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和莎士比亞,誰更偉大

2020-12-15 慕亭衣

在閱讀某一本書,或者看待某一個人時,總會出現「一千個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的現象。那麼我將這句話運用到牛頓與莎士比亞身上。

有人在網上發出有關牛頓與莎士比亞的問答題,問:這兩人哪個更偉大?

你的答案會是什麼?我先不下結論,先來看看這兩位偉人的事跡吧。

牛頓

牛頓出生在英國北部林肯郡的一個農民家庭。1661年考上劍橋大學特裡尼蒂學校,1665年畢業,這時正趕上鼠疫,牛頓回家避疫兩年,期間幾乎考慮了他一生中所研究的各個方面,特別是他一生中的幾個重要貢獻:萬有引力定律、經典力學、微積分和光學。

還記得課本中學到的萬有引力麼?牛頓坐在蘋果樹下,忽然一個蘋果掉下來,打在了牛頓頭上。所以,牛頓就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他用一個公式將宇宙中最大天體的運動和最小粒子的運動統一起來。從此,宇宙變得如此清晰:任何一個運動都不是無故發生,都是長長的一系列因果鏈條中的一個狀態、一個環節,是可以精確描述的。人們打破幾千年來神的意志統治世界的思想,開始相信沒有任何東西是智慧所不能確切知道的。相比於他的理論,牛頓更偉大的貢獻是使人們從此開始相信科學。

正因為萬有引力的發現,牛頓對科學研究的興趣越來越高。1666年,牛頓在休假期間得到了三稜鏡,他用來進行了著名的色散試驗。一束太陽光通過三稜鏡後,分解成幾種顏色的光譜帶,牛頓再用一塊帶狹縫的擋板把其他顏色的光擋住,只讓一種顏色的光在通過第二個三稜鏡,結果出來的只是同樣顏色的光。這樣,他就發現了白光是由各種不同顏色的光組成的,這也是令人驚訝的一大貢獻。

牛頓不但擅長數學計算,而且能夠自己動手製造各種試驗設備並且作精細實驗。為了製造望遠鏡,他自己設計了研磨拋光機,實驗各種研磨材料。公元1668年,他製成了第一架反射望遠鏡樣機,這是第二大貢獻。公元1671年,牛頓把經過改進得反射望遠鏡獻給了皇家學會,牛頓名聲大震,並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反射望遠鏡的發明奠定了現代大型光學天文望遠鏡的基礎。

牛頓還提出了光的「微粒說」,認為光是由微粒形成的,並且走的是最快速的直線運動路徑。他的「微粒說」與後來惠更斯的「波動說」構成了關於光的兩大基本理論。此外,他還製作了牛頓色盤等多種光學儀器。

一個蘋果的偶然落地,卻是人類思想史的一個轉折點,這都歸功於牛頓善於思考,勤於動手做實驗,才有了他這麼多的成就。

莎士比亞

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清末民初魯迅在《摩羅詩力說》(1908年2月)稱莎翁為「狹斯丕爾」。

莎士比亞對我來說,我想說他是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為什麼?

他的作品,熟知的有《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

一部是浪漫的愛情故事,一部是充滿血腥與仇恨的復仇故事。一個是極樂,一個是極悲。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極致到盡頭,那就不是美。

莎士比亞的作品都有幾個顯著的特色:題材豐富、情節生動、形象典型。

起初是理想主義、接著是現實主義、再者便是浪漫主義。每個年齡階段,或者經歷的每件事都有不同的感受,而這些感受都會變成筆下某一個主人公,用他們的方式敘述一段故事。

莎士比亞在所有的文學人物中首屈一指。今天很少有人談喬叟、維吉爾、甚至荷馬的作品,但是要上演一部莎士比亞的戲劇,肯定會有很多觀眾。莎士比亞創造詞彙的天才是無與倫比的,他的話常被引用,甚至包括從未看過或讀過他的戲劇的人。

他的名氣也並非曇花一現。近四百年來他的作品一直給讀者和評論家帶來了許多歡樂。由於莎士比亞的作品已經接受住了時間的考驗,相信在將來的許許多多世紀裡也將會受到普遍歡迎,這一推測看來不無道理。

莎翁作品的語言豐富多彩,他不但是個遣詞造句的高手,而且是個善用修辭的能手;作品中比喻、笑謔、擬人、雙關語等別開生面,許多佳句音韻美妙,或表現鮮明形象,或者表達深刻哲理,更有利於他的作品語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傳播和被人接受。

德國的偉大詩人歌德在論莎士比亞時指出:

「使莎士比亞偉大的心靈感到興趣的,是我們這世界內的事物:因為雖然像預言、瘋癲、夢魘、預感、異兆、仙女和精靈、鬼魂、妖異和魔法師等這種魔術的因素,在適當的時候也穿插在他的詩篇中。可是這些虛幻形象並不是他著作中的主要成分,作為這些著作的偉大基礎的是他生活的真實和精悍,因此,來自他手下的一切東西,都顯得那麼純真和結實。」

恩格斯在青年時代寫的《風景》一文中指出:

「不管他劇本中的情節發生在什麼地方——在義大利、法蘭西還是那伐爾,其實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永遠是他所描寫的怪僻的平民、自作聰明的教書先生、可愛然而古怪的婦女們的故鄉,merry England(快樂的英國)。總之,你會看到這些情節只有在英國的天空下才能發生。」

每一個對莎士比亞的評價都是最高的,可見莎士比亞的存在,帶動了文學的蓬勃發展。

雖然莎士比亞用英文寫作,但是他是一位真正聞名世界的人物。雖然英語不完全是一種世界語言,但是它比任何其它語言都更接近世界語言。而且莎士比亞的作品被譯成許多種文學,許多國家都讀他的著作,上演他的戲劇。

4月23日,對於世界文學領域是一個具有象徵性的日子,因為威廉·莎士比亞在1616年的這一天去世。

1995年在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選擇這一天,向全世界的書籍和作者表示敬意,鼓勵每個人,尤其是年輕人,去發現閱讀的快樂,並再度對那些為促進人類的社會和文化進步做出無以替代的貢獻的人表示尊敬。

1995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八次大會通過決議,宣布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和版權日。

現在來回答這個問題:牛頓和莎士比亞,誰更偉大?

是發明了萬有引力的牛頓還是創造了文學輝煌的莎士比亞呢?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見仁見智。

而我想說,牛頓和莎士比亞都是偉大的,他們用他們的一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和知識財富。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刻苦鑽研的精神。

我認為,這才是重點。

相關焦點

  • 3大科學巨人之一,牛頓和愛因斯坦,究竟誰更偉大?
    說起來,人類歷史上公認的最傑出的三大科學巨人,便是伽利略、牛頓和愛因斯坦了,今天,我們就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牛頓和愛因斯坦相比,究竟誰更厲害。牛頓與蘋果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萬有引力也是因此而被牛頓發現的,可以說,牛頓最偉大的科研成果,便是力學三大定律,一直到今天,很多科研項目的發展,也都是建立在牛頓力學定律的基礎之上。
  • 牛頓or愛因斯坦,誰是最偉大的科學家
    牛頓和愛因斯坦都是科學界史上劃時代的領袖人物。伏爾泰曾這樣評價牛頓:「 他用真理的力量統治我們的頭腦,而不是用武力奴役我們」。拉格朗日則直呼牛頓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天才。那麼誰是你心目中最偉大的科學家呢?牛頓是一個百科式的全才,幾乎在各個領域都有重要的建樹。關於牛頓最經典的一個故事就是「一個蘋果砸出了萬有引力定律」,而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運動定律,這兩種共同構成了經典力學的基石,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在數學方面,牛頓和萊布尼茨共同創立和發展了微積分,開創了數學史上的新紀元。
  • 牛頓、莎士比亞以及其他藝術家和作家在隔離期間迎來的創作力
    大文豪莎士比亞就是在一次大流行病期間寫出了《李爾王》、《麥克白》等傳世經典之作。歷史上還有一些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和作家也是在隔離期間迎來了創作力的井噴。
  • 兩個科學巨匠牛頓和愛因斯坦誰更偉大?看完這個你就懂了!
    但如果讓人們評選出兩位最偉大的科學家,我想答案一定是牛頓和愛因斯坦,這兩位科學巨匠對人類的貢獻非常大,甚至有科學家這樣評價他們:如果沒有愛因斯坦和牛頓,人類的自然科學將會倒退幾百年!作為自然科學史上唯二的科學巨匠,後人不免會將兩位偉人放在一起作比較。那麼,牛頓和愛因斯坦究竟誰更偉大一點呢?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
  • 牛頓與愛因斯坦誰更偉大?
    近代科學大師輩出,牛頓與愛因斯坦之所以能夠毫無爭議地排在前兩名,是因為他們為物理學,乃至整個自然科學體系指明了發展方向。牛頓創造了力學三定律,並通過「萬有引力定律」在一定限度的解釋了運動的本質及規律。後世科學家所取得的成就也無不建立在牛頓經典力學的基礎上,直至近代愛因斯坦的橫空出世,牛頓的地位才被撼動。
  • 孔子和牛頓誰偉大,誰對人類貢獻大?
    牛頓就是個科學家,頂多也就是偉大的科學家。能和孔子比嚒?都不是一個級別牛盾是個金融家,英鎊金本位法償就是他提出的。你個文科生不懂。用不著懂,孔子是文明的基礎,而牛頓是人類文明大樓的某一層。孔老二思想在今天人眼裡有四大歧視你心理沒個數嗎?職業歧視,性別歧視,民族歧視,年齡歧視。
  • 牛頓、莎士比亞……盤點那些在隔離期間創作力井噴的名人
    大文豪莎士比亞就是在一次大流行病期間寫出了《李爾王》、《麥克白》等傳世經典之作。歷史上還有一些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和作家也是在隔離期間迎來了創作力的井噴。1.17世紀早期,黑死病迫使倫敦的劇院關閉,莎士比亞正在國王臣民劇團當演員並擔任股東。幾周後死亡人數超過30人,官方規定公共劇場必須關閉。這意味著1606年的大部分時間,倫敦的戲劇行業都處於癱瘓狀態。突然發現自己沒有了穩定工作但卻有了大量自由時間的莎士比亞開始投入寫作。他在這一年內就寫出了《李爾王》、《麥克白》和《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
  • 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和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相比,誰更「酷」?
    物理學作為一門科學,你認為誰對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更多的貢獻,是艾薩克·牛頓,還是尼古拉·特斯拉呢?毫無疑問,艾薩克·牛頓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這也是大家熟知的。他徹底改變了科學思維和世界觀,為數學分析以及關於力學和引力的形式化觀點奠定了基礎。直到今天,在許多領域,我們都還在運用牛頓的公式。
  • 各國最偉大的科學家是誰?英國是牛頓,美國是愛因斯坦,中國呢
    那麼在這些科學家當中,各國最偉大的科學家分別是誰呢?提到眾多偉大的科學家,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牛頓還有愛因斯坦了。 牛頓可以說是英國最偉大的科學家。 大多數人只知道,牛頓是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是經典力學的奠基人。其實他在數學和經濟學上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 愛因斯坦到底比牛頓偉大在哪些方面?
    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和牛頓都是物理學的大咖級別人物,從時間上看牛頓在先愛因斯坦在後,但是從名氣上來看,似乎愛因斯坦更佔據上風,那麼愛因斯坦究竟比牛頓再哪些方面技高一籌,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首先你要明白當我說愛因斯坦比牛頓更偉大,其實並不是否認牛頓做出的學術成果,相反小編認為牛頓也是人類智慧的代表,所以要比較出兩者誰更偉大其實很難,不過好在兩者所研究的對象範圍大致相似,因此才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牛頓研究的對象是啥?
  • 牛頓和愛因斯坦誰的理論更準確?
    甚至,到了現在,還盛傳著一個關於牛頓發現引力的謠言,這個謠言就是牛頓之所以發現引力是因為被蘋果給砸了。當然,這個故事其實並非出自於牛頓之口,牛頓很早就開始就思考「引力」現象,而且恰恰他的住所門前有一顆蘋果樹。後來,由於他的侄女在和伏爾泰聊起牛頓時,可能是牛頓的侄女,也可能是伏爾泰就捏造了這麼一個故事。
  • 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是誰?德國是愛因斯坦,英國是牛頓,那中國呢?
    科研是一條漫長而又艱辛的道路,即便這條路無邊無際,科學家們依舊在黑暗當中尋找希望的太陽,正因為有這些科學家的努力,人們現在的生活才如此豐富多彩,那麼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都是誰呢?
  • 偉大的科學家牛頓
    我們都知道,牛頓是位偉大的科學家。為自然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那麼,他成就主要在哪些方面呢?先看看他在天文學方面的貢獻。在牛頓之前,哥白尼、布魯諾、克卜勒等人曾經取得了很大成就。牛頓繼承並發展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 科學史上最偉大的3位科學家是誰?麥克斯韋衝出重圍,牛頓第幾?
    如果要給人類歷史上湧現出來的眾多科學家排個名次,那麼最偉大的三位科學家是誰?麥克斯韋衝出重圍,牛頓第幾?人類科學史上湧現出許多卓越的科學家,他們之中有的是在物理方面有卓越的貢獻,有的則是在化學領域提出了偉大的發現,也有的是在生物領域揭開了生命現象的本質。但如果要給所有的科學家排個名次的話,相信至少前三位科學家都是從事物理學的。
  • 為什麼牛頓、愛因斯坦和霍金之後,楊振寧就是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與其說評比哪一位物理學家更偉大,不如就當作是來了他們的卓越成就。比如,牛頓、愛因斯坦、霍金和楊振寧這幾位,前三位都已先後辭世,而最後一位則堪稱當世最偉大的科學家。 怎麼說呢?愛因斯坦的成就的確舉世矚目,但他依然無法和艾薩克·牛頓相比。
  • 到底是誰創立了微積分?牛頓和萊布尼茨都說是自己
    微積分可以解決運動中速度與距離的互求問題、求曲線的切線問題、求長度、面積、體積、與重心問題等、求最大值和最小值等一系列重要問題,而這些問題與我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不過,圍繞微積分到底是誰先創立這一爭論,曾經在歷史是一場著名的「沒有硝煙的戰爭」,甚至讓英國的數學錯過了整整一個世紀的發展。
  • 愛因斯坦和牛頓,誰對科學界的貢獻更勝一籌?都有什麼?
    一,從對人類貢獻時間長短和日常需要上的比較首先兩人都很偉大,他們對人類科學的貢獻相差無幾。單從科學水平和思想上,愛因斯坦當然比牛頓要高得多,儘管有很多人不接受他的相對論。但愛因斯坦和牛頓時代畢竟相差二百多年,牛頓對人類科學的影響比愛因斯坦多了二百多年,先不論他倆誰貢獻大,單從時間上,牛頓對人類科學的貢獻就比愛因斯坦多了二百多年,目前當然是牛頓的貢獻多一些。
  • 牛頓和愛因斯坦誰對人類歷史影響更大?
    這個怎麼說呢,就理論上來說二者所處的時代不同,所以很難比較,但是我個人而言可能比較傾向愛因斯坦,至於為什麼呢,主要在於愛因斯坦的理論改變了人類對於我們這個世界的認知,給我們重新描繪了一下這個宇宙的基本法則,雖然就目前來說愛因斯坦的理論大多數沒有實際意義,但實際上愛因斯坦的理論給人類指明了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而愛因斯坦相對論顛覆性的改變在於否定了絕對時間和絕對參照物的存在
  • 為什麼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和牛頓,下半生都去研究神學?
    牛頓和愛因斯坦都是偉大的科學家,他們的一生為社會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一直以為,科學和神學論是個對立的話題,一般人都認為,相信科學的人是不會相信鬼神傳說的,因為那是一種迷信的說法。更不用說站在人類科學頂端的兩位「巨人」愛因斯坦和牛頓了,他們肯定也不會相信神學的。但是令人驚訝的是愛因斯坦和牛頓在晚期都去研究神學了。這是為什麼呢?自人類文明起源以來,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東亞、東南亞中南半島的很多國家都信仰佛教,如中國、韓國、日本、越南、泰國等。
  • 牛頓的硬核隔離經歷給我們這些啟示
    伍爾索普莊園的蘋果樹,圖源:National Trust雖然有學者指出,牛頓被蘋果砸到以後發現萬有引力的說法或為誤傳,但是牛頓確實是在這段隔離時期發現了萬有引力。面臨疫情下被迫隔離的生活,牛頓也持續保持著學術研究和實踐的熱情,這一年也被稱為牛頓的「奇蹟年(year of wonders)」。