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體意識大家談丨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需理論解讀和措施跟進

2021-02-18 國家民委
當前,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關注的問題主要是兩個層面:一是理論上如何解讀;二是實踐中如何推進。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從理論根本上進行深度系統解讀

一是政治的解讀:「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各民族的共同利益所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初期,為解決舊中國遺留的民族壓迫、民族歧視的歷史問題,實現各民族平等團結成為重大的歷史任務。當前,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不斷鞏固和發展,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共同性已成為我國民族關係的突出特點,成為中華各民族關係的主流和方向,中華民族共同體越來越彰顯出各民族在利益上的共同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歷史規律的要求。

二是文化的解讀:中華文化由於各個民族的認同而有著強大的生命力,綿延不斷。中國歷史上無論哪個民族取得政權以後,無一例外都以統一天下為己任,都以中華文化的正統自居。當前,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應成為今後關注的一個方向。

三是歷史的解讀: 民族是一個歷史範疇,在人類社會歷史的進程中,民族處於一個不斷演變的歷史過程。中華大地上「民族」的演化歷史,恰恰是多民族向著「中華民族」融合的歷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也是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一是方向上的跟進。加強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五個認同」,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二是政策上的跟進。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公民教育作為重要內容,強化以公民個體身份參與到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之中,讓中華民族成為各民族、成為每個公民的情感依託和精神家園。強化依法治理,堅持一視同仁、一斷於法,依法處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

三是措施上的跟進。民族地區的標識特色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為目標。要從地域特色入手,深入挖掘整理,提煉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內容,在此基礎上歸納、樹立、突出適合全國層面推廣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

(作者王珍為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戰理論教研部民族宗教教研室主任,教授)

來源:中國民族報

監製/李志偉 統籌/王珍 製作/彭鳳平

相關焦點

  • 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四論學習貫徹全省民族工作會議精神
    做民族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既要發揮好物質力量的作用,又要發揮好精神力量的作用,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注重強化思想教育引導,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不斷夯實團結奮進的共同思想基礎。  民族團結,既是全省各族兒女的福祉所在,更是我省發展進步的基石。
  • 【族際和諧】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概貌與未來展望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助於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打牢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號召各民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心聚力。當前,關於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研究已經成為國內研究的熱點領域。      當前,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頂層制度設計,國內學術界和政府部門做出了諸多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代性內涵
    中國國家建構的五重邏輯從學理上深刻論證了「五個認同」,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提供了堅實的學理基礎、政治哲學和人文內涵(如表1所示)。  第一,文明型國家的國家建構邏輯內在蘊含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指引新時代民族教育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後,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明確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並正式將其寫入黨章。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新時代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使命
    [關鍵詞]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族工作,不斷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根本在於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學術會議報導]中國民族研究社團2020年聯合學術大會暨新時代民族研究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術研討會在昆明舉辦
    他認為,當前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展開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我國在民族研究中應該從歷史和現實兩個層面深入挖掘共同性,鑄牢共同性,並在理論層面上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建構經驗進行概括和提煉。雲南大學黨委書記、中國民族史學會副會長林文勳教授致辭。
  • 共同體意識大家談丨阿拉坦倉:堅定不移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語言就好像一扇窗,打開這扇窗,你可以看到美麗的風景,可以全面拓展和提升自身發展空間。偉大祖國文化的魅力、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更需要通過語言來表達和傳遞。 語言相通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環節。語言不通就難以溝通,不溝通就難以達成理解,難以實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難以形成國家認同,難以增進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學習在高原】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化邊疆各民族交往...
    西藏和新疆作為我國主要的邊疆民族地區,約佔全國總面積30%,周邊與十數個國家和地區接壤,陸地國界線長達9600多公裡,是我國內陸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共有2850萬人口,在全國穩定發展大局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西藏和新疆的邊疆民族工作。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培訓心得體會 | 市直屬單位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缺乏「身份意識」,沒有「民族認同」,必然四分五裂、一盤散沙。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
  • 學好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這就需要全區各族幹部群眾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始終把黨和國家放在心中,始終把國家利益和中華民族的利益作為最高利益,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領域,在工作謀劃、推進、落實的全過程,在工作學習生活的各方面,都要體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萬眾一心朝著偉大目標奮勇前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築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的必然要求。
  • 關於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認知程度的問卷調查報告
    A.了解佔91.3% B.不了解佔13.04% 11、你是否了解——「共享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包含56個民族的文化,中華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文明、共有的精神家園」? 大家對我國有56個民族知曉度最高;對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 也是比較了解;絕大多數民眾知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十九大提出的,對「五個認同」內容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概念都比較了解;絕大多數民眾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基礎,是促進民族團結的必要條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 集寧新世紀中小學、幼兒園舉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培訓
    為引導全體教職工更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增強貫徹執行黨的民族理論政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全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據烏蘭察布市教育局關於印發《在全市中小學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行動方案
  • 烏斯賓斯基「視點」理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為思考人類未來、推動世界和平發展提供了全新的視角。那麼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美好家園,則是當下必須積極思考的迫切問題。當代俄羅斯著名文化符號學家鮑裡斯·安德烈耶維奇·烏斯賓斯基的「視點」結構詩學理論,為我們認識這一問題,提供了有價值的啟發。
  • 青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和意義
    當然,意識鑄牢並不在於消解個體的獨立自主,也不是放任群體性的盲從,而是需要你心存理性判斷、知識經驗和價值信仰,並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從整體的角度來看,沒有什麼比找到路的方向和歸屬,更能給大家帶來希望和幸福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良好發展即是如此,總是建立在一定的意識自覺、精神指引和美好追求上,這離不開共同體意識的有效支撐。
  • 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新聞發布會​
    習近平總書記曾形象地指出,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係,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係,各民族的關係是一個大家庭裡不同成員的關係。千百年來,各民族共同開拓了偉大祖國遼闊的疆域,共同書寫了悠久的歷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共同造就了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中華民族共同體不斷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鑄牢。
  • ...共同體意識】堅持正確輿論導向 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作為黨的意識形態重要陣地,必須站在堅持黨的領導這一根本保證和國家的最高利益,站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高度,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堅定不移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有力有效堅決維護國家政策落實。高舉旗幟,引領導向。
  • 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概念、價值、內容與路徑
    二、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對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至關重要」。[7]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能夠鑄牢各民族成員的「四觀」,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有利於凝聚中華民族力量,從而有利於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
  • 丁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路徑
    黨的十九大創造性地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並將其寫入黨章,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新境界,為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華文化之所以綿延千年,自成一體而文脈不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在起作用。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論述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相關學習資料...
    9月27日,市科技局黨支部召開專題學習會,集中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論述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相關學習資料》。市科技局機關黨支部書記於健東主持會議,機關全體黨員幹部參加了學習。
  • 基於心理測量學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量表的編制
    首先,在意識理論基礎上,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方面的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其次,對中國人民大學20名學生進行開放式問卷調查和訪談,進一步總結歸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測量範圍;最後,初步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結構,按照「簡潔、通順、清楚、明白」的準則進行題目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