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之:嘔心瀝血!你所不知道的夏商周文化!

2020-12-18 書生談情

在華夏廣袤的大地上,我們的祖先以偉大的創造力、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歷盡磨難,從遠古走到現代,從蒙昧走向文明。五千年來,中華民族走過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鑄成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作為中國人,我們只有全面了解民族的歷史,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創造明天。真正成為一個優秀的炎黃子孫!

中華文化的起源據史料可查是起源於夏朝,夏朝也是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根據史書記載,大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

一,夏朝文化

夏朝,歷史上慣稱為「夏」。這一稱謂的來源有十種說法,其中較為可信的觀點是「夏」為夏族圖騰的象形字。夏朝時期出現的文字名為」夏篆「。夏篆的記載,夏禹書、禹王篆則是夏朝的傳世文字,由於人們未發現夏朝文字,所以一直對夏篆有不同看法,如:『夏篆,傳說中夏代的文字。一般以為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始為篆字,此『夏篆』所言之『篆』,泛稱也。從考古實物來看,尚未發現確切可靠的夏代文字;如有之,則比較甲骨文更原始一些。古人多有以金文大篆附會夏篆之說,凡此種種,皆依託之偽說』在這裡夏篆被認為是『附會』『偽說』其根據是夏朝文字不存在,就談不上夏篆了。

二里頭文化是目前已知的夏朝文化唯一的遺址,二里頭文化遺存中有青銅鑄造的刀、錐、錛、鑿、鏃、戈、爵等工具、武器和容器,同時還發現有鑄銅遺址,出土有陶苑、銅渣和坩堝殘片。出土的銅容器系採用複合範鑄成,反映當時的鑄銅工藝已有一定規模和水平。於2006年被國務院授為「華夏第一王都」。 雖然至今為止仍然存在對夏朝是否存在有一些爭議,但小編始終相信夏朝是存在的,中華民族也會一直尋根尋源,一直到充分證明為止。

二,商朝文化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末代君主帝辛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後自焚而亡。

商朝的服飾文化。商朝的服飾大致分為12種,交領右衽素長衣、交領右衽短衣、交領長袖有華飾大衣、肩背部披格子長條巾、直領對襟有華飾短衣、對襟長袍、對襟華飾長袖短衣、高后領敞襟長袖花短衣、圓領長袖花短衣、圓領窄長袖花大衣、圓領窄長袖花大衣、赤身露體或僅於腹前束一窄蔽膝。

商朝的音樂文化。自商代起,中國音樂進入了信吏時代。民間的音樂和宮廷的音樂,都有長足的進步。由於農、牧、手工業的發展,青銅冶鑄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從而使樂器的製作水平飛躍,大量精美豪華的樂器出現了。樂舞是宮廷音樂的主要形式。可考證的有《桑林》、《大護》,相傳為商湯的樂舞,為大臣伊尹所作。從事音樂專業工作的,主要有」巫「、音樂奴隸和「」三種人。有關商朝的民間音樂的材料很少,《周易·歸妹上六》和《易·屯六二》就是商代的民歌。

商朝的藝術文化。商代的陶器有各種顏色,有些為輪制,有些則使用泥條盤築法,陶器上常壓印花紋。所知最早的中國釉料出現於商朝。此時期還有大理石及石灰石雕刻的真實與神話動物。由商代的都市可看出,當時已具中國建築的基本形式,值得注意的聚落包括商丘、二里頭、鄭州商城、殷墟等,這些地點在不同時期均曾為首都。商代晚期的統治者均熱衷於建立奢華的宮殿。

三,周朝文化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

周朝的文化之諸子百家: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

名家:代表人物鄧析。名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為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後人稱為名家。

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

縱橫家:代表人物鬼谷子。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遊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

雜家:代表人物呂不韋。雜家是戰國末期的綜合學派。因「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漢書.藝文志》及顏師古注)而得名。

農家:代表人物許行。農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注重農業生產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他們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小說家:代表人物虞初。小說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採集民間傳說議論,藉以考察民情風俗。 「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周朝的文化之繪畫:

文獻記載是頗為豐富的,特別是壁畫。戰國時期的《山海經》、楚國的詩人屈原《天問》反映的內容,可以窺見當時壁畫所曾有過的巨大規模,可惜均未流傳至今。《人物龍鳳圖》、《人物御龍圖》代表了當時繪畫的最高水平。

周朝的文化之雕刻:

遠不如同時期希臘雕刻的水平,大型的具有獨立意義的雕刻作品尚未發現,當時的雕刻作品主要是隨葬的泥木俑、玉石雕刻品,製成動物形、人形的青銅器和漆器及其它工藝美術品。

周朝的文化之書法:

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青銅銘文及石鼓文代表中國書法藝術發展的第一個高潮,其風格或蒼勁古樸,或清秀典雅,具有特殊的美感,為後世所珍重。

周朝的文化之音樂舞蹈:

受到歷代統治者的重視和各階層人民的喜愛,其社會作用是相當大的。對上層來說,音樂舞蹈首先是用於祭祀和宴享等重大典禮,對百姓來說主要是娛樂休息。到戰國時代,宮廷樂舞吸收了不少民間樂舞成分,產生了鄭聲、楚舞、楚音、宋音、衛音、齊音等等,都值得後人研究。

夏商周文化被稱為「先秦文明」。這段時間中國處於奴隸社會,出現了最早的文字,建立了最早的政權,文化也出現了繁榮,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現象。

相關焦點

  • 夏商周非天下王朝 統治限於文化領域
    [摘要]《從城市國家到中華》體現著一種新的視角即「文化地域」。平勢說傳統觀念認為夏商周三代曾經都是統治天下的王朝不符合事實,是後世的虛構。夏商周三代王朝統治的疆土只能算是一個文化地域而已。秦始皇的這一統一舉措與文化地域之間的關係,並沒有太多人注意到。由於這一關係被忽視,導致了歷史觀開始出現扭曲。在商王朝或周王朝所統治的範圍,在大國商與周之下,還有許多附屬小國存在。而戰國時代以後的國家體制是大國將吞併的小國改設為郡縣,並在中央政權的主導下派遣官吏至地方實施統治。這和商周時期的國家體制在本質上有著天壤之別。而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 擴大視野,推進夏文化研究——訪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
    如何判斷夏的遺存?10月19日,在洛陽舉行第三屆世界古都論壇暨夏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期間,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接受了記者採訪。 李伯謙說,近年來,考古學界通過對登封王城崗遺址、新鄭新寨遺址和二里頭遺址的發掘,結合歷史文獻記載,證實了夏王朝的存在。
  • 夏商周時期的中原與周邊
    夏商周三代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時期。夏商周時期中原和周邊地區交流融合、相互促進,奠定了中華文明形成和發展的基礎。1955年鄭州商城的發現,標誌著中國夏商周考古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以韓維周、安金槐、鄒衡先生為代表的老一代學者,為夏商周考古學研究和鄭州商城的發現、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
  • 山東博物館部分史前、夏商周藏品,展現山東歷史文化發展
    山東博物館部分藏品,展現山東歷史文化發展,包括史前、夏商周、秦漢至明清三部分山東博物館部分藏品,展現山東歷史文化發展,包括史前、夏商周、秦漢至明清三部分山東博物館部分藏品,展現山東歷史文化發展,包括史前、夏商周、秦漢至明清三部分山東博物館部分藏品,展現山東歷史文化發展
  • 夏商周時期珍貴文物在香港展出
    夏商周時期珍貴文物在香港展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14日 00:2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香港2月13日電(記者 朱華穎)造型浪漫的青銅神獸,紋飾華美的「司母辛」四足銅觥,色彩豔麗的七璜組玉佩……來自河南省的118件(套)夏商周時期珍貴文物,13日起以「禮樂之邦」為主題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展出,香港市民將在未來3個月內一睹上古中華文化的風採。
  • 《夏商周年表》廓清千古之謎 中國歷史紀年上推1200年
    今天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把我國的歷史紀年由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使中華文明發展的重要時期夏商周三代有了年代學標尺。「夏商周斷代工程」的4位首席科學家李學勤、李伯謙、仇士華、席澤宗及眾多科學界人士今天出席了新聞發布會。    歷時5年的「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九五」期間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總目標是制訂有科學依據的夏商周三個朝代的年代學年表。
  • 【教材】《中華文化基礎教材》小學版簡介(四)
    小學版《中華文化基礎教材》自2014年8月出版後,經過全國各地的教學實驗,我們在吸收一線教師的建議的基礎上,聘請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李山教授擔任主編,於2015年8月修訂出版了小學《中華文化基礎教材》的第二版。
  • 二里頭遺址與三官廟遺址,哪裡更具夏商周斷代的準確性?
    1959年夏,徐旭生先生率隊在豫西進行「夏墟」調查時,發現了二里頭遺址,並被徐旭生先生確定為早商文化遺存。從1959年開始發掘,遺存可劃分為四個時期,遺址內發現有宮殿、居民區、制陶作坊、鑄銅作坊、窖穴、墓葬等遺蹟。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銅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遺物,其中的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探索時光流轉中的夏文化之美
    你知道最早的中國是什麼樣的嗎?你見過3500多年前的青銅器物嗎?河南洛陽偃師市二里頭,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裡,一個被歷史塵埃掩埋了數千年的夏文化古城得以重見天日。現在,讓我們跟隨洛陽師範學院暑期二里頭文化資源調研隊一起走近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去探索古老而神秘的夏文化之美。
  • ...研究——訪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如何判斷夏的遺存?10月19日,在洛陽舉行第三屆世界古都論壇暨夏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期間,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接受了記者採訪。李伯謙說,近年來,考古學界通過對登封王城崗遺址、新鄭新寨遺址和二里頭遺址的發掘,結合歷史文獻記載,證實了夏王朝的存在。
  • 夏文化研究的南北對決:郭靜雲教授答沈長雲並簡要回復許宏先生
    本人沒有過任何偏見和推理,甚至出書之前兩年還不知道,資料會讓我的目光最後落到長江中遊。在著手研究的前兩年,我還以為,我只能寫到二裡崗文化與殷墟為不同國家的程度,仍對二裡崗的屬性和文化源頭保留疑問。所以問題不在於本人有某種目的,而在於梳理所有的資料,並不僅只搜集「有利於自己的解釋」資料,其實在這過程中本人沒有任何預設的理解或解釋。
  • 黃河文化符號重構與中華文化認同
    作者: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二級研究員 張新斌  黃河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河文化符號是中華文化符號體系的主體展示,黃河文化符號體系的建構是中華民族根魂的具體體現,認真研究黃河文化的符號重構,對於中華文化的認同具有重要的意義。
  • 中華酒文化,夏商周時期的酒文化,體現了什麼樣的文化內涵?
    夏商時代,酒宴的食品以飯與粥為主,由於烹飪技術不發達的緣故,生活優裕的宮廷雖能吃上肉,但主要以簡單加工為主,比如:烤肉、炙肉和煮肉。而酒以它的甘美醇香和富於刺激性的魅力給剛剛踏入人類文明社會門檻的夏商人帶來了歡樂。夏商兩代的統治者多沉湎於美酒。
  • 《易中天中華史》:一部被低估的歷史文化巨著
    正因為如此,他認為汗牛充棟的各類中華史,大多沒有全球視野和現代史觀,因此他將在直覺、邏輯、證據的基礎上,書寫「人們不知道和想知道」的歷史。不因精彩紛呈而眼花繚亂不因變化萬千而驚惶失措不因日新月異而妄自菲薄三千多年恢弘巨製,數十個驚人發現,
  • 在夏商周之前,竟然還有一個存在了1500多年的王朝,至今撲朔迷離
    《國語·鄭語》:「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孫未嘗不章,虞夏商周是也。」《左傳》成公十三年:「徵東之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諸秦。」《墨子·非命下》:「子胡不尚考之乎商、周、虞、夏之記。」《禮記·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呂氏春秋·審應覽》:「今虞、夏、殷、周無存者。」
  •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之成語文化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用到它,恰當地運用它就能做到用最簡短的語言,表達出豐富的內涵思想,它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瑰寶之一。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稱成語,它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定型的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
  • 2000年11月9日 《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
    經過200多名老中青專家學者5年的努力,上溯中國文明起源,下啟中國文明走向的夏商周三代終於有了較為明確的年代學標尺。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把我國的歷史紀年由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彌補了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一大缺憾。
  • 夏商周朝代極可能是星際文明時代,九天攬月甲骨文含義是什麼?
    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從《楚辭·天問》、《楚辭·離騷》中的內容可知,當時已經有一部分人有了探索、殖民太空建立根據地的開放觀念,這種思維顯然不是未開化的野蠻原始人所能具有的。筆者使用甲骨文本義破譯的古文越多,就更加認為春秋戰國以前的夏商周朝代實際上極可能是星際文明時代。
  • 【教材】《中華文化基礎教材》小學版簡介(五)
    本期重點為您呈現《中華文化基礎教材》小學版(五年級上)小學版《中華文化基礎教材》自2014年8月出版後,經過全國各地的教學實驗,我們在吸收一線教師的建議的基礎上,聘請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李山教授擔任主編,於2015年8月修訂出版了小學《中華文化基礎教材》的第二版。一.從本學年開始,歷史概觀模塊首次出現在教材中。
  • 河南省夏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李伯謙:夏朝是真實存在的,但研究...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弋  9月28日上午,河南省夏文化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舉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趙輝作為嘉賓參加了揭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