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粗心嗎?我想這個問題大部分家長都會點頭。每當家長翻開孩子的作業或者習題,會發現大部分原因不是因為不會做,而是粗心看錯。很多時候會看錯題目,看錯數字,到了學校才告訴你忘帶了重要的課本,種種粗心行為讓家長傷透了腦筋。
粗心的毛病,大多數孩子都會存在,怎麼幫助孩子改正,就成了父母心頭的一個難題。而網上有一位寶媽,曬出了老師幫助孩子糾正粗心的做法。
這個孩子叫晨晨,一直都改不掉粗心大意的毛病,考試的時候經常忘記在試卷上寫上自己的名字。本來試卷上沒有名字就應該沒有分數,但是老師不想讓他傷心,就給了他分數,並提醒他一定要改掉這個毛病,不然下次就真的沒有分數了,結果孩子卻遲遲沒有改正。
就在最近的一次期中考試,老師就給了晨晨一個深刻的教訓。這次期中考試晨晨發揮得非常好,數學只錯了一道題,考了98分。可是老師卻把分數劃掉了,改成了0分,原因是晨晨這次依然沒有寫自己的名字。眼看這次班級第二名的成績沒有了,晨晨傷心的大哭。回家跟媽媽哭訴,媽媽卻並沒有安慰他,還誇讚老師:做得非常好!
對於老師的做法,很多家長持肯定的態度。有一位家長說:「老師做的對,這樣才能讓孩子長記性,要是等到重要的高考沒寫名字,多年的努力就白費了!」
就像家長說的一樣,粗心大意的毛病不改掉,在人生重要的時刻出了錯,影響就是一輩子!
父母面對孩子的粗心,常常會自我心理暗示「孩子長大就會變得細心」,即使生氣、抱怨、責備也不能解決孩子粗心的問題。
與其質問孩子「為什麼又粗心」,不如幫助孩子找出粗心原因,並且給孩子提供必要的協助,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01孩子粗心的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看到的信息微弱,傳遞到大腦進行分析時,就會出現遺漏和錯誤,就很容易導致粗心的產生。
2.與性格有關:有些孩子性格大大咧咧,粗枝大葉,反映到學習上就形成了粗心的壞習慣。
3.生活習慣:孩子做事率性而為,又很依賴父母,知道爸爸媽媽會協助自己完成任務,就不會很認真,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粗心的毛病。
02如何幫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給孩子「細心」的心理暗示
面對孩子粗心大意時,我們不要去質問他,更不要嚴厲地批評他,否則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很可能對「粗心」起到強化作用,不利於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相反,我們應該給孩子「細心」的心理暗示,並在他因粗心做錯事的時候提醒他「做事要細心,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當他認真完成某件事後,我們要及時的肯定或表揚他,提高孩子克服粗心的主動性,進而從根源上克服粗心的毛病。
培養孩子關注細節的好習慣
《細節決定成敗》的作者汪中求曾說,「一些細小的細節往往會流露出一個人深層次的素質。」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除了讓他養成細心的行為,還要養成關注細節的好習慣,讓孩子注意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時刻告訴孩子關注細節的重要性,做好注重細節的好榜樣。往往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
家長們在面對孩子粗心的種種問題時,一定要學會智慧的思考,找出孩子問題的根本原因,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幫助孩子去改正錯誤的習慣。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