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主動聯繫你,對你噓寒問暖,還要「委以重任」,請你幫忙轉帳,這忙你幫還是不幫?
如果幫了,那就落入詐騙分子的圈套了。
冒充校領導實施詐騙
案例1:
位於上海嘉定的某高校學生於某接到一自稱是學院「朱老師」打來的電話,對方準確叫出於某的姓名和身份。「朱老師」稱自己要給學校某領導送錢,因不方便以自己名義打款,希望通過于姓學生的銀行卡轉帳2萬元,到時再給他轉過來,因學院中確有一名姓朱教師,於某信以為真。於某平時並不知道朱老師電話,電話那頭又催得很緊,要求於某立即打款。
案例2:
本學期,工作於寧夏某高校的董某,一天晚上,收到一陌生人加微信好友,自稱是該學院的校長,並讓董某在第二天9點到其辦公室。第二天一早,「校長」又告訴董某,先不用來了,稱有領導在辦公室檢查,急需用錢「打點」領導,讓董某借其30萬元,董某信以為真直接給對方提供的兩個銀行卡號轉帳30萬元。
案例3:
今年江西南昌部分高校接連發生冒充高校領導幹部進行詐騙案件。詐騙分子利用高校領導幹部頭像和虛擬微信帳號,冒充高校領導幹部,頻繁加學校教職工為好友,然後找藉口借錢,金額大部分在10萬元以上。
近期,詐騙案件頻發。詐騙分子通過在微信或QQ上修改暱稱、頭像,發送郵件、簡訊等形式,冒充學校領導、老師進行詐騙。
除了冒充領導、老師,還有冒充同學詐騙,冒充公檢法詐騙,冒充客服、快遞詐騙……無論電信詐騙手法怎麼翻新,最終目的都是要求轉帳匯款,切記多方核實,不輕信!不點擊!不匯款!
詐騙案發生以後,我們登錄部分高校網站發現,已有不少高校發布了「關於防範冒充校領導進行詐騙的通知」,提醒廣大師生提高防範意識,保護好個人財產。
截圖自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網站
截圖自上海理工大學網站
截圖自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網站
截圖自中山大學網站
截圖自江蘇師範大學網站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等高校也在官微推送防詐騙的相關文章。
截圖自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微信號
截圖自北理珠校安協微信號
安全教育在日常
高校除了做好以上工作,日常還可以採取何種措施提高師生安全意識?
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相對教師更缺少社會經驗,因此高校應著重對學生開展相關教育,但大學老師也不得大意,應謹慎防範。下面我們將列舉一些學校進行安全教育的做法,供借鑑——
安全教育從新生開始
懵懂的大一新生在入學報到前,學長學姐就會囑咐你「注意安全」。
截圖自遼寧師範大學官微
近年來,各高校也尤為重視新生的安全教育。例如,華東理工大學將安全教育充分前移,在新生入學通知書中便已加入「平安華理」官方微信的二維碼。除外,上海市教委制定的《上海市大學新生報到安全指南》也一同被送達。
新生報到前期,「華東理工大學」「平安華理」「學在華理」及各學院等官微適時推出了系列新穎、實用的新生防詐騙信息。此外,開設的「大學生安全教育網絡課程」,也是新生需要通過的「考試」。每名新生用自己的學號在網頁或APP上登錄後進行系統化學習,並通過標準化考試鞏固和加深對安全知識的理解。
迎新周期間,由各學院選拔老生擔任的「新生督導」「迎新導遊」,在經過培訓後,也在服務新生時重點提醒注意防盜防騙事項。
開設選修課,教防詐騙知識、防身術
2017年,在廣東東軟學院,一門由南海警方開設的「校園安全防範課程」選修課,僅僅一個小時內,便爆滿。在這門課上,學生不僅可以跟著民警學防電信詐騙知識、學防身術,還可以拿學分。
據介紹,該選修課程共32個課時,內容設計包括防範電信詐騙、防身自衛術、防範街頭犯罪、防範非法傳銷、防範就業創業詐騙和五個走進警營參觀課程,共2個學分。
這門選修課也需要進行期末考試,但考試形式跟一般的選修課不一樣。「我們的期末考試不需要筆和試卷。」民警表示,在學期末,授課老師會組織同學們,就一個開放性的反詐騙話題進行討論,屆時將會由學校和警方各出一人作為評委老師,對每一名同學的表現打分。
舉辦金融安全知識校園行
2019年,金融安全知識校園行在湖北大學舉辦。
在金融知識高校大講堂中,招商銀行金融安全講師通過現場講解、案例分析、有獎問答等形式,讓現場400餘名師生進一步了解了電信欺詐知識,提升了對電信欺詐的防範意識。
在講座中,講師給師生們普及了行動支付下的新型銀行卡詐騙、電信欺詐種類以及危害,並通過情景再現,對「購票改籤」「冒充公檢法」等詐騙方式進行展示,並引用真實案例,深入淺出地為師生講解如何防範電信詐騙。
自導自演短視頻,提醒防範詐騙
從2020年10月初開始,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學生自導自演的防詐騙短視頻,已累計拍攝48期,涉及「QQ冒充好友詐騙」「假冒代購詐騙」「刷單兼職詐騙」「冒充公檢法詐騙」等48種常見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例,每個視頻時長1至3分鐘不等,學生以案例表演形式,展現受騙過程,傳遞防詐騙技巧。
短視頻拍攝由該校建築工程學院大三學生朱媛婷發起。「校園內各種騙局不斷升級,大學生群體較為單純,防騙意識較弱。」朱媛婷曾有過差點受騙的經歷。今年9月份開學後,擔心學弟學妹「重蹈覆轍」,她決定召集人員拍攝短視頻。
在短視頻線上傳播同時,朱媛婷團隊還逐一深入學生班級,開展防電信網絡詐騙知識公益宣講和公益話劇演出。
對上述詐騙案件進行分析,我們發現詐騙手法主要如下:
詐騙手法知多少
1.犯罪分子通過不法渠道,非法獲取學校領導的姓名、職務、微信頭像照片等信息,冒充領導的微信,主動添加受害人微信,給受害人發送信息。
2.犯罪分子與受害人取得聯繫後,先以關心工作、生活等話題拉近距離,甚至主動提出幫助受害人解決困難,極大降低戒備之心,獲取受害人信任。
3.隨後立即提出幫忙轉帳匯款的要求,如親戚借錢、上級領導要求轉帳、朋友急用等。犯罪分子抓住一般人對領導不會質疑的心理,有時甚至使用「儘快」「馬上」「立即」這些催促性的詞語,既營造了緊張氣氛,又利用時間差降低受害人核實轉帳需求真假的可能性。
加強防範,這些要牢記
1.如遇自稱「領導」用微信等聊天軟體添加好友,並要求轉帳的,務必通過電話或見面等途徑進行甄別、核實。
2.在微信上儘量不要暴露自己的姓名、住址、職業和家庭情況等個人信息。
3.交流中,委婉詢問對方一些問題,比如學校的人或事,進而核實對方身份。
4.如不慎被騙,務必保留聊天、銀行轉帳等記錄,及時撥打110報警。
年底了,在此提醒廣大師生一定要提高警惕,千萬不要落入陷阱,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來源:麥可思研究,版權屬於原作者
▍編輯:甘小育
歡迎轉載或分享到朋友圈,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