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的到來不僅是即將結束的2020年,也是學生們即將結束的一個學期,很多學校已經進入到了複習階段,準備迎戰接下來的期末考試。
·考試忘寫名字
前段時間,一名老師在自己的社交平臺發布了這樣一條消息,引起了家長們的廣泛熱議:
「老師自己因為考試時忘記了寫名字而吃過虧,於是,做為老師,我不想讓我的學生們再因為同樣的事情而吃虧」。
原來,這段話並不是楊老師隨意發的,而是事出有因:
一位家長在看到孩子的0分試卷後得知,原來是前不久孩子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考試時忘記填寫了自己的名字,所以本科目被判定為0分。
而家長卻覺得老師這樣做有點太「小題大做」了,只是一次沒寫名字而已,就全盤否定了孩子努力,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不小打擊,更會影響孩子的積極性,可以適當的扣些分數,以示警戒就可以了,於是便找到老師理論。
在看到這位家長的信息後,雖然老師對這位家長的想法表示理解,但是對於給0分這件事,老師還是比較堅持的,這位老師說到:
「給試卷寫名字這個事情,我不但考試前千叮嚀萬囑咐,考試的時候我還特意去每個考場提醒了學生們寫名字,全班,只有他一個人沒有寫名字,他沒有把老師的話聽進去,說嚴重點,他對自己的事情沒有責任心。」
「這次是期中考試,我認識我們班的學生,所以我知道那個沒寫名字的是他,可是如果是參加聯考,如果是其他更重要的考試,改卷子的不是我們的老師,沒有人回去追根究底這個沒寫名字的試卷是誰的。」
「我是希望能在他參加第一次考試的時候,就讓他真真切切地意識到寫名字這個事情的重要性,不至於以後到更大、更重要的考試場合,他沒寫名字,那個時候對他來說才是真正的打擊,我希望您能理解。」
看到了這位老師的回答後,雖然很多家長為這個孩子感到委屈,但同時也為這個老師的行為手動點讚,這位老師通過一次考試的「打擊」讓孩子永遠記住考試寫名字的重要性。
就像這位老師說的,這次只是一個小小的期中考試,如果老師原諒了他的錯誤,那麼在日後更大的考試中,再次因為忘寫名字而吃虧,那時的打擊對於孩子來說才是「致命」的。
所以,寧願在這個小考試中「打擊」一下孩子,也不能讓他因為再犯同樣的錯誤而錯失良機。
其實,考試寫名字這件事是在每次考試時,尤其是大型考試前老師都要千叮嚀萬囑咐的一件事情:
「拿到試卷後先別著急答題,先把自己的姓名、班級、準考證號都填好檢查好後再答題。」
然而,就是在這樣千叮嚀萬囑咐下,依然還有「以身試法」的孩子們出現,為什麼考試忘寫名字的事情會「屢教不改」呢?
·過於緊張
有些孩子在面對考試時總是十分緊張,拿到試卷後就開始著急的答題,早將寫名字、準考證號的事情忘在了腦後。
·粗心大意
有些學生純屬是因為粗心大意,剛開始沒有寫,後來在檢查試卷時也只檢查了答題的部分,而忽略的名字、準考證號區域。
·不重視考試
有些學生是根本沒有把考試當回事,對於考試完全是不重視的心理,所以名字、準考證號對於他們來說也沒有那麼重要。
·「學渣」行為
有些「學渣」在拿到試卷後,一臉「它認識我,我不認識它」迷茫,所以考試分數對於他們來說也沒那麼重要了,名字和準考證號自然就更不重要了。
·最後再寫
有些學生是想先答題,在答完題交卷前再寫名字和準考證號,可是在答題過程中稍有疏忽,對時間的把握不是很精準,到了考試結束鈴聲響起才準備寫名字和準考證號時為時已晚。
不管是出於什麼心態、什麼理由,考試忘寫名字這件事都是「不能被原諒」的事情,所以,家長們也一定要跟老師一起來杜絕類似這樣的事情的發生:
·吃虧才能長記性
考試忘寫名字的確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如果是在決定人生的大考時犯了這樣低級的錯誤,不僅多年的努力全部付諸東流,浪費了機會,很有可能還會措施良機。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跟老師「統一戰線」,只有讓孩子吃過虧以後才能讓他們「長記性」,日後不再犯這樣低級的錯誤。
·嚴厲教育
在孩子第一次發生考試時忘記寫名字這樣的錯誤時,家長一定不能用「初犯從輕」的心態處理,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反而還會為日後大考時的錯誤埋下隱患。
所以,孩子即使是第一次在考試中出現忘寫名字這樣的錯誤,家長也一定要嚴厲批評教育,讓孩子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並且明白不寫名字這樣的事情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嚴肅處理
必要時,家長可以適當使用一些「懲戒手段」對孩子的錯誤進行懲罰,讓孩子意識到錯誤的嚴重性,並且通過懲戒讓孩子對自己的錯誤有深刻的認知以及改正的決心。
·結語
做為老師,有義務在孩子犯錯時採取一些「手段」讓孩子記憶並且改正;
做為家長,有責任在老師採取「手段」後積極配合老師一起教育引導孩子。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考試中犯的錯誤也一定要正視,小考試是為了大考試「練兵」,只有在小考試中練就紮實的「基本功」,才可能在未來的大考試中「臨危不亂」取得最好的成績。
#你有在考試時忘記寫名字的經歷嗎?#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關注我,不走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