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認知程度的問卷調查報告

2020-12-20 常州人民政府網

為了解社會各界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知曉度,以便更好加強和改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我們組織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

一、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您的性別: 

男佔58.15%

女佔41.85%

2、您的年齡: 

20歲以下佔 21.2%

20-29歲佔 11.96%

30-39歲佔 23.37%

40-49歲佔 25%

50-59歲佔 14.13%

60歲及以上佔 4.34%

3、你的戶籍性質:

城鎮佔52.17%

農村佔40.76%

新市民佔7.07%

4、你的職業:

黨政機關佔10.87%

事業單位人員佔13.04%

企業單位人員佔25%

自由職業者佔14.67%

離退休人員佔2.17%

在校學生佔21.74%

務農佔2.72%

其他佔9.79%

5、您的文化程度:

高中及以下佔49.46%

大專佔19.57%

本科佔26.63%

碩士及以上佔4.34%

6、你是否知道中國56個民族?

A.知道 佔98.37%

B.不知道佔1.63%

7、你是否了解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

A.了解佔89.13%

B.不了解佔10.87%

8、你是否知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在黨的十九大上提出的?

A. 知道佔77.72%

B.不知道佔22.28%

9、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要增強各族群眾的「五個認同」,你是否知道五個認同內容是指「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A.知道佔83.7%

B.不知道22.28 % 

10、你是否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共建中華民族,我國56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員,共同構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

A.了解佔91.3%

B.不了解佔13.04%

11、你是否了解——「共享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包含56個民族的文化,中華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文明、共有的精神家園」?

A.了解佔89.67%

B.不了解佔15.76%

12、你是否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心理特徵,是維繫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強大精神紐帶和推動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

A.了解佔24.46%

B.不了解佔75.54%

13、你是否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基礎,是促進民族團結的必要條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A.了解佔87.5%

B.不了解佔12.5%

14、您對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還有哪些工作建議?

沒有人提出工作建議。

二、調查結果分析

從此次調查問卷的情況來看,參與者男女基本持平,男性略多,年齡主要集中在20-59歲,城鎮和農村都能參與,城鎮略多,新市民較少;職業以機關、事業、企業和在校學生為主;文化程度最多在高中及高中以下,大專和本科也有較多參加,碩士及以上人員參與不多。

大家對我國有56個民族知曉度最高;對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 也是比較了解;絕大多數民眾知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十九大提出的,對「五個認同」內容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概念都比較了解;絕大多數民眾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基礎,是促進民族團結的必要條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們也發現大多數民眾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心理特徵,是維繫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強大精神紐帶和推動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內涵了解不多、理解還不深。

三、對策與建議

1、以核心價值觀引領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把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著力點和落腳點,引導各族幹部群眾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不斷增強「五個認同」。把黨的民族理論政策列入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學習培訓內容,納入黨員幹部學習教育計劃。將民族團結的要求體現在遵守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範等公民教育實踐養成之中,促進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人心歸聚、精神相依,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

2、大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積極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動平臺,發揮各行各業優勢組織資源、提供條件,搭建形式多樣的載體一起來做促進團結、融洽感情的事。廣泛開展多種模式 「民族一家親」活動聯誼、結對、互訪活動;組織各族群眾在各類節慶活動中廣泛聯誼互動,在各民族的廣泛交往交流中培育共同體意識,釋放民族團結的正能量。在社區建設中,推動形成各民族居民相互嵌入型社區,引導各族群眾共建共享美好社區,努力營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良好社會氛圍。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各種傳播媒介、宣傳手段,講好常州民族團結進步的故事,不斷樹立民族團結進步新的典型,以榜樣的力量示範帶動群眾。


相關焦點

  • 基於心理測量學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量表的編制
    首先,在意識理論基礎上,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方面的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其次,對中國人民大學20名學生進行開放式問卷調查和訪談,進一步總結歸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測量範圍;最後,初步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結構,按照「簡潔、通順、清楚、明白」的準則進行題目編制。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代性內涵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建立,其學理基礎涉及國家認同、統一多民族國家建構以及多民族國家共同體精神,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歷史學和民族學層面上,而是需要對與現代性相關的學術主題進行哲學和政治學的思考,進行跨學科建設性的研究。  筆者以為,在既有研究成果之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體系化認知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的心理機制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社會表徵,是在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具有共享性、差異性、可變性和可塑性。釐清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心理起源、話語轉變,可以為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必要的心理基礎,為開創中華民族更加燦爛美好的未來、增進民生福祉、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作出貢獻。
  • 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何星亮(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務院參事,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近幾年又在各種不同場合反覆強調這一理念。
  • 認知與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在有機性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有機體理論是我們理解和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內在有機性的理論支撐,有機共同體理論則有助於我們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內在有機性的區域差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社會主義制度為保障,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在有機性不斷增強。步入新時代,要從物態和心態兩個維度不斷增量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在有機性。內在有機性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筋脈與聚力之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增強內在有機性的有效保障。
  • 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高度認知國家統編教材
    從大局層面認識,這也是黨中央的深遠考慮,是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途徑。一定程度上來理解,語言文字的相通可以說就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也唯有語言文字的相通才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才能形成彼此間的理解和認同,才能凝聚起一心共謀發展的中華民族協力奮進精神。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高校根深葉茂
    自治區各高校堅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與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通過教學和各類主題教育活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高校成為促進民族團結和維護邊疆穩固的重要陣地。布仁巴圖是內蒙古民族大學蒙醫藥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 【族際和諧】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概貌與未來展望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助於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打牢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號召各民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心聚力。當前,關於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研究已經成為國內研究的熱點領域。      當前,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頂層制度設計,國內學術界和政府部門做出了諸多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概念內涵、要素分析與實踐邏輯
    在此基礎上,本文首先從共同體與共同體意識這對元概念入手來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概念內涵,進而從構成要素的維度審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豐富內容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邏輯。通過分析,可以確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由各族人民的中國認知體驗、中國價值信念和中國行為意願三個要素關聯共存而成,在實踐中,需要從這幾個方面把握鑄牢路徑。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指引新時代民族教育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後,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明確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並正式將其寫入黨章。
  • 關於徵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文學作品的啟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的十九大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成為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共同遵循。
  • 《保健食品消費者認知度問卷調查報告》發布
    為了解廣大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認知情況,提出進一步規範保健食品市場的意見和建議,中國消費者協會於2016年2月組織開展了「保健食品消費者認知度問卷調查」活動。  基本情況  本次問卷調查為隨機抽樣調查,以在線調查為主、少數採取線下實地攔截訪問相結合的方式,有效問卷總數為12,430份。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新時代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使命
    【摘 要】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問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講話。特別強調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族工作,不斷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根本在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教師節:立德育人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今天是第36個教師節,教師在傳播知識、立德樹人的同時,也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厚植在孩子們心中。趁著午休時間,通遼市扎魯特旗烏額格其學校教師薩日娜帶著她的學生王夢琪趕到蘇木裡的商店。女孩叫王夢琪,今年四年級,家中只有患病的父親一人。
  • 【創外·團日活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六)|2018級英語一班團支部開展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團日活動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祖國統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團結是祖國統一的重要保證。我們要以加強民族團結為著眼點和著力點,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此2018級英語一班團支部於10月15日在創新南樓105教室開展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團日活動。
  • 增強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多次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的十九大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國夢新徵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我們黨新時代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為新時代進一步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指明了實踐方向。
  • 青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和意義
    中華民族共同體由全體中華兒女構成。全體中華兒女在共同的生活實踐中,所獲得的良好歸屬體驗、所秉持的共善價值信念以及所具備的能動關懷意願,就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簡單地說,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讓各族人民有一種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家庭親切感,有一種互助互愛、向上向善的溫暖力量感,有一種共建共享、共擔風雨、命運與共的責任感。
  • 洪峽:以教育涵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74歲的洪峽,是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學蒙古族退休教師,在40多年的一線教學中,堅持用語文教育涵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洪峽一生的教育追求。教師節到了,洪峽老師的很多學生都來家裡看望她。即使退休快20年,洪峽老師依然堅持每天打開語文課本,重溫那些經典的詩歌、散文。最近這段時間,她又翻出了多年前的教案,準備把一些成功教學經驗整理出來。
  • 文化符號、文化心理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原標題:文化符號、文化心理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創造性地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新聞發布會​
    近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自治區黨委、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內蒙古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制定出臺了《關於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施意見》(內黨辦發〔2019〕7號),進行全面安排部署。我們認真貫徹落實文件精神,著力抓了以下5個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