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在高原】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化邊疆各民族交往...

2021-01-11 中國網

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邊疆民族工作在國家治理中佔有重要地位,邊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實體的關鍵組成部分。

西藏和新疆作為我國主要的邊疆民族地區,約佔全國總面積30%,周邊與十數個國家和地區接壤,陸地國界線長達9600多公裡,是我國內陸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共有2850萬人口,在全國穩定發展大局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

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西藏和新疆的邊疆民族工作。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先後召開7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及3次新疆工作座談會,每次都就邊疆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做出重大決策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深化「五個認同」,這是加強民族團結、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關鍵。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9月27日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歷史反覆證明,華夏族群和周邊民族不斷通過遷徙、聚合、戰爭、和親、互市、互嵌式居住等不同的方式進行交往交流和交融,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邊疆各民族始終與偉大祖國心連心、血交融、同呼吸、共命運,形成了同甘共苦、風雨同舟的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也逐步形成並不斷得到加強,成為了邊疆治理強大的精神力量。

中華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其根本就在於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已深深融入了中華兒女的血液和靈魂,這些都實實在在體現在中華兒女的點滴努力裡,化在邊疆各族人民的生命中。中華各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遼闊的疆域,開闢了茶馬古道、絲綢之路等「三交」之路,留下了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錫伯族萬裡戍邊等歷史佳話,呈現出頻繁互動、交融共生的歷史格局,綿延不絕發展至今。

近代以來,當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邊疆人民同全國各族同胞共同奮起反抗、共赴國難。在危機與考驗之中,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餘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特殊關懷下,中國邊疆地區歷經了跨越式成長。歷史一再證明,各民族只有互相交流、互相吸收、互相依存才能促進中華民族的共同進步和發展,為了加強邊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們有必要做好以下幾點。

持續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增強邊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凝聚力

隨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間節點的到來,困擾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即將結束,但脫貧沒有終點,取而代之的將是隱蔽性更強的相對貧困。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個民族也不能少,我們要一如既往地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對口援疆、對口援藏、興邊富民,促進各民族團結奮進、共同發展。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9年,新疆累計脫貧292.32萬人、退出3107個貧困村、摘帽22個貧困縣,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9.4%降至1.24%。自脫貧攻堅工作全面展開以來,西藏先後累計實施了2639個產業扶貧項目,帶動23.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西藏範圍內絕對貧困人口基本消除。

事實充分證明,國家長期不間斷地加大對邊疆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投入和支持,取得了顯著成效。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根本的是縮小發展差距、最長遠的是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而最大程度地促進民族團結。為此,我們要抓住發展機遇,堅持不懈地推進邊疆民族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做實做細邊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深化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活動,進一步豐富邊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媒介

回溯我國邊疆民族地區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正是在黨的民族政策指引下,邊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在交往交流交融中譜寫了一曲曲波瀾壯闊的民族團結之歌。為此,邊疆民族地區要深化開展各項民族團結實踐活動,進一步豐富邊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媒介,不斷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確保民族團結之花落地生根。例如,西藏每年廣泛展開的「3.28」民族團結教育等活動。當前,我們要進一步深化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活動,以凝聚人心為根本,緊貼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團結、國家長治久安與各族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

以「九個堅持」為根本遵循,進一步夯實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根基

西藏同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邊疆各族中華兒女在這片土地上團結凝聚,共同奮進,同譜寫出一段恢弘奇偉的邊疆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命運共同體。實踐證明,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間存在著「衣、食、住、行、購、娛」等生活差異,更存在著文化、經濟、習慣等社會差異,只有不斷地促進各民族基礎的交往,實質的交流,才能達到民族的交融。

我們應當始終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民族篇」,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新篇章,是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開創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局面的強大思想指引。各民族要對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民族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加強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研究,教育引導各民族幹部群眾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深化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匯聚成團結統一的力量,真正做到「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就勢必能夠擁有無堅不摧的力量,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共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國西藏網 文/恩佳 熱振·索朗平措 李俊毅)

相關焦點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高校根深葉茂
    自治區各高校堅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與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通過教學和各類主題教育活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高校成為促進民族團結和維護邊疆穩固的重要陣地。布仁巴圖是內蒙古民族大學蒙醫藥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 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新聞發布會​
    習近平總書記曾形象地指出,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係,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係,各民族的關係是一個大家庭裡不同成員的關係。千百年來,各民族共同開拓了偉大祖國遼闊的疆域,共同書寫了悠久的歷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共同造就了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中華民族共同體不斷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鑄牢。
  • 【團課學習】「踐行守望相助理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雲團課(總第六百六十七期)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推進民族團結和事業進步的重要途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大學生是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力量,為了讓同學們深入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性,經濟管理繫於2021年2月19日舉辦了「踐行守望相助理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線上主題雲團課。
  • 學好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內蒙古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民族工作的主線,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工作的主線。」內蒙古作為邊疆地區、民族地區,我們黨建立的第一個省級自治區、模範自治區,所有工作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具體實踐。
  • 丁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路徑
    黨的十九大創造性地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並將其寫入黨章,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新境界,為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華文化之所以綿延千年,自成一體而文脈不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在起作用。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培訓心得體會 | 市直屬單位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缺乏「身份意識」,沒有「民族認同」,必然四分五裂、一盤散沙。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
  • 增強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多次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的十九大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國夢新徵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我們黨新時代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為新時代進一步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指明了實踐方向。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各民族同學互幫互助相處融洽
    9月15日,就今年秋季新學期全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開始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並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有關情況,記者採訪了我區高校的幾位青年學生。內蒙古大學計算機學院(軟體學院)2017級學生韓宏宇,現在是學校學生會主席。中學時,他是一名蒙古語授課學生,上大學後,他學習的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班上少數民族學生不算多,大家交往都很融洽。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南寧市 中華中路社區實踐」理論研討會...
    會議旨在總結南寧市中華中路社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區實踐經驗,不斷深化南寧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區新實踐,打造形成民族事務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的南寧社區模板和南寧經驗。嚴麗萍表示,此次研討會對南寧市各民族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南寧市將認真學習吸納各位專家和各方面的真知灼見,把研討會成果更好地運用到南寧市強首府戰略發展上,不斷譜寫南寧市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篇章。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新時代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使命
    【摘 要】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問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講話。特別強調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族工作,不斷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根本在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 秉承立德樹人初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第36個教師節昨天(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內蒙古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表示,秉承立德樹人初心,牢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使命,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第三小學音樂教師杜煜亭表示,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到教學和校園文化活動中,堅定去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傳播者、踐行者。
  • 青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和意義
    這些意識感覺形成於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互動過程,又對這種互動過程產生深刻的影響。也就是說,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是各族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感覺、信守的觀念以及行動的意志取向,也是中華民族安身立命、存續發展的支撐性條件與制約性因素。如同個體成員會不斷追問自我生命的存在價值與意義一般,一個國家和民族也需要時時省思自身發展的現實需要、目標定位與理想追求。
  • 關於徵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文學作品的啟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的十九大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成為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共同遵循。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教師節:立德育人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第三小學教師杜煜亭:「烏蘭牧騎,本來在蒙古語裡是紅色幼苗的意思,讓孩子從音樂中,從小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一個團結友愛的大家庭一樣。」通過學習,學生們體會到各民族之間團結友愛的精神。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第三小學教師翟志鵬:「我不僅在課堂上傳授學科知識,作為一線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引導學生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巴彥託海鎮團結嘎查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講會
    11月9日,巴彥託海鎮團結嘎查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講會,嘎查駐村工作隊及兩委班子成員參加宣講會。宣講會上,旗委黨校教師孟濤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保證、核心內容、內在要求、實現方式和根本目標等方面進行生動又詳細的講解,內容豐富,邏輯縝密,即有理論指導又有實踐內容,深化了黨員幹部對共同體意識的理解與認識。
  • [學術會議報導]中國民族研究社團2020年聯合學術大會暨新時代民族研究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術研討會在昆明舉辦
    研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已經成為當前民族工作的主線。在剛剛落幕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零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即將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徵程。在全黨、全國掀起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熱潮當中,以「新時代民族研究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中國民族研究社團2020年聯合學術大會在春城昆明成功舉辦。
  • 柳州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新聞...
    圍繞「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總目標,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示範市為契機,我市堅持守正創新,下功夫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斷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今天上午,市民宗委召開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柳州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的工作情況。
  • 增進五個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廣西實踐
    【壯美60年廣西統一戰線】增進「五個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廣西實踐廣西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壯族人口最集中聚居的自治區。1958年3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自治區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區5600萬各族人民,深入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創造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全區民族團結和睦、經濟興旺繁榮、社會和諧穩定、邊疆鞏固安寧。各族人民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文化、對中華民族的認同不斷增強,成功探索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廣西實踐。
  • 做好民族語文翻譯工作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蘭智奇在開幕式上說,當前,做好民族語文翻譯工作的關鍵,就是要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來開展,具體來講,就是要通過民族語文翻譯這個工作抓手,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教育引導各民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進一步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聚焦|中央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舉行揭牌儀式
    11月27-28日,由中央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主辦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中央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掛牌儀式暨紀念費孝通、林耀華先生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