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社會各界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知曉度,以便更好加強和改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我們組織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
一、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您的性別:
男佔58.15%
女佔41.85%
2、您的年齡:
20歲以下佔 21.2%
20-29歲佔 11.96%
30-39歲佔 23.37%
40-49歲佔 25%
50-59歲佔 14.13%
60歲及以上佔 4.34%
3、你的戶籍性質:
城鎮佔52.17%
農村佔40.76%
新市民佔7.07%
4、你的職業:
黨政機關佔10.87%
事業單位人員佔13.04%
企業單位人員佔25%
自由職業者佔14.67%
離退休人員佔2.17%
在校學生佔21.74%
務農佔2.72%
其他佔9.79%
5、您的文化程度:
高中及以下佔49.46%
大專佔19.57%
本科佔26.63%
碩士及以上佔4.34%
6、你是否知道中國56個民族?
A.知道 佔98.37%
B.不知道佔1.63%
7、你是否了解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
A.了解佔89.13%
B.不了解佔10.87%
8、你是否知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在黨的十九大上提出的?
A. 知道佔77.72%
B.不知道佔22.28%
9、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要增強各族群眾的「五個認同」,你是否知道五個認同內容是指「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A.知道佔83.7%
B.不知道22.28 %
10、你是否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共建中華民族,我國56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員,共同構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
A.了解佔91.3%
B.不了解佔13.04%
11、你是否了解——「共享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包含56個民族的文化,中華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文明、共有的精神家園」?
A.了解佔89.67%
B.不了解佔15.76%
12、你是否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心理特徵,是維繫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強大精神紐帶和推動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
A.了解佔24.46%
B.不了解佔75.54%
13、你是否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基礎,是促進民族團結的必要條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A.了解佔87.5%
B.不了解佔12.5%
14、您對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還有哪些工作建議?
沒有人提出工作建議。
二、調查結果分析
從此次調查問卷的情況來看,參與者男女基本持平,男性略多,年齡主要集中在20-59歲,城鎮和農村都能參與,城鎮略多,新市民較少;職業以機關、事業、企業和在校學生為主;文化程度最多在高中及高中以下,大專和本科也有較多參加,碩士及以上人員參與不多。
大家對我國有56個民族知曉度最高;對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 也是比較了解;絕大多數民眾知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十九大提出的,對「五個認同」內容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概念都比較了解;絕大多數民眾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基礎,是促進民族團結的必要條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們也發現大多數民眾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心理特徵,是維繫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強大精神紐帶和推動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內涵了解不多、理解還不深。
三、對策與建議
1、以核心價值觀引領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把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著力點和落腳點,引導各族幹部群眾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不斷增強「五個認同」。把黨的民族理論政策列入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學習培訓內容,納入黨員幹部學習教育計劃。將民族團結的要求體現在遵守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範等公民教育實踐養成之中,促進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人心歸聚、精神相依,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
2、大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積極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動平臺,發揮各行各業優勢組織資源、提供條件,搭建形式多樣的載體一起來做促進團結、融洽感情的事。廣泛開展多種模式 「民族一家親」活動聯誼、結對、互訪活動;組織各族群眾在各類節慶活動中廣泛聯誼互動,在各民族的廣泛交往交流中培育共同體意識,釋放民族團結的正能量。在社區建設中,推動形成各民族居民相互嵌入型社區,引導各族群眾共建共享美好社區,努力營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良好社會氛圍。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各種傳播媒介、宣傳手段,講好常州民族團結進步的故事,不斷樹立民族團結進步新的典型,以榜樣的力量示範帶動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