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捨得,有舍方得

2020-08-06 江上數峰青

實驗課上,老師在教學生們做實驗。

一個小女生一時緊張,把量杯掉在地上,打破了,她緊張極了,一邊哭,一邊道歉。

老師讓她換個新的,接著做。小姑娘兩三次重做,也沒成功。

老師便給大家講了個故事:從先,有位秀才要去應試便去廟中佔卜,求的籤上畫了一片樹葉。他很茫然,問近前一位老者,老者說是去腐生肌之意,大吉。他開心極了;又見到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嫗,便向她請教。老嫗看了一眼,不大好,秋葉終會離枝,怕有磨難,他聽罷,難過極了。這時另一位書生張口道:秋葉點霜,曉來染得乾坤醉。恭喜仁兄。安心備考,必可如意!

此刻的秀才明白了:放下紛擾雜事,才能專心做事,反而對自己更有利。苦修兩月後,參試,一舉中了舉人。

老師語重心長地對小女孩說:卸掉不必要的東西,清空自己,才能接納新的東西,讓生活呈現出不一樣的狀態。

捨得,捨得,有舍方得

01 能夠捨棄,生活才簡單輕便。

月月是個很會生活的人,定期清理自己的衣櫃,把一部分送好友,一部分直接捐給有需要的人。閨蜜常說她不會過日子,她笑笑:不捨得丟掉無用的東西,只會讓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麻煩和煩惱。只有放棄不需要的,舍掉用不著的,才有更多的空間存儲,最快的速度找到,而且不必為分不清輕重而懊惱。

正如泰戈爾所寫:有一個夜晚,我燒毀了所有記憶,從此我的夢就透明了;有一個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從此我的腳步就輕盈了。

我們的人生,因舍而精簡,因得而豐盈。把握好節奏,便會大大不同。

捨得,捨得,有舍方得

02曾國藩說過:「既往不戀,未來不迎,當下不雜。」

也就是說,人這一生,有些東西可得到,有些東西註定無果,必須放棄,才不驚擾歲月,不禍亂自身。這也是人憂煩苦累的直接原因。

要知道,我們的身份不是一個演說家,也不是一個交際家,又何須讓自己飾演這麼多角色,讓自己分身乏術,苦惱於不適合的圈子呢?所有衍生資源都是等價互易,沒有實力支撐,僅憑花拳繡腿終成空。所以,真正的聰明人,抓緊當下,專注用心,才不負初願,未負光陰,修得前路福音。

捨得,捨得,有舍方得

03 小結:捨得,捨得,有舍才得。

生命之旅,若水上行舟。本就前路多艱,若不懂得捨棄不必之物,做必做之事,正所謂:有多大手,端多大碗;有多少米,出多少飯。只有正視現實,直面生活,捨去一切負累,最大限度地杜絕麻煩和隱患,才能輕快暢行,安然抵達嚮往的彼岸!

相關焦點

  • 捨得捨得,先舍才能得
    捨得捨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有舍才有得,有付出才有收穫。這個道理很簡單,但落實起來卻很難,因為「欲得」要「先舍」,舍是一種主動的付出。一條毛巾的「算計」大午溫泉會館免費為客人提供一次性毛巾,可以帶走。
  • 捨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著名作家賈平凹說:「會活的人,或者說取得成功的人,其實懂得了兩個字:捨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樹舍燦爛夏花,得華實秋果;鳴蟬捨棄外殼,得自由高歌;壁虎臨危棄尾,的生命保全;雄蜘蛛捨命求愛,得繁衍生息;溪流捨棄自我,得以匯人江海;鳳凰舍其生命,得以涅槃重生.人舍墨守成規,
  • 捨得
    賈平凹說過:「會活的人,或者是取得成功的人,其實都懂得兩個字,那就是'捨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捨得,先舍而後得,頗具禪意的生活態度。於是,便有了流傳百世的「六尺巷」。舍三尺,得六尺,讓本來劍拔弩張的氣氛,如冰雪消融,重回於好。
  • 捨得與捨不得
    有一次,朋友突然問他:「為什麼你只用『捨得』,從來不用『捨不得』?」蔣勳才發覺,原來自己20多年來真的一次都沒用過「捨不得」這方印,好像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暗示自己:再捨不得其實也沒有用。我們一生之中會有許多東西捨不得,許多地方捨不得,許多時間捨不得,許多人捨不得。但當你知道一切難捨最終還是要舍,便會懂得人生其實是一場從「捨不得」到「捨得」的修行。
  • 捨得是因為捨不得,捨不得是因為捨得
    他喜歡喝酒,再貴的酒,他都捨得,尤其與朋友們一起聚會的時候。他還喜歡寫寫畫畫,這並非他的專業,純粹是業餘愛好,按他自己的說法,隨性塗鴉而已。但為了這個愛好,再貴的紙、筆、墨,他都捨得買。這兩個方面,他出手極大方,從不猶豫。但你讓他花錢為自己買衣服,他就是捨不得,哪怕幾百元錢一件的普通衣物,他也覺得貴,不值,因而捨不得。那麼,朋友妻,是個花錢如流水的人嗎?
  • 你怎麼理解「捨得」
    對於「捨得」一詞,理解不難,重點在「舍」,難就難在怎麼才能做到、做好「舍」。這當中有個知行合一的問題。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問者的本意不光在懂得「捨得」的含義,更在於在理解的基礎上踐行「捨得」。生活中經常聽人評價某人說「這個人很捨得」,是說這個人很大方,不吝嗇。
  • 捨得,捨不得
    這雖然是個笑話,但老人們大多都是這樣對孩子念念不忘地牽掛,擔心孩子沒有房子住、沒有飯吃、娶不到老婆,為了孩子他們什麼都捨得。  父母對自己的兒女是最無私的,為了孩子甚至連生命都可以奉獻,兒女要什麼他們都可以捨得。相比之下,兒女對父母的心就往往自私一點;兄弟姐妹之間,這樣無私捨得的心就會再弱一些;然後是親戚、朋友、同事。
  • 捨得一詞在金剛經中的含義
    「捨得」者,實無所舍,亦無所得,是謂「捨得」。這句話出自《了凡四訓》,捨得一詞的來歷是《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捨得就是對這句話的一個延伸性的解釋。我們來看下原文《金剛經》第十品「莊嚴淨土分」:「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捨得:問下內心深處真實的想法,自己喜歡的生活就在捨得之間
    捨得(shě dé ),百度百科解釋為:即願意付出,不吝惜。最早出自《易經》.《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假如今日有個人緝訪得賊人真信,來報你時,你還捨得二十兩銀子麼?」有舍有得,不捨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
  • 捨得捨不得
  • 賈平凹《自在獨行》:取得成功的人,都懂得兩個字——捨得
    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賈平凹先生在《自在獨行》一書中說,「會活的人,或者說取得成功的人,其實懂得了兩個字:捨得。」「韓信能胯下受辱方成大器;勾踐臥薪嘗膽終得滅吳;田忌與齊王賽馬,以下肆對齊上肆,上肆對齊中肆,中肆對齊下肆,舍了小負之悲,得了全勝之喜。」
  • 品捨得 無處不春風!2021捨得酒棗莊新春品鑑會
    捨得酒業魯南地區經理丁海鵬,棗莊新天澳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剛,捨得酒業棗莊辦事處全體員工以及棗莊市各界精英,經銷商代表300餘人出席了此次新春品鑑活動。在中國,捨得是代表中國文化的一款白酒,其「捨得」之道的文化內涵在白酒品牌中獨具特色。捨得酒業有著1300年的釀造歷史,擁有中國白酒企業最古老的釀酒作坊,也是中國第三個獲得全國質量獎的白酒企業。
  • 最大的智慧是捨得
    周瑞金人的智慧有先天帶來的
  • 舍即是得,得即是舍
    捨得,舍即是得,得即是舍。【微信公號:國學生活】捨去越多,得到越多人們常說:「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捨不得,越舍越得。」儒言捨得,佛曰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捨得財富,得財富;分享智慧,得智慧;顧念眾生,得健康長壽。有所舍,必有所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舍就是一種得。
  • 弄清楚以下3個捨得有度,職場就不會那麼多麻煩了
    在工作上不懂得舍與得,會讓你這工作幹得異常不順。最後你就會明白,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自作自受。其實你只要做到捨得有度,可能曾經或者是目前正在受著的不順可是慢慢的就會變得順起來。為了要大家能夠快速的建立起讓自己順起來的方法,我們為大家準備了三個建議,這三個建議是我們對職場上的精英們做了細緻分析後得到的,來看看他們在職場上是如何做到捨得有度的吧:一、捨得要看時機---不要隨心所欲,要根據情況而定:不是任何時候都需要你去做出舍或者得的,所以你要儘量避免自己的隨心所欲,要懂得根據情況去舍與得
  • 一個人「捨得」的能力越大,他的未來就會越來越強
    人生有三舍:「捨得氣度你才能得到人生的廣度,捨得聰明你才能得到人生的深度,捨得利益你才能得到人生的強度。」坤澤先生說:舍與得之間藏著改變人生的大秘密,舍與得之間藏著顛覆乾坤的大奧秘,平衡好舍與得之間的關係,才能掌控好成與敗之間的關鍵,運用好「捨得」的智慧,才能成就人生真正的勝利。
  • 後半生過得好的女人,往往在這些方面都很捨得!
    後半生過得好的女人,往往在這些方面都很捨得!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我們可以看到衣著華麗的美女,也會看到邋裡邋遢的宅女,女人的樣子有千萬種樣子,伴隨著不同的出場和樣子讓她們處在人生不同的階段和狀態之下,而往往我們會發現一些懂得捨得的女人往往在後半生過得非常不錯,而且沒有一個位列其外。
  • 有舍才有得,養育男孩,在這幾件事上一定要"捨得"
    而且培養男孩子要學會捨得,家長越捨得孩子能力才能越強。"的事情1.捨得孩子受挫家長培養男孩子要捨得讓孩子受挫,只有這樣家長才能培養出男孩子的韌勁,遇到問題才不容易放棄。而現在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往往容易忽視這方面,別說讓孩子受挫了,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幫孩子做好,孩子哪有機會去接受挫折,可是家長越是這樣,孩子遇到事情越是不堪一擊。2.捨得孩子調皮家長培養男孩子要捨得讓男孩子調皮搗蛋,男孩子如果不調皮搗蛋,感覺童年會缺少很多的樂趣。
  • 舍+得=人生
    十點邀約作者有一位老師問學生:「有個人要燒壺開水,生火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他該怎麼辦?」有的同學說趕快去找,有的說去借、去買。老師說:「為什麼不把壺裡的水倒掉一些呢?」。同學們頓悟:原來要先學會舍,才有得。不舍是人生常態,但人生註定有舍有得。
  • 「捨得」與「不捨得」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捨得」與「不捨得」的問題。我就經常會碰到這個問題。譬如,經常給報刊寫稿,稿件被錄用後,這份報紙或這本雜誌就不捨得丟了。時間長了,這類報紙雜誌在家中堆積了不少。又譬如,從1973年從教至今,斷斷續續,教了幾十年,小學、初中、高中、成教、自考全部涉足,語文、新聞、應用文全部教過,家中因此各類教科書、參考書,特別是備課本,成捆成捆地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