,那麼就只好藉助物質轉移一下注意力——偶爾放縱旅行、一頓暴買、一頓狂吃……再不濟,對照網傳已久的《年輕人回血帖》,從伸懶腰、擼貓、製作表情包到唆粉、冥想、追星,在諸多回血招數裡,你總能找到自己的「快樂源泉」,以此重獲在謀生中大展拳腳的自信。

城報記者 李昀霖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過勞死-過勞死信號—危險症狀一覽
    「過勞死」十大危險信號為:  一是「將軍肚」早現;  二是脫髮、斑禿、早禿;  三是頻頻去洗手間;    易過勞死的危險症狀  研究者認為;在以下28項症狀和因素中佔有7項以上即是有過度疲勞危險者,佔10項以上就有可能在任何時候發生過勞死.同時在第1項-第9項中佔兩項以上.或者在第10項-18項中佔3項以上者.也要特別注意,這28項症狀和因素分別是:  1.經常感到疲倦,忘性大;  2
  • 耽美文推薦:主角請你清醒一點,我是你的親親炮灰啊!
    《主角你清醒一點(快穿)》作者:想要貓文案:「弗氏理論認為,夢是偽裝過後的yu望滿足。那麼你的這些夢想表達什麼?」簡竺沒有回答女人的問題,反而說:「做夢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您體會過嗎?意識跌入光陸離的夢境裡,就像是進行了一場場快速穿越。而且這裡都是由自己的意識所構建的世界。」
  • 動漫中的那些學姐,你們清醒一點,巴麻美「已經走了十年了」!
    今天社長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動漫中的學姐,你們清醒一點,巴麻美「已經走了十年了」!七草真由美《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七草真由美在劇中是主角的學姐,在一高擔任學生會長,在當學生會長時太受歡迎所以在卸任之後還是有很多人喊她會長。
  • 中國每年"過勞死"60萬人 如何走出過勞的時代?
    (原標題:中國每年「過勞死」60萬人 我們如何走出過勞的「摩登時代」?過勞死——職場不能承受之重「過勞」似乎已成中國職場的常態。過度加班又是導致過勞死的首要原因。有資料顯示,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的人數達60萬人,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
  • 80後怎成「過勞死」主力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的餘少祥看來,過勞死從來不是臨床醫學病名,而是屬於社會醫學範疇。事實也確如此,儘管很多人認為「過勞」引起死亡,可從已有醫學文獻來看,沒有任何流行病學調查證據支持「過勞死」的發生與過度勞動直接相關。 「過勞死」的說法最早來自日本,而在日本,「過勞死」也是以「保障勞動者權利,規範企業責任」的法律概念出現的。
  • 過勞時代,誰為我想要的生活節奏埋單
    過勞時代,誰為我想要的生活節奏埋單吉瑪是一名負責市場營銷的女性管理人員,每天下午5點離開辦公室,卻並不能享受5點後的下班時光。在乘車回家的路上,她要用手機一個一個地回電話;回到家吃完飯,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她要查看郵件,再回很多個電話。同樣的,在投資銀行工作的丈夫此時也坐在家裡的電腦前,在睡覺前還要工作好幾個小時。
  • 臺灣醫師過勞智力退化成5歲孩童 醫院賠償近千萬
    臺南高分院二審判決日前認定奇美醫院與蔡有勞僱關係,須給付職災補償金780萬元(新臺幣,下同)及退休金124萬元,創下全臺醫師過勞職災勝訴案首例。  智力如5歲兒 家碎了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與蔡伯羌夫婦昨天召開記者會,蔡太太感慨的說,這是遲來的正義,但「先生現在的智力,比6歲的兒子還低,錢喚不回他的記憶,買不回家庭的和樂,我們原本應該是幸福美滿的家庭啊!」讓人聞之鼻酸。  蔡太太說,根據判決書,先生在奇美醫院擔任一般外科住院醫師,每月工時約360小時。
  • 毀掉孩子終身幸福的「餵飯」
    我做成長發育測評的時候遇到過一個家庭,孩子快一歲半了,長這麼大一直是媽媽餵飯。她說寶寶有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給孩子餵飯的時候,基本上是餵多少孩子吃多少,有時候「食量」都嚇到她了,而孩子並沒有吃飽了的信號。這件事情讓她很迷茫,因為寶寶自己不主動表達是否吃飽,她只能憑自己的感覺決定給孩子吃多少。
  • 7月,保持清醒,不要過嗨
    高考確實對參加者來說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對一個已經經歷過的人和身邊也沒有參加考試的人來說,這只不過是稀鬆平常的一天。畢竟還有很有很多的煩惱等著我。或者說,那些關注的人也都是有目的的,也許是想告訴大家他是永遠緊跟時代的人,也許是借這個事件懷念一下逝去的青春,真心實意祝福的人可能只有親人、老師和朋友。
  • 「過勞時代」裡,如何做不願奮鬥的日本人
    (《周刊朝日》)圖片來自:東大新聞ONLINE2016年10月,高橋之死被勞動基準監督署(相當於中國的勞動行政部門)認定為「過勞死」。或許有些讀者會感到疑惑,自殺為什麼也算「過勞死」呢?我們印象中,日本的「過勞死」大多是長時間在工作崗位上勞動,突然倒下不治。
  • 「過勞死」算職業病嗎?
    《徵求意見稿》把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由原來的10類修訂為6類,即粉塵類、化學因素類、物理因素類、放射因素類、生物因素類和其他因素類,並大大細化了職業病危害因素,由原來的133種修訂為460種。但是,我們注意到,在這次修改中,備受社會關注的「過勞死」仍未列入其中。縱觀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並沒有「過勞死」這一法律概念。
  • 那些手欠的親戚給你孩子餵過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
    每到逢年過節,一些久未見面的親戚們一見小孩就各種親熱,餵糖、餵巧克力、餵瓜子花生、各種水果飲料、甚至餵酒……所有他們覺得小孩喜歡吃的東西,不管孩子能不能吃,都會一股腦兒送到孩子面前。當媽的在一旁不好駁親戚面子,但是看到他們把各種東西忘孩子嘴裡送,真是揪心!來看看網友們都遇到過哪些無知又氣人的熊親戚!
  • 白領猝死引「過勞死」立法呼聲 網友:先給加班費
    公司設計部和策劃部哪個人沒加班到晚上十二點後過?悲催的加班成常態,老闆都不反思下麼?一把辛酸淚啊。」  晚上7時40分,上海某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員劉岑還在辦公室裡加班,而這已是她「不算太忙」的時候。「現在正做一些專項審計,還有一些公司上市之前的審計,對時間要求沒有那麼嚴格,還是比較輕鬆的,每天差不多九點就能走了!」  審計員最忙的時候是年前年後。
  • 55歲投資大佬過勞死,再有錢也買不回健康
    不可忽視的過勞猝死對於鄭雨林先生逝世的原因,治喪委員會稱因工作過度勞累,11月30日在家突發心源性疾病逝世。在「自我疲勞程度」的調查數據中顯示,疲勞已有全民化趨勢,每個年齡層都有一半調查者感到疲勞。事實上,「過勞死」只需要五步:第1步:頭暈氣短長期工作量過大會導致大腦血流緩慢,讓人感到頭暈氣短,但及時休息可以得到恢復。第2步:身體昏沉連續得不到休息的身體會感覺到沉甸甸的,行動緩慢,甚至站立不穩。
  • 璽寶啊你清醒一點!
    易烊千璽在《朋友請聽好》稱體重發現過了個春節胖了十斤。謝娜調侃「千璽好慈祥」,易烊千璽你清醒一點,哈哈哈。《朋友請聽好》是湖南衛視的一檔原創聲音互動真人秀。其主打的就是用聲音治癒心靈,說白了就是一檔心靈雞湯電臺節目。
  • 佟麗婭,麻煩你清醒一點!
    說真的,佟麗婭,麻煩你清醒一點,不要再接爛片了!《愛的釐米》,瞅瞅這片名,就帶著一股子撲面而來的愛情倫理狗血劇味道,而事實也證明了,沒有最狗血,只有更狗血。影視劇是靠情節推動,而《愛的釐米》則獨具慧心,用巧合推動。
  • 過勞時代,為何中國人忙得停不下來?
    而過勞已經成為了全世界範圍的普遍現象,不只是在中國,即使是在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也存在著不同程度過勞現象。 所以是否過勞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自我的選擇,並不能說是中國人的宿命,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 臺勞團舉行「過勞共慘」升旗式 打臉蔡英文新年承諾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此前剛在元旦音樂會上許諾民眾2018要「幸福共好」,1日一早,島內勞工團體就在臺「總統府」門前舉行了一場「過勞共慘」的升旗儀式,與其對應,並發起抗議。臺灣「聯合新聞網」1日報導稱,勞工團體表示,對於蔡英文的承諾,恐怕沒有勞工或青年感到幸福,「大概也只有大老闆跟民進黨共好」,因為新的一年,「民進黨就要在『臨時會』上強行通過『過勞死』版本的『勞基法修正案』。 所以全新的一年,島內青年和勞工都不會過得更好,只會更慘更過勞」!
  • 陳水扁醫院回診 陳致中忙於選戰沒空友人代勞陪同
    華夏經緯網2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獲準保外就醫的陳水扁27日下午至高雄長庚醫院回診。陳水扁兒子陳致中說,由於沒有空改由友人代勞陪同。 據報導,扁民間醫療小組副召集人、高雄長庚榮譽副院長陳順勝受訪說,扁下午是例行性回診,「沒有什麼」。 陳致中表示,他沒空陪父親,委由友人開車,父親在看護陪同下赴高雄長庚回診。
  • 過勞時代:「人肉乾電池」的宿命?
    森岡孝二被稱為「過勞死問題研究第一人」,一生為解決過勞問題而奔波。他很年輕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有心臟疾病,但為了研究過勞,自己也成了工作狂,常常深夜兩三點還在回覆郵件,最後,連他自己也死於嚴重過勞。在過勞死的學術研究上,日本當然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但韓國和中國的成果也越來越多。就像成都肛腸醫院發達一樣,這可不是什麼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