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特權意識的窠臼,方得釋放民族精神

2021-02-08 人生茶館

請點擊上方「人生茶館」↑↑↑,立即「關注」航億葦公眾號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發布的《行政改革藍皮書(2016)》中,收錄了國務院研究室原主任魏禮群等撰寫的報告,魏禮群指出,特權現象存在於中國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特權問題成為制約行政體制改革開展的瓶頸性因素之一。魏禮群詳細列舉了當前中國特權的各種表現:在工作和公務活動方面,講排場,耍威風,盛氣凌人;有的外出考察甚至休息時,仍是警車開道,長時間封鎖交通;在生活保障方面,違規多佔住房,公款豪華裝修;違規使用公車;退休後的某些幹部福利等待遇過高,享受時間過長;在特權惠及親屬方面,搞「封妻蔭子」,幹部子女在教育、就業、經商、從政等方面,被特殊「關照」,等等。

特權意識是驅使人們走向腐敗的重要思想源頭之一。那也不是現在就有的,而是打從封建和帝制時代開始就已經確立了這一點。我國夏商周三代才是真正的封建社會。所謂封建,就是國家建立起來,由最高的大王(又稱天子)將土地分封為自己的兄弟與功臣,世代沿襲。到了周代後期,即春秋戰國時代,這種分封制就難以沿襲了,因為各諸侯國發展不一樣,相互兼併,根本不聽也不尊重上面的大王了。周朝最後一位大王是周赧王姬延,歷史上幾乎一點存在感都沒有,沒人把他當回事。公元前256年,周赧王聯合幾個不中用的諸侯攻打秦國,慘敗,結果是姬延向秦國獻上了土地和人口才得以回到西周王廷。沒有了土地和人口,姬延更無所作為。這一年,姬延鬱鬱而終。秦就收了象徵周朝國家象徵的九鼎與珠寶。姬延兒孫也沒有資本與意願繼續當勞什子周王了,周朝也就這樣稀裡糊塗結束了。

後來,就是秦嬴政滅了六國,統一了中國,建立帝制國家。從此,不再玩分封制,而是搞郡縣制。嬴政自認為是比過去三皇五帝都厲害的人,就將自己國王一職改稱為皇帝。由於他是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也就叫做始皇帝。但是,嬴政施行的是專制的暴政,他建立的秦朝二世而亡,僅在歷史上存在了短短的14年。

秦以後,漢承秦制,但又有所變化,皇帝的兒子、兄弟等都要封王(藩王)。過去的封建之法,仍有所留存,只不過有封而無建了。此後沒有特殊情況,只有同姓王而沒有異姓王,封王受嚴格的血統限制。其他功臣雖也有爵位,但地位低於藩王,更沒有大塊地盤了。國家變成各地行政官員劃塊管理,雖然也可以有領地,有自己的私家軍,但對那些領地並無絕對控制權。有些藩王把自己搞大了,皇帝就來削藩,讓你難以坐大。後來,有些藩王坐大了,是自己起兵出打仗,打贏了就自己做皇帝,打輸了就啥都沒有了。明朝的朱棣就是在建文帝朱允炆試圖削蕃時,起兵造反成功,當了皇帝,變成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自己由藩王成為皇帝,其後他就對藩王嚴格管束,讓藩王不再有造反的機會。漸漸地,藩王們滿足於聲色犬馬,就遠離權力中樞的爭鬥了。滿清時,在前期又分封過異性藩王,結果,南方的三藩謀反,好不容易才鎮壓下去,此後,就不再有異性藩王了。滿清同姓王沒有多大的領地,也沒有建立過強大的私家軍,一直沒有起來造反過。滿清推行奴才文化,將八旗弄成貴族,旗人在各地高人一等,過著奢華的生活。他們那樣很滿足,就是跟著皇帝有飯吃,有榮耀。

可你回過頭去看那些封建、帝制的歷史留存,又能發現什麼?王朝更替,你死我活,前朝啥也不是了,新朝一時間風生水起,人模狗樣。然而,過了一段時間,新朝又變舊朝,又被一個個宰殺。歷史上,每個朝代都想千秋萬代,每個皇帝都想萬歲,每個旺族都想久遠地富貴,可是,對不起,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其實就是特權帶來的實質性後果,一切都到最後化為烏有,歸於零。

現代人類的文明進化,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佔有權力、財富,對人生,對自己的子孫後代並無實質意義。一個人的真正存在意義是自我價值的實現,給子孫後代最好的資產不是在物質方面,而是在精神層面,家風和良好的教育,才是給兒孫最好的東西。人的基本需求,不過是一簞食,一瓢飲。一個人居住的房子,百來平米足夠大了,你要大屋,一千、一萬平米,人在裡面也是空空的。你要的那些特權,以為在享受,其實是糟塌自己。給子女留財產,美歐越來越多的富豪認識到留並沒有什麼意義,故多採取建立個人基金的方法全部捐給社會。比爾·蓋茨等,就做這事。兒孫不爭氣,幾億、幾萬億的財產也會被他們敗光。兒孫自己能幹,他們才不希罕你的財產,自己掙錢自己花,那才特別舒心。

去特權,一要制度安排,二要國人放棄特權意識。制度安排是要在國家層面痛下決心,放棄特權意識,需要大家及時醒悟。放棄特權意識莫以為只是特權階層之事,所有國人都要有此心念才行。非特權階層要自我檢視的是,其一,你若有幸加入那個群體,可想到自己對特權曾經的憎惡?其二,你是否存在巴結權貴的心思及行為?其三,面對權貴階層,你的人格是否立得起來,是否真有不亢不卑的獨立人格?

航億葦文選

愚蠢是通向卑鄙的犯賤證  恨日本或許恨在唐,恨韓國或許恨在明  貪官與背叛,逃不掉的人生詛咒   波多黎各要變美國第51州,送嘴的肉老美為何不吞?   閣下恨美國,恨其人還是恨其制度?   這才是天下第一恨案,雖改正仍讓人痛   超級高鐵幹掉高鐵不可避免,馬斯克太恐怖   真愛國,就一定會拒絕莫名其妙的荒唐 楊振寧無需愛國加持,棄美籍僅為個人精神依歸  美國歷史最大最狡猾的一個政治陰謀  樂天與薩德,講的無非一個理  「美國嚇尿了」,嚇尿體橫行的社會原因 「分遺產」之黑,不過是對楊振寧又一輪侮辱   思想才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只能排第三      楊振寧幹了哪些壞事?幹了哪些正事?    反薩德?反樂天?還是反愚蠢?   向極端派屈服,就是與邪惡結盟

「掃一掃」歡迎關注航億葦微信公眾號:poem1962,更多珍藏送給您——

(運營:馨億文化)


相關焦點

  • 憂患意識是民族精神的結晶
    本報西安4月3日電 (記者殷燕召)「中華民族自身有一種生機,有一種永不衰竭的活力,稱之為民族精神,而憂患意識恰恰就是民族精神在思想理論上的一種結晶和表現。」今天在古都西安舉辦的「清明・感恩與社會和諧」學術研討會上,著名思想文化史學家張豈之將憂患意識與和諧社會的建設聯繫起來。
  • 勞動教育怎樣走出邊緣化窠臼
    我們說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勞動教育學校總體做得不好,家庭也做得不好。許多家長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只要你把書念好,其他的事都不用管。」
  • 跳出西方「民族國家」的話語窠臼
    民族國家觀念及其背後的民族主義意識形態,是導致多民族國家民族分裂和民族仇殺的重要思想根源,也是西方一些國家民族分離運動的重要誘因。正確的出路是跳出西方「民族國家」的話語窠臼,把「民族國家」概念放到它應該放的適當位置,然後用新的概念去認識和表述不同的國家形式,並用新的國家理念去指導不同國家的現代國家建設。
  •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寶貴的財富,日本是一個重視本民族精神的國家
    就是在日常的穿著、舉止、生活方式、甚至思想上,日本人的集體主義觀念都是別具一格的,集團意識構成了「大和精神」的核心。個體對群體盡「忠」,群體對個體施「恩」,構成了集團意識的紐帶。這種別具一格的集團意識對於日本經濟的復興發揮著巨大的影響。日本的企業經營者可以充分利用這種觀念,培養出一支世界上最忠心耿耿的職工隊伍。
  • 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四大著力點
    什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定義,即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
  • 中國古代神話與民族精神三題
    中國神話傳說的記憶和流傳並不簡單是故事式的流傳,它還包含了我們這個民族對自己歷史的認識、對自己的傳統文化的總結,尤其對自己精神品格的認同與發展。  西王母神話群與民族精神建構  作者:王仁慧  神話是民族精神的表現。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開創新時代民族工作新局面
    【光明論壇】「愛國主義情感讓我們熱淚盈眶,愛國主義精神構築起民族的脊梁。」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團結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精神力量。在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即將順利收官,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乘勢開篇的重要節點,我們要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顯著優勢,開創新時代民族工作新局面。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做好民族工作,關鍵在黨。
  • 論俄羅斯後現代主義文學中的民族精神建構
    誕生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俄羅斯後現代主義文學蘊含著當代俄羅斯知識分子對民族精神的思考與重新定位,建構起一個由「宗教性」「彌賽亞意識」「帝國情懷」「虛無主義」和「遊戲性」等多個精神向度構成的俄羅斯民族精神結構。俄羅斯後現代主義文學始終堅守著其民族精神內核,並運用獨特的語言書寫將文學創作與民族精神結合在一起,這對於我國當代文學創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指引新時代民族教育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後,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明確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並正式將其寫入黨章。
  • 品讀《追風箏的人》:走出一步,方能救贖,是有何含義?
    品讀《追風箏的人》走出一步,方能救贖,是有何含義?原創|軒墨社每個人的心中總有懦弱的一面,能面對自己,就是最大的勇敢。每個人得本性都是不同的,有的純真善良,有的虛偽狡詐,但無論什麼樣的人,能夠坦然面對自己所經歷的一切,也去,他就是勇敢的。品讀《追風箏的人》走出一步,方能救贖,是有何含義?很早就聽說了這本叫做《追風箏的人》的小說,幾乎所有看過它的人都會說出兩個字:感動。知道這本書講的是兩個男孩之間的故事,但是我不知道,男孩之間的友情究竟會有多動人。
  • 共同體意識大家談丨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需理論解讀和措施跟進
    當前,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關注的問題主要是兩個層面:一是理論上如何解讀;二是實踐中如何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從理論根本上進行深度系統解讀一是政治的解讀:「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各民族的共同利益所在。
  • 明德中學:弘揚憲法精神,增強法治意識——我校舉行憲法知識講座
    為增強大家的法治意識,弘揚憲法精神,11月30日晚,我校特邀知名法律專家黃勇律師為同學們進行憲法知識學習講座。本次講座由教育處副主任張建設主持,明德中學全體高一、高二學生聆聽了本次講座。講座開始,黃律師例舉了現實生活中常見的違法案例來說明許多人法律意識的缺乏。
  • 黃道炫 | 戰時中國民眾的民族意識
    回望近代中國,關於這一時期民眾民族意識的描述,常常可以看到截然相反的說法。之所以如此,既緣於歷史本身的複雜性,還和歷史的解釋角度相關。許多人都會提到晚清乃至民國時期部分民眾與侵略者的合作,以此說明民眾缺乏民族意識。
  • 「陝O」車牌取消一周觀察:期待特權意識歸零
    但是,也有市民擔心,代表特權的「O」牌特權車被取消了,今後這些車會不會以其他的「特殊牌照」形式出現?按照公安部1992年《關於取消公安專用車輛號牌換發民用號牌的通知》精神,參照其他省份的做法,陝西啟用「陝O」號牌。啟用之初,「陝O」主要是配備給市一級公安部門的車輛使用,由於其本質上仍屬於民用號段的號碼,所以無論是顏色還是制式,都保持著和國內民用機動車相同的顏色、排列。但發放權和地方車管所無關,統一由省交警總隊發放、管理。
  • 在音樂教學中培育學生民族精神,激發學生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
    培養民族精神是音樂教育的責任。我們的民族音樂是56這種國籍世代相傳,體現了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藝術瑰寶。它所包含的民族精神早已融入我們的生活和生活中。但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流行音樂和具有濃鬱西方文化的搖滾音樂在學生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毫無疑問,我們的傳統音樂文化正在逐漸被淘汰。
  • 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四論學習貫徹全省民族工作會議精神
    做民族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既要發揮好物質力量的作用,又要發揮好精神力量的作用,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注重強化思想教育引導,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不斷夯實團結奮進的共同思想基礎。  民族團結,既是全省各族兒女的福祉所在,更是我省發展進步的基石。
  • 「特權」的《上新了故宮》,帶來視覺的盛宴,更帶來民族的沉澱!
    《上新了故宮》以一種「特權」的形式出現在大眾面前,將那些不為人知卻足夠驚豔的故宮圖景向我們徐徐展開。前頭經過暢音閣、寧壽宮的秘境之後,第三季開篇便是不曾開放的欽安殿。明朝始建的欽安殿,身為從未遭到損壞的紫禁城中軸線上的唯一神殿,供奉著的玄天上帝、五彩仙鶴架龍紋大鼓、各式明清彩塑是它珍藏數百年的國寶。
  • 內地掀起取消特權車牌行動 網友稱意識也需歸零
    特權車難禁在於特權思想未除筆者以為,要從思想作風上正本清源,打破權力者的特權魔咒;制定剛性監管機制,給特權人物戴上緊箍咒,通過嚴格執行制度念「咒語」,剷除公務人員的特權思想;切實推進公務作風的轉變,樹立良好的公務車形象,更為關鍵。
  • 方大九鋼:持續釋放車輪效益
    方大集團重組8年多來,通過調整運輸結構,加強不同運輸方式間的無縫化銜接和一體化組織,全面提高運輸綜合效率,不僅滿足了高位生產平臺用車需求,還實現了逐年降低廠內生產物流成本的巨大 突破,持續從車輪上釋放降本效益。
  • 團隊意識與精神
    【摘  要】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極為重要,我們要從學生抓起,在課堂教育教學、課外活動、班級管理、家庭教育中都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增強團隊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